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金昌 《百年潮》2012,(3):79-80
正红军长征艰苦卓绝,黄镇将军当时留下"长征速写",在红军将领留下的长征墨迹中应是凤毛麟角,日记也不多见。日前,在位于北京门头沟区的"忠良书院博物馆"展出的建党前后、苏区至红军长征众多早期文物中,其中有一本吴奇伟始写于1936年1月1日止于1936年9月底的日记。内容大都是记述  相似文献   

2.
《神州》2006,(10)
1954年在《党史资料》将《红军长征记》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分三期重新刊印时,删除了何涤宙《遵义日记》、李月波《我失联络》、莫休《一天》等5篇文章。删去这5篇文章的主要原因,是依着50年代宣传工作者的思维逻辑,竟发现当年参  相似文献   

3.
刘乾坤  任大跃 《旅游》2005,(5):74-79
毛泽东主席在《长征》诗中写到:"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组歌》里有一段: "雪皑皑,野茫茫",这就是阿坝,这就是雪山草地。1935年4月下旬至1936年8月中旬的16个月时间里,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相继经过阿坝州。红军在这里经历了长征途中最艰苦、最漫长、最危险而又最辉煌的战斗历程,有不少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发生在阿坝州,红军在这里创造了"爬雪山,过草地"等许多惊天动地、悲壮雄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人间奇迹和英雄业绩。阿坝州是最能集中体现红军长征精神的地方。美国作家索尔克兹伯所作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最精彩的篇章是在阿坝州写成的。  相似文献   

4.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本刊特编发两篇稿件:《一位红军机要员的长征经历》,记述了一位普通的红军机要员离别家乡,历经坎坷,最终到达陕北的艰难历程。《蒋介石谋划追堵红军长征的失败》则从另一角度,再现当年蒋介石以数十万军队,前堵后追,妄想将红军斩尽杀绝的内幕。两万五千里长征,堪称本世纪人类史上一大壮举,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感受寻找……  相似文献   

5.
《北平晨报》1937年1月22日有这样一条消息: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曾昭抡,行路时疾走如飞,且喜沿墙根而行,时见其夹西书数册,沿墙疾走于大学夹道,足下尘土飞扬,俨如涉水……这段文字不长,但十分传神,它是曾先生惜时如金、一路小跑度过一生的写照。曾昭抡先生疾步跑完一生,究竟在追求什么? 曾昭抡(1899-1967年),中国化学家、教育家。字叔作,湖南湘乡人。 “怀着对曾先生的尊崇”,1936年考入北京大学“去曾先生门下求学”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敖庆教授,在回忆1938年3月,由北大、清华、南开3校在长沙组…  相似文献   

6.
《阎锡山日记》,初名《感想日记》.台湾“阎伯川先生纪念会”于1997年(民国86年)5月23日,出版阎的《日记》,并易名为《阎伯川先生感想录》.《阎锡山日记》始写于1931年(民国20年)2月17日,止于1950年(民国39年)12月31日,历时近20年.1938年以前,基本上是逐日记述;1939年至1950年时断时续.阎曾自述其日记经历:“其时余适旅居大连.21年春,余出任晋绥事,事繁而日记未停,多于晨起与盥洗时间为之.抗战军兴,作战、训练、穿衣、吃饭等事之策筹,已使人精疲力竭,故此日记亦遂不能按日记载.”台版阎之《感想录》出版说明补述日: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红军长征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如"长征"一词最早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红军长征是不是"战略转移"?红一方面军是什么时候开始长征的?遵义会议是不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军内的领导地位?陈云的《(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手稿是不是传达提纲?"四渡赤水"是不是"真如神"?关于张国焘的"密电"问题,其他几支红军的长征,红军长征的路程究竟有多长?三大主力会师后究竟有多少人?应该怎么理解长征精神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正谢觉哉经过长征后,又被派往甘肃兰州工作过一段时间。他回到延安,又能记下的春节情形,已经是1939年了。这时他刚返回延安不久,被安排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当时的工作,还主要围绕教学展开,日记记述有限。可恰好春节这几天,略有记载。当年2月18日,是旧历除夕(大年三十)。据日记记载,天气"晴"。当天上午,"开校务会议,十时敌机三架来袭无损失。"这些内容很珍贵,可知当时还有敌机来袭。准确时间、架次,可以复原生  相似文献   

9.
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写日记,人们往往会想起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他每天跋山涉水后,晚上还在“破壁枯树”下,点起如豆孤灯撰写日记。然而,在70多年前那场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一些红军指战员在万里转战、炮火连天、风餐露宿的艰辛跋涉中,仍坚持写日记,甚至有人在负伤仅存一臂的情况下坚持写,更是令人肃然起敬。他们从所在的不同部队,以不同的视角和感受,真实地记录了万里长征的艰苦历程。这些长征日记,篇幅虽长短不一,内容却丰富多彩,大至红军战略部署和战役战斗情况,党内军内的政治纷争,小至红军战士的生活琐节、思想情绪,无所不记,无所不录,展现了红军长征的历史画卷。这些历经岁月沧桑幸得保存下来的日记,是我们学习、了解和研究红军长征历史的珍贵资料。今日我们辑录其中部分章节刊登,以此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相似文献   

10.
正一、《森冈周治日记》新发现《森冈周治日记》即《日支时变日记》,是侵华日军第十六师团第三十旅团第三十八联队辎重特务一等兵森冈周治的战时日记。《森冈周治日记》(以下简称《日记》)记录了1937年8月25日至1939年8月7日森冈周治亲历亲见亲闻的日军侵华轨迹。《日记》共有198页,约3万多字,其中,记载战时情况的部分有107页,还包括森冈周治手绘的19幅行军作战图。《日记》记录了周治所参与的徐州战、  相似文献   

11.
正扛着梭镖参加长征长征前,父亲陆定一受到王明"左"倾路线的第二次打击(第一次是1931年党的六届四中全会王明上台后,陆被撤职),又被撤销了党和团的一切领导职务,调到《斗争》杂志编辑部,从事刊物刻蜡版的工作,被人称作是个"刻字匠"。红军长征的启程,根据父亲陆定一执笔的《长征大事记》中记载:开始于"(1934年)10月12日""红一方面军改编为野战军,开始向西南移动"。"(1934年)10月18日,中央机关、红军总部和总部首长  相似文献   

12.
向世界宣传红军长征的第一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军长征是一部英雄的史诗,它不仅为中国人民所永远铭记,而且赢得世界人民的赞叹。那么,是谁最早向世界宣传红军长征的呢?可能大多数人会认为是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他于1938年在美国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介绍红军长征和陕北革命根据地,这本书后来被译成中文《西行漫记》。但是,从时间上来看,最早向世界介绍红军长征的,却是陈云。他于1935年8月就写成了《随军西行见闻录》,当时,红军长征还没有完全结束。1935年6月,中央红军攻克四川西部的天全县。在这里,陈云接受了中央的绝密使命离开红军奔赴上海,并通过秘密途径到达苏联,寻求恢复因长…  相似文献   

13.
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想起了两位美国记者的故事。一位是《西行漫记》(即(《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斯诺,一位是《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的作者索尔兹伯里,他们都同红军长征结下了不解之缘。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1935年,中央红军被迫转移一年之  相似文献   

14.
《炎黄春秋》2011年第7期刊登了童梓平《一个沉冤几十年的大案》一文,记述了1949年民盟四川支部在西康组织民间武装,配合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三位川军将领的反蒋起义,并阻击胡宗南的部队经西康南逃,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支起义队伍却被定性为"以张志和  相似文献   

15.
著名女博物院院长曾昭燏沈道初曾任过南京博物院院长的曾昭,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考古学家与博物馆学家。她于1909年(宣统元年)2月3日出生在湖南湘乡县荷塘乡的地主家庭里,是曾国藩的五弟曾国璜的长曾孙女。其父曾广祚。曾昭兄妹7人,她行三,与二哥曾昭抡和二妹曾...  相似文献   

16.
正红军长征闻名于世,有关长征的各类书籍材料层出不穷,也产生了有关种种"故事"。在各种"故事"当中,所谓的红军长征路经茅台镇,红军战士用茅台酒洗脚,就是风传甚广的"故事"。这则"故事"后来实际上成为一种"茅台酒传闻",其真实性可靠与否,需要依据史料文献来辨证,因为这个传闻涉及长征中红军军纪的问题。近期笔者偶得一册珍稀残本,书名《二万五千里长征记—从江西到陕北》(简称《二万五千里长征记》),  相似文献   

17.
罗开富,现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曾担任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总经理、常务副总编辑。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壮举,中央电视台组织了重走长征路大型纪念活动,引起了海内外广泛的关注。在纪念红军长征50周年之际,罗开富于1984年10月16日至1985年10月19日沿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原路徒步采访。他做到了必须走原路,每天走到的地方必须是50年前红军主力当天的宿营地,每一程都有向导签名,以示证明。历时368个日日夜夜,每天平均走75里路,每天写一篇报道,每天写一篇日记。他以红军为榜样,凭着百折不挠的毅力,终于成为继红军之后第一个走完原路全程,第一个翻越全部雪山,第一个横穿草地中心沼泽地的记者。值此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时刻,罗开富用饱含激情的文字,引领我们重温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今年10月,是红军主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日。红军长征的壮丽结局,不仅决定了红军其后的发展壮大,改为八路军、新四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八年抗战的胜利;往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又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导致新中国的诞生。因此,名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叙写过长征;索尔兹伯里写过《长征》专著,我国记者、作家以及亲历过长征的同志写长征的作品就更多了。所以,长征中的人和事,凡是关心、了解长征的中国人,几乎都耳熟能详。那么,长征是不是已经写尽写够了呢?读了邹嘉南的《西行笔记》,方知长征是一座富饶的…  相似文献   

19.
正"文革"初期,我与三位同仁带领黔南半农半读师范学校的14位学生,学习红军长征精神,进行步行串连。我们原准备从遵义经延安走到北京,后因中央下文停止串连,只走到陕西宁强便停止前进。行期两个月,行程3千里,留下了一本《"长征"日记》、三本叙述"长征"详情的家书和十几张黑白照片。半个世纪过去了,我把它整理出来,再现那荒诞年代的这一真实步履及其前因后果,重温青年时代那远去的冲动和热情。尤其是"文革"初期的"长征"事象,是那个时代的特殊产物,之前未有  相似文献   

20.
正1939年3月5日,著名学者、诗人、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闻一多先生为正在西南联大哲学心理系读书的一个大学生编写的歌谣集《西南采风录》写了一篇充满激情的序文。这个大学生就是我的父亲刘兆吉。父亲在世时,我常常翻看《西南采风录》,特别对他的老师闻一多先生写的那篇序文印象深刻。整篇序文慷慨激昂,正义凛然,饱含忧国忧民之情。但其中有一句话,"你说这是原始,是野蛮,对了,如今我们需要的正是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