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关系极为密切。森林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枢纽.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的重要作用,它还是古代最重要的燃料和手工业原料的提供者。尽管目前人类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普遍增强,但人类社会活动中.常常存在主观盲动性,还在不断地“导演”破坏生态平衡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巫山县大庙区龙坪村是一个在地图上难以找到的小山村。1986年,世界各国的考古学者都把目光投向这个村子。这里发现了距今180万年前更新世早期人类化石。这是目前在亚洲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著名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称之为“亚洲的金牌”。“巫山人”的发现为解开世界十大谜之一——人类起源,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人类在石器时代的年代里,主要是利用天然的石头制成各种简单粗糙的工具,与自然界进行艰苦的斗争。这种生产工具,由于它的原材料是石头,当时的人们在劳动生产时一经损坏,随即抛弃。它不象金属工具那样用坏以后,还可以回炉。所以遗存到现在的残坏石器就数量上讲是比较多的,是我们今天研究古代社会的珍贵实物资料。本文仅就自己工作中,所收集的石器下延使用的考古材料和民主改革时的社会调查资料加以整理,仅供同志们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袁帅 《神州》2012,(22):93-97
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在人类社会早期发展进程中,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给后人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岩画中的各种图像,构成了文  相似文献   

5.
建筑是人类为了生话、工作的需要而创造的,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们最初只能利用天然材料、简单技巧,建造略可抗拒自然界侵袭的住所,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分工的细密,人们对建筑的要求日益复杂起来,要求它作为各种生活、工作场所或是公共的大规模的房屋。在  相似文献   

6.
当前,号称非洲人口之冠的尼日利亚,随着它在非洲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不仅以古老的文明著称于世,并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沧桑之变引人瞩目。由于它本身独特的历史因素以及国际条件的交织作用,在战后的剧变中显现出许多“异常”现象。在这些现象里究竟隐藏着哪些客观规律?这是史学家需要加以探寻和回答的。正象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对人类生活  相似文献   

7.
文中所说的“母、女”,不是现在生活于龙骨坡地区的人,而是从200万年前龙骨坡遗址中出土的两件化石,一为老年个体,一为少年个体,故称“母、女”。龙骨坡遗址,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龙骨苞西坡。此坡原无名称,是当地农民开垦的庄稼地。1985年,在该处发现人类化石以后,发现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现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史前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黄万波教授,将其地命名为“龙骨坡”;化石出土地点称为“龙骨坡遗址”;出土的人类化石定名为“巫山人”。(一)我国老一辈的古人类学和考古学家裴文中、…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社会早期发展进程中,人类祖先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在岩石上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是人类先民们留给后人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对一种岩画题材—舞蹈岩画的研究,分析介绍了中国原始舞蹈艺术的产生和内容,并对原始舞蹈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生活在2003年SARS流行地区的人群中,不乏我们所称的“大款”,其生活的经济水平早在“小康”之上。但是,那时出门都要绷紧神经、戴上口罩的“大款”,你会认同他的生活已进入小康?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中或在水源污染严重的的农村里,面对人们高经济水平的、所谓不愁吃穿的生活,你能认同他的生活已进入小康吗?我想答案会是否定的。这些拥有一定财富的人们,生活在精神压力和对身体有害的环境之中,一句话,这些人的生活同样缺乏质量。我们希望的小康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它还应当包含文化的、环境的以及自身修养等等方面的,即全面的小康。正是因为人类面临环境与大自然不相协调的诸多问题,人们提出了回归大自然的口号。而在中国古代,程朱理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影响很深。“天人一也,更不分别”,说的就是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这种观点与当今西方环境伦理学界讨论的“自然生存权”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当今这些理论和学说的提出,不外乎证明了客观存在的事实:人类在创造财富征服自然获得片面小康的同时,受到了自然界太多的惩罚而产生的反思。珍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在发展中国家普遍认识不够,很难受到重视,这与发展中国家目前的主要目标是追求经济发展有关。随着社会发展进程加快...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位于我国西南腹地,面积为二十万平方公里。在这里,中生代陆相地层分布广泛,发育完备,层序清楚,化石丰富,是我国同期陆相地层典型的沉积地区。近二十年来,重庆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学部在盆地中生代陆相地层里,采集到很多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如恐龙、上龙、鳄鱼、龟  相似文献   

11.
一 博物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带有明显的自发性和浓厚的实用性。它是一种必然的社会文化现象,它的产生犹如人类社会必然要产生“文字”一样的必然。这是因为人类社会需要它,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人类社会已经有了产生它的客观条件。一旦产生便不断发展,不断演进,显示出了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它的发展和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成正比。它将是一种永久地与人类社会共存的文化现象。作为这样一种事物,它与其它一切世界物质一样,有它自身的运动规律,同时也一定存在  相似文献   

12.
张莹 《民国档案》1998,(2):110-112
档案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必要的依据。它既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条件;又是教育宣传的生动材料。它以固有的原始性、真实性在历史文化研究与“四化”建设诸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档案损坏的现象也日趋严重,特别是珍贵的历史档案,一旦受损,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我们将仿真复制技术应用于珍贵历史档案的保护,达到形象逼真地再现历史档案原貌的效果,这是对珍贵历史档案进行特别保护的一种新尝试。  相似文献   

13.
宋艳花  石金鸣 《考古》2016,(4):3-15,2
柿子滩遗址第五地点是距今2~1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细石器遗址。该地点于2010年进行了发掘,四个文化层均埋藏于河流相阶地堆积中,出土有石制品、动物化石和人类化石,多以用火遗迹为中心集中分布。其中原生埋藏的人类化石为该遗址的首次发现,为研究晚更新世晚期人类的演化提供了珍贵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两只鸟喂大一窝小鸟,慢慢地,翅膀硬了的小鸟高飞而去,只留下老鸟守着空空的窝,这是自然界的“空巢”现象。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子女因种种原因不在身边,偌大的房子里只剩老人独自生活的“空巢家庭”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5.
沧海桑田话平凉刘玉林地球史这本书最实际的是层层叠压的地层,书里的文字是地质构造和古生物化石。人类历史的书除了文字记载的,还有人类活动的遗迹和遗物,我把它们称为人类史的“化石”。陇原黄土以其丰厚纯朴的乳汁哺育了千百万陇原儿女,漫长的历史长河把数十万年平...  相似文献   

16.
旅游同环境一体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旅游业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人类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总是千方百计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来为发展生产和经济、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服务。这种按照人类需要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使自然界发生变化来为自己服务的过程,便是自然的人化过程。而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大大加速了这一过程。 早在100多年以前,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高瞻远瞩地告诫说:“不要过于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遗憾的是,人们并没有听从思格斯的忠告,也不明白人类自身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只  相似文献   

17.
李彩霞 《神州》2012,(4):276-276
想象是人类最杰出的本领,只有想象,人类才能有所创造。康德曾说过:“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它从实际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爱因斯坦把想象力当做“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苏霍母林斯基则把想象力看成“最重要的智力因素”,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汤姆彼德斯认为在信息社会最珍贵的就是想象力,可见,想象具有巨大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应该重视发掘这种潜力。  相似文献   

18.
祖国边疆云南,有二十多个兄弟民族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开拓了这里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解放前,这些民族处在从原始社会到近代社会各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具有各自不同的民族个性和特点,有人说云南是一个“民族的博物馆”,是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这并非夸张。就其世代流传的具有不同时代特点的丰富灿烂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而言,又何尝不可以说是一部活的人类文化史、文学史、艺术史呢! 解放后,在党的关怀下,这份民族文化宝藏一经开掘就更加闪射出耀眼的光芒,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四人帮”的十年猖獗,曾经使它经历了一场毁灭性的浩劫,但是生活之树常绿,扎根于人民生活土壤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象长江黄河的流水一样永不枯竭,随着文艺春天的到来,它又重放光彩了!  相似文献   

19.
晚近,英国学者朗西曼出版了3卷本巨著《论社会理论》的前两卷,引起了西方学术界的注意。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评论说:“这是令人震惊的气势磅礴的成果,……我还没有看到有其他的比较历史研究象这本书那样给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社会学家盖尔纳教授评论说:“这是一部极重要的非凡著作,它以空前的抱负提出一种可称为一般的人类社会理论,并使这种理论与历史资料相结合。” 该书第一卷副标题为“社会理论的方法论”,它以社会理论的功能为研究对象,把社会  相似文献   

20.
丛佩远、张晓光二位的《乌拉哈萨虎贝勒后辈档册与满文谱图初探》一文(载《满族研究》86.3期。以下简称《初探》。)是一份研究满族形成之前特别是做为满族的主体部分之一的“扈伦四部”兴亡的珍贵史料。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和史料的缺乏,对“扈伦四部”的研究一直是满族历史研究的薄弱环节,丛、张二位的《初探》一文似乎填补了这一课题的一项空白,它给满族研究提供了一点新鲜的东西,这是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