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甘泉提出了事实判断、认识判断和价值判断的历史认识“三个层次”说。他本人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亦可依此“三个层次”说进行探析。他强调“事实判断”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只有功力之分而没有阶级性”;“认识判断”体现出不同历史观和方法论的分歧,明确表示“我仍然信仰唯物史观”;同是唯物史观的学者在“价值判断”上也会有意见分歧,“总是有一种意见是正确的或比较正确的”。求真务实则成为林甘泉学术思想的鲜明特色,“三个层次”说是建构中国特色历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
儿子认错了     
星期天的早晨,我刚从被窝里钻出,儿子也醒了。他伸伸懒腰,使用一种命令的口吻脆声脆气地说:“爸爸,把衣服拿来!”似乎习惯了。“小皇帝”的圣旨岂敢不从。虽说平时将儿子全托在幼儿园,“集中营”里的“小囚徒”见到老师是一帖药,无不乖乖地自己穿衣服。可一回到家,其“小囚徒”的地位陡然改变,衣来伸手,饭来张  相似文献   

3.
湖光潋滟的湖滨,屹立着整洁幽美的医院.在医院二楼的化验室外,坐着十来个验血的病人.三棱针扎在一个劳动者的手指上,他“哎哟”了一声;三棱针扎在老作家碧野的手指上,他“哎哟”了一声;三棱针扎在徐迟先生的手指上,他“哎哟”了一声……作家与老百姓的手指都是血肉做的,验血时,毫不例外的发出同样服痛的“哼唷”声.徐老先生热爱生活,用彩色的光描写生活,用浓郁的情感抒发生命的诗歌.多么硬朗的文章,多么坚强的人格!可是,那么高的楼呀,他竟然忘了宝贵的生命?他象一颗流星似地殒落下来……谁能禁得住这一摔!  相似文献   

4.
属粤中片的客家地区(惠州市、河源市、新丰县),除客家话外,内部还有一种“蛇话”(或称“蛇声”,“蛇”为地方献用字)。最早介绍它的是周日健先生^[1],他在《新丰方言志》中说:“新丰方言有客家话和水源话两种,后又称蛇声。《长宁县志》卷八提及‘开建之始祖,自福建而来则为客家音,  相似文献   

5.
“砰”的一声沉闷的巨响,一个人影从楼上跳了下来。还是孩童的陈国华被母亲牵着手,正从边上经过。那个人摔在地上,两腿扎在土里,下面是一摊鲜红的血。“他跪在那里看着我。眼泪汪汪的。人还没死,但肯定是完了。我当时难过极了。”  相似文献   

6.
这也是课堂     
“哗哗……”一阵阵此起彼伏的掌声翻开我人生的第n课……“看,心灵之声残疾人艺术团。”“心灵之声,心灵之声……”我一遍遍地念叨着。“怎么啦,你?中邪啦?”“去!我只是感到有种异样的感觉。”“下面介绍的是一位被高压电截去双臂的叔叔,他曾经在第一届、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四枚金牌。”“畦!”同学们不禁瞪大了眼睛,由衷地惊叹。“看,他来了,胸前的四块金牌,光彩夺目,似乎比一般的金牌更耀眼啊。”看着残疾人叔叔用脚夹起毛笔,蘸了墨水在一大幅纸上写着什么。“腾飞!”当大幅纸被提起展示时,同学们  相似文献   

7.
到C市开会,恰巧遇上了大学的同学胜平,老同学一别十多年,今日一见分外亲切。会后,应胜平盛情之邀到他家作客。胜平的爱人忙着做饭,我和胜平喝茶叙旧。正聊着,他儿子放学回来了,胜平眼一瞪,训开了儿子:“咋才回家?”他儿子怯怯地回答:“和同学踢了会儿球。”胜平又质问道:“杜伯伯来了,咋不知招呼一声?”他儿子迟疑了一下,勉强地叫了一声:“杜伯  相似文献   

8.
为赖账,奇招、恶招、险招全用尽38岁的郭魁斌曾有三个耀眼的头衔:北京工商管理学院董事长、北京途锦教育集团董事长、北京途锦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2004年他还被一些社会机构评为“中国民办高校十大杰出人物”。可如今,他却蹲进了北京郊外的牢房里,独自发出一声声叹息,“缅怀”着那些往日的“辉煌”。郭魁斌是背负着“老赖”之名而锒铛入狱的。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期间,涌现出众多文武兼身的先烈。当时与孙中山齐名的黄兴(克强),是军事行动的重要指挥。为革命工作需要,他的行踪,很带有点神秘色彩,他是神枪手,从海外南洋进出大陆几十次,甚至还乔装过“和尚”呢! 我国现代大画师齐白石在其“自述”一书中,谈到他壮年时在桂林与一姓“张”的“和尚”邂逅相遇的趣事: 有一天在朋友那里,遇到一位和尚,自称姓张,名中正,人都称他为张和尚,我看他行动不甚正常,说话也多可疑,问他从哪里来,经何处去,他都闪烁其辞,没曾说出一个准地方,只是吞吞吐吐“唔”了几声,我也不便多问了。他还托我画过4条屏,送了我…  相似文献   

10.
挂通电话,那头传来一声“您好!”,而不是“喂”或“哪个”等等习惯问语。等坐在小贵面前,谈起他接电话的文明与谦和时,小贵笑着说,给我打电话的人,非亲即友,拿起话筒先问声好,其实是平常而且是应该的。他在言谈笑语中透露出的亲和力,顿时使主客之间的交谈更加随意起来。  相似文献   

11.
我必须在孩子出生前,为他起名。这样,第一眼见到他时,才知道怎样呼喊他。如果你只笼统叫一声“儿啊,乖乖”,整个病房的人都会转过头,略带嗔意地问,“谁叫我的孩子?”  相似文献   

12.
清代说文学大家段玉裁在校改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时,是以贯通《说文》的“书例”为基础的。段氏对《说文》正篆的校改,约有下列七种情况:1、据形误校改例,如:《说文·一下·部》:“也。从声。”《段注》:“‘,也。从梯声。’按今本篆作‘’、‘声’,从‘禾’...  相似文献   

13.
关于“九三居”1995年 ,《广西政协报》副刊上开辟了一个杂文专栏 ,叫“九三居漫笔”。编辑以按语解题 :“九三居”是著名作家王云高对自己居室的自号。此君曾当过南宁晚报编辑 ,与各界群众广有联系 ,笔下充满了民意之声 ,“文革”中因此挨整 ,罗织罪名曰“网罗九流三教 ,占领党报阵地” ,如今拨乱反正 ,他于是变本加厉 ,以此命名他的居室 ,称为“九三居”。自撰一联以咏志 ,文友李雁欣然命笔书之———“胸中四海五湖事 ;座上九流三教人。”如今当了政协委员 ,他索性以九流三教之声参政议政 ,这才开了这个栏目。此栏一办3年 ,发稿百余…  相似文献   

14.
追忆谢兴鹏     
老谢是我去年8月在北川讲课时认识的一位学者。他叫谢兴鹏,年龄已近六十,因此我叫他老谢。“5·12”大地震之后,多方联系都无他音讯,十分着急。“老谢,您在哪里?”我经常在问。昨晚收到北川县委宣传部长韩贵钧的短信“老谢遇难了,真可惜啊!”我大脑轰隆一声,真不敢相信,原来打给他的电话通往了天堂,哪有应答?  相似文献   

15.
稳坐西山,攻读马列,“全心全意—为公” 叶剑英顷刻之间陷入了更大更深的逆境。眼前看到的是满地满墙的“大字报”,耳旁听到的是“造反派”指责“老机”、“老右”的一片叫嚣声。但他稳坐西山住所,保持着冷静的头脑,继续坚持不屈不挠的斗争。他公开说:“大字报尽  相似文献   

16.
黄渤已经21年没换手机号了。算出这个数字,他长长地“啊”一声:“真的?我都没想过,这么长时间了。”1993年,黄渤才19岁,在老家青岛买了第一个手机号和第一个手机一那时它还叫“大哥大”。  相似文献   

17.
电视连续剧《烈火红岩》中,江姐的名字“江竹筠”被读作“江竹(云)”,但据著名学者邓遂夫的说法,这个字应读“(君)”。理由如次:一、从五岁发蒙读书开始,他父亲给她取的正式学名是“江竹君”,这一点可从她当年的修业证书和大学入学登记表中得到证明。二、她被捕入狱后填表时才把“君”字改为“筠”字,意在突显革命者永葆青春的情怀,无他意。依江姐家乡自贡乡音,“君”“筠”同音。三、《说文解字》中,“筠”字原注为“竹皮也;从竹,均声”。无论是作为人名还是作为地名的“筠”字,其意均与竹有关,即“筠”字的本意,亦符合当年父亲给她取名“竹君”的本意。  相似文献   

18.
特殊使命1941年夏天的一个傍晚,一青年男子左手拿着一张卷成筒状的报纸在哈尔滨公园附近的马路上散步。忽然,一辆黑色的小轿车“嘎”地一声在他面前停下,车里的人用俄语喊了声:“瓦夏,我是阿廖莎。”青年男子环顾四下无人,迅速钻进轿车里。车子在街上兜圈子,他们就在车里交谈工  相似文献   

19.
声训是一种很重要的训诂方法,也是探求词源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对于什么是声训,声训的范围、目的,各家看法不完全一致。例如,王力《同源字论》:“声训,是以同音或音近的字作为训诂,这是古人寻求语源的一种方法。”[1]张永言《训治学简论》:“声训又称‘音训’,就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字(词)义。”“声训汉儒已广泛使用,但还缺少科学性;到了清儒,才以较为精密的方法,运用‘音同(音近)义’的原理来研究训沽(明假借、溯语源、探义根、寻词族),取得很大的成绩。”[2]白兆麟《简明训诂学》:“因声求义,旧称声训或音训…  相似文献   

20.
《古玺汇编》0082号玺印如下揭所示:■原书释作“囗都司工”。从“都”字的邑旁做“■”形,且从“旅”(■)得声而不从“者”得声这两个特征来看,此玺当是一枚明确无疑的燕官玺。第一字稍有残泐。原书缺释。依原篆笔势,可复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