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美谕 《神州》2013,(11):254
当今被认为是"人人皆媒体,"的时代,我们每日都生活在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介信息中。正处在求知欲望极强的当代大学生无论在其生活习惯、生活品味以及价值取向方面都深受新媒介文化的影响。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科学、全方位的指引和疏导显得尤为重要,拙著将因循"形势——现象——问题——建议"的模式展开探索,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供成长的空间和有益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曾及恩  向成钰 《神州》2021,(10):210-21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价值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及心理素质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及趋势.众所周知,当代大学生不仅仅面临着发展成长问题,同时家庭、社会、学习上的压力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影响.文章首先阐述了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现状,其后分析了面临问题的主要成因,最后提出了...  相似文献   

3.
张磊 《旅游纵览》2013,(8):293-294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中西文化的冲突愈演愈烈,中西设计价值观的矛盾也逐渐凸显。面对中国当代设计环境错综复杂、设计文化多样性、设计价值观在中西之间摇摆不定的特点,从设计价值取向、建立开放的设计价值观两方面对中国当代设计价值进行重构,才能复兴中国当代设计,对中国设计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摇篮,在这本著作中,马克思批判的继承了费尔巴哈的类本质思想,分析了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的重要问题,提出了他的人的类本质思想,是建立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重要理论基础和知识来源,对现代教育教学活动及以人为本的科学观等具有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赵新潮 《安徽史学》2021,(3):160-168
中国当代法律社会史是一个可以多视角审视、多层次观察、多领域延展的拓荒性研究命题.积极开展中国当代法律社会史研究,揭示中国当代法律发展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内在联系,探求中国当代法律与社会演变的历史规律,确立中国当代法律社会史研究范式,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展中国当代法律社会史,既需要有理论的关怀、通史的关怀,也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资料挖掘,还应有"瞻前顾后"的意识.中国当代法律社会史有多种研究进路,既可按照现行社会能够与法律产生关联的组成部分分别进行研究,也可根据现行部门法的划分标准分门别类开展研究,还可以新中国的历史分期为分析框架.同时,作为跨学科交叉研究,中国当代法律社会史应充分借鉴社会史和法社会学等学科的优秀研究成果,开拓研究视野,丰富选题内容,如此才能最终呈现一幅形象生动的当代中国法律与社会发展的动态图景.  相似文献   

6.
受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突出,心理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及学生健康成长。如何有针对性解决大学生的心里问题,培养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取向成为大学教育应该重视的课题。培养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取向的途径是多方面的,而中国古代文学对大学生教育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7.
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中国历史学界一个显的变化,就是随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稿、选集或选、回忆录、年谱,以及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有关献汇编、选编等的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蓬勃兴起并迅速发展。不仅出版了一大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方面的专、教材,而且在全国各地陆续成立了相应的科研机构,中共党史研究的重心也大有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向社会主义时期转移的趋势。毋庸置疑,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经过二十多年的学科建设,已经构成了中国历史学新潮流之一。  相似文献   

8.
《弟子规》热最近几年在全国不断蔓延,不仅很多中小学开始教授这本书,更有不少企业以这本书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参照。通观《弟子规》全文,它不仅是一本简单的启蒙读物,其字里行间更蕴含着近代以前中国社会秩序的要求与规范。方今国家大力推动社会建设,《弟子规》能够给予我们的启发应该很多。因此,为了全面理解《弟子规》对于当代社会秩序重构的作用和可资借鉴的价值,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详加论述之:其一:关于社会秩序的相关概念解析。其二:当今重视《弟子规》对于社会秩序重构作用的原因分析。其三:简论从《弟子规》中导引而出的社会秩序重构规范。其四:关于《弟子规》不足处的改造方案。通过以上分析与阐明,《弟子规》文本的价值势必会得到更进一层的认识与掌握。  相似文献   

9.
王子龙 《丝绸之路》2010,(2):108-11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是一般的政治口号,不是风靡一时的流行语,它具有高度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哲学意境.具有总结和鸟瞰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历史高度,具有引领和映证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实践高度,具有继承和超越人类认识智慧的哲学高度。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最具现代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弟子规》热最近几年在全国不断蔓延,不仅很多中小学开始教授这本书,更有不少企业以这本书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参照。通观《弟子规》全文,它不仅是一本简单的启蒙读物,其字里行间更蕴含着近代以前中国社会秩序的要求与规范。方今国家大力推动社会建设,《弟子规》能够给予我们的启发应该很多。因此,为了全面理解《弟子规》对于当代社会秩序重构的作用和可资借鉴的价值,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详加论述之:其一:关于社会秩序的相关概念解析。其二:当今重视《弟子规》对于社会秩序重构作用的原因分析。其三:简论从《弟子规》中导引而出的社会秩序重构规范。其四:关于《弟子规》不足处的改造方案。通过以上分析与阐明,《弟子规》文本的价值势必会得到更进一层的认识与掌握。  相似文献   

11.
现代旅游发展理念正在由传统的经济效益导向转向综合效益导向,强调旅游开发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能够公平地从旅游开发中受益。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现代旅游开发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构成体系以及各利益相关者所分担的成本、预期的利益,倡导在均衡利益的原则下建立旅游开发的利益分配机制,并提出了实现成本、利益均衡分配的途径,构建起了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的旅游开发成本、利益均衡分配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2.
何建民 《旅游科学》2007,21(3):7-10
本文在分析奥运作为全球特大型事件旅游对举办国或举办地具有的集聚性、不确定性、一次性影响特点与常规旅游对接待国或接待地具有平稳性、可持续性影响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国内外经验验证说明了奥运特大型事件旅游与常规旅游之间具有重要的互补性与互促性功能,并运用常规旅游价值链与全面营销理论进一步研究说明了如何充分发挥这种互补性与互促性功能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3.
钱霖亮 《民俗研究》2020,(3):136-148
当代儿童福利机构内存在着大量关乎信仰与民间禁忌的元素。这些元素继承了中国社会悠久的文化传统。对这一文化脉络的把握,将有助于学界更加全面地了解当代中国儿童福利机构的运作以及机构内人群的日常生活全景。  相似文献   

14.
庄志民 《旅游科学》2010,24(3):49-53
本文立足于区域旅游意象文化设计,通过本土地脉、文脉、人脉梳理和市场潜能分析,采用了“财智”作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意象的主题定位,并将其纳入适销对路的产品(项目)架构之中。本文认为,“意”与“象”呼应互动应成为旅游文化设计的基本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我国地方志的起源和性质,认为地方志是记述一定地域内自然、社会、历史与现状科学的独特的保存丰富旅游资料性的文字载体,具有其他文献不可代替的功用,并对方志的主要功能特色和不同方志所具有的不同旅游学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休闲旅游业的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通过讨论休闲度假与观光旅游在各自特点上的异同,着重分析了我国休闲度假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征.本文认为,目前休闲度假产业虽然发展迅猛,但也面临着"瓶颈"因素的制约和市场培育的重任.在探讨休闲度假产业与观光业在起始点、展开模式、发展路径、开发着力点等方面的差异后,本文指出了今后休闲度假产业在高低端市场定位、产品多元化、休闲文化建设、产业边界等方面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7.
林涛 《旅游科学》2008,22(3):73-77
作者借助公务考察之机,对所访问的若干欧洲城市在机场、车站、酒店、游客中心等场所提供的纸质免费信息进行了有意识的观察和搜集。本文详细分析了这些纸质免费信息的类型、内容和特点;针对我国快速发展的都市旅游业中如何满足游客对信息的新需求,提出了其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last decade has seen a dramatic increase in public concern about nuclear energy. As a consequence, it has become recognised that the future of nuclear energy will not only depend on technical and economic factors, but that public acceptability of this technology will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long-term future of nuclear energy. Research has shown a considerable divergence in public and expert assessment of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nuclear energy. Qualitative aspects of risks play a dominant role in the public's perception of risks, and it seems necessary for experts to recognise this in order to improve relations with the general public. It is also clear, however, that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ption of risks do not embrace all the relevant aspects of the public's assessment of nuclear energy. Public reaction is also related to more general beliefs and values, and the issue of nuclear energy is embedded in a much wider moral and political domain.  相似文献   

19.
本文力图从国际学术界传统学科体系的分解与整合这一角度来分析建立华侨华人学的现实性 ,并从局限性、可行性、研究对象的定位及辨识标准、研究范围、挑战与机遇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由于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无法进行科学抽象的特征 ,从传统的学术分类来看 ,华侨华人研究不可能成为独立的学科。然而 ,学术史的演变表明 ,一些多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日益独立出来 ,这为华侨华人学的建立提供了条件。作者对“华侨华人学”下了定义 ,并提出了建立作为学科分支的华侨华人学的两种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