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從墓誌的記載看,王懷珍爲西川本地人,係武職軍將後代。雖然參與了貞元十年(794)册封南詔之行,但對其仕途並無太大影響,長期沉淪下僚。西川劉闢事件平息後,包括王懷珍在內的大量軍將留任,西川原有邊防體制並沒有改變,導致西山出現叛亂。武元衡派王懷珍平定叛亂,王懷珍因戰功而步入武職僚佐高層。西山叛亂的平定,使長期以來西山軍隊對成都的威脅消除,但造成了西川整體軍事力量削弱,無法抵禦南詔的入侵,唐王朝被迫以外軍入援的形式加强邊防。  相似文献   

2.
唐代宗至宪宗时期,地方许多藩镇纷纷效仿河朔三镇,企图游离于中央之外。同时,西川因不断遭受吐蕃、南诏的军事威胁,节度使的任命表现出鲜明的武人化色彩。在这种内外因素的激荡下,西川屡屡发生动乱。与其他方镇不同,西川诸次动乱的焦点大都集中于节度使继任问题上,而且西川的历次叛乱没有得到本道的全部支持,边兵常常成为叛乱的主角。元和初年的刘辟之乱标志着西川的叛乱活动达到了顶峰。刘辟之乱后,唐朝将资、简、陵、荣、昌、泸六州割隶东川,进一步缩小了东西两川的实力差距。同时,又采取派遣高级文官出镇与征调外地客军入蜀驻防的措施,最终实现了西川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3.
陈乐保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5,25(2):83-92,181,182
唐代宗至宪宗时期,地方许多藩镇纷纷效仿河朔三镇,企图游离于中央之外。同时,西川因不断遭受吐蕃、南诏的军事威胁,节度使的任命表现出鲜明的武人化色彩。在这种内外因素的激荡下,西川屡屡发生动乱。与其他方镇不同,西川诸次动乱的焦点大都集中于节度使继任问题上,而且西川的历次叛乱没有得到本道的全部支持,边兵常常成为叛乱的主角。元和初年的刘辟之乱标志着西川的叛乱活动达到了顶峰。刘辟之乱后,唐朝将资、简、陵、荣、昌、泸六州割隶东川,进一步缩小了东西两川的实力差距。同时,又采取派遣高级文官出镇与征调外地客军入蜀驻防的措施,最终实现了西川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4.
论马日事变及其解决杨天石1927年5月21日,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三十三团团长许克祥在长沙发动叛乱,因为这一大的电报代号是“马”,史称“马日事变”。对于这一事件,本应及时用武力加以平定。但是,武汉政府领导人对叛乱怀有同情;鲍罗廷主张纠正工农运动中的过...  相似文献   

5.
唐《盖巨源墓志铭》不仅记载了盖氏的来源、盖氏家族人物的宦历及生平,还反映了中晚唐时期朝廷为抵御南诏入侵,不断加强剑南西川军事力量的史事。盖巨源曾多次参加唐与吐蕃、南诏的战争,特别是志文中提到的几场中晚唐时期唐与南诏的战事,未见于传世史料。通过对盖巨源墓志的深入解读,加深了我们对唐代中晚期剑南西川军事形势的了解,同时也可了知中晚唐时期的部分地方将领倡导军事与文化修养并重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明代天顺、成化两朝,南北两京卫所达官军多次被征调到两广地区参与平定广西大藤峡瑶人反叛,现存《武职选簿》中保留了其中部分从征两广达官军的履历档案,记载了其来源和承袭情况。这些不同时期来到两广地区的达官军,经历了从征调到驻留的历史过程,对明代两广地区社会及族群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天宝战争之后,南诏借着吐蕃的威势,北取嶲州,西收寻传、裸形诸蛮,并降骠国,东置拓东城,占据步头,实力得到进一步扩张,大有与吐蕃、唐朝鼎足而立之势。南诏的扩张也给唐朝带了巨大影响:一方面,吐蕃与南诏形成合势,剑南西川地区的军事压力骤增;另一方面,吐蕃利用南诏牵制唐朝剑南地区的兵力,更专注于唐朝西北地区的扩张。  相似文献   

8.
我国近代风云人物、爱国将领尹昌衡,顺应历史潮流,在国家、民族遭受危难之际,他大义凛然,挺身而出,勇赴国难。他借兵平息成都兵变,诛杀赵尔丰;亲率西征军,一举平定康藏叛乱;他拥护共和,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立下了举世瞩目的历史功勋。近世史学家称誉尹昌衡为一尊威猛的金刚,他铮铮铁骨的精神广为传颂。  相似文献   

9.
杨遇春是清朝著名将领,其一生戎马生涯经历无数战役。道光六年(1826),由于爆发张格尔叛乱,是年杨恰为署理陕甘总督,加之作战经验丰富,临危受命,在平定张格尔叛乱中起了关键性作用,对其仕途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北京孔庙有七座讲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平定边疆叛乱、统一中国的告成太学纪功碑:康熙四十三年《平定朔漠告成太学碑》,雍正三年《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乾隆十四年《平定金川告成太学碑》,乾隆二十年《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乾隆二十四年《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乾隆四十一年《平定两金川告成太学碑》,道光八年《平定回疆剿擒逆裔告成太学碑》。七座碑的碑文均提及对火炮和枪等兵器的使用,本文对所涉战争中火器的使用情况进行述略。  相似文献   

11.
王守仁平定宁王宸濠叛乱,不论是对当时朝廷还是对王守仁本人,都是一件大事。然而关于王守仁的献俘行迹,史载却颇多错乱。故宫博物院藏王守仁书《铜陵观铁船歌》长卷,是一件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不仅对于考证正德十四年九月至正德十五年三月王守仁平定宁王宸濠叛乱后的三次献俘行迹与艰难处境有很大帮助,对于了解王守仁遭遇政坛险恶与人生坎坷的复杂心理也有很大裨益。  相似文献   

12.
乾隆撰写的《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介绍了平定蒙古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在新疆伊犁发动叛乱的经过,表明了乾隆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也表达了他对蒙古人民的美好祝福和希望。原有的对该文的注释,有一些不妥之处,现一一指出。  相似文献   

13.
梁末陈初,南中地区具有突出战略地位,故《陈书·高祖纪上》所载侯安都“定南中诸郡”一事对陈初稳定江州地区、平定内乱起到了重要作用。该军事行动迫使萧勃起兵叛乱,避免叛军获取南中军粮,加速平定岭南。该行动使得陈朝在南中之役中得到周迪等酋豪支持,进而促使湓城无法成为王琳稳固的军府,为王琳的败亡埋下伏笔。南中酋豪中实力最强的周迪被陈朝用作制约、消耗其他酋豪的工具,在陈平内乱过程中作用巨大,其被利用后诛除的命运反映了陈朝对待酋豪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陈兵柳庄七七载,金戈铁马扫残匪。赓生华夏百二春,音容笑貌励众黎。陈赓(1903—1961),原名陈庶康,湖南省湘乡县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1926年赴苏联学习。1927年回国参加南昌起义,任营长。后赴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做情报工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师长,红军步兵学校校长,红军干部团团长,陕甘支队第十三大队队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  相似文献   

15.
铜版画《平定伊犁回部战图》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型战争组画,它再现了清乾隆时期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和天山南路维吾尔大小和卓部叛乱的战争的场面,对研究当时交战双方的武器装备、兵马阵式、攻防设施、作战方式、后勤供给、军事地理等战争要素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来信     
《中国西藏》2009,(1):86-86
北京的张炜:我想了解一下1959年的西藏民主改革。 答:1959年民主改革前的西藏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1959年西藏上层集团中的一些人把中央政府在西藏社会制度改革问题上的耐心等待和争取教育看作是软弱可欺,悍然发动全面武装叛乱,中央政府迅速平定了叛乱并于1959年3月22日发出《关于在西藏平息叛乱中实行民主改革的若干政策问题》的指示,对西藏进行民主改革,  相似文献   

17.
聂崇正 《收藏家》2009,(3):32-34
乾隆二十年(1755年)和乾隆二十三、二十四年(1758、1759年)清朝中央政府与新疆准噶尔部蒙古族达瓦齐及维吾尔族(即回部)大和卓木波罗泥都、小和卓木霍集占(简称大小和卓木)的地方叛乱势力,在地域相当广大的地区内,进行过规模很大的战斗,并且最终取得了胜利。为此,乾隆皇帝弘历决定将这次平定叛乱的战斗除去用文字记载于史册外,  相似文献   

18.
黄茜茜 《收藏家》2020,(3):99-106
北京孔庙有7座讲述清代多位皇帝平定边疆叛乱,统一中国的告成太学纪功碑,立于大成门院内东西两侧,按照年代顺序排列依次是:康熙四十三年(1704)《平定朔漠告成太学碑》;雍正三年(1725)《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清乾隆十四年(1749)《平定金川告成太学碑》;乾隆二十年(1755)《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乾隆二十四年(1759)《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乾隆四十一年(1776)《平定两金川告成太学碑》;道光八年(1828)《平定回疆剿擒逆裔告成太学碑》。  相似文献   

19.
唐代在西城屯田,始于630年,到791年吐蕃攻占西域时停止,历经161年,达一个半世纪之久。唐在西域共兴建了11个屯田区,7个屯田区处于战略要地,疏勒屯田区就是其中的一个。 疏勒,即今喀什东北28公里的汗诺依古城遗址。公元648至685年,唐朝中央政府两度在此设立 沙都督府。虽然唐军于648年即开始在疏勒垦荒屯田,但由于西突厥勾结疏勒王发动叛乱,疏勒屯田被迫中止。公元673年,唐军平定叛乱后,于675年改原设的 沙都督府为疏勒都督府,府下设十五州。随着疏勒局势的稳定,唐军再次在疏勒开展屯田,并得到…  相似文献   

20.
陈玮 《北方文物》2020,(1):71-78
后晋定难军节度副使刘敬瑭墓志铭主要记载了刘敬瑭的家族世系及其在夏州定难军的个人仕宦经历。刘敬瑭出身于夏州藩镇武职军将世家,自唐僖宗至后晋出帝,于本镇自虞候升为节度副使,与定难军节度使拓跋思恭、李思谏、李仁福、李彝超、李彝殷有着紧密的亲从关系,参与了定难军反对后唐明宗的削藩战争。他的仕宦历程和官爵迁转既体现了定难军与唐五代中央朝廷的政治隶属关系,也表明了定难军节度使对辖内诸州的世袭性领有和对本镇官员的自主选任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