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总结编纂乌鲁木齐县志的几点体会:篇目是志书的总体设计,篇目修订要随修志实践不断完善;凡例是志书编写的规矩准绳,凡例要有自己的特点;资料是修志的物质基础,县志的成败,主要取决于资料;加强领导,得到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搞好修志的关键;加强修志队伍建设是修志的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2.
凡例综论     
凡例即发凡起例,它始见于宋,发展于元,盛行于明清,普及于民国及当代.一个好的凡例能对全书起着指导和规范作用,并能为修志、用志、读志提供资料.其形式应该有通例、分例和特例之分,制定凡例应符合知行统一,虚实结合;重点突出,体现特色的要求.作者建议将凡例置于卷首,并按序言、凡例、目录为序排列.  相似文献   

3.
凡例是新编地方志必须要有的。所谓凡例 ,就是发凡起例。地方志的凡例是对志书的宗旨、内容、体裁、结构以及编写中一些基本问题的规定或说明。简言之 ,就是说明志书的宗旨、内容和编纂体例的文字。再通俗一点 ,就像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说 :“凡例是作者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见《中国文化名人书系·谈读书》第 1 92页 )。凡例在志书中具有重要地位。历代方志学家都很重视凡例的制订。宋代周应合在景定《建康志·修志始末》中说修志必须要办四件事 ,即“定凡例”、“分事任”、“广搜访”、“评参订”。他把“定凡例”列为四事之首 ,…  相似文献   

4.
志书凡例.是对志书编纂体例作出统一规范的说明.位于全志之首。 古往今来.修志大家对编修志书的“发凡起例”均很重视。宋代周应合在《景定建康志.修志本末》中讲到修志必须做好的四件事,第一件就是“定凡例”。今人朱士嘉说:“凡例是对于编修目的、方法和内容结构的纲领性说明,对全书有指导意义。”傅振伦说:“修志之道,先严体例,义不先立,例无由起.  相似文献   

5.
随文起例观点自古有之,并非吴宗慈首创。笔者分析和讨论吴宗慈在《修志丛论·论体例》中提及的随文起例,是因为吴氏观点在于强调修志过程中要根据编纂主旨,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地对已有凡例进行变动和改进,其实质是例由义起。这对现代志书编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本文认为:随文起例并非主张在志书编纂完成后再按其内容制定凡例;吴宗慈认为凡例仅定其荦荦大端的观点值得商榷;要注意确保凡例制定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编修村级志书成功的关键是加强对村级领导干部的引导与指导。引导村级领导干部提高对修村志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保障修志机构和经费的落实;指导修志人员制定凡例、篇目,收集资料;从而使修志工作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  相似文献   

7.
关于第二轮修志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是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第二轮修志创新应体现在编纂理论、编纂内容、编纂手段三个方面。第二轮修志创新要反对假创新。  相似文献   

8.
总纂是修志的重要阶段,搞好总纂是编史修志的成功经验。总纂工作要抓好五个方面:一是篇目体例需要根据实际进行调整完善;二是概述的写作要重点把握好全书的总述和各卷(篇)的概述两个内容的写作;三是各篇的审改除把握好内审关、外审关和送审关“三关”外,特别要注意资料的部门审稿关;四是写法统一的问题,文字写法要统一,表格设置要规范,量词使用也要统一;五是重复交叉的处理,要详略互见、角度不同和侧重点不同,要仔细分析权衡,特别要考虑志书不仅要体现成绩,存在问题同样也要记述。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指导思想根据旧志惯例和上届修志的经验,志书要有个《凡例》,而《凡例》的第一条往往是指导思想。我认为,志书的首要功能是存史,存史的要求是客观真实。因此,我还是比较推重《苏州市志》的指导思想":本志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实事求是地记述本地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相似文献   

10.
《元一统志》编纂是元代修志的一个重大举措和重要创新。《元一统志》对后世修志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主要表现有两方面:其一,对元代修志的影响。元朝廷为编好《元一统志》,曾两次颁布《凡例》,要求各地按照《凡例》规定呈送地情资料。有些地方就乘此机会编纂本地志书,这样既给地方增添一部新志,同时也满足朝廷编修一统志的需要。其二,对明清修志的影响。《元一统志》对明、清两代编修全国总志影响很大,甚至成为明、清两代编修一统志的榜样。  相似文献   

11.
何谓续志?续者,连接也。续志,即以上届志书的下限为本届志书的上限,继续编纂的新方志。续志不是重修,也不是新修,而是上届志书的延续,接续,续编。续志既然是上届志书的续编,就应该在“续”字上做文章,续志续什么,怎样续?两届志书如何连接,如何融为一体?当是本届修志启动之时首先应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此为题,试谈以下几点。一、通过续志凡例连接凡例乃志书的“发凡起例”。发凡,即编辑说明,言明志书编纂宗旨;起例,即拟定志书的编纂体例、格局、编纂原则等等。本届修志与上届修志同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各级政府主持下,编纂的新中国成…  相似文献   

12.
明代永乐十年《修志凡例》和永乐十六年《纂修志书凡例》是方志学发展史上重要的文献资料,是明代地方志编修定型化与规范化的重要标志。本文以两则"永乐凡例"为研究对象,从"设定志书的门类篇目"、"志书类目与记载要素的损益"、"志书资料选取标准的规定"三个方面,对之进行具体的比较研究,并探讨其特点及得失所在。  相似文献   

13.
对《凡例》的认识,是一个至今未能得到足够重视的重要问题。如何来拟定并真正发挥《凡例》作用、提高志书编纂质量呢?我根据近20年的地方志工作经验,结合今年参加的多次苏州修志业务研讨会感受以及本轮《常熟市志》编修过程,谈些个人认识。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修志工作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而志书“凡例”只是关于本书内容和体例的说明,而不是整个修志工作的说明,可以不写上指导思想这一条。  相似文献   

15.
凡例是志书编纂的纲领性说明,修志的施工方案。地方志必须通过制订凡例作为编纂的准则,以保证志书质量,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曾说:“夫史之有例,犹国之有法,国无法,则上下靡定;史无例,则是非莫准”。即是说,志书如果没有凡例,则章法凌乱,不成体统。只有注重志书的发凡起例,才能在编志中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使读者便于阅读,便于理解。因此,制订凡例是志书编纂的重要一环,是关系到志书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近来由于工作关系,阅读了不少志书关于人物的部分,可谓感慨良多。其一便是我们常说的修志一支笔的“笔”问题。表面看来,修志编纂不过是把各种资料收拢来的汇总工作。只要资料丰富,笨妇也能为炊,并无多少巧妙深奥之处。那么,为什么在旧时的传统修志中又总是强调要大手笔,地方官又总是千方百计物色并聘用高手呢?其实说到底,地方志,就是修志(特别是主编一支笔)思想和笔的总体现。以笔而言,绝不仅是凡例规定好几条便万事大吉的。高手的笔,可以点铁成金,妙笔生花,言有尽而意无穷,余音绕梁,令人回味不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二轮修志实践,总体呈现成就记得足,失误写得少,甚至刻意避免的现象.对失误教训的记述应保持一定敏感,但从地方志功能发挥和记述方法的角度,失误教训理应入志,同时也完全可以处理得妥帖.本文对二轮修志时段存在的主要失误教训进行了大致梳理,提出了要在事物的发展起伏中记述,在记述失误的过程中揭示失误本质、体现发展规律两条记述原则.  相似文献   

18.
编写《河池市志》“建置篇”应充分认识其在志书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其内容和篇目安排,正确确定上下时限,尽量避免第一轮修志的局部失误。  相似文献   

19.
“凡例”是新编地方志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方志的传统文体。从现有的材料来看,志书的凡例宋代已有,但不够完整、系统。明、清以来,志书的凡例不仅普遍,而且也较具体,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编纂方法与水平。本届修志之初,在凡例撰写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时至今日,本届修志已历一十七秋,新编各级各类志书成批涌现,这就为进一步研究凡例的撰写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理论来源于实践,而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深化,从而更准确地指导实践。所以,我们今天重新认识凡例的价值,确定它在志书中的应有地位,提高凡例的撰写…  相似文献   

20.
作者结合主持上海修志的实践体会对工作中如何坚持志书质量标准问题进行论述。包括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避免片面性的做法和进行的探索;设计篇目框架应注意的问题;资料运用的状况和不足,认为“详今有余,略古太过”造成历史一大遗憾;上海的特色及各个城区的特色的分析和如何在志书中加以体现;行文和运用图表照片如何坚持志书规范,克服不良风气;方志是一门学问,要实行严格评审制度,组织高档次的学术讨论,推进修志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