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出土的彩陶在甘肃乃至全国占重要位置。在大地湾二期文化出土的彩陶中,鱼纹是当时主要的装饰纹饰,经历了从写实到写意的发展演变。本文就大地湾二期彩陶鱼纹发展演变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
赵建龙 《陇右文博》2001,(2):24-27,11
鱼纹和三角纹是仰韶文化彩陶的主要母体花纹之一,它在秦安大地湾遗物中也不例外。我们通过对大地湾遗址出土遗物的整理,更进一步地认识到,大地湾仰韶文化的鱼纹和三角纹,不仅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母体花纹,而且,还有其自身的演化发展和变迁的规  相似文献   

3.
大地湾遗址一期文化遗存为渭河流域的前仰韶文化,其绝对年代距今约7000~8000年。出土的陶器多为灰褐色绳纹泥质夹砂陶,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彩陶。这些彩陶图案相对简单、彩色也较单一,但仍属我国一个重要的彩陶文化。对于大地湾遗址出土的彩陶(彩绘陶)及其颜料进行分析,对中国早期彩陶的起源、工艺过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下关子遗址出土遗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等.陶质有夹砂、泥质,颜色有黑褐、灰褐、灰、黑皮陶等.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戳印纹、齿状花边口沿和绳纹花边口沿装饰、瓦棱纹、交错绳纹、乳钉纹等.陶器以手制为主,部分经过慢轮修整加工,多数见刮抹痕迹.器形多平底和假圈足,其中罐最多,有侈口、鼓腹、长颈鼓腹、敛口、直口诸种,另有喇叭口壶形器、陶臼等.石器分打制和磨制,器型有刀、穿孔石刀、锛、斧、切割器、砍斫器、尖状器、盘状器等.骨器见有笄.与绵阳边堆山、江油大水洞等遗址的文化面貌基本一致,也与宝墩文化的某些因素相似,属于四川盆地的龙山时代考古学文化,年代距今约4800~4500年.遗址面积较大,属河谷台地型聚落遗址,是龙山时代四川盆地西北缘地区的一处中心聚落.  相似文献   

5.
渭河流域的大地湾文化诞生了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一批彩陶,彩陶的制作不但反映了当时人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程度,也反映了大地湾先民的精神世界。为了了解大地湾先民对彩陶白色颜料的认识情况,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红外光谱(RTIR)、热分析(TG-DSC)方法,分析了大地湾遗址出土4块白(浅)色块状颜料的化学组成、物相组成、热性能。结果发现,白色块状颜料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碳酸盐类,QD1(大地湾二期)和QD2(大地湾四期)主要含有石英、白云石、白云母、绿泥石等;另一类是铝硅酸盐黏土矿类,其中,QD3(大地湾四期)白色部分主要含有石英、无定型的高铝硅酸盐(可能为偏高岭石和钾长石)、方石英、莫来石、钛铁矿等,红色部分为赤铁矿小颗粒,样品表面有碳酸钙沉积,而QD4(具体分期不详)主要含有石英、白云母、钠长石、高岭石等,样品表面有碳酸钙沉积。研究结果可为探讨大地湾先民对彩陶颜料原料的处理、加工情况,制陶工艺水平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1985年4月,洛阳地区文物普查成果展览中,展出了伊川县白元乡出土的两件彩陶缸。两件彩陶缸均为泥质红陶。形制相同,均圆唇外卷,大口深腹,小平底,底部正中有一个直径0.8厘米的小孔。口沿下饰三周弦纹,弦纹下塑三个对称的鹰嘴状凸纽。一件上腹部彩绘三组对称的圆形图案,以黑彩作框,内涂白色为  相似文献   

7.
<正> (一) 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然而在史前文化时期,艺术品中的人物造型,并不是简单的对客观事物的刻板描绘,“它是插着原始宗教(或巫术)的翅膀降临人间的。”当时,远古人按照自己的模样,创作出了一个个他们所需要、所敬仰的人物神灵,并尽自己的技艺和能力,给作品输入了较强烈的神韵和美感。1973年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彩陶盆上的人物舞蹈纹,1982年发现于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遗址第411号房址内的舞蹈状人物画,以及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盆上的人面鱼纹等,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原始先  相似文献   

8.
江西地区商周时期青铜文化主要分为吴城和万年两大类型,吴城类型青铜文化主要分布在赣江中下游和鄱阳湖西岸一带,它是以中原商文化为主,又有江西本地文化的一些因素。万年类型的青铜文化主要分布在赣东北,它的文化内涵主要以土著文化为主,同时又受到了商文化的一定影响。20世纪90年代,同时期的赣州市竹园下遗址经过正式发掘,发现的陶器以圜底、圜凹底和圈足器为主。器形主要有鱼篓形罐(釜)、圆腹罐、盆、豆、瓮、尊等,并以鱼篓形罐(釜)、尊为代表,未见甗形器。这是既区别于万年类型文化的鬶、甗形器、三足盘的陶器组合,又区别于赣中主体文化吴城文化的鬲、折肩罐、大口尊等陶器组合。因该文化位于南部赣州盆地,远离江西新石器至青铜主体文化圈,出土的陶器与粤东浮滨文化遗存和广东三水、东莞一带的贝丘遗址出土的器物相似,表明它可能是一种面向海洋的文化,因此暂被命名为竹园下类型文化。下坑里遗址时代约在西周初期,从地理位置看属赣南文化圈,其文化面貌与赣州竹园下类型文化相当接近,同时它又与闽西、粤北同时期的文化遗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遗址发现了具有鲜明地方特点陶器彩绘,以三角几何纹与竖条纹为主。其中以竖条纹装饰为主的彩陶与浙南、福建沿海与台湾南部海岸之间的同时期文化有一定联系,反映了我国东南沿海彩陶装饰的艺术特点。下坑里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不仅大大丰富了竹园下类型文化的内涵,同时它又为华南沿海地区考古学文化的研究增添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阎岩 《丝绸之路》2003,(4):14-14
世界上诸多重大发现都是在不经意间完成的。当种种偶然的因素相组合而成一种必然时,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往往就会拱土而出。将华夏明史整整推进了近3000年的大地湾遗址,其二期化遗存国宝级物——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就是这样一波三折地呈现给世人的。  相似文献   

10.
石川遗址,位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关乡石川村东北山前二级台地上,2008年8月文物普查时发现。此处地处石川河上游干流的夹角地带,靠近水源。遗址所处位置避风向阳,地势平坦.呈倒三角形。该遗址的采集物较多,文化内涵较为丰富。发现灰层,长约100米,厚约1.5~2.5米。在灰层中夹杂有篮纹、绳纹、刻划纹夹砂陶片和泥质陶片,并发现大量彩陶,还有少量灰陶.采集物有器物口沿和器底,可辨器形有敛口钵、深腹罐、盆、瓶等.还发现有石器。遗址东西约250米,南北约300米,时代为仰南北约300米,时代为仰韶文化晚期到齐家文化。(照1)  相似文献   

11.
甘肃天水地区史前遗址分布广泛密集,其中以大地湾遗址为代表的仰韶文化遗存,是我国仰韶文化分布最西的遗址。本文对甘肃天水地区大地湾遗址、师赵村遗址、西山坪遗址三处发现前仰韶文化遗存的遗址从陶器类型、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列出了甘肃东部史前文化的编年体系,并与同时期的其它遗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锦山 《文博》2005,(1):56-61
青海同德宗日遗址出土两件泥质彩陶盆, 其中一件彩绘两组舞蹈人像,分别为11人和13 人,两组人物之间以加点弧线间隔(图一)。另一件陶盆内擘彩绘四组二人抬圆球物图像,每组图像间隔以成组竖线与横线(图二)。宗日遗址出上的舞蹈纹彩陶盆,与大通县上孙家寨发现的舞蹈纹彩陶盆颇为相似。“二人抬物”纹彩陶盆则是首次发现,盆内装饰的四组神秘图案具有何种蕴意,球形体又像征何物?笔者不揣简陋,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人类自从心中初孕向往文明的萌芽,似乎从来不甘心向命运屈服。掀开厚重的人类文明史册,我们可以从古旧发黄的字里行间寻觅出当初曾辉煌而跳跃的一幕:就是天水这一黄土,曾掩埋忠骨,曾包藏苦涩,曾隐匿财宝,曾遗落秘史。当我们触摸到一段历史的残骸,祖先们隔世的余温便会温暖我们的手指,自豪和光荣便会从心中升腾。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国农业文化的摇篮,属黄河流域的渭河上游大地湾遗址出土的一期彩陶和农业遗址,时间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农业遗址基本接近,因此,大地湾是人类农耕文化的最早渊源地之一。华夏农业从神农氏起,由采集经济开始…  相似文献   

14.
黑陶高足杯     
黑陶高足杯,是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的典型器物。1965年河南省淅川县黄楝树遗址出土,现藏河南省博物馆。杯高20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9厘米。小口、折沿、高圈足。杯的腹部和圈足上,分别饰以弦纹和划纹,圈足上并有圆和“T”形镂孔各两行,从而显示出它在装饰艺术上的独特风格。从  相似文献   

15.
大地湾随想     
1远远望去,大地湾遗址像是被时间之手安放在西北大地的一只巨大陶器。这是从历史、民族、宗教的陶窑中烧制的彩陶,火的高温里,散发出一股辛凉的泥土气息。它在古成纪的大地上好像被谁收藏起来一样,丝毫不动,一副冥思模样。像是从眼前缓缓流过明澈见底的清水河里找寻自己的前生与来世。2而一只小小的彩陶钵,就可以毫无愧色地担当一部大地湾无数先民的断代史。我从鱼纹的象征中,看见他们和我一样作为父亲的内心。子孙们“瓜瓞绵绵”、长久不绝且健康成长,是心灵里最朴素的理想。繁衍,好像从古至今都是一件美丽的事。我又从正面的鸟…  相似文献   

16.
扶风位于关中西部,是周人迁岐之后活动的中心地区,即史书谓“岐邑”、“岐周”所在的京畿之地。多年来这里出土了大量的商周青铜器,经我们调查仅扶风一县商周遗址即达二十多处,保留着极为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扶风县博物馆在这一带发现和征集了不少商周青铜礼器、车马器等,现分述如下: 一、青铜礼器 1、乳钉纹簋:Ⅰ式:(标本0080),1975年元月召公乡吕宅村出土。通高16.5、口径2.5、腹深13.5厘米、重3.15公斤,口微侈,尖圆唇,腹壁斜直方折,高圈足上有三小方孔,口沿下饰圆涡纹、夔纹及饕餮面组成的带状纹。腹部饰斜方格乳钉纹,圈足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中,蛙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装饰纹样。它最早见于临潼姜寨遗址的半坡期,经过庙底沟,尤其是到了马家窑、半山、马厂期时,以蛙纹为母体的彩陶装饰得到进一步发展,从写实到写意,由繁缛到简化,既富于变化情趣,又可自成序列,成为该期的主要纹饰之一。  相似文献   

18.
彩陶的颜料成分与呈色机理、工艺过程是史前彩陶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史前文化研究的基础问题。使用便携式XRD和XRF,对河南淅川沟湾遗址出土的黑彩彩陶、周边土样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陶胎基本和老灌河两岸的台地所采集的黄灰色黏土土样成分基本一致,而制作黑彩的锰、铁矿石等颜料也在遗址附近分布。就近的原料来源、遗址内发现的颜料、研磨颜料的石器(石斧)、陶窑、彩陶等证据构成了遗址内完整的史前彩陶生产工艺链条。这个工艺链条可能说明汉水中游地区史前彩陶文化的传播为工艺、技术等文化模式而非实物交换模式,为重新认识史前彩陶文化传播方式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收藏家》2021,(2)
正大河村遗址自1972年发现以来,文物部门对其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彩陶,色彩绚丽,造型端庄典雅,为大河村文化彩陶的典型代表,尤其是2014年在博物馆院内发掘出土的白衣彩陶盆,更是引人注目,现将情况简述如下:2014年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升级改造时,在位于T1工地发掘出土了一件白衣彩陶盆(图1),依据彩陶盆出土的层位等相关资料和信息,我们可以推定此件彩陶盆应为大河村三期即仰韶文化晚期的文物,距今5000年左右。此盆为泥质红陶,口径45.7、底径13.5、最大腹径36.8、高15.7厘米。侈口,仰折沿,  相似文献   

20.
孙家坪遗址位于湖北房县榔口乡玉堤村四组孙家坪自然湾,遗址分布面积2500平方米。2010年10月至12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遗址中心区域布5×5米探方5个,发掘面积125平方米,获取了一批西周遗存,另有汉代墓葬1座。本次发掘填补了房县地区周代文化面貌的空白,为研究鄂西北汉水中游地区周文化的源流及发展面貌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