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释迦牟尼佛,出身释迦王族,父亲为净饭王,母亲是摩耶王妃,于金猴年四月七日诞生于蓝毗尼林苑。释尊在少年时代就精通世间六十四种技艺,迎娶果耶等妃子并主持国政。二十九岁时逃离王宫出家,独往净塔下自然领受近圆比丘戒,在尼连禅河岸边苦行六年,于三十五岁的木马年四月十五日清晨证得圆满正等正觉成佛。之后,在印度境内波罗奈斯城、王舍城、  相似文献   

2.
涅槃像是佛教常见的题材。"涅槃"意为重生,佛教建立的教义,是佛教通过某种修行方式所达到最高的境界。印度最早的涅槃石雕像是在释迦牟尼涅槃处,即拘尸那城所建的涅槃像。本文着重研究我国现存北朝时期最大的涅槃像——甘肃炳灵寺16窟涅槃像。  相似文献   

3.
西藏珍宝     
正合金释迦牟尼佛坐像释迦能仁是释迦牟尼佛的意译,释迦是王族,牟尼有能仁之意,导师释迦牟尼佛于金猴年公元前五百四十二年四月七日诞生,乳名顿耿智巴。释尊在少年时代就精通世间六十四种技艺,迎娶果耶等妃子并主持国政。为了指导众生厌离世间轮回,就在王城东南西北四门见识生老病死等世间痛苦,二十九岁时逃离王宫出家,独自前往净塔下自然领受比丘戒,三十五岁时的木马年四月  相似文献   

4.
隋唐舍利瘞埋制度的形成原因:一是初唐以来释迦牟尼作为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圣者而被广为崇信,佛骨舍利建立了唐土信者和佛祖之间的直接联系;二是通过奉迎和供奉、瘗埋舍利表明帝王与佛陀之间的继承关系;三是唐代从对舍利塔的礼拜变为对舍利真身和舍利塔的双重礼拜。以法门寺舍利为中心的供奉活动由开启、供奉、瘞埋三个环节组成。舍利供奉高级化、公开化和制度化的特征导致了隋唐舍利瘞埋制度的形成。舍利瘞埋主要依据涅槃类经典,在瘞埋空间中体现释迦牟尼涅槃后遗体到舍利的过程和佛教的宇宙图像。瘞埋舍利时在地宫内外有僧俗信众参加的各种仪式。  相似文献   

5.
印度金剐座是我们的祖师佛陀之圣地;利玛比是释迦牟尼诞生之地;波罗奈斯是释迦牟尼转四谛法轮之地;上茅城是释迦牟尼圆寂之地。这些都在经藏中记载着,是佛陀的四大圣地。在其之外,还有那烂陀是释迦牟尼加持之地;舍卫是释迦牟尼居处祗园精舍之地;相卡萨是降神之地;王舍是调解之地。以上八处系著名的八大圣地,亦是闻名的八大善逝塔。这些古老的圣地  相似文献   

6.
《赵城金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版木刻汉文大藏经北宋《开宝大藏经》的复刻本。《赵城金藏》于元朝大都补雕,并在赵城经坊中于卷首附加图画。以往学者将其命名为"释迦说法图",但是,释迦于何时何地说法并未明确,且该图与敦煌壁画、各地佛教石窟中之"释迦说法图"有很大差别,但与"释迦涅槃图"有相似因素。经笔者系统考证,该图为释迦牟尼在拘尸那迦城娑罗园双树涅槃之前向众弟子说法之图,故将其命名为"释迦遗教图"。  相似文献   

7.
西藏珍宝     
正合金旃檀佛立像释迦牟尼佛,出身释迦王族,父亲为净饭王,母亲是摩耶王妃,于金猴年4月7日诞生于蓝毗尼林苑。释尊在少年世代就精通世间64种技艺,迎娶果耶等妃子并主持国政。29岁时逃离王宫出家,独往净塔下自然领受近圆比丘戒,在尼连禅河岸边苦行6年,35岁时,于木马年4月15日清晨证得圆满正等正觉成佛。之后,在印度境内波罗奈斯城、王舍城、灵鹫山等地先后3次转法轮传授佛法,高寿81岁时在拘尸那伽城  相似文献   

8.
"舍利"一词,为梵文Sarira音译,又称"设利罗"、"室利罗",中文意译为"遗骨"、"灵骨"等.通常指佛陀之遗骨,称佛骨、佛舍利,后亦指高僧之遗骨.舍利信仰是佛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舍利信仰,实质上是对佛陀的敬仰与怀念.佛涅槃后,佛教徒基于对佛陀的思念,将佛陀的遗骸珍藏起来,表示对佛陀永远的缅怀和寄以亲近佛陀的意愿....  相似文献   

9.
当世人处于自以为是清醒的人生而其实仍游离于混沌浊世的梦境中,有一个人把自己叫醒了,他叫乔达摩·悉达多,后来,信徒们奉他为宗教信仰之神,尊称释迦牟尼,佛陀。 当世上所有的地方还沉浸在用文学、音乐、绘画和片段的雕刻去赞颂佛陀的成就时,有一个地方已经在用石头去雕刻佛陀那具有传奇色彰的绚烂的生命赞唱,那便是来自东方的云冈石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邹飞  高晶晶 《敦煌学辑刊》2021,2(2):114-123
伽西亚遗址,位于今印度比哈尔邦哥达拉克普尔县西北2.5公里处,是佛教四大圣地之一——佛陀涅槃的圣地,以著名的涅槃寺和卧佛雕塑著称.1904年伊始,印度考古局对该遗址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古发掘活动,发掘了大量的佛教寺院遗址,出土数量较多的佛教遗物,为研究佛教艺术在北印度的发展提供了详细的资料,同时为该遗址作为佛陀涅槃圣地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也为古代印度佛教寺院布局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佐证资料.  相似文献   

11.
说一切有部认为世俗世界是三世恒有的法体缘起聚合的结果,是无常的,只有涅槃才是最终的解脱。涅槃之道是无相的,必须借表现释迦牟尼事迹的有相之道——佛教美术来显现。佛教美术具有提供观想对象、宣传、教育、认识、供养、祈福和发愿等功能。  相似文献   

12.
康定南无寺第三世降央曲柏活佛转世坐床杨小莉今年5月18日即农历四月初八,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城人民的传统节日──转山会,相传这一天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有九龙吐水,为佛祖沐浴。每年转山会期间,人们从四面八方云集康定城,上跑马山拜佛,唱歌跳舞,欢...  相似文献   

13.
胡杨 《丝绸之路》2006,(7):59-59
历史上记载,大约是在公元9-11世纪,敦煌地区盛行着纪念释迦牟尼庭生的行像和浴佛民俗活动,所谓的行像,就是用装饰华丽的宝车载着释迦牟尼像巡行街区的礼佛仪式,浴佛则是用香水洗浴佛陀像,由悉达多降生时九龙灌顶的传说衍生而来。  相似文献   

14.
丝绸之路上的大佛向晖我不是佛教徒,但每每站立于大佛面前时,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佛像在我心目中是善的象征,是美的体现。佛是梵文Buddha(佛陀)音译的简称,意译“觉者”。佛教徒尊称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为佛(又称如来佛)。此外,还有弥勒佛、燃灯佛、阿弥陀佛...  相似文献   

15.
洗佛节由来     
《文史博览》2008,(5):31
洗佛节,亦称浴佛节、佛诞节,是佛教节日,在农历四月初八。俗传四月初八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生日。是日,僧人以名香泡水灌洗佛像,购龟、鱼放生,佛寺举行大规模诵经活动。  相似文献   

16.
时旭 《神州》2014,(2):254-255
在克孜尔205窟的壁画中,画匠以"画中画"的形式借由行雨大臣之手委婉告诉阿阇世王佛陀涅槃的消息。"画中画"也称作"四相图",以树下诞生、降魔成道、初转法轮和涅槃入灭四件事为要素,其与大乘了义经典《金刚经》的"四相",即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有内旨上的关涉。  相似文献   

17.
《收藏家》2020,(5)
正52×78厘米,2~3世纪出版:(1)《从印度河到奥克苏斯河:中亚考古学》,法国Lattes,Henri-Prades考古博物馆展览图录,2003年,页257,图207。(2)《锦翠集古馆コレクション》,页17。此犍陀罗浮雕"大光明之神变"乃熊沢先生旧藏,后收藏于淡路城·锦翠集古馆。犍陀罗石刻展示梵天劝请佛陀说法之因缘,佛陀接受梵天劝请,于菩提树  相似文献   

18.
涅槃经所记载的释迦牟尼葬礼,是以古代印度世俗丧葬为现实基础的,并非完全出自佛经编纂者的杜撰.葬礼中很多看似不合理的情节,其实是由佛经的传译者、接收者甚至解读者造成的.印度古人并不擅长书写历史,涅槃经之前的长篇文献往往是由很多小文本简单堆积而成.涅槃经则试图以一种长篇连贯的文本进行历史写作,只是书写者尚不熟练,文本也不够完善,而且经文完成后采用口诵传播的方式.因此,在最终流传下来的涅槃经各版本中,释迦的葬礼虽然内容基本一致,而情节顺序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9.
隋代仁寿年间,在京畿地区精通涅槃经典的僧侣和活跃在隋文帝身边的高僧的主导下,形成了仁寿舍利的瘞埋制度。本文结合考古与文献资料,对以神德寺舍利石函为代表的京畿地区舍利石函的图像和风格进行探讨。作者认为图像以石函四面八树为特征,寓意释迦牟尼涅槃的过程和涅槃四德"常、乐、我、净";并以中国传统的方位意识与佛教天界图像的结合来表现佛教的世界图像。石函精致繁复的风格融合了隋代陵墓石质葬具和佛教纪念碑艺术的装饰风格。  相似文献   

20.
密宗史话     
关于密宗的起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佛教界认为,由大日如来——梵文称为摩诃毗如扎纳,授密法于内侍卫眷属金刚萨埵。佛祖释迦牟尼涅槃800年后,龙树大师开南山铁塔,亲自从菩提萨埵处接受密法,后传授给龙智,龙智下传金刚智,金刚智下传善无畏。密宗就这样流传于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