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古代民居建筑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是甘肃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古民居建筑有明显的西北地域性、民族性和丝路文化特征,现存建筑形制有合院式建筑、堡寨式民宅、窑洞民居、板屋式民居建筑、庄窠院、土司庄园、军阀公馆等,是甘肃古代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近代建筑史中,"传统复兴式"建筑师的代表人物亨利·墨菲的众多作品中所体现的明清官式建筑元素,反映出其对传统建筑的借鉴与创新方式,也反映了1920年代社会文化背景下建筑界对中国传统建筑核心特征的认识。"传统复兴式"建筑的设计,始终与传统建筑本体的深入研究密不可分。因此,墨菲等外国建筑师对"传统复兴式"建筑的早期实践,不仅是当时社会语境下对传统建筑认识的客观反映,也从一定层面推动了当时建筑设计和建筑史研究领域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关注,具有其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陶李  江胜  郭强  秋秋  左右 《旅游纵览》2011,(7):26-32
<正>闲逛澳门街头,细品葡式建筑风格"当音乐和传说都已沉默时,建筑却还在歌唱。"建筑,可能是文化传承的最好见证和整饬。澳门作为一个被葡萄牙统治110余年之久的中国地域,虽然已回归祖国10余年,但是一幢幢风格各异的经典建筑,依然矗立街头。澳门建筑随处体现了葡式建筑的风情,体现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和异国风情的文化景致。澳门建筑风情无处可比。  相似文献   

4.
拉卜楞寺自1709年创建以来,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和修建,形成了独特的空间布局形态,其所属108座寺院遍布甘肃、青海等六省区。建筑类型丰富多样,有学院、佛殿、佛塔、活佛囊欠、普通僧舍、藏经楼、转经廊等。建筑艺术和风格独具特色,有藏式建筑、汉式建筑、汉藏结合式建筑等。建筑制度和工艺技术是本区藏传佛教建筑的集大成者,从墙体砌筑、梁架布局、空间处理、屋面防水、油饰彩绘等诸多方面体现了藏族传统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也体现了拉卜楞寺各建筑严格的等级制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运用建筑考古类型学的研究方法,考察元代北方官式建筑、江浙地区元代建筑和明永乐至正统年间北京官式建筑在斗栱形制上的异同变化,进而厘清元明之际,中国官式建筑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以山西省寿阳县龙泉寺古建筑群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测绘及空间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该建筑层楼式石碹窑洞建筑的内部空间及组合方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层楼式石碹窑洞建筑相互连通的空间特色,该组建筑群在单体建筑内部的水平、垂直空间相互贯通。随后,文章又将寿阳龙泉寺与太原店头古村落中同类型石碹窑洞建筑进行对比,研究不同时期和不同功能的此类型建筑建造工艺手法的异同。通过对层楼式石碹窑洞群空间研究,可以为我们营造现代建筑空间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古城寨龙山文化大型建筑基址,具备了四合院式建筑之雏形;其建筑形制和规模,具备了早期宫殿的基本特征,标志当时社会跨入了文明时代。  相似文献   

8.
闵氏宗祠为豫南常见的清代穿斗式建筑,其结构、形式与江南、西南地区穿斗式建筑有相同和不同之处,同时又受北方抬梁式建筑影响,建筑有其鲜明的地方特征.  相似文献   

9.
钟方婕 《风景名胜》2021,(4):0059-0060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类型多样,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魅力的传统民居文化便是其中璀璨的瑰宝。通常,人们会将地域特色、人文精神融入当地的建筑样式之中,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特色建筑形式 ---- 干栏式建筑就是代表之一。本文透过生态、人文视野解读三江侗族传统民居文化,并基于对三江干栏式民居的建筑演变的观察,探讨如何创新传承三江侗族民居文化。  相似文献   

10.
正岭南地区汉墓中出土了大量的建筑类明器,有屋、灶、仓、水井、猪羊圈等,多为陶制,少数为铜、青铜所制,反映了该地区汉代人民的生活情况。这类建筑明器接近当时的实际建筑,结合考古出土的铺地砖、瓦等建筑构件看,其多样的纹饰与当时岭南地区本土的气候和建筑技术,以及岭南和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有莫大关系。前人的研究已对陶屋形制特点、陶屋与岭南建筑发展关系等方面作了一些讨论,如《广州出土汉代陶屋》把广州出土的汉代陶屋分为栅居式、曲尺式、三合式、楼阁  相似文献   

11.
商周时期大型院落式建筑可分为"堂庑一体式"、"堂厢分离式"和"二进式"三类。"堂庑一体式"是商代大型院落建筑的典型形制,"堂厢分离式"是周代流行的典型院落形制,二者在主体殿堂的形制、柱网结构、门与台阶的设置、堂外廊柱、围墙、回廊、门塾的位置、庭院空间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二进式"院落则介于以上两型之间,具有商代和周代大型院落建筑的双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存的百余处元代建筑中,只有永乐宫是官式建筑,无极门是永乐宫的元代山门,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艺术特色、道教色彩,为研究探讨元代宫廷式、道观式门庑建筑结构,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河南明清时期的会馆建筑融官式建筑、宗教建筑和民居建筑风格为一体,装饰繁缛,内容丰富,并采用了民间传统工艺,具有浓郁的地方特征。  相似文献   

14.
窑洞式建筑的产生及其环境考古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在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任何一种文化现象,既可反映出当时的生态环境状况,又能体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带,人工开凿的窑洞式建筑,就是新石器时代以来形成的重要文化现象之一。这一建筑形式不仅展示出该地区居民适应环境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而且隐含着诸多环境考古学方面的信息。本文将以考古发现为线索,通过史前窑洞式建筑的形态结构,探讨其产生过程,进而分析这种建筑形式所具有的环境考古学意义。一史前窑洞式建筑的结构类型与特点无论人类进步程度如何,“住”始终是人类的一个基本生存问题,并直…  相似文献   

15.
深圳大鹏所城较完整的保存了清晚期及民国时期的不同建筑群体,其中将军府第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等多方面的价值。其建筑形制、结构、装饰装修方面颇具特点:1.平面结合紧凑,类型丰富,组合较灵活,结合了中原地区四合院落殿堂式结构的组合特色,也反映了岭南山地建筑特点;2.多采用密集、方形的平面和空间布局;3.厅堂与天井结合紧密,室内外连通,形成了外封闭、内开敞的建筑空间;4.具有多样的建筑梁架结构,集中了北方建筑的抬梁式构架、南方的穿斗式及岭南建筑常见的梁架做法,表现了南北建筑文化的大融合;5.外观朴实又有岭南地方特色的精细灵巧的内部装修。  相似文献   

16.
垟坑石塔为浙南宋代仿木构楼阁式实心塔,整座佛塔全由石质材料构筑而成,塔体修长,出檐深远,造型轻巧,刻像丰富,雕刻精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垟坑石塔忠实地反映了宋代楼阁式木塔建筑形式,并有确切的建造年代,对研究宋代建筑与佛教艺术均有重要史料价值,是一处弥足珍贵的宋代建筑实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14—17世纪中国明朝官式建筑与约略同时期的朝鲜李朝建筑在大木技术上的比较研究,尤其是对典型建筑中大木作的分析比较后发现,朝鲜李朝建筑与中国明朝官式建筑,特别是山东曲阜地区建筑在木构技术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一方面是由于李朝与明朝在历史上一直有着密切联系和相互交流;另一方面,李朝时期的统治者十分尊崇儒家学说,朝鲜半岛在地理上又与中国山东地区十分接近,海上交流频繁,在建筑领域也有许多共同之处。本文力图通过对两国木结构建筑之大木构架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剖析二者的异同及其形成原因,并藉此为比较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张景宇 《文物春秋》2010,(4):53-55,F0002
玉田县王氏宗祠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北方四合院式建筑,是唐山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宗祠建筑,其主体建筑包括秩祜堂、东西耳房、东西厢房及二道垂花门楼和正门楼,现西耳房、西厢房及二道门已不存。其建筑形式与布局反映了清代北方宗祠建筑的特点,对于研究我国北方民居与宗祠建筑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1990年严文明在《喜读淅川下王岗》一文中辨认出了仰韶文化地面式粮仓类建筑遗存。本文搜集了相关的资料,进一步论证汉水中游地区从仰韶文化早期晚段经仰韶区文化中晚期至屈家岭文化时期一直都有地面式圆形粮仓类建筑的存在,得出了这类建筑一直都是这些时期居住单元的附属建筑的结论。最后指出汉水中游以外的其他地区也有这类建筑存在的线索。  相似文献   

20.
陶瓦是龙山时代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特殊建筑材料。龙山时代陶瓦分为槽形板瓦、弧形板瓦和筒瓦三种类型,分布于陇东、关中西部和陕北地区;大型陶瓦见于陕北地区的高等级地面式(台基)建筑,中小型陶瓦则见于陇东和关中西部地区的地穴式或窑洞式建筑。龙山时代陶瓦并不覆盖整个屋面,而是仅限于屋沿和屋脊等关键位置;不同位置的陶瓦具有不同的形制和组合,不同形制的陶瓦也具有不同的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