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时期北平城市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颇费。北平火车站附近的粮栈作为第一级市场将粮食输入到北平城内,一级销售商携带粮食样品在第二级粮食交易市场进行商品交换,第三级市场销售商在二级交易市场确定货源后,将粮食供应全市人民,最终覆盖整个北平城。第一级粮食市场承担代替外地粮商销售买卖的功能,多集中在车站附近;二级粮食市场确定了一级市场的货源后,进一步将粮食供应系统扩大;三级销售市场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米庄和陆陈行,其特点为数量大、规模小、覆盖范围广,有效地将粮食输入给最终消费者。粮食供给直接关系到民生问题,本文围绕粮食这一主题,探讨了民国时期北平城市粮食市场的总体运作原则、粮食商业的运行模式以及每级粮食供应商的特点与粮食流通方式,指出北平粮食市场的三个级别间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江汉平原的粮食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风波 《史学月刊》2007,(9):117-121
粮食贸易在民国时期江汉平原的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粮商及粮商组织、粮食加工和运输、粮食价格、粮食集散和粮食存储等几个方面反映了民国时期江汉平原的粮食市场的基本情况。粮食贸易将大量的基层市场、少量中间市场和几个中心市场联系在一起,粮食价格的趋同性表明这个地区当时存在着完整的粮食贸易体系,但相关市场特征又表明这个市场是不完善的。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角洲地区粮食安全性度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粮食安全问题是当前政府与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长江三角洲地区高速的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及快速增长的经济使维系粮食生产的耕地数量及质量发生剧烈变化,区域的粮食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文章对该区粮食生产与土地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近50年的粮食波动系数,通过预测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粮食产量与消费状况,进一步对该区域粮食安全性进行度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粮食缺口将逐年变大,粮食安全状况越来越差,有效的调控措施是实现区域粮食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民国档案》2021,(3):15-36
粮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关系到政治、军事及社会各方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应对粮食危机,采取了一系列的粮食管制政策,并于1941年7月将全国粮食管理局扩大改组为粮食部,以统管全国粮食行政事宜。本组史料辑选自历届国民参政会之粮食部工作报告,从中可见抗战中后期至1947年间,粮食部通过实行田赋征实征购、完善粮食储运政策等措施,保证了军粮的供应,同时也在控制粮价、保证民食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对研究民国时期之粮政发展,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天津从元朝起,就成为了北方粮食的集散地。随后形成了以"西集"、"北集"、"东集"为代表的粮食交易集市。在集市上,有些外地粮商为了更多的获利,就把粮食暂时储存起来,待粮食价格升高后再出卖,于是,以专门代客储存或倒卖粮食为主要业务的"斗店"应运而生,本文将对此行业的产生与发展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6.
粮食库券制度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了避免因征购粮食所付货币太多引起通货膨胀而发,是和征购征借制度相配套的产物。它由财政部与粮食部联合发行,一般是三成法币,七成粮食库券,征借则全部支付粮食库券,以每年田赋征实的实物作抵押,两年或五年后开始返还,分五年平均偿还。粮食库券的发行,使政府把握了大量粮源,对于供应军糈民食,控制粮食市场,稳定法币价值,挹注财政,作用不可低估。但是,由于国民政府在粮食库券返还问题上的违规操作,又将其推向了人民的反面,可谓自掘坟墓。  相似文献   

7.
1937年杭嘉湖等重要产粮区相继沦陷后,浙江大后方各县面临粮荒。为了确保军粮、公粮和民食的基本供应,省政府利用保甲组织在大后方实施粮食管制,积极开展扩大粮食生产和粮食节约运动,并对田赋制度加以改革,加大征粮、借粮和购粮的力度。粮食增产运动使后方各县的粮食耕种面积扩大,粮食种类和粮食产量也有所增加,一定程度确保了战时军粮和公粮的供应。在粮食增产、粮食征收中,保甲组织与乡镇保甲人员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战时粮食生产与管制的重要力量。然而,过度的征粮、借粮和购粮则侵占了民众的基本口粮,造成了饥荒,使民众对政府的不满与日俱增,并将这种不满转移到乡镇保甲人员的身上。  相似文献   

8.
王慧英 《世界历史》2006,6(2):12-20
内容自20世纪20年代起,农产品过剩问题一直困扰着美国。二战后初期,这一问题危及美国的农业安全。为处理剩余粮食,美国制定了《1954年农产品贸易开发与援助法》,即480公法,以无偿与有偿援助等方式对外提供粮食,从而开启了制度化的对外粮食援助计划。50年代末,美国将该计划命名为“以粮食换和平”计划,以突出利用粮食援助拉拢第三世界国家、遏制共产主义的功能。处理剩余农产品和为冷战遏制战略服务,成为这一时期美国对外粮食援助政策的两大目标。  相似文献   

9.
《百年潮》2020,(4)
正1953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第一年,根据"一五"计划的要求,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迅速增加,工业化快速起步。国家工业迅速发展使得城市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大。农业粮食生产赶不上工业建设的需要,粮食等生活消费品供不应求。国家粮食出现严重赤字,缺口不补上,国家的经济建设就会出大问题,随之而来的将是物  相似文献   

10.
2006年4月,王民三同志以《日记中的池必卿——1977-1985年粮食工作片断》50页打印本见示,当即拜读一遍。近日闻此稿将在贵州省粮食局内部刊物发表,民三嘱为写几句简介,乃又细读一遍。一读再读这份日记,使我深受教育,感到这是一份极宝贵的贵州粮食工作历史纪录,是一位从事粮政数十年的老革命、“老粮食”亲历、亲见、亲闻的第一手资料。今日读之,当年在粮食问题上的困难复杂局面与思想激烈交锋情景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1.
赵燕平 《旅游》2003,(5):72-73
想起小时候听到的一个故事:父亲传给兄弟二人每人一粒种子,哥哥得到种子认为是仅给的一粒粮食便吃掉了。弟弟得到这粒种子便将种子种到了地里,故事结果现在不讲便知道了。西部开发不仅需要这粒种子,更需要的是将这粒粮食当作种子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粮食,既是人民生活必需品,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可见粮食的极端重要性。又因为“百物以粮价为中心”,市场粮价高低涨落变动,将直接波及粮食生产的增长,从而影响国民经济持续、稳定而健康地发展;为此,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并制定合理的粮食价格,对促进找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我国粮食保护价政策的由来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农产品价格改革,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农产品价格都已放开,只有粮、棉等少数重要农产品价格由国家直接管理,粮食实行的是国家定价…  相似文献   

13.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活资料及生产资料。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及地区,粮食的概念有所差别。本文按英国统计习惯,粮食指谷物。粮食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粮食政策目标、粮食政策手段、粮食政策效应三者互动形成的粮食政策体系;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粮食政策则包括粮食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政策。目前,世纪粮食问题已引起举世瞩目,有关各国粮食政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对各国粮食政策的历史形成进行考察却较薄弱。本文拟就16世纪英同粮食政策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潮州粮食供给地区及路线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时期, 潮州地区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粮食日益不能自给, 不得不到本地区之外购买粮食。随着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大, 江西赣州, 广东雷州、琼州、高州, 福建厦门、台湾, 东南亚暹罗、越南等国先后成为潮州粮食的供给地。粮食供给地的变化, 引起贸易路线的变迁。潮州粮食贸易亦与潮州华侨出国有很大关系, 潮州的粮食贸易形成自己独特的原因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粮食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黄土高原上的陕甘宁边区,粮食生产环境不算优越,但为了渡过抗战最艰难时期,中共和边区政府在增加粮食生产和保障粮食供应上做了巨大的努力。一是做最广泛的农民动员和组织劳动力,通过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以增加粮食总量;二是规范和调整粮食管理与供给制度,最大程度的节约用粮,以保障粮食供给;三是制定限制粮食出境和用粮食酿酒,以减少粮食消耗。上述三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边区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都有大幅度提高。其次,通过调整政治与经济政策,建立比较合理的粮食制度,以减轻农民负担,解决了与民争食的问题。粮食问题的成功解决,成为边区渡过抗战最困难时段的首要因素之一。因此,在讨论边区自给问题时,粮食生产因素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6.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改革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家庭承包经营的实行和推广,但同时也应看到一些尚被人们忽视的重要因素——国家在这一时期采取提高粮食收购价、限定粮食征购数量而扩大进口粮食等特殊政策,为农民多劳多得的承包积极性提供了持续的推动力和可行条件。另外,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考察,"四三方案"引进大化肥成套设备的投产,成倍地增加了单位化肥施用量;籼型杂交水稻和高产小麦的研制成功和推广,将粮食亩产大幅度增加,都使得农村经济改革如虎添翼,取得了粮食产量连上新台阶的巨大成就。这些因素共同促使新时期农村经济改革顺利进行并最终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编纂《粮食志》首先要弄清楚我国粮食工作的特点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我国是一个耕地少、人口多、人均粮食占有量相当低的大国,解决全国人民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对粮食的生产和分配极为重视,为了保证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所需要的粮食,保证粮食的合理分配,成立了粮食工作机构,制定了粮食政策,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担负全国城乡粮食分配的  相似文献   

18.
清代珲春地方隶属宁古塔副都统管辖,归吉林将军统辖。珲春南部海域满语称为julergi bira,该地区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历年雨水偏多,特别是珲春河流域一带群山环绕,支流纵横,水资源非常丰富,也是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义仓作为救灾物资储备中心,也是珲春地方唯一的粮食赈济渠道,而经营义仓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政府的赈灾政策将会解决粮食危机。  相似文献   

19.
徐振伟 《世界历史》2020,(1):88-107,I0005
二战后,日本经济凋零,粮食短缺问题严重,国民生计惨淡,社会矛盾丛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占领当局分别从外部和内部开展粮食援助和粮食强征。这一系列政策在实现美国自身的经济需求与政治目的的同时,也确实对日本的农业与社会步入正常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之后日本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战后初期的粮食政策连同日本经济复苏后美国长期实施的粮食倾销,共同构成了二战后美国对日粮食战略的主要内容。美国的粮食战略缓解了战后初期日本严重的粮食危机,部分解决了美国国内的粮食过剩问题,改变了日本人的饮食结构与饮食习惯,挤压了该国粮食的生存能力和发展空间,影响了日本的粮食安全乃至政治、经济主权与独立发展进程,也加剧了美日间的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四川是大后方的粮源基地,担负着前方战场军粮和后方民食供应重任,因此保证四川粮食运输的通畅是夺取抗战胜利的重要保障。为此,国民政府和四川地方政府一方面设立了粮食管理机构以加强粮食运输管理;另一方面颁布了大量粮食运输法规以指导粮食运输,增强粮食运输力量,保证粮食运输安全。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大后方军需民食的供给,对后方粮价的飞涨发挥了一定抑制作用,但由于国民政府粮政的腐败以及粮运价格过低、运输手续繁杂等原因,粮食运输政策又未能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