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栋 《文史月刊》2006,(10):51-52
今年是作家赵树理诞辰百年,在长治市的纪念会上,我见到了赵树理老师的二儿子,他很厚道,也很睿智,他的名字叫二湖,他的弟弟当然叫三湖。20年前,我在省城当记者,一次去沁水采访,就很想去访一下赵树理的故乡,县里同志领我见了三湖,请他和我们一起去,他很爽快地答应了。三湖不多说话,好像在一个电厂当工人,他的宿舍很简陋,桌子上放着几本线装的旧书,那是他父亲留给他的。从那几本线装书上我得到两个信息,一是赵树理也喜欢读古书;二是他也愿让孩子读点古书。赵树理并不像人们所说:只是一个靠才气写小说的通俗作家。我问及三湖近况,二湖沉痛地说:“已经去世了。”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就是“地缘饮食”的一种说法。记得多年前在三亚天天吃房东烧的鱼,我感激这种款待,房东说:青菜比鱼贵呀。在藏北我随几个藏族人旅行,天天吃牛羊肉,他们对不亦乐乎的我却说:对不起啦,这里没有面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靠的就是一方水土出一方吃的。南米北面,山区多玉米小米高粱米,平原才出稻米;沿海多海产,牧区多畜产;瘠地多种山药和地瓜,肥土才五谷丰登。人们的饮食不得不顺其自然。于是,常吃海鲜的人皮肤就平润一些,常吃牛羊肉的人肌骨就强壮一些;草原人咬肌发达,下颏粗犷,而沿海人或细食…  相似文献   

3.
土乡纪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年秋冬时节,我去了青海东部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山乡一个叫白牙合的小山村,村里有二百来户人家,我的房东黄豆拉杰是个地道的土族人,两口子正值年富力强,他们家上无老人需要赡养,长女刚刚出嫁,儿子在农村来说也已成年,是个做庄稼的好手。秋季山里的天气变化万千,一年的汗水就要在这几天凝聚成丰收的果实,我到的时候,一家人忙里忙外地抢收蚕豆和菜籽,一脸的疲惫与快乐。土乡人热情朴实,怕我初来乍到不习惯,紧前紧后地把院子和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炕上也铺上了新床单,茶杯还泡在“肥皂粉”水里没来得及洗出来,房东家里布置得很简单,却很整齐、…  相似文献   

4.
伯乐、司令与《小二黑结婚》 杨老说,《小二黑结婚》比其作者赵树理(原名树礼)更有名。赵树理生就一派乐天性格,他多才多艺,善敲打锣鼓,还会唱,对艺术有一股子“疯迷”劲。“文革”中,他被打成“黑作家”、“反革命”,株连上了“彭德怀杨献珍这条又粗又长的黑线”。他象彭德怀一样,被打断了肋骨,还照样开批斗会,还照样被逼写认罪交代。1970年9月下旬,他倒下了。 “他比我小10岁,比彭老总小8岁。彭老  相似文献   

5.
微博     
《南方人物周刊》2012,(41):19-19
@周新颖:【武汉地铁2号线备站点冠名?】江汉路叫“周黑鸭江汉路站”,广埠屯站叫“口腔医院广埠屯站”,洪山广场站叫“工贸家电洪山广场”,中南路站叫“中商集团中南路”,王家墩东叫“花园道王家墩东站”。还有……欢迎爆料……网友:冠名费收够了,票价应该低点儿吧?  相似文献   

6.
历史的演变:下乡→下海-→下岗大概许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流传甚广的顺口溜:70年代叫人“下乡”,8S年代叫人“下海”,90年代叫人“下岗”。“三下”虽然带有一些牢骚的成分,但也大到概括了中国近30年来的历史。仔细琢磨,这“三下”其实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溯源于60年代中后期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政治运动,但其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严峻的经济问题:当时还非常薄弱的城镇经济难以承受这迅猛增长的城镇就业人口,只好向农村这个“广阔天地转移了1800多万城市剩余劳动力”。初起于80年代初的“下海潮”则是随着…  相似文献   

7.
行业概况谭道福:旧社会,汉口的拍卖行分寄售和拍卖,它都叫拍卖行。邦可西餐厅附近有个惠康拍卖行。那里原来叫三教街,解放以后叫洞庭街了。惠康拍卖行在巴公房子对门,起初是租的一个潮州人的房子,房东姓刘,后来搬到了蔡锷路。洞庭街还有一家博爱拍卖行,老板叫高纳加,是广东人。另外还有一家,老板叫徐贵新,与他合股的叫吴乾利,是个葡萄牙人。这三家是搞拍卖的,其他的拍卖行则只是经营寄售物资。过去的拍卖行打两种颜色的旗子,打蓝旗子是看货,打红旗子就是要拍卖东西。头天看货,第二天拍卖。  相似文献   

8.
著名作家赵树理的 幽默是出了名的。"文 革"中,赵树理被造反派 关进了"牛棚"。有一天, 一个造反派手捧一盆鲜 花,路过"牛棚"时,一 眼看到赵树理。"赵树理,过来,过来,你看这是什么?""这 是一盆花。"赵树理看了一眼说。这个造反派又问道:"这盆花 好不好看?"赵树理思索一下,便摇头摆手说:"我看不好看。" "什么?不好看?这么漂亮的花,你竟敢说不好看!这是什么意 思?今天你要给我老实交待!"赵树理无可奈何地说:"既然要  相似文献   

9.
赵树理是一位生活淡泊,思想深邃,在现代文学史上有独特风格的作家。他一生倡导文艺大众化,并身体力行,为农民辛勤笔耕,写下了几百万字的优秀作品。今年是赵树理80周岁诞辰,缅怀往事,留在我的记忆中最强烈的,莫过于动乱年月我们一起住“牛棚”时渡过的日日夜夜。记忆的每一页里,都留着他的许多令人笑中含泪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生于1917年,故于1993年。他在京先后住过15个地方。1921年,4岁的侯宝林被他的舅舅张文斌带到北京。在一位姓侯的厨子家,他随了养父的姓,取名侯保麟。意即麒麟送子,护佑保生好养活的含义:侯宝林在北京的第一个家,位于什刹海附近地安门以西,一个叫志愿局的地方,房子是租人家房东的。  相似文献   

11.
林鹏 《文物春秋》2001,(6):71-74
我家在易县南管头村,隔河有个北管头村。老人们告诉我,北管头村从前叫郎山庄,南管头村从前叫什么不知道。后来读《水经注》:“徐水三源奇发,齐泻一涧。”三源即野刹一源、七峪一源、甘河一源,它们在南管头汇合,这一“涧”就是南管头。南管头村南的西坡头,至今还叫“涧头”,可见“一涧”就是南管头。据此推测,南管头原来应叫“涧头”,后来图省事,写作“间头”,“间”与“官”草书相似,久而久之就写成了“官头”,最后成了“管头”。南管头现在是个镇,从前是个小山村。南管头村的耕地都叫台,有南台、北台、东台,可见从前耕地…  相似文献   

12.
赵树理在3O年代有过一次不幸而惊险的遭遇:他被一伙不明真相的人劫持,极度害怕,得了“迫害狂”,便到太原的海子边投湖自杀,幸被救.以后他二次被绑架,连续多天吃少量砒霜.这事,赵树理的同学、朋友史纪言、王中青等人都很清楚,因为在被劫持前后,他都住在史、王等人那里,在太原海子边被救后也是史、王把他拉回去的.但他从不告诉史、王真实过程,有一次史纪言问当时是怎么一回事,赵树理大为恼火.但后来赵树理有两次向人详细讲了全过程,一次是1947年初美国记者贝尔登访问晋冀鲁豫边区,他讲了,另一次是50年代初在中国作家协会,他讲给严文井听.贝尔登把赵树理所讲内容记载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里,中译本于1980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我拿着抄件给史纪言看,史说,他亲历的部分跟书中所记相同,只是有些地方译得不够准确.我找严文井先生订正,严文井说,赵树理对他所讲比这要仔细得多,但由于时间太久,他一下难以回忆.另外,事件发生后不久,一些文学青年在太原成立了一个文学研究会,出生于汾阳县的田景福先生被选为会长,史纪言、王中青、杨蕉圃(他也是赵树理  相似文献   

13.
1952年夏季的一天上午,原天蟾舞台老板、江湖人称“江北大亨”顾竹轩的长子顾及庚。领着放暑假在家的儿子顾立尧在淮海路上走着。突然被人叫住。顾及庚一看。唤他的人正是一代大亨黄金荣。顾及庚就问:“黄伯伯,是你叫我?”黄金荣点了点头。顾及庚又问:“有什么事?”黄金荣就向外挥了挥手.说:“去叫你父亲来一趟。我有要紧的事同他谈。”  相似文献   

14.
1952年夏季的一天,上午9点多钟光景。原天蟾舞台老板、江湖人称“江北大亨”顾竹轩的长子顾及庚,领着放暑假在家的儿子顾立尧在淮海路逛马路。父子俩突然被人叫住。顾及庚仰面一看,唤他的人正是一代大亨黄金荣。顾及庚就问:“黄伯伯,是你叫我?”黄金荣点了点头,.顾及庚又问:“有什么事?”黄金荣就向外挥了挥手,说:“去叫你父亲来一趟,我有要紧的事同他谈。”  相似文献   

15.
一 有一支颂歌叫“十一”,它让蓝天飘扬五星红旗:有一支颂歌叫“十一”,它让新中国横空出世东方屹立。社会主义好的歌声处处传唱,人民地位高的旋律回荡天地。看那氢弹蘑菇云美丽蓝天,看那时代精神创造人间奇迹。  相似文献   

16.
《龙舞》原始——兼论《雩舞》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炎黄子孙夙以“龙的传人”自谓: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中唱道:“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相似文献   

17.
《文史博览》2013,(1):42-42
中国人历来尊崇泛神论思想,“跳大神”、“做道场”为人“祛病去灾”,这些民间活动都是泛神论的表现,是一种巫术。直到现在,有很多民间仪式和讲究,简直和原始巫术没什么两样。女巫在我国北方叫做“神婆”.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的“三仙姑”就是一例。男巫叫做“觋”,在道教中有不少传人,“天师道”的道士中尤其多,在南方则称之为“师公子”。  相似文献   

18.
人民的作家不朽的作品———纪念赵树理诞辰90周年□翟泰丰赵树理同志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之一,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与新的时代、新的群众相结合,创作成就卓著的人民作家,是解放区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为我们中华民...  相似文献   

19.
1959年,赵树理54岁,在这之前,他一路顺利,被誉为文坛的“旗帜”。那一年,他从北京到省里、县里,为农业问题上上下下折腾数次,写了几封分量很重、与众不同的信件及文章给地委书记、省委书记,直至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邵荃麟和当时的政治局候补委员兼《红旗》杂志总编辑陈伯达。就是这几封信和文章酿成“祸根”,在当年冬天开展的反右倾运动中,赵树理  相似文献   

20.
李奕霏 《南京史志》2022,(Z1):72-75
<正>【教材原题】照片记录了生活的瞬间,也记载了生命中的故事。从家里找一张你喜欢的照片,以《照片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细节描写要注意三个方面:真实、典型、生动。著名作家赵树理曾谈到过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人看了以后的印象更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