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志书和年鉴是全面记载社会经济发展的官方文献,是后人查阅历史资料的主要来源。更好地记录传承历史,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志书、年鉴的编纂是地方志机构的重要职责和神圣任务。多年来,大庆市地方志办公室本着为事业负责、为历史负责和为后人负责的态度,积极推进志书、年鉴的编纂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志鉴"两全目标"任务,志鉴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一、及早准备是编好志鉴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2.
温向前、宫宝才、刘晶石在《试论县级编纂“五年合鉴”的社会基础与可行性》一文(载《年鉴信息与研究》2000年第2期)中,认为县级编纂“五年合鉴”理论上说得通,实践上也是可行的。其理由是:五年一鉴具备“政府公报”的性质,无疑是年鉴大家族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如同报刊有“周刊”、“月刊”、“季刊”一样,年鉴也可以有“一年鉴”、“三年鉴”、“五年鉴”;“五年鉴”与县级政府届期相吻合,容易得到该届领导班子的支持和帮助;编辑出版“五年鉴”可以大大缓解资金不足的矛盾;“五年鉴”在提高年鉴文化品位和内在质量方面有独…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八大以后,民族文化复兴逐渐进入国家战略层面,城市综合年鉴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应该与时俱进,举整个年鉴之力,展开一次“鉴体文化启蒙运动”,在“继承志书传统、借鉴国外年鉴”的总方针下,以高水准的、严肃的学术期刊及学术研讨会形式,就鉴体文化的理念内涵、理论范式、框架体系及学科建设等方面,全面展开跨文化研究与比较性借鉴,在提高理论研究水平的同时,助推精品良鉴的诞生.这是综合年鉴学科建设的需要,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年鉴是多功能资料工具书。在诸多功能中,“鉴”功能应是主要功能。但有的年鉴由于编排处理不尽得体,资料罗列堆砌,单摆浮搁现象严重,使人读了感到“鉴”的意味不浓。现仅就地方性综合年鉴如何强化“鉴”功能谈点想法。  相似文献   

5.
走进新时代的地方志踏上新的征程,年鉴事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由依法编鉴阶段进入依法治鉴阶段,年鉴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然而,随着国家图书出版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在原有一些制约年鉴事业发展的老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的情况下,出现了年鉴出版书号申请难、出版费用上涨等新情况,与"一年一鉴,公开出版"构成了亟待解决的新矛盾。面对新挑战,年鉴工作者要创新思想,科学谋划,依法治鉴,在紧抓年鉴前期工作如规划、征稿、编纂等环节质量进度的同时,也应在年鉴后期工作如排版设计、出版印刷等环节"掌握时间主动权",前后相辅相成、无缝接轨,力促提质增效,打造精品年鉴。  相似文献   

6.
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应当遵循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打造地域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精品年鉴。用"五大发展理念"贯彻年鉴编纂全过程,充分发挥年鉴"存史、资政、教化"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文化条件和强大精神力量。本文结合本单位的编纂实际,试谈个人在工作中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正>年鉴作为官书,讲究高规格、高档次,而且有正面宣传作用,因而年鉴突出正面宣传,突出工作实绩,突出成就。因此,年鉴作为官方史册还有褒奖作用,以人鉴为荣,认为人鉴即入史。基于以上的目的性、倾向性,年鉴编者在观念上存在过浓的官书意识,这种意识是我国传统文化因素在年鉴工作中的反映。而且,以上思维特点,近年来似乎形成定势,影响了年鉴事业的开拓发展。因此,更新观念是年鉴事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年鉴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纵观我国年鉴20多年的发展史,正是与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的历史。年鉴事业的发展是国家昌盛的标志,是文化建设进步的象征。因此,争创精品年鉴就成为年鉴编辑者追求的目标。年鉴是按年度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可分为多种类型,本文着重谈谈地方综合性年鉴。  相似文献   

9.
二轮修志中怎样利用年鉴资料,有人说“志是多年鉴,鉴是一年志”,把志、鉴划等号;也有人说“志鉴不同脉”,将志、鉴截然分开。笔者对上述两种观点不敢苟同。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给地方志划定范畴。即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但志书与年鉴不能划等号.年鉴中有许多资料可为续志所用。同时,年鉴资料也有不足之处,在今后年鉴的编纂中有必要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修志已有2000多年历史,编辑出版年鉴也有100多年历史。从《成都高新区年鉴(2007)》的正式出版发行,我们看到了年鉴在历史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看到了年鉴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独特作用,特别是对成都高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中起的独特作用。这里,结合成都高新区年鉴的工作实际,谈一下年鉴工作的重要性,以就教于年鉴界同仁。  相似文献   

11.
年鉴编纂作为地方志事业的“九业”之一不可或缺。九业即:志(三级志书)、库(数据库)、馆(方志馆)、鉴(年鉴)、用(服务开发)、刊(方志期刊)、网(地情网站)、会(地方志学会)、研(理论研究)。可以说志鉴编纂是其中的主业。年鉴编纂和地方志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相通的地方。笔者从志鉴两种文献共同作为指导理论的“三新”观点,谈点个...  相似文献   

12.
<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志工作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志办公室: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十四五”时期“加强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把年鉴工作作为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日常工作重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安排部署,持续巩固“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成果,以聚焦服务新时代为主线,在守正创新中打造堪存堪鉴的精品佳鉴,在继往开来中谱写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1999年版《仪征年鉴》去年12月8日正式出版发行。这是仪征历史上第一部综合性地方年鉴。《仪征年鉴》创刊号全面记载了1998年仪征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状况,全书分特载、大事记、概貌、百科和重  相似文献   

14.
张文娟  畅思  张燕铭 《沧桑》2011,(3):139-139
健敏在《吉林市志鉴通讯》总第64期上发表文章指出,城市年鉴必须要反映城市文化特色是城市年鉴生存和发展的要求。1.城市年鉴体现出“城市”文化是城市年鉴立足之本。2.城市年鉴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是城市年鉴发展创新之需,编写之要。3.城市年鉴体现城市文化是城市年鉴生存之要。文章提出城市年鉴反映城市文化特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年鉴从诞生到今天已有400多年历史,在中国也有100多年历史了。目前年鉴主要是服务于“官场”,为普通百姓和群众提供的有用信息较少,没有完全走上市场。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年鉴发展呈现出三种趋向:基本服务政府的年鉴、分别编写为政府服务的年鉴和为群众服务的年鉴以及基本依靠市场发行的年鉴。  相似文献   

16.
当今,我省正在掀起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带动新一轮大发展、以世界眼光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珠三角产业“双转移”热潮。我认为这热潮,实质上是世界海洋文化在中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刚刚掀起的第三次浪潮的序幕;它既是海洋文化在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一个界碑和新的启步,又是海洋文化在广东数千年历史的承传和再度辉煌。观今宜鉴古,温故而知新。  相似文献   

17.
年鉴是一种全新的公共文化产品,可以发挥决策参考、横向联系、传播文化和积累史料的作用,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其中最大的不足就是人文记述比较欠缺。年鉴作为先进文化产品,应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文记述,这是年鉴编纂亟待加强的地方。本文结合相关年鉴,从年鉴编纂实务方面,尝试探讨年鉴加强人文记述的途径和方法。具体有:卷首设"特记",反映地方人文;编纂好"人物",彰显人杰地灵;充实"文化"类,展示人文之美;设置"哲学社会科学",提升人文素养。希望将年鉴从普通记录历史,上升为既有史实记录更有人文情怀的高品质年鉴。  相似文献   

18.
陆奇 《黑龙江史志》2012,(16):12-15
在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中给这二者定义的共性是:地方志和地方综合年鉴均为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情况的资料性文献。从全国首轮修志始的二十几年就要求,这二者书的后部编纂体例均设置"索引"部分。索引是给人们提供比较全面准确的书中知识、便于读者从书中快速查找所需内容的一种检索工具,志鉴中的索引功能起到工具性作用,这就说明方志与年鉴具有一定的工具书性质,从而提高志鉴文化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促进人们读志用志,促进"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这样的认识会提高方志年鉴文化软实力,为各地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更好地发挥地方志经世致用的功能。总之,通过设置和编纂好索引体例,提高志鉴书籍的编撰水平和使用效益,编辑出经得起时间和人民检验的佳志名鉴,让修志编鉴和研究成果更广泛地服务社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编修地方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推动地方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高度的文化自信、自觉和自强,离不开与时俱进、持之以恒的拓展创新,更离不开文化开发利用和文化惠民。这些学术论点亦为《中国现代方志学》基础理论的拓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方志文化研究论述焦点主要是从大文化视野看方志的文化属性,从软实力角度看方志的文化功能,从创新思路谈方志文化的开发利用。方志文化发展要以修志编鉴为主业,又好又快多出以志书年鉴为主打、多元化的方志文化产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方位推进方志文化建设;以开放促发展,加强方志界的对外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0.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它是我们做各项工作的准则,对我们编纂年鉴也是如此,一部好的年鉴应该实事求是地对社会事业的全面反映,既要鉴"得",又要鉴*失",不溢美,不掩恶,秉笔直书,再现历史真面目,这样才能反映事物的全貌,年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