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和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因而也是中国丝绸之路文化与长城文化的交汇点,在明代更是甘肃镇肃州卫的前哨和西北的防务要地,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嘉峪关北依马鬃山,南据祁连山,两山对峙,中间只有一条10多公里宽的通道,无疑是建关的  相似文献   

2.
嘉峪关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的明代万里长城西端,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历来是西北重镇,兵家必争之地,是新疆通往内地的咽喉,又是历史上多民族融合的聚居地,人文特点鲜明。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历史名城嘉峪关,现已是丝  相似文献   

3.
张掖古称“甘州”,汉武帝时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而得名。因为有黑河水的润泽,张掖在河西古四郡中更显得楚楚动人,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4.
甘州·张掖     
离开武威,继续西行,就进入河西走廊的第二个大站张掖。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先后为羌、戎、乌孙、月氏和匈奴等民族的游牧地,匈奴时期为浑邪王的领地。前121年,西汉武帝两次派霍去病出击河西打击匈奴时,过居延泽,越焉支山,一直追击到祁连山下浑邪王的王城永固城和黑河岸边得王的王城得城,斩首3万余级,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数千人,迫使浑邪王杀休屠王降汉,匈奴势力就此退出河西地区。10年后(前111),汉武帝决定在河西设郡置县时,最先设置的就是酒泉郡和张掖郡。张掖是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当时的郡治在张掖县(今武威市东…  相似文献   

5.
太阳山地区地处盐池、同心和红寺堡三县(区)结合部,东西、南北川道相交,是宁夏古代重要战场之一,也是古灵州通往原州、长安的要冲地区。清《平远县志》记载:下马关“黄河迥绕其北,萧关雄镇其南,东北扼庆(阳)、宁(夏)咽喉,南连巩(昌)、固(原)肘腋”。太阳山地区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先秦时期,今太阳山地区先后为鬼方、犬戎、匈奴等族游牧之地。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将蒙恬北伐匈奴,把西北边界推进到黄河岸边,今太阳山地区归入秦国版图。秦末汉初,匈奴“界于故塞”,[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走近嘉峪关     
领略雄关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因建在嘉峪山西麓的嘉峪塬上而得名,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这里依山傍水,南面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面是坡陡谷深、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形成15公里的峡谷地带,川道内文殊山、榆树沟山南北对峙,鳖盖山堵塞其间,三山成犄角之势,控制整个走廊通道,构成天然要塞,其进可控扼玉门关,退可据守河西重镇酒泉,自古为“河西咽喉”、“边陲锁钥”。嘉峪关布局合理,建筑精美,占地约10万平方米,由外、内、瓮、罗城四部分组成。有三重城廓,多道防线。中心是形如大斗,略成棱台状的内城,有光华门、柔远门各踞东西;两座大门之外有瓮城回护,为关城平添了几分幽深肃穆之感;迎敌的正面是凸形罗城,两端与外城墙相连,外城墙又与关城南北的明墙暗壁相接,罗城正中有城门与外界相通,城门正中央的门楣上镌刻着“嘉峪关”三个大字。而分别位于三座大门之上的光华楼、柔远楼、嘉峪关楼,斗拱重叠,檐翼飞耸,富丽堂皇,并与建于城墙之上的角楼、敌楼、箭楼交相呼应,更显万里长城雄关的凛然姿态。由此,形成了以关城为中心,城内有城,城外有壕,重城并守之势和长城、城台、烽燧、墩台星罗棋布的网络结构,构成了古代完整的军事防御和通讯体系。这也正...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固原所处的地理位置,以西北边防重镇著称。它北通瀚海,南连秦川,西接河西、西域,东达泾州、长安,是关中通往河西走廊、大漠南北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也是丝绸之路由长安到河西走廊最短路线的必经之地,有“关中咽喉”之称。加之,古代固原,覆盖深厚的黄土,温暖湿润的气候,茂密的森林草场,宜耕宜牧的自然环境,为各族人民的繁衍生息提供了极好的生存条件。  相似文献   

8.
神奇镇夷峡     
河西走廊中部 ,高台县境内的黑河下游 ,有一自古闻名的险峻峡口———镇夷峡。张掖地面有两条河 ,一条从东边的焉支山向西流 ,古称弱水 ,今名山丹河 ;一条从南边的祁连山向北流 ,古称羌谷水 ,即今日黑河。二水在张掖城西北汇流 ,向西流入高台县境。镇夷峡口 ,是二水汇合后西流的唯一孔道。峡口狭窄 ,壁陡石怪 ,如斧劈刀削一般 ,当地人称之为石峡。据《高台县志》载 :“镇夷峡口 ,为当年禹导弱水所劈。”至今山崖上还留有大禹王千古不灭的斧痕。镇夷峡位于高台县天城村 ,因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风貌 ,已成为一处别具特色的风景名…  相似文献   

9.
民乐是甘肃一个小小的县级行政区,在河西走廊一隅,距离张掖120公里。在我的感觉中,民乐就像一张由青草、白雪和花朵织成的花头巾,在祁连雪山南麓高地的连绵大风之中,像诗歌或者旌旗一样飘扬。有记载说: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了,在西汉,民乐以其广袤的天然牧场和险要的军事重地,成为中原王朝和匈奴争夺的西北要塞之一。  相似文献   

10.
嘉峪关     
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为万里长城的西端点。因城在嘉峪山麓,故名。其南凭雪峰如玉的祁连山峰,北依逶迤绵亘的马鬃山脉,两山相距仅30公里,为河西走廊最窄处,关城扼守其间,如虎踞龙盘,咽喉之势天成。嘉峪关初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据《秦边纪略》载:“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关可守也。”历百余年而就,成为雄踞河西走廊的重要关隘。  相似文献   

11.
走进天祝     
在兰新线上已不知跑过多少趟了,只知道地扼东西孔道、势控河西咽喉的天祝,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却不曾想到它还会有如此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蕴藏,会有如此多彩的一片令人流连忘返的山光水色。天祝古为西戎、匈奴、羌族属地。唐以来为吐蕃属地。历史上多以乌鞘岭...  相似文献   

12.
赵充国(公元前137——公元前52),字翁孙,陇西上邦(今甘肃天水市)人,后迁家至金城令居(今甘肃永登县西北)。青年时代以六郡“良家子”身份充当骑士。由于他善于骑马射箭,补入羽林。史称他“为人沉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见《汉书·赵充国传》,以下引《汉书》不再注明)。正因为如此,他在壮年时期,就建立了一系列为世人所瞩目的功绩。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38岁的赵充国以假司马名义,随从贰师将军李广利进击匈奴。不虞大军被匈奴所包围,一时粮草断绝,死者甚众。在这种万分紧急的关头,精通兵法而又熟谙匈奴情况的赵充国,率领壮士百余人,突围陷  相似文献   

13.
胡彬彬 《东南文化》2001,(12):70-81
地处湘西南的芷江,虽弹丸之地,却因其独具的人文历史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古代,素有“滇黔孔道,全楚咽喉”、“西南锁钥”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其地名古称沅州,后因楚国大夫屈原流放沅湘,采撷岸芷汀兰,作《湘夫人》,有“沅有芷兮醴有兰”之句,而得名“芷江”。芷江城外青山环绕,名日明山,这里不仅生有极为珍稀的“芷”,而且还出产紫、黄、绿、红、白相间、艳丽多彩的明山石。勤劳而充满智慧的明山人,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明山石雕文化。  相似文献   

14.
兰州市地处我国几何中心、陇中黄土高原西北部。地理位置在东经102°34′至104°35′。北纬35°34′至37°07′之间,海拔1400米以上。它襟山带河,首峙全陇,自古就是历代王朝控驭边陲的居中要地,又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集散地和中转站。受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兰州是我国西北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据记载,黄河两岸在四千年以前就有了农事活动。受地理环境与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兰州的农业活动最令人瞩目的便是瓜果。香甜醉人的醉瓜和白兰瓜、片大肉厚的“兰州大板”黑瓜籽、色艳味美的大接杏、食性独特的软儿梨等众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瓜果品种,使兰州成为久负盛名的“中国瓜果城”。桃原产我国西北,汉武帝时从甘肃、新疆一带  相似文献   

15.
<正>忻州古称九原、新兴、秀容,州城历代多为郡、州治所在。其处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汇地带,是中原通往塞外的重要咽喉要道,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随着历代王朝的更迭,忻州城市的功能也在不断发生转化。从战略地位而论,忻州南接太原、内靠三关,自古就有“省会藩屏”“三关锁钥”之称,是历代必争的军事要地。从经济贸易而言,忻州城是晋北地区的茶马古商道的支点城市;从建筑价值看,古城内的传统建筑类型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研究忻州古城的历史变迁,厘清忻州的历史文化渊源,把握当地的文化特色,挖掘多元文化内涵,有助于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16.
西汉时期湟中地区的交通陈新海湟中,指湟水谷地,《资治通鉴·汉纪》云:“湟中,湟水左右地也”。由于湟中地处河西走廊之南,黄河谷地之北,特别是对河西走廊具有特殊的意义。西汉时期,匈奴强盛一时,不仅占据着河西走廊,而且,控制着西域诸国和活动在湟中地区的西羌...  相似文献   

17.
嫩江镇位于黑河地区西南端,是通往林海新城加格达奇、古城爱辉,祖国北极漠河的铁路、公路要冲,也是沟通边疆和内地之重镇。嫩江镇,因嫩江流经县域而得名。嫩江古称难水,又叫诺尼木伦。发源于大小安兴岭连接处的伊勒呼里山南麓,由北向南经县城西部绕境而过。嫩江镇古称墨尔根,因城东小溪而得名。墨尔根一词系达斡尔语,是善骑射的意思。清之前,这里是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游猎之地。多年流传着“山南山北绿葱葱,家住凌霄第一峰,十五女儿能试马,柳荫深处打飞龙”的诗  相似文献   

18.
<正> 北魏时有两支匈奴人分别被称作“西河胡”与“河西胡”,因二者名称相近,易为混淆,且事关民族地理分布问题,故在此特为一辨。 北魏时的西河有两指,一是指北魏所设的西河郡(治兹氏城,今山西汾阳县),如太宗永兴二年,诏将军周观率众诣西河、离石,镇抚山胡(《魏书·太宗纪》)。一是指河曲以北的黄河。穆帝三年,以击白部、刘虎之功,求得句注陉以北地区,其“东接代郡,西连西河、朔方,方数百里”(《魏书·序纪》)。  相似文献   

19.
张掖三题     
王蓬 《丝绸之路》2006,(7):33-34
“金张掖、银武威”,在著名的河西四郡之中,张掖地处河西走廊虽不是最开阔的地段,但却是祁连山雪水融化形成最大河流黑河所经流域,形成的牧场和绿洲面积最大,经历代开发,田亩相望,人烟辐辏,为四通之地,东接武威、兰州;南穿扁都口、越祁连山可达西宁、青海;西则连接酒泉、新疆;北达蒙古高原,故自古商贸繁荣,遗留下不少古建筑、古寺庙、古佛窟、古墓葬,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名文化名城。在我多次的河西之行中,曾数次来到张掖辗转休整,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辽上京之御河、沙河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自太祖耶律阿保机立国,至圣宗耶律隆绪时期达到鼎盛,幅员万里,雄踞于北部中国。其境内不乏奇山名水。据《辽史·地理志》载,辽上京临潢府境“涞流河自西北南流,绕京三面,东入于曲江,其东北流为按出河。又有御河、沙河、黑河、潢河、鸭子河、他鲁河、狼河、苍耳河、辋子河、胪朐河、阴凉河……”①涞流河、曲江、按出河等三水,经史家考证,已知其为金上京附近之河流,《辽史》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