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薇  张永龄 《旅游》2005,(1):52-59
“北方边城”是个让人迷恋的概念,因为远,因为听到的少。那是些怎样的城市呀。一个“边”字足以让人眯着眼睛出神地想上半天后,先组上一堆跟北方沾边的词:积雪、坚冰、寒冷、猫冬……再组上一堆跟“边城”搭界的词:边缘、边地、边境、边贸……然后,然后醉心于揣度由这些词组成的城市面貌:高楼多还是平房多,轿车多还是马车多,中国人多还是外国人多?边城人喜欢他们的异国邻居吗?边城人出境是不是基本跟回家那么方便?更有一位搞旅游的朋友在我到达边城的那一刻短信我,问的问题是:那里的晚上有夜生活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北方边城有魅力,但魅力不在于风光和景观,在于小城市既“边”又“城”的骨子里某种特殊的气质,在于那些生动的、扑面而来的边城人文感觉,那感觉像极了一位边城出租车司机在听说了我们的来意时喊出的第一句话:“哎呀妈呀,你算是到祖国的神经末梢来了”。  相似文献   

2.
朱红 《旅游》2005,(1):60-65
从北京上火车,经过31个半小时,终于到达满洲里,一个中国、蒙古和俄罗斯三国交界的北方小小边城。  相似文献   

3.
李然 《神州》2013,(20):18-18,20
沈从文《边城》中的湘西世界历来被人们解释成为美与善的体现。众家评论也多是从牧歌式情调、湘西风土人情等方面进行研究,仅有少数评论家将关注点集中在文中被净化的美善悲剧之上。本文力求结合作家早年的生活经历,分析这一美善悲剧产生的深层原因,探寻出边城本质及该创作的内蕴。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边城》中的湘西世界历来被人们解释成为美与善的体现。众家评论也多是从牧歌式情调、湘西风土人情等方面进行研究,仅有少数评论家将关注点集中在文中被净化的美善悲剧之上。本文力求结合作家早年的生活经历,分析这一美善悲剧产生的深层原因,探寻出边城本质及该创作的内蕴。  相似文献   

5.
去年,绥芬河建城一百周年。这个黑龙江省的边陲小城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边境贸易繁荣了一方经济,仅经过境人的双手就拎出了60亿的边境贸易额,在当地已经传为佳话。而十年间,由购物观光兴起的跨国旅游热一下子使这座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北方边城声名远播,小城颇富传奇色彩的边贸历史和地缘优势在这一刻又一次凸显了出来……  相似文献   

6.
边城有树     
树在地球上诞生比人早,我们没有理由不对树表示敬意。边城有树的历史比我长,我没有理由不对边城与树表示赞叹。哪一天,没了树,边城向风沙投降后撤退,那将是我们心头永久的痛。边城有树,才抵得住风沙的肆虐。年轻时从南方来支边的人老了,不回去了,夕阳西下,在边城的林荫道上慢慢散步时,嗅到了一股江南湿润的气味,好像叶落归之于根,此时,本地出生的孙子在树荫下正做着一个亚热带的梦。我的笔下,边城是性灵的生宣,以山清水秀为墨,绿树嫩草挥毫,当空飞舞能挥就出秀美诗篇。写意之间才发现,边城有树,才有一种天佑地灵、人本参与创设的和谐美在这…  相似文献   

7.
自上古以来,北方游牧民族经常南下,中原农耕民族不断受到侵扰,成为中原政权在北方的一大边患。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派蒙恬率30万劲旅北上,一举打败北方强敌匈奴,迫使“胡众”全线后撤,远逃到大漠深处,秦国便占领了塞上的“河南地”,并沿黄河筑44城,“徙谪,实之初县”,驻兵防守。大军云集,吃饭成为第一大难题。开始的办法是“于北河,蜚刍挽粟以随其后”。但是,从内地长途运粮到北边,若把途中人畜口粮和饲料的消耗计算在内,送到边城也就所乘无几了。所以只能大量向塞上移民,官府给移民免费提供土地、耕牛、农具、籽种,让他们就地开荒种地,争取军民自给,  相似文献   

8.
李代军 《丝绸之路》2013,(2):117-118
本文主要从文本的语言层面、形象层面和意蕴层面出发,对萧红小说《小城三月》和沈从文小说《边城》加以比较,辨析两篇小说在语言、人物、主旨等方面的不同之处,把握散文体小说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9.
唐代是一个永远值得炎黄子孙骄傲的朝代,单从其边塞诗就可"窥一斑见全豹".唐代诗人有昂扬的精神、坚决的斗志、爱国的思想、开阔的视野……在边塞诗歌中,边城的慷慨悲歌、旖旎独特的异域风光、冲突又交流的民族的交往、厌战和思乡的情绪构成了边塞诗歌的雄奇瑰丽.边城的自然风光、边城景色、边城娱乐、民族关系、异域魅力更使边塞诗歌焕发傲人的风采.  相似文献   

10.
吴世娟 《神州》2013,(16):2-2
在沈从文的《边城》中,作者通过多种叙事技巧的巧妙运用,使《边城》的创作在形式上摆脱了束缚,不落俗套,在结构上具有精致、匀称、完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利用田野调查所搜集的水井碑刻及访问材料,考察了明清以来山西、陕西、河南等北方地区的水井习俗,勾画了北方乡村生活用水的情境。通过水井制度研究表明,北方乡村水井在建构社区空间、规定社会秩序、管理社区人口、营造公共空间、影响村际关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水井制度突出了地缘关系,反映了北方乡村社会的特质,对之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北方传统乡村社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进入近代以后 ,随着北方经济市场化与外向化进程的加快 ,其药品的供销在种类、规模、运营方式、运销路线等方面 ,都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从而使近代北方的药品供销体系得以逐步地构建起来。这既是北方医药事业不断发展的具体体现 ,也是北方经济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邵静 《丝绸之路》2013,(2):36-38
在谈到《边城》的悲剧美时,大部分研究会提到"人性美"与"自然外力"的冲突。本文运用罗兰·巴尔特作品中语言分歧与话语地位、符号的"隐喻链"与类比性等理论进行分析,指出《边城》人物间的话语分歧和文化环境的"暖昧"描写亦是小说悲剧美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田频 《神州民俗》2007,(10):54-55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爱”与“美”的美学思想,是他表现人性最突出的作品。《边城》反映了湘西人在“自然”和“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涂的人生,寄托了作者的隐痛。  相似文献   

15.
边城两三话     
俞金英 《神州》2014,(2):11-11
<正>陶渊明的一篇《桃花源记》历来为人称道,它描绘"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理想社会,是世人苦苦寻访,终无果的。唯有沈从文先生却探寻到了。他也深深爱着这块干净如始,质朴如玉的土地,亦作"游记"一篇,名曰《边城》。陶潜到过他那不染世俗的世外桃源,从文先生心中却一直有他的湘西桃源,这个不沾尘埃的理想国。初读《边城》,我便爱上了这一座风雨边城,这是一方净土,山水拂心的美意令人陶醉其中。《边城》是一支幽远,哀婉,清新绵长的曲子。你可以听见远处飘来的山高水长,小舟摇曳,还有碧溪岨渡船上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对文学旅游资源的过往研究入手,以边城茶峒为研究对象,针对边城茶峒旅游资源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利用文献分析法把握其在各个阶段的发展状况,从而对边城茶峒的文学旅游资源开发情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据此提出其今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边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它标志着沈从文的小说创作进入到一个完全成熟的境界。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完美秉承牧歌文学传统的扛鼎之作,《边城》巩固、发展和深化了中国现代小说的乡土抒情模式,具有非同寻常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名人流放的边城赵海洲伊犁河北的惠远,人们知道它是西域的一座古城。传说中的巾帼英雄樊梨花,曾在这遥远的边城安营扎寨。但是过去无人加以经营,直到雄才大略的乾隆皇帝平定了大小准噶尔的叛乱之后,第一任将军明瑞。才把唐朝驻军的重地建成了一座“牛羊十万鞭驱至,三...  相似文献   

19.
多年以前,读过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被书中凄美的爱情故事打动,从此知道了凤凰;看过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被屏幕上原始古朴的画面打动,开始向往凤凰。多年以来,一直希冀着背起行囊踏上去凤凰的路,去寻找《边城》故事中的翠翠,去聆听那动人的情歌,去领略湘西小城牧歌般的宁静生活。  相似文献   

20.
大连港的中转贸易(1907—1931)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由港的贸易政策 ,190 7年后大连成了中国北方诸港与日本之间贸易的中转港。大连港的崛起 ,一方面加深了日本与北方诸港的贸易交往 ,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大连与北方诸港间相互地位的调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