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楼乘震 《世纪》2020,(3):50-55
逸飞先生驾鹤西去竟已15周年了,要不是朋友提醒,我几乎忘了,因为我的手机通信录上还保存着他的号码,好像他并没有走,还是那样不知疲倦地在忙着他的大视觉,他还会随时打电话给我……我在网上搜索自己写过的有关他的文章,没想到居然搜索到一篇1998年发表在《焦点》杂志上的文章,题目竟然是《陈逸飞的活法》。记得那时我给某报采写了一篇《陈逸飞:寻找曾逃亡上海的犹太人》的长篇通讯,说的是陈逸飞拍《逃亡上海》和《上海方舟》这两部电影中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2.
师门忆语(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惠 《百年潮》2001,(5):40-45
十五、1943年整风检讨的回顾胡绳与我简略地谈过1943年他在重庆《新华日报》参加整风检讨错误的情况。那时他和乔冠华、陈家康写过几篇文章,发表在茅盾主编的一个杂志上。其中有乔冠华以于潮笔名写的《方生未死之间》、《论生活态度与现实主义》,胡绳以项黎笔名写的《感性生活与理性生活》、《论艺术态度和生活态度》,陈家康以嘉梨笔名写的《生活的三度》  相似文献   

3.
当北约轰炸了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后,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黄河大合唱》又一次响彻在神州大地上。《黄河大合唱》的词作光未然,真名张光年,是从家乡走向延安、走向世界的。我作为他家乡的一名艺工作,有必要把他在家乡鲜为人知的一段革命生活撰写出来,让世人知晓。  相似文献   

4.
我和怪愚的友谊将近半个世纪,在许多日子里曾同甘共苦,休戚相关,怎能不写呢?我知道我写怪愚,一定也是在写我自己,因为无数的战斗,我们都在同一战壕里,同一哨所中,他中有我,我中有他,又怎能分得清楚?因此一提起笔,不仅为了悼念怪愚,也是为了回忆自己。只有在这样的回忆中,才能更真实地看到怪愚的风范。 (一) 我最初知道怪愚是1938年。 那一年春天,我从江南的沦陷区突围出来,到长沙去找唯一认识的朋友——金家凤。因为在此之前,我是上海《大公报》的战地通讯记者,这时上海的《大公报》已在汉口出版,我途经广州的时候,就向汉口《大公报》的范长江发了一  相似文献   

5.
侯永大 《百年潮》2012,(8):53-58
记得黎澍先生去世多年后的一天,在一次聚会上我遇见了《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的黄春生,他给了我一本《黎澍十年祭》。当时小黄对我说:“其实你也可以写一写黎老,你给他开了那么多年车,他的为人、思想,  相似文献   

6.
李城外 《湖北文史》2004,(1):193-196
1995年9月15日,我在北京采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黄河大合唱》的词作张光年先生,请张老回忆“革”期间下放咸宁向阳湖“五七”干校的生活。82岁高龄的老人温尔雅,和蔼可亲。访谈临近结束,我补充:“张老,黄河已与您的笔名“光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向阳湖,也是您永远忘不了的!”他欣然点头,笑道:  相似文献   

7.
胡庆树的福斯塔夫,我看都没有看过,可是《戏剧之家》却非要我写一点文字,配合他们刊登胡庆树的福斯塔夫剧照.编辑说,只有你写了,因为你写过《武汉有个胡庆树》.《武汉有个胡庆树》是他演了《同船过渡》之后写的,这时我跟他已经混熟了.《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则是将近十年前的事,那时他是个大演员,我是个小编剧,差着辈份,也不是一个朋友圈,武昌、汉口一条江隔着,素无往来.  相似文献   

8.
1957年因反对建三门峡水库而获罪,在中国现代 水利史上占重要位置的黄万里先生,是当代中国富于 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敢于在领导层要让"黄河清"的兴 头上,坚持已见,反对苏联专家在三门峡建坝的意见, 并在校刊《新清华》发表小说"花丛小语"讥讽时弊, 对一些老治河专家"一味捧场,不发表相反意见表示 不满",因此成了毛泽东在1957年6月19日《人民日 报》上亲自写"编者按"批判的右派。庐山会议上,毛 在指斥彭德怀时,说他和黄万里一样脑后长着反骨。而 黄万里的一件憾事是未能在周恩来生前琢磨出治黄方 案,否则"他一定会接见我,允许我费他一小时半的解 说"。  相似文献   

9.
何方 《文史精华》2003,(2):60-64
由于我正在写《延安整风中的抢救运动》,其中要专门写一节《康生其人和他在整风抢救中的作用》,所以老友曾彦修先后送来刊载有关康生文章的两期《文史精华》。一是2002年第6期刘明钢的《康生与延安“抢救运动”的起因》,他批注了文中一些错误(因为我们两人都经历了当年各自单位运动的全过程);二是2002年第10期,登有与我同名的作者的《康生一生中的三次政治投机》。曾彦修除指出一  相似文献   

10.
正半年前,我将我写的旅游文稿给一位在旅途中结识,共同经历过收获与喜悦的老哥看。他说,既然写了,要投稿就投《旅游纵览》吧。我说,别开玩笑了,《旅游纵览》啊,哪是我这样的"无名小卒"敢问津的。老哥说,你行的。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满族文学作者,从1934年十四岁开始文学创作,到1941年底被日本侵略者逮捕,在东北沦陷期从事业余创作七年。在我最初的散文《呼兰旅游漫记》和《风筝的悲哀》里,除了生活实情,我表达的是对童年居住过的呼兰的乡土眷恋。短篇小说《庙会》写的是在我家帮厨的一个鳏夫,一生平静独居,是我在小说里让他去追求一个寡妇的,他受到揶揄,没有成功,表达了我对他的一丝同情。《醉妇》(见86年8月号北京《丑小鸭》杂志)是我幼年的邻居,她自杀了,原因不明。我写她是由于失去爱和过于寂寞而死的,反映着我幼年孤独的心情。在小说《父与子》里,  相似文献   

12.
《山西文史资料》2000年第12期,发表了姚作梁写的《阎锡山和他的文官武将》。此文第一段的小标题是《阎锡山集团的贪污方法》。与我这作过阎锡山侍卫长的人多少有一点瓜葛,所以愿写一些亲身见闻,供大家研究。  相似文献   

13.
总统府长廊     
复旦大学吴中杰教授在《文学报》上 ,开辟了一个专栏 ,曰 :《学人心迹》。记叙复旦师长们的心迹风貌。读来如坐春风 ,似对秋月 ,令人心仪神驰。不知为什么 ,他写着写着 ,竟在同学当中 ,写到了我 ,让我得附骥尾。我只有脱帽鞠躬 ,敬谢抬举了。他前面写的全是师长 ,仰视遥望 ,笔墨凝重 ,不敢稍涉戏谑。轮到写我时 ,心情轻松 ,笔下就偶有调侃了。如写我不修边幅 ,毛线衣袖口破了 ,就卷成一团塞在袖子里面。有一次 ,与同学们上街 ,在马路上高谈阔论 ,塞在袖口内的毛线团掉了出来 ,拖了一路 ,大出洋相。更要命的是 ,他还提及我年轻时的“隐私”。…  相似文献   

14.
博览·文化     
《神州》2004,(6)
苏童:我不是"红粉"作家日前,作家苏童在同济大学与大学生们进行了一次互动座谈会。座谈上苏童表示,他并不是只写女性作品,也写过大量男性形象。他认为自己只会写女性这个错误印象是影视作品造成的。其实他写过大量以男性为主角的小说,而且自己也很满意,但碰巧被改编成影视剧的几乎都是女性小说,如《妻妾成群》、《红粉》、《妇女生活》、《米》等,今年下半年《另一种妇女生活》也将被拍成电影。  相似文献   

15.
胡乔木谈毛泽东与张闻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4月13日,胡乔木约张闻天选集传记组的同志谈他回忆张闻天的文章。张培森、程中原、施松寒(已故)和我参加了谈话。胡乔木拿出一页已写的稿子说,他的文章原已动手,因有眼疾,不方便写长文。另脚也有病,虽是一时之疾,但是在4月份内影响大,而《回忆张闻天》一书截稿在即,所以找我们来救急。  相似文献   

16.
神史未央     
离开巧家3个月了,没有为巧家、《神史》写一个字,心里总是堵得慌。钱理群先生赞誉《神史》的文章在《读书》发表了,《神史》编辑尹杰先生多次对我说,你也得写。我的"当代汉语贡献奖"颁发6年,今年把目光转向了《神史》。我在颁奖辞中说孙世祥先生:"他坚韧地报道了  相似文献   

17.
《百年潮》2019,(8)
正我在少年儿童时代就热爱文学,喜欢写诗。读初中时,我很崇拜郭沫若,喜欢他的《女神》,就学写新诗。读高中时,有个同班同学很爱写旧体诗,将《唐诗三百首》背诵如流,他也鼓励我学写旧体诗。当时,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我就用写诗来抒发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王凡 《文史博览》2005,(6):27-28
中共党内知名的学者于光远前辈在看了我写的《田家英的最后岁月》一文,旋即写了《&;lt;田家英的最后岁月&;gt;读后》。正是由于田家英的话题,一下子拉近了我和他的距离,我们便顺着这个话题说开来。  相似文献   

19.
胡邦定 《百年潮》2010,(1):46-52
前年我去看电影《梅兰芳》,在等待进场时和身边的人闲聊,我问:“你们看过梅兰芳先生本人演的戏吗?”被问的人异口同声,都说:“没有看过。”这也难怪,梅先生1961年逝世,距今已近半个世纪,曾亲见他演出的人自然不多了。这使我想到胡适之先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胡先生在中国可是个大大的名人,他倡导文学革命,主张写白话文,并带头写新诗;他宣扬民主自由,讲究科学,反对迷信,  相似文献   

20.
周全平是创造社的小伙计,“左联”执委,是我父亲的堂兄。1929年他在上海老西门开了一爿西门书店。我父亲写了一部长篇小说《白烧》送去给他审阅,他看后认为写得相当成功,决定以新兴学丛书的名义出版,其一是郭沫若的《沫若小说戏曲集》,其二是柯仲平的长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