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蛇年话蛇     
2001年是农历辛巳年,也称蛇年。缘于某些蛇类强烈的毒性和不雅的体形,人们对蛇特别害怕。其实,蛇也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很有用处的动物。在古代,蛇曾是中原大地上古代先民的图腾之一。《山海经》中有:“轩辕之国,人面蛇身”的记载。古代化遗址和  相似文献   

2.
《西藏人文地理》2013,(6):40-47
蛇是人们所认知的变温动物里最具代表性的一类,它们身体的温度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果长时间处于零下就会死亡,因此在常识之中,蛇类都在雪线以下活动。1907年,人们发现了已知生存在最高海拔的蛇一一温泉蛇。它们在高海拔地区严酷的自然条件下养成的独特生活习性,挑战了生命的极限,也承载了生命与进化的密码。  相似文献   

3.
创河县苗玲蛇园位于城东清水江旁。这里青山绿水,森林茂密,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滋生着多种蛇类。苗岭蛇园以饲养繁殖蛇类,提取蛇毒,生产五步蛇药酒为主。蛇园始建于1974年,1994年由创河县乡镇企业局收购接管,实行内部机制改革,生产面貌焕然一新。1994年该园人工饲养繁殖各种蛇5000多条,提取蛇毒300多克,生产五步蛇药酒20多吨,扭转了长期亏损状况,五步蛇药酒在两广、香港初步打开了市场。最近在提取蛇毒时,从一条五步蛇腹中挤出水银12克。为什么这条五步蛇腹中能保存如此多的水银,至今仍是一个谜。有人认为,这可能与当地水质…  相似文献   

4.
杨睿 《中华遗产》2021,(1):82-89
蛇若在天有灵,面对“小龙”的代称,一定会大鸣不平:龙才是“大蛇”!蛇之毒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几乎道尽了蛇之毒害:“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术且死;以啮人,无御之者。”右页描绘的生肖蛇形象,源于眼镜蛇——虽不是最毒的蛇,却是最有名的毒蛇。  相似文献   

5.
查海遗址考古发掘出土有写实动物浮雕纹饰的陶罐,器身一侧为蟾蜍,另一侧为蛇衔蟾蜍纹饰,这是我国目前考古出土动物纹饰中最早的蟾蜍图案。这种蟾蜍纹饰图案从查海文化开始,就被以后不同时代的人们所崇拜,并一直影响至今。综合我国有关蟾蜍纹饰的研究和相关文献资料,对蟾蜍纹饰历史的演变和寓意流传进行研究,可知查海遗址在辽河文明起源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我国渊源流长的蟾蜍和蛇(龙)崇拜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6.
《山茶》2009,(2):12-13
蛇是我和爸爸最怕的动物.爸爸当知青的时候曾被藏在他小屋子门后的一条蛇吓得半死。这心理阴影又影响了我,甚至到后来.发展成了对爬行动物类的恐惧。《捕蛇者记》一文的图片着实让我出了一身冷汗。带着恐惧读罢才发现,让我真正害怕的不是那些形形色色露出尖牙的毒蛇,而是这些见蛇如见钱的捕蛇者。  相似文献   

7.
在各地出土的汉代画象石、画象砖和彩绘壁画、帛画、漆画、甚至陶器浮雕图象中,屡见一种神人操蛇、衔蛇、吞蛇或虎首衔蛇以及龙穿璧、穿环的图象,对这种图象的解释,诸说不一,莫衷一是。我以为这断非古代画师随心臆造,虚构而成的,一般动物装饰图案,究其根蒂则是有一定的含意,并有所本、有所据的。笔者试就这个问题作一探索,以就教于有识者。一、“神怪御蛇”考  相似文献   

8.
莽山烙铁头蛇,全世界仅有不足五百条,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和大熊猫同属“国家特危一级”珍稀保护动物。1998年,该蛇被国际保护组织列入IUCN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后,黑市价格曾一度飙升到每条100多万元。这种蛇的发现和人工繁殖与一位莽山中的“蛇博士”有关。  相似文献   

9.
器物纹饰中有一种非常有趣的题材,即蛇噬蛙。蛇噬蛙纹饰是北方系青铜器搏噬纹的一种,出现在辽西至晋中一带,时间从新石器时代延续至战国,是这一区域极其富有特色的纹饰。蛇噬蛙纹饰和其他的搏噬纹饰在北方地区盛行,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勇猛尚武之风。中原地区搏噬纹饰的缺失和对动物搏噬的否定性定义,是由于农耕民族文化与游牧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敬畏自然     
全国作协主席铁凝女士有一个有趣的观察,她注意到人类——不分民族、不分肤色——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对蛇类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按其说法,这种与生俱来的恐惧,和人类共同的祖先在非洲南部丛林度过的漫长岁月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盘蛇静照     
第一次近距离给蛇拍照时,我几乎昏厥过去。我一直觉得这种生物十分骇人,但又充满魅力——我想大多数人遇到在地面爬行的美丽动物时,都会产生这种既喜爱又厌恶的情绪。我拍摄此系列照片的用意,就是在于探索人类这种喜恶交加的复杂情感。  相似文献   

12.
徐传武 《文献》1999,(4):254-256
梁山好汉的诨名,有不少是以动物而起的.这些动物有麒麟、龙、虎、豹、彪、猿、犬、鼠、蛇、蝎、蚤、蛟、蜃、龟、雕、鹏①等,以上这些还不难理解,但有几个就不大好懂.  相似文献   

13.
《华夏人文地理》2013,(1):24-25
粪便学研究|对于萨穆埃尔·瓦塞尔这样的保护生物学家来说,动物的粪便实在不能算是废物。每一个粪粒或粪饼都裹着一段历史,记录排泄者的食物结构、领地和性状态。大多数哺乳动物都能嗅出这些信息.而人类追踪者——都怪鼻子不争气——只得另想别的办法。于是瓦塞尔登场。他设在华盛顿大学的实验室率先采用了更加先进的粪便研究手段,包括激素化验和DNA提取。这意味着研究人员不需要动辄端起麻醉枪了。“我们一旦采集到DNA。”他说道。“即便见不到动物本身也能确认其‘身份’。基本上,我们可以用零碎信息拼出全体。”  相似文献   

14.
国宝巡礼     
这件制作于3000年前西周早期的青铜卣,器盖与器身的两面皆神面,神面头有双角,双睛圆鼓,直鼻小耳,大眼暴张,呲出两颗獠牙,威猛之中又略带笑意。即使你变换位置,它的双眼仍紧紧盯着你,给人以摄人魂魄之感。器盖顶端站立一只枭,即猫头鹰——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一种十分凶猛的鸟。提梁由共享一尾的两条龙组成,龙尾上翘。提梁的两端各有一个由象鼻、牛头、羊角组合而成的怪兽。器身口沿两侧亦更伸出一个称作貘的动物。卣的最下部圈足上则装饰有一头双身的蛇,蛇头居中前凸,蛇身左右延展;恰与提梁上的双身龙相呼应。专家们研究后认为,卣上四个神面就是当时人们心目中最高的神——天帝,而龙、枭、貘、蛇及怪兽等则是“天帝”属下掌管各方的神怪。  相似文献   

15.
张路杨 《旅游纵览》2014,(10):28-30
<正>今年9月,我有幸获得了到大连蛇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访的机会,得以踏上这个遍布蝮蛇的岛屿,体验与蛇岛腹近距离接触的感觉。蛇岛,又名"小龙山岛",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西北面的渤海之中,距离旅顺港25海里。蛇岛的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植被多是小灌木,无高大乔木。蛇岛的主峰海拔216米,岛上有7条山脊,6条沟,7处岩洞,岛四周除了有一小片卵石滩外,均为悬崖峭壁。蛇岛是世界上唯一的只生存单一类蛇的海岛,岛上只有一种蛇类——蛇岛蝮,估计种群数量约一万余条。登上海岛首先要到位于旅顺的蛇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办公室办理相关手续,之后由旅顺乘船登岛。  相似文献   

16.
岭南食蛇习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是人类重要的动物资源,其药用价值甚高,又是制作美味佳肴的原料。蛇肉味道鲜美,很早就成为人们的食品了。  相似文献   

17.
龙,作为一种动物,谁也没有见过活生生的龙,然而龙的形象却神圣地存在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成为各族人民团结的纽带,每一个中国人及在海外的炎黄子孙都骄傲地自称为龙的传人。关于龙的传说故事在各族民间都有广泛地流传。龙的出现,是以实际存在的某种事物作为参照经过人们的虚构而产生的一种形象.从资料文献及考古发掘的文物中证实、在人类远古时代就有了对龙的崇拜与传说。据史学家认为,蛇在远古时代即为部落民族图腾的标志,可以认为,龙形象的参照物最早即是蛇,它的演化经历了上古时代到商同时期以蛇为基…  相似文献   

18.
从SARS到MERS,再到新型冠状病毒,果子狸、骆驼、竹鼠、獾、蛇、水貂、穿山甲……一个个地被确认或怀疑为病毒的中间宿主,而这些新发病毒的储存宿主或天然宿主,却指向了同_个目标蝙蝠。蝙蝠曾是中华民族喜闻乐见的吉祥符号,在中国古代,享有其他动物无可比拟的尊荣。  相似文献   

19.
瑶山出土玉牌饰(M7︰55),从其整体轮廓、颊侧突起、十字镂孔等特点来看,与现实生活中爬行类动物,尤其是蛇的头面部可相比较。龙首纹上的菱形纹样与蛇头部鳞片形状一致,可能也直接取形于后者。良渚文化玉器与陶器纹样上诸多与蛇有关的形象,表明蛇崇拜是良渚信仰体系中的组成部分。这部分信仰内涵不仅在本地区承续发展,至东周时成为土著越族的重要文化特征,同时也对外向北传播,在中原文化遗存中留下不少印记。瑶山玉牌饰上表示眼睛的"圆和三角"组合结构,与龙首纹上的菱形纹,在北传过程中参与中原龙纹的演变和创造,并成为其成熟形象中的构图元素。  相似文献   

20.
以动物形象作装饰是滇文化青铜器的主要特征,其涉及的动物形象有蛇、虎、豹、猪、鹿、兔、猴、蜥蜴、蟾蜍、鹦鹉、孔雀、马、牛、犬、羊、猪、鸡、鸭等。主要的动物图案类型及动物组合情况反映了滇国热带—亚热带自然环境特点以及社会经济生活状况;动物图案装饰艺术品亦完美地表达了滇人的艺术思想及审美情趣,反映出滇人的青铜铸造工艺、加工工艺以及对外文化交流情况,是研究滇文化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