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粉工业是沙俄对哈尔滨进资本输出的重要行业。日俄战争前,俄国完全垄断哈尔滨的面粉工业;战后,日本帝国主义打破了这种沙俄独占哈尔滨的局面。哈尔滨面粉工业的兴起、发展是帝国主义在华政治、经济、军事势力对比变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
罗曼诺夫著,陶文钊、李金秋、姚宝珠译的《俄国在满洲》的新译本出版了。这本书是论述1892至1906年间沙俄帝国在远东的外交政策。这个时期俄国在远东,以兴建西伯利亚铁路为开端,接着参加三国干涉还辽,设立华俄道胜银行,修筑东省铁路,强租旅大,镇压义和团,武装占领东三省并拒不撤军。沙俄这一连串的侵略活动,使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极度尖锐化,终于爆发  相似文献   

3.
日俄战争以后,日本和沙俄在东三省平分秋色,两个强大的、野蛮的帝国主义国家,同时盘踞在东三省,吮吸着中国人民的膏血。与此同时,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也积极插足东三省,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但是,当时的清朝政府,对外已失去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变成了帝国主义者的代理人;对内则以武力强加统治,残暴的  相似文献   

4.
正俄国1905年革命,被列宁称为是十月革命的预演,是沙俄帝国最后走向崩溃的重要一步。1905年革命的直接导火索,是俄国在日俄战争中的惨败。没人能想到,日俄战争的爆发,一个小小的退役上尉竟然起了重要作用。俄国和日本的矛盾,直接起源于中日甲午战争。日本胁迫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除规定承认日本控制朝鲜外,还要清政府向日本割地赔款,包括割让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它们竞相争夺殖民地,扩展势力范围。亚洲成为帝国主义角逐的主要地区,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朝鲜则是列强争夺的焦点。在远东的角逐中,最突出的是沙俄的远东政策与日本的大陆政策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一矛盾最终导致1904年日俄战争的爆发。这场战争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日本则凭借此次胜利,由一个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不久的亚洲小国,一跃成为在远东事务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地区大国,跻身于帝国主义强国的行列。日俄战争不仅引起了列强在远东地区力量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其后的短短6年时间里,沙皇俄国就从中国割走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贪婪的沙俄并不感到丝毫的满足,蚕食整个东北,实现其所谓的“黄俄罗斯计划”,才是最终目的。对东三省这块肥肉,沙俄可谓是垂涎已久,势在必得,然而这种妄想最终未能得逞。  相似文献   

7.
清末,吉林省的幅员广阔,全省面积为301,570平方公里,东与俄国接壤,东南与朝鲜隔江(图门江、鸭绿江)相望,南界奉天省、西接蒙古,北界黑龙江省,吉林省的东界和东南界和沙俄与朝鲜接壤,因此,在军事上,担负着守卫东三省东部边陲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加紧了对东三省的经济侵略。1906年9月,日本东亚烟草株式会社在哈尔滨建立小型卷烟厂。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英美烟草公司也加紧了同日俄争夺东北市场。随着中东铁路在东北边境的修筑,沙俄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渗入到黑龙江。哈尔滨属东省铁路中心,交通便利,大量商人、资本家来到哈尔滨设银行、开工厂等。这期间,哈尔滨的烟草市场充满了国际烟业资本的竞争。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伴随着沙俄对中国东北的殖民扩张,特别是在中东铁路修建、日俄战争、十月革命前后,大量外国侨民涌人新兴的哈尔滨,或是淘金,或是避难,或是辗转他处,使得刚刚崛起的哈尔滨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外侨之城、经贸之城、教堂之城.  相似文献   

10.
日俄战争爆发,是日本大陆政策与沙俄远东政策在亚洲相牴牾的结果。沙俄以三国干涉还辽迎头遏制日本,取得了在华争霸的优势,侵略野心恶性膨胀,抛弃了伪善面纱,蛮横地推进其远东政策。这不仅与日本大陆政策发生冲突,使日本急起应战,而且也激化了中俄民族矛盾,日本趁沙俄在华多行不义之机,既骗取了中国社会舆论的好感,又赢得了欧美列强的支持,增强了同沙俄正面抗衡的信心和力量。就日俄军事力量对比而言,这固然是日本的军事冒险,但就当时的国际关系来看,日本又早已稳操胜券。昔日之沙俄,后来之日本,二者覆辙相寻。这种欺骗政策,反映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因而只能随着帝国主义的灭亡而告终。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中叶,清王朝的军事力量抵挡不住西方入侵者坚船利炮的轰击,中国门户洞开,社会开始逐步向半殖民地沉沦。有着“一块一块地割去”邻国土地秉性的沙皇俄国,乘机把手伸过了中俄东段边界。在1858年《中俄瑗珲条约》和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出现的同时,俄罗斯帝国的版图惊人地大了起来。就这样,中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总共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被沙俄强行割占去。但是沙俄的扩张野心并没有满足,它的新的阴谋,就是吞并中国的东三省。  相似文献   

12.
<正>三、在逆境中挣扎:秋林经营者前仆后继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地主资产阶级在国内的统治。但是,沙俄政权的残余势力,在外国帝国主义的扶持下,长期盘踞在国内远东地区,直到1922年被最终驱逐为止。此后,  相似文献   

13.
试述1918—1921年北洋政府在西伯利亚的护侨活动曲晓范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后,西伯利亚地区的政治、军事形势急剧演变。在以后的三年时间里,这一地区始终是革命与反革命争夺的焦点,以致新旧政权几度更替,布尔什维克与沙俄复辟势力、红军与外国武装干涉...  相似文献   

14.
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宪兵随军队进入东北。日俄战争后,日本攫取了沙俄在中国东北的特权,并在东北成立了关东宪兵队。关东宪兵队成立后,参与了侵略中国、镇压中国人民反抗和在中国刺探情报等一系列活动,犯下了滔天罪行。吉林省档案馆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将关东宪兵队当年没来得及  相似文献   

15.
在1918年至1920年,外国武装干涉苏维埃政权期间,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德米特里·列奥尼多维奇·霍尔瓦特,代表沙俄的残余势力,以中东铁路为据点,在日本等外国武装干涉者的支持下,拼凑反革命军队,并组织了“全俄临时政府”,妄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中东铁路的中国工人为了捍卫十月革命成果,和俄国工人一起,发起了多次规模不等的罢工斗争。1920年3月,在声势浩大的“驱霍运动”中,霍尔瓦特被赶下了台,从而结束了沙俄残余势力在中东铁路的统治。  相似文献   

16.
日俄战争之后,沙俄在我国东北的势力退到东北北半部。为了保存这一势力范围,沙俄当局加紧实行对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控制,几经策划,于1907年11月制造出一个“哈尔滨自治公议会”,作为进一步掠夺我国的实际步骤。这就激起了中国清政府及广大人民的  相似文献   

17.
正历史上,日本不仅擅长"偷袭",更擅长"趁火打劫"。自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即向世人展示了它的这一"强项"。一、"满洲问题"变成"满蒙问题"日俄《朴茨茅斯和约》签署后,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日本开始推行与俄国缓和的外交路线。因为,一则俄国虽然战败,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本不能不担忧俄国复仇。二则日本获取原俄国在南满的权益后,没有信守"门户开放"的承诺,而且出尔反尔,将与"美国铁路大王"哈里斯合  相似文献   

18.
华俄道胜银行(以下简称华俄银行)是沙俄于1895—1910年在远东,主要在中国设立的跨国帝国主义银行。以往对华俄银行的研究文章,只孤立地展示华俄银行本身沿革及其对华的经济侵略活动,而对华俄银行与沙俄远东政策的关系儿无涉及。其实,华俄银行的成立及其在远东的经济活动,是同沙俄远东政策紧密相联的,是为沙俄远东政策服务的。本文试就  相似文献   

19.
十月革命以后,沙皇俄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订立的大批秘密条约陆续公布于世,1912年第三次日俄密约就是其中之一。通过缔结这项协定,日本和沙俄将整个内蒙古和东三省西部划分为它们的特殊利益范围;这一肢解中国的严重步骤,无疑是近代中外关系史上一件大事。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它的来龙去脉并没有给予足够注意。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20.
沙俄帝国主义在中日甲午战争后,通过在华开办华俄道胜银行,大量发行卢布(“羌帖”),修筑中东铁路,开办工厂、矿山,采取种种手段,疯狂地掠夺我国资源,进行野蛮的经济侵略。一沙皇俄国强迫中国清朝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如1858年的《瑷珲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割占了我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