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彤  张玉林  张庆芳 《人文地理》2021,36(6):157-165
围绕旅游小企业根植于地方社区的社会理性本质,本文借助嵌入理论探讨旅游小企业经济活动背后社会责任行为的成因。研究发现:①旅游小企业主的地方认同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②旅游小企业主的社区嵌入对地方认同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③旅游小企业主的地方认同在社区嵌入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中扮演着显著的中介作用;④旅游小企业主的地方身份特征在社区嵌入对地方认同的影响中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社区嵌入中获得更多社会资源的外来小企业主比本地小企业主对地方认同的影响更强。本文揭示了旅游小企业社会责任的地方空间特征,形成了地理学人—地关系研究的新方向,并为社区嵌入管理和商业环境塑造等工作提供了实践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州的民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水平的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后在很多方面都有了不同的变化。社区归属感能够体现居民在参与旅游后的满足感、舒适度、愉悦感和成就感等,它是整个社区稳定性与和谐性的衡量指标。研究社区归属感既可以看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前后的变化,还可以从中发现社区居民在参与旅游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其更好地参与旅游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研究归纳阻碍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因素,对促进社区参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广东南雄珠玑古巷景区及周边村落进行文献调查与实地走访,发现当地社区与旅游之间并未形成良好互动,并将其中的阻碍因素归结为社区层面障碍和超社区层面障碍,其中社区层面障碍包括景区开发不充分、当地政府引导不足和管理体系松散,超社区层面障碍包括南雄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4.
旅游小企业与旅游地社会文化变迁:阳朔西街案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保继刚  邱继勤 《人文地理》2006,21(2):1-4,54
本文以阳朔西街的旅游小企业为例对旅游小企业与旅游地社会文化变迁的关系进行了具体分析。论文首先研究了西街旅游业发展以后产生的种种社会文化变迁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西街的旅游小企业在旅游地的社会文化变迁中所发挥的作用:西街旅游小企业的经营内容之一就是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旅游小企业的从业人员成为社区社会文化变迁的先锋人群;西街旅游小企业是当地居民与外来游客进行交流或沟通的一个平台。最终文章得出旅游小企业的存在直接促进或加速了社区的这种社会文化变迁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5.
崔晓明  杨新军 《人文地理》2018,33(2):147-153
在DFID可持续生计框架下,构建旅游地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模型,测度其生计资本规模及结构变化,并分析乡村旅游社区发展对农户生计资本变化趋向的影响。研究发现:①秦巴山区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资本得到整体提升,农户生计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②乡村旅游影响下的农户金融资本、物资资本、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均得到提升,社会资本则处于相对较低水平;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社区居民的旅游获利程度、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程度、社区旅游发展基础条件等对农户资本趋向好转与优化具有正向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社区居民的持续参与直接影响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文章基于心理契约理论视角,考察居民感知社区关爱对社区持续参与旅游发展的影响及心理契约感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①感知社区关爱对社区持续参与旅游发展具有正向影响;②经济关爱和制度关爱正向影响交易型心理契约感,关系关爱和制度关爱正向影响关系型心理契约感;③心理契约感正向影响社区持续参与旅游发展。研究结果不仅从理论上丰富了社区关爱、心理契约感和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关系研究,也为旅游社区治理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过往研究将社区旅游增长困境归因于权力关系不平衡导致的社区权益受损或冲突,并通过社区参与和增权解决。然而,社区参与和增权的有效运用依赖于外部条件和社区能力。本文试图从内卷化视角重新审视社区旅游增长困境,构建社区旅游内卷化分析框架,并用于解析焦作云台山案例。社区旅游内卷化是社区旅游发展到一定形态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变到新的形态,旅游产品或企业同质化竞争激烈,无法适应市场变化,导致社区内部权力和利益复杂化,社区总体边际收益或旅游效益相对下降。案例研究表明,云台山社区先后经历农业内卷化、去农业内卷化、社区旅游内卷化、以及社区旅游去内卷化4个阶段。各阶段交叠,并具有不同的背景、成因和特点。本研究在去内卷化建议中指出,提升社区内生能力是根本,破解外部条件限制是关键,而政府和核心企业应起示范或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区参与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96,自引:2,他引:94  
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旅游地问题日益突出,促使人们重视旅游与社区关系问题的研究,从社区的角度思考和寻求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途径。目前,我国旅游学界对社区参与的研究方兴未艾,但仍然缺乏社区参与的历史演化进程的纵向分析和归纳研究。本文通过分析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个别参与、组织参与、大众参与和全面参与,并描述了"近S形"的总体发展曲线;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为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防止旅游地衰落和旅游地社区解体,社区应该全面参与到旅游业发展过程;当前,社区参与需要在旅游规划、旅游地环境保护、旅游地社区文化维护等三个方面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9.
何小艳  金海 《旅游纵览》2015,(1):186+189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其与乡村社区的关系越来越引起关注。本文梳理临海乡村旅游与社区的相互影响,并在相关评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影响乡村旅游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症结。并提出了临海乡村旅游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理顺管理体制,营造和谐的发展氛围;重构农村生产关系,拓宽村企、村民参与乡村旅游空间;制定优惠措施,激发民间投身乡村旅游的热情;借鉴台湾经验,引导休闲农业错位发展、个性化发展等。  相似文献   

10.
傅丽平  李湮 《旅游纵览》2023,(17):13-17
社区旅游的发展促进了旅游精英的产生和成长,其经营、管理、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对本地居民起到了示范作用,多元化的精英来源与行业分布推动了旅游社区朝着健康、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本文以六星街的政治精英、经济精英为研究对象,研究六星街旅游社区精英的特点、演进、作用及激励机制,从而为社区旅游和谐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外旅游型海岛人地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国外旅游型海岛人地关系研究中关注人对地的影响、人地关系相互作用过程,人地关系的调控途径;在野外调查、分区规划的基础上广泛采用生态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借鉴国外相关研究,协调我国旅游型海岛人地关系中要整合人地关系研究,拓宽旅游型海岛的研究领域,重视乡、村级旅游型海岛的人地关系问题,尤其要先解决环境脆弱地区外来游客的影响和相关利益主体问题。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保护区旅游开发的社区参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些年来,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发展区域经济和满足社会的旅游需求,历史文化保护区(尤其是古城镇、古村落等)纷纷进行旅游开发,演化成旅游社区。社区居民以资产、人力资源、社区文化等不同的社区参与要素参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旅游开发,获得不同利益,形成三种不同的社区参与模式。论文在对三种参与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历史文化保护区社区参与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思考并探讨其解决的途径,提出应激励投入增大总效用、认定和提高社区居民的分利能力以及构建"社区参与"的利益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许娟  程励 《人文地理》2020,35(6):149-160
社区对旅游的满意度评价是乡村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观测维度。而对满意度影响的相关研究通常采用线性因果模型展开,对其复杂性关系研究不足。本文采用基于复杂性理论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构建了以人口统计学、旅游共享感知、社区归属和居民生活质量为主要影响因素的居民旅游满意度复杂理论模型。选取成都市三道堰所辖惠里社区和青杠树村进行实证研究,获得了18条高旅游满意度和13条低旅游满意度因果组合路径,发现高水平和低水平旅游满意度的前因变量具有异质性和复杂性,其在不同的旅游满意度预测中可能产生正向、负向影响或不出现,并且没有一个单一因素导致高或低水平居民旅游满意度,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因素组合可以实现旅游满意度的高分或低分。  相似文献   

14.
王华  刘钰娴  石颖曜 《人文地理》2021,36(4):126-133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丹霞山两村为例,探析集群社会资本对乡村民宿企业成长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集群社会资本由个体社会资本(企业纵向联系、市场网络和个人资源)和集体社会资本(社区合作网络和公共资源)构成。乡村民宿获取个体社会资本的存量取决于关系质量和关系数量,前者有利于降低成本、增加异质资源,后者能够补足企业综合性基础;乡村民宿吸纳集体社会资本的程度在于资源共享度和网络紧密度,前者决定了集体资源的存量,后者制约着民宿吸收转化集体资源的程度。个体社会资本影响企业的初创和生存,集体社会资本制约或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企业成长。从集群社会资本视角可深化理解乡村民宿企业成长的机理,为我国乡村民宿业发展乃至乡村振兴路径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郭连文  张妍  徐虹  张行发 《人文地理》2022,37(5):171-182
乡村振兴背景下,谋求适合乡村内生式发展的有效治理路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权威善治视角,探讨陕西省袁家村发展旅游以来治理结构演变过程与内在机理。研究发现:(1)地方权威主义治理主体扮演“决策者”“引领者”“代理人”等多重角色,并在旅游发展不同阶段发生角色变迁。(2)乡村旅游目的地治理结构从单一主体向“双轨”治理演化。其中,利益相关、产业规模扩张和制度安排为其演化提供了动力与保障。对现实的启发是,发挥好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协同互动作用,将有利于实现目的地乡村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王林  廖国一 《旅游科学》2013,27(2):36-45
在村落遗产旅游发展中,村民易陷入集体行动的困境。本文以龙脊平安寨为典型案例,分析其遗产旅游从集体行动的“困境”到“理性”从而实现自组织的治理过程。结合公共池塘资源治理与自组织理论,本文提出,自组织整合社区资源,形成了集体的理性,其内发性、参与式发展可以有效地治理村落遗产旅游的公共事务,从而实现村落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区参与和旅游社区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6  
潘秋玲  李九全 《人文地理》2002,17(4):38-41,5
社区参与被视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但由于社区参与在实施过程中受到社区经济发展水平、体制、政策、居民价值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制约了社区参与的程度和效果。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对社区一体化思想理念的形成、内涵、思想构架和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阐述,旨在为我国社区参与的有效实施和社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顾客价值理论在旅游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顾客价值理论逐渐成为旅游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领域,为避免旅游市场恶性竞争,提高旅游企业竞争力,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大作用。本文基于相关文献,对顾客价值理论应用于旅游研究的缘起、历程、对象、方法和内容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国内研究在起始时间、数量和方法上都滞后于国外研究,尤其是国内定量研究有待加强;旅游领域的顾客价值研究尽管时间较短,但其研究对象已涉及饭店、旅行社、航空、旅游产品、旅游市场等众多领域;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顾客价值理论应用于旅游的必要性、旅游领域顾客价值的构成与测量、顾客价值的前向驱动与后续影响的关系、顾客价值的创造等方面;实证研究多,理论探索少。建议今后相关研究应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加强定量分析和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9.
杨秀平  翁钢民 《人文地理》2014,29(6):146-153
伴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环境问题日益突显,超载现象日益严重。本文结合管理创新的包容性、引导性和推动性思想,探讨城市旅游环境可持续承载问题,为城市旅游环境可持续承载提供竞争优势和持续竞争来源。文章通过对旅游环境超负荷使用的原因分析,提出城市旅游环境可持续承载管理创新的内涵,构建了旅游环境可持续承载管理创新的生成机制,探讨了内外部种子基于"问题探索式"的管理创新,阐述了城市旅游环境可持续承载或承载可持续性的管理创新模式,旨在为旅游环境承载力"超载"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角度,提升城市旅游环境的承载能力,调节"承载强度",促成其从"承载潜力"向"承载实力"转化,实现城市旅游环境的可持续承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