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敏 《文史精华》2013,(11):63-67
2012年6月底,陈强、张瑞芳两位老电影艺术家相继去世,让这个老影星群体突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巴蜀史志》2015,(1):39-44
两宋眉山进士群体现象就像一面镜子,对于今天的社会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两宋眉山进士群体特征 现在的眉山市辖一区五县,即东坡区(原眉山县)、彭山区、丹棱县、青神县、洪雅县和仁寿县。宋时眉山建制,据《元丰九域志》载,除仁寿县之外,其他五县均隶属眉州,其中洪雅县在宋太宗淳化四年(993)隶嘉州。  相似文献   

3.
文彤  秦涔  黎结仪  刘小同 《人文地理》2020,35(2):132-141
不同于精英阶层获取知识的正式教育模式,以非正规群体为代表的社会基层群体更多依靠非正式教育渠道实现知识技能的学习。本文将广州电视塔周边的非正规旅游摄影经营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个体访谈和非参与式观察的基础上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究其知识技能学习与管理的过程。研究发现非正规旅游经营群体的知识学习表现出明显的集体行为特征,知识在群体组织网络中高度依靠关系导向实现流动共享,并且在群体内部形成了“核心-次核心-边缘”的等级体系,知识的流动又被作为维护等级权威的规训管理手段反作用于群体组织。此外,群体通过知识技能的标准化来增强集体的共享互惠效果,形成非正规旅游经营群体“自下而上”的群体学习与知识流动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正>“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八百壮士”是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对英雄群体的赞誉,对英雄群体的褒扬。在全民浴血奋战、抗日救国的时代背景下,先后涌现出3个“八百壮士”英雄群体,知名度与影响力较高的是1937年在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中,与日军孤军血战的国民党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五二四团的全体官兵。另外两个鲜为人知,本文逐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滇黔毗邻区的花苗群体是苗族的一个支系,清朝汉族士大夫把这一群体建构成一个与华夏有着巨大差异的“蛮夷”形象。民国时期汉族知识分子强调花苗群体与华夏的“同源”性,是中国民族的一部分。清末民国时期,西方传教士建构的是一个被“拯救”而获得精神自由与新生的花苗群体形象,亦为中国之一部分。民国时期的第一代花苗知识分子,在自我族群形象的建构中,既认识到本族群的不足,又意识到本族群的优势,自我归类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表达出强烈的国家认同情感。滇黔毗邻区花苗群体形象的历史演变与多维呈现,其国家认同情感的逐渐强化,展现了滇黔毗邻区花苗群体伴随王朝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型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伴随在美中国留学生群体的不断扩大,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社会中的体验和经历备受关注。本文主要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在美中国留学生与美国本土社会及国内社会的互动,及互动对其塑造社会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来自美国社会的刻板印象一方面阻碍了该群体的深度融入,另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留学生群体的“自我规训”,使该群体对于美国社会产生一定的疏离感。此外,在教育流动的过程中,留学生增强了其国家认同,中国人身份和留学生身份处于共生共荣的关系。然而,来自“群体内”的刻板印象增加了留学生群体社会认同建构的不确定性。因此,在美中国留学生群体的身份建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在“人-人”和“人-地”的互动不断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7.
读者论坛     
《华夏地理》2008,(1):10-11
2007年11月号,何止丝绸,文不对图?,那些“药夫子”,感激虫草,群体智慧管理学,5600年前人啥样?[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清代方志中对明季士大夫群体的记述受国家意志与纂修者个人情感的双重影响。一方面,乾隆四十年开始的对明季殉节诸臣的旌谥活动,意味着这一群体在官方层面被广泛认可。另一方面,方志的纂修者对这一群体的认知程度、彰显意愿也直接决定对这一群体的记述程度。正是因为上述因素的存在,才使得光绪《盐城县志》对这一群体的书写相较于乾隆十二年所刊旧志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向。  相似文献   

9.
地方性食物原本被定义成在清晰的地理边界内生产的食物,是“本地人”抵抗极端商品化食物系统的有力武器,但以地理边界为中心的视角压抑了消费者身体的积极作用,也忽视了作为“外来者”的流动群体的在地饮食体验。基于对广州流动群体的日常饮食消费的深入考察,本研究发现:流动群体对跨越地理边界的故乡食物和广州本地食物主动赋予丰富的地方性意涵,构筑日常饮食“流动的地方性”。基于身体与食物的关系视角,本研究认为身体接触食物的契合感受以及与食物提供者的信任关系奠定了流动群体建构地方性食物的基本途径。区别于反抗式的地方性食物运动,流动群体把地方性食物嵌入在地生活,凸显多重的日常意义,主要表现在突破食物知识困境,缓解饮食焦虑,以及增进身体和地方的亲密关系。  相似文献   

10.
安德明 《民俗研究》2023,(6):42-54+153
经过20年的全面发展,对于国际社会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在不同国家共同努力下创造出来的新概念,不仅为它所指代的多样化具体文化事象带来了全新的地位和存续模式,也为人们理解这些事象本身及更好地处理相关的文化关系、群体与民族关系,提供了崭新的工具和视角。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不仅是一种被处理、被保护的对象,而且变成了当代社会交流领域的一个重要框架。这个框架为促进不同群体、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减少或消弭冲突,创造了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王帆  林岚  胡慧  罗琴  郭子林 《人文地理》2020,35(3):17-28
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1980—2018年共计931篇文献为样本,借助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及内容分析法,对国外休闲动机研究文献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外休闲动机研究分为起步探索(1980—2002年)和快速发展(2003—2018年)两个阶段;早期学者侧重休闲动机概念、理论、分类、量表等研究探索,21世纪以来,理论与实证、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研究日益增多,研究内容更为丰富,主要包括不同群体休闲动机类型、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休闲动机与休闲活动意向;休闲动机与休闲制约、休闲制约协商及休闲参与;休闲动机与休闲涉入;休闲动机与休闲满意度等影响关系及影响机制等;注重人文情怀,研究群体广泛,研究对象从青少年、大学生、高中生、旅游者、男性、职业女性、公园志愿者、自由露营者、远足者等普通群体转向老年人、家庭妇女、残障人士、儿童、疾病患者等社会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休闲动机的跨文化研究成果也日渐增多。国外休闲动机研究成果对构建我国休闲动机研究理论及实践应用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夏泉 《贵州文史丛刊》2000,(4):27-29,52
刘瑞芳(1827~1892),字芝田,号召我,清季早期驻外公使之一,也是较早走向世界的传统士大夫群体中的一员,曾出使泰西4年。百余年来其事迹几被湮没,亦甚少有论者提及刘瑞芳之名。  相似文献   

13.
前些日子,梁滨久先生提出了关于“方志应记述人才群体状况”的观点(参见《湖北方志》1994年4期),笔者觉得言之有理,切中志弊。新编人物志以记述单个人物的传记为唯一记述形式的倾向,严重削弱了其所理应负载的丰富内涵。回眸15年的人物志编纂历程,我们理应吸取教训,不仅要加强人才群体状况的记述,而且要加强其他入志人物群体状况的记述,譬如英模群体的记述、归国华侨优秀群体的记述、开风气之先群体的记述等等。对诸类群体的宏观、中观把握,应该而且必须成为人物志记述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明朝内阁官僚群体形成因素析论江心力明朝内阁在其二百余年的演变过程中,除了万历年间一度出现沈一贯、朱赓、叶向高、方从哲等人的一人独相外,在很长的时期内都是由两人以上的官僚群体构成的,并且从群体的内部结构看是基本稳定的。首先,内阁官僚大多能长期任职,明朝...  相似文献   

15.
李慧  徐铁军  边娜 《神州》2011,(5):32-33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网络化"已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而高等院校是"网络化"的前沿。处于大学阶段的青年学生是网络沟通与交流的主要参与者,在2010年4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中统计,截至2009年,在中国3.84亿网民中,有50.7%的网民是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这个群体已经接近2亿,大学生网民是网络使用最活跃的群体之一,该群体在大部分网络应用上的使用率都最高。网络一方面网络以它的信息容量大、快捷性、民主性、包容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在马来西亚进行的实地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和实例,以马来西亚五大方言群体为基础,逐一分析福建、广东、客家、潮州和海南方言群体中,相同家庭里祖子孙三代的母语种类和数量变化。研究证实,马来西亚华人的母语从方言逐渐转向英语和华语,开始摆脱原有籍贯的方言痕迹。  相似文献   

17.
1949—1956年,16个国家的1300余名高科技人才,先后冲破美国等国阻挠政策毅然回国。论文对这期间归国科技人员的数量、国别、教育背景和学术地位等进行统计,特别是对这一群体归国后对于国家科研院所机制建设、学科建设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开拓性意义予以总结。通过对这一群体特征的数据分析可知,归国科技人员都接受了系统的专业教育,专业涉及军工、化学、生物、数学等多个科技领域,学术水准多具有世界前沿水平。这一批人才的归国,为新中国科技布局、专业提升及相关人才教育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奠定了中国科技的知识体系和教育体系的根基,推动了中国科技水平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18.
刘斌  杨钊  刘永婷  林嘉敏 《人文地理》2023,38(1):169-180
在新的流动范式认识下,“旅居”的出游方式因为更加自由和舒适的体验得到老年群体的青睐,当前研究主要关注偏“精英”色彩的老年人“旅居”现象,聚焦探讨这些现象背后的系列问题,但忽视了现象本身。目前一种更加大众化的老年人“旅居”现象得到蓬勃发展,但对其深层内涵与价值的探究鲜有见者。研究基于具身认知,聚焦现象本身,通过改良旅游者具身体验研究框架,采用既定程序的文本分析方法对样本深度访谈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上述现象可参与群体广泛,舒适的异地休闲需求显著,活动具有高度的群体情感特性,承接空间接近过程相对轻松,舒适停留条件良好,老年人的日常休闲活动和社交群体能够更为便利和大众化的在异地实现有效延续与发展。研究将该现象命名为老年人休闲旅居,其能够成为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的有益补充,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闫闪闪  靳诚 《人文地理》2019,34(5):149-158
如何厘清市域内部旅游流扩散动力机制是市域规划建设和旅游发展的重要议题。以洛阳市为案例区,基于25个景区的“一手数据资料”,采用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市域内旅游流空间扩散动力机制是由旅游者自身的内外推力、目的地拉力和两地间的阻力组合成的复杂综合动力系统,推力是游客受到的最大动力。其中,休闲放松的潜在欲望是市域内游客群体关注的最主要的内推力,中介推荐是游客群体受到的最重要的外推力,景区核心吸引物对游客群体的拉动作用最强,而客观障碍的阻碍力大于主观障碍。  相似文献   

20.
王昱斐  李龙 《神州》2014,(15):272-272
我国于2013年11月15日正式放开“单独二胎”计划,这是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也是国家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这意味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数量会逐渐减少,失独家庭数量的增加会逐渐缓慢。但失独群体依然存在,失独群体的数量依然会缓慢增加,针对失独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依然不够完善,社会各界对失独群体的认识仍然不够全面。如何让“失独”群体老有所依,是我们正在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