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续修志书要体现时代特点,对地情的认识要更客观、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入,要弘扬主旋律和先进化,还要有新的工作思路。作分七个方面谈了个人的认识:关于反映改革;关于反映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出现的经济多样化;关于正确反映总体小康;关于全面反映人民生活;关于正确反映民俗、民谣;关于志书字总量控制与资料性之间的关系;关于地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
志书有强烈的时代性。社会主义的新县志,必须要有社会主义的时代特点。 县志的时代性是由县志的功能决定的。旧志书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而新志书是要为四化建设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这种根本区别,就决定了新志必须有与旧志完全不同的时代特点。新志的时代体现在哪些地方呢?是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相似文献   

3.
杨文学 《陕西史志》2001,(6):28-28,38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有力领导下,经过全国地方志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新编地方志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出版的志书就整体而言,观点正确,资料翔实,体例严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科学性。但笔者在欣喜之余,仍感到一点不足,在已出版的志书中,大部分未能专记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有的在文化志中虽有记述,但内容过于简略,远不能满足修志事业的需要。为此,笔者认为,新编志书中应增设地方志志。现对编纂地方志志的有关问题谈一点浅见,与方志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4.
第一代社会主义新方志应具备什么样的综合质量?笔者认为,必须达到如下基本要求:一是符合志书自身的要求;二是适应时代的需要;三是经得起社会的检验和历史的考验。李铁映同志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二届一次会议的书面讲话指出:“新出版的志书就整体而言,观点比较正确,资料比较翔实,体例比较严谨,旧方志根本不能与之相比,是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时代性的。”本文试举荣获第二届全国地方志奖一等奖的陕西《渭南地区志》(以下简称《渭志》)、湖南《湘潭县志》(以下简称《湘志》)和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二等…  相似文献   

5.
时代特征与地方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志书内容既要充分体现地方特点,又要充分体现时代特征。续志要体现时代特征,要靠“资料体现”而不是靠“直接表述”;要重视时代特征和地方特点的结合;记述社会主义时期的内容,应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风貌,全面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程和成绩,正确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曲折和问题。要以重笔浓墨记述专业特色;要重视志书体例的充分运用。  相似文献   

6.
质量是志书的生命和价值所在,是志书的根本要求,确保高质量、坚持质量第一,是编修地方志书的头等要务。首先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和调研,其次处理好续志和前志关系,体现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再次坚持志书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雷坚 《广西地方志》2003,(2):19-22,26
与时俱进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命题,是社会向前发展所必需。这要求编纂新方志不断提供新材料、新内容,选择适应时代的科学载体。地方志事业要发展,必须进行理论与编纂创新,并在志书版本、功用及地方志工作方面创新。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且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第二轮志书编修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编纂思想,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地方志事业繁荣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地方志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编纂出一部具有科学性、思想性、资料性、时代性和可读性,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的精品佳志,必须坚持和遵从志书的编纂原则,明确志书的义理与体例,采取科学的资料搜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地方志书的编纂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志书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逐渐丰富。继承和发扬我国编修史志的优良传统,编纂具有时代特点和丰富内容的社会主义新方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新疆通志·商检志》作为《新疆通志》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已出版面世。这部志书以翔实的资料,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新疆进出口商品检验事业的发展历程,真实描绘了新疆对外经济贸易发…  相似文献   

11.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几千年来绵延不断,经久不衰,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其具有“经世致用”的功能。今天,我们编修具有新的时代特点和丰富内容的社会主义新方志,不仅仅是为了继承伟大祖国这一优良的文化传统,而且首先是因为地方志事业是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所需要的。也就是说,地方志工作为现实服务并不是我们强加于这一届修志工作的新要求,而是自古已然,我们只不过是对此赋予了新的内容,即新方志必须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  相似文献   

12.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赋予地方志工作的新使命新要求,必须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理念新思路引领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政方针和目标要求,为我国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兵团地方志工作者作为文化战线的一员,要找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切入点,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于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重点在提高做好兵团志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推动兵团地方志事业科学全面发展,提升兵团志书编纂工作水平,提高兵团志书质量,提升兵团志资政和服务社会水平,提高兵团地方志理论研究水平,加强兵团地方志队伍建设,改进兵团地方志编纂工作作风等方面做好兵团地方志工作。  相似文献   

14.
编纂志书是读志用志的基础,读志用志是修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探索地方志丰富宝贵的资源,不断深入挖掘其潜在的价值,有效地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才能充分发挥志书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只有充分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修志用志并重,才能使社会主义新方志事业科学、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续修地方志是与时俱进的要求,要加强地情国情调查研究,提供丰富的地情国情资料。在篇目设计上注意继承与创新,在“新”字上下功夫;要充实志书内容,突出时代特色,增强志书的实用价值;采用现代科学先进方法,实现地方志工作现代化,充分发挥地方志信息资源作用,更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从80年代初开始,经历了十几个春秋。经过广大修志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大量新志书已经面世,修志工作成绩斐然。编修地方志是一项长期的具有连续性的文化建设事业,是全面反映一个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及自然环境等各个方面历史和现状,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学术文化工程。当前,党中央一再强调对文化产品要强化精品意识,而且修志工作者也正处在本届修志任务即将完成和下届修志工作正待起步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本届新志书的思想、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行反思,探索其成功与不足,努…  相似文献   

17.
编修地方志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几千年来绵延不断,经久不衰,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其具有‘“经世致用”的功能。今天,我们编修具有新的时代特点和丰富内容的社会主义新方志,不仅仅是为了继承我们伟大祖国这一优良的文化传统,而且首先是因为地方志事业是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所需要的。也就是说,地方志工作为现实服务并不是我们强加于这一届修志工作的新要求,而是自古如此咱古于然,只不过是我们对此赋予了新的内容,即新方志必须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建设具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方志从第一部志书开修算起,至今已历20载,绝大部分县市一级的志书已编修完毕,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关于地方志“每20年左右续修一次”的要求,现在很多地方已把续修志书摆上了议事日程,在做续修志书的前期准备工作。续志必须高起点、高质量,这是社会主义方志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正>志书质量,是地方志事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如果一部志书赢得了大批的读者,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质量。质量孕育着生机与活力,孕育着市场竞争的潜能。因此,地方修志工作要紧紧围绕志书质量这个中心,始终抓住质量问题不放。把提高编纂质量,打造精品佳志,作为地方志事业永恒的主题。另一方面志书是产品,要进入市场,需要众多的读者来购买。读者购买,即市场——这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是  相似文献   

20.
修志是为了用志。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李铁映指出的“志书的目的在于用,不仅为当代人用,也为后代人用”、“要把志书工作从以往的案头工作发展成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社会服务工作”为我们进一步利用新方志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服务提出了要求和指导方针。目前,我省的地方志事业已到了收获阶段,无论是市(县)志还是专业志,都有或很快有大批成果出版问世。地方志工作如何适应时代潮流,服务现代社会越来越成为值得探讨并付诸于实践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