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庙,亦称圣庙、文圣庙、孔庙、孔圣庙.原为尊孔活动圣地.因庙里设儒学,故又有学宫之称.县文庙称县学,府文庙称府学.清代以前,没有文庙称谓,只称圣庙、孔庙或孔圣庙.清代,科场上开始实行武科举,取武秀才、武举人,遂封关羽为武圣,立  相似文献   

2.
1983年12月初,在江苏省吴江县西门蚕种场基建工地出土了一甏清代银锞子,共五十只,总重9.319克,最轻181克最重的191克(详见附表)。每只直径从4.3厘米至4.7厘米,高从2.1厘米至2.4厘米不等。造型正面如圆形碗口,底部呈馒头形、蜂窝状。银锞子正面铸有“石首”、“长发”、“广兴”、“安”、  相似文献   

3.
1987年7月8日,苍溪县伏公乡龙凤村出土两方唐代官印。其一为“蓬州之印”,7.6厘米见方,厚1.7厘米,柄椭圆,高8厘米,重2.3市斤,阳篆“篷州之印”四字,柄右刻楷书“蓬州之印”四字,柄左刻楷书“大顺元年八月日”、“礼部造”十字,印左侧面刻楷书“大字五十二号”六字;其二为“蓬州儒学记”,长8厘米,宽5厘米,厚1.3厘米,柄椭园,高7厘米,重1.3市斤。阳篆“蓬州儒学记”五字,柄右刻楷书“蓬州儒学记”五字,柄左刻楷书“大顺元年十一月日”、“礼部造”十一字,印左侧面刻楷书“大字三百八十七号”八字。 两印均为青铜铸造,工艺细致,完好无损。  相似文献   

4.
新乡市博物馆石刻仓库有元代《慕完墓志》及志盖各一方。志盖为盝顶,盝顶长61,宽57厘米,四杀厚4.5、下部长81.5、宽78,沿厚24厘米。素面无纹饰,有阴格,阴格内双钩篆书“大元故侍御史赠参知政事慕公墓志铭”16字。志石长83、宽78、厚32厘米。志文共40行,满行44字,共约1600百余字。该石右上角略残。志石与志盖显得厚重硕大。其出土时间、地点皆不详。明代正德年间由新乡县儒学训导李锦编辑、新乡县知事储珊作序并校正的《正德新乡县志》卷三(陵墓)记有:“慕卫公墓在县东北三里,元时累官至参议中书省事,拜治书侍御史。念祖父之思德,求翰林传讲。虞集为墓表以彰之。至元丙子追封卫郡公。”清代乾  相似文献   

5.
虞成萍 《南方文物》2009,(4):194-195,148,I0002,I0003
2006年庐山博物馆从景德镇曙光瓷厂征集到一套“庐山风光浮雕瓷板四条屏”,四幅作品图案分别描绘了庐山秀峰、会址、含鄱口、芦林大桥,其中秀峰一幅上有两方篆刻印章,分别是“江西景德镇制”、“一九六一”,每幅均正面长140厘米、宽40厘米,涩胎、素色、无釉、浮雕工艺,由景德镇东风瓷厂烧制,1985年由曙光瓷厂为四幅屏风配套上了红木边框(彩版二、彩版三)。  相似文献   

6.
河南内黄县发现一块清代刑戒碑刻张粉兰1992年夏天,内黄县城关南街农民在拆修房屋时发现一块清代刑戒碑刻(附拓片),现存县文管所。石碑为青石质,呈长方形,长63厘米,宽38厘米,厚3.5厘米。碑面打磨平滑镌刻楷书字体,其它几面没经过细加工。碑面阴刻文字...  相似文献   

7.
今所见李商隐诗集和文集的笺注本均定型于清代,其中冯浩《玉谿生诗笺注》是最为详备精审的笺注本。本文叙述《玉谿生诗笺注》三版本概况,分析阐明各版本在编订诗歌年份、笺解注释与诗歌文字校改方面的变化特征并肯定此书对李商隐其人其诗研究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平泉县博物馆收藏一件清代《山东运河图》运河图中段局部“东平州”1982年,平泉县三十家子王瑞文将他家由祖籍山东来河北谋生时带来并珍藏百余年的清代《山东运河图》献给了县博物馆。此图纵长320、横宽30厘米,是一幅图文并茂、蝇头小楷字迹清晰的熟宣纸画卷。...  相似文献   

9.
1958年和1972年宝应县天平乡的射南村分别出土了乔崇烈和乔崇禧的两方墓志.经调查,乔崇禧的墓在射南村癸墩,1972年因开挖渠道被掘,墓由砖、石和石灰混合砌成, 墓内置一小木棺,内有砚台、笔等.棺外有一合墓志,石质,正方形,每块均长48厘米,厚14厘米.盖上篆书一行,文曰“皇清敕授修职郎松江府青浦县儒学教谕克庵乔公之墓”.志铭文14行,行17字,行书体,计有231字,未注何人撰刻(详见拓本影件及乔崇禧墓志铭文).  相似文献   

10.
《收藏家》2016,(9)
正在浙江省兰溪市黄店镇山区张坞村本保殿中,立有一通明代记载县官祈雨碑刻——"蟠山喜雨碑记"。该碑为明万历十七年立,红砂岩石质,圆首,由底座和碑身组成。碑高152、宽72、厚36厘米;底座高26、长95、宽36厘米。碑阳碑首从右到左横式六字篆书"蟠山喜雨碑记"。整通碑文为楷书,竖式排列,23行921字,正文855字。时任兰溪县知县张应扬撰文,县臣李纯熙、主薄林岳、典史徐樱、儒学训导孙叔  相似文献   

11.
河南内乡县发现清代量器──石斗1986年夏,在内乡县县衙博物馆东侧出土一件清代道光年间的量器──石斗(图一)。该石斗为清图一粮行石斗石凿面,且表面刻纹清晰。斗呈长方形,长95、宽56、高31厘米。中间为一凹槽,内壁稍斜,平底。斗的正面刻有铭文,并有一...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在配合基本建设工程中,先后在上海市区、市郊松江县、宝山县(现改设为宝山区)吴淞炮台遗址附近和蕴藻浜口等地,发现鸦片战争时期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平夷靖寇将军”大铁炮三尊、“靖夷”铁炮一尊、“振远将军”紫铜大炮一尊、清顺治三年制大铁炮一尊和清代大铁炮一尊,共计七尊,为研究清代上海军民反抗英帝国主义斗争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现综述如下:1975年6月,上海市区光明中学基建工程中,在离地表深约2米处,发现一尊清代“平夷靖寇将军”大铁炮(图1)炮身残长2.3米,炮口外径30厘米,…  相似文献   

13.
一般学者认为学额是量化研究清代区域知识分子的一个最重要的参数,也是衡量地域化儒学发展和普及程度的标志之一,进士则是反映各地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但是清代许多相邻的州县学额相同或相差不大,出产的进士数量却相差甚远。文章以清代长江三角洲地区为讨论范围,在阐述学额、解额制度的基础上,详细考订了各府州县学定额的变化过程。然后选取清代前、中、后三个时期,分别统计各州县中举人、中进士人数,进行相关分析,表明定额和各地中进士人数显著相关,即定额制度对各地文化发展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文物商店,几年来收购到不少清代角牙雕刻艺术品.现选择几件精品介绍如下:犀牛角杯:清代雕琢,其外形为扁八棱形,底小口大,喇叭状,上口长14.8厘米,宽9.2厘米.底径约3.5厘米,高8.9厘米(图一)。雕刻精细,各种纹饰与犀角的天然形态配合自然,浑然天成。特别是角杯上部两端各有一对高浮雕的螭虎在追逐嘻戏,其中较大  相似文献   

15.
巩县康百万地主庄园,是在清代中期以后逐渐建成。现存建筑基本上是“四合院”形制,有一定艺术价值的柱础、门墩数约五十余种。柱础现存近百个,有三十种不同形式,(二柱、四柱均按一种计算)最高的68厘米,最低的33厘米,多数为40——50厘米。这些柱础大约都雕凿于清代中、后期,颇具时代特点。分单层、双层和三层,各层  相似文献   

16.
“吉林府儒学印”,是黑龙江省双城县单城公社郑永大队青年农民寇晓荃手1985年8月在双城镇水暖器材厂基建施工中发现的。现藏黑龙江省博物馆。“吉林府儒学印”是光绪九年(1883年)五月由礼部铸造的。这是一方铜质官印,印面呈正方形,边长6、通高10、印厚1.5厘米。印背有一椭圆柱状纽。印文镌刻汉满两种文字,右2行为满文篆书;左2行为汉字篆书,汉译均为“吉林府儒学印”。印背右刻楷书汉字;“吉林府儒学印礼部造”;左刻满  相似文献   

17.
李陶红 《民俗研究》2024,(1):27-37+156
清代是云南儒学发展的成熟期。作为地方的云南盐业社会,儒学的传播有上层、中层、下层三个层次。上层的儒学传播包括地方官员提举与地方文化精英的学额争取及文庙儒学教育。中层的儒学传播包括书院、义学在内的儒学正统基层教育及地方家族儒学教育。底层的儒学传播包括面向民众的圣谕宣讲、地方大众教育慈善及其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道德伦理建设。云南盐业社会的儒学传播实践,建立在国家与地方的互动基础之上,呈现出一统性与地方性。  相似文献   

18.
《宋元学案》全祖望补本约占全书三分之一,但长期以来其性质及其思想史上的意义几被遮蔽。全氏补本力求摆脱宋以来的道统谱系,着意重构宋元儒学的多元史实;发掘梳理大量处于边缘与过渡环节中的儒学活动,呈现了儒学流变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增设与儒学运动密切相关,但思想内容不多的学案以及不直接反映思想的党案,使思想史的建构突破了纯理论的范式。与黄宗羲相比,全氏补本更具有“历史的”性质,反映出清代浙东思想史观的变化,并折射出清代学术有别于宋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邹秀火 《南方文物》2001,(1):102-103
“璇玑玉衡”辞海解释为“我国古时测量天体坐标的仪器”,即“浑天仪”的前身。又一 说“北斗七星”。因北斗七星常被当作指示方向和认识星座的重要标志,总之属我国古代较 原始的天文仪器。今庐山博物馆院内陈列着一尊铁铸器物,即“璇玑玉衡”。通高105厘米,重若千斤。它 由上下两截组成,上截俗称“铁菱角”。中为方形,边长34厘米,共有六方,每方各铸有长 25厘米,围长61厘米圆翅。下截形如覆甑,类似铁钟,高46厘米。下截如覆甑,类似铁钟, 高46厘米,底径61厘米。可将上截的任一铁翅置于其中,相含如磨,推之圆转如轮。下截腹 …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相较而言,流传最为久远的为砚,皆因石质坚而不毁。名砚之质如玉器之温润,名砚之形乃工艺之讲求。镌刻文字于其间,则可考证其年代、使用之主人,故名砚实乃文化之载体。庐山博物馆藏珍贵藏品《传砚图》共两册,均为纸本,呈长方形,纵29.5厘米、横39.5厘米、高12厘米,总共74页,全部用毛笔以墨书写,字0.5~2厘米大小不等。上册为清陈銮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以其祖父陈正勋、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