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永昌与阎锡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存善 《文史月刊》2002,(12):38-40
四五天后,徐永昌回到驻于陕北神木县的国民三军中。部下纷纷来见,并向他叙述部队这几个月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刘存善 《文史月刊》2002,(11):50-55
六、徐永昌第二次反对打山西,致使樊钟秀孤军犯晋惨遭失败,阎锡山对徐肃然起敬 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国民一军领有北京、热河、察哈尔以及绥远;国民三军先到河南,孙岳被任命为河南省长,领有河南北部和直隶保定、大名两道;国民二军领有豫、陕两省,胡景翼出任河南督办。后来国民三军又曾进驻陕西。  相似文献   

3.
正"婆姨"一词为陕北、山西一带方言,陕北地区主要指妇女,山西一带主要指妻子。但如果走在大街上,看到有两个年轻"婆姨"在逛街,这里就不是"妻子"的意思,而是指"已婚女性",所以"婆姨"不止是对妻子的称呼,也是对女性的称呼,民谣中也有"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这一  相似文献   

4.
6月,根据中央指示,红三军(由赣西南之红六军改称)、四军、十二军整编为第一路军,不久即按编制草案改称红一军团。红五军、八军编为第三军团。红一军团成立后,从闽西北上,向南昌挺进。红三军团则于7月底攻占长沙。8月初,一军团得知湖南敌军何键部向三军团进逼,决定迅速挥师湖南,与三军团会师。此时,三军团已有计划地撤出长沙,退至平江、浏阳一带整顿。23日,一、三军团在浏阳永和会师。两个军团前委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并宣布成立了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毛泽东,副司令员彭德怀,副政治委员滕代远。同时成立了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和中国  相似文献   

5.
1939年12月,傅作义军为牵制塞北日军南下,发动包头战役。傅军袭击包头后,日本驻蒙军进犯绥西,1940年1月底至2月初,日军连陷五原、临河、陕坝。日军占领五原后,在关于五原控制问题上驻蒙军司令冈部直三郎与参谋长田中新一之间发生分歧。冈部主张执行战前方面军的命令,在适当的时机从五原撤退;田中则计划依靠驻包头日军支援,通过伪蒙古军、绥西联军以及绥西警备军担当该地区的防务,由此达到将五原一带控制在日本势力下之目的。这一分歧使傅作义军利用日军主力认为达成目的后相继撤回原驻防地的机会实施反攻,并取得了五原战役的胜利。  相似文献   

6.
续八宝 《文史月刊》2005,(12):35-36
抗日战争初期,在山西定襄、五台一带驻着一支抗击日军十分英勇、与共产党和八路军友好相处的阎锡山部队。这支部队就是晋绥军新二师。  相似文献   

7.
1926年初,奉军攻下天津,把直隶省(即河北省)督军、国民军第三军军长孙岳赶走,以褚玉璞为直隶省督军.4月上旬,褚玉璞、张宗昌组成“直鲁联军”,复向驻在北京的国民军进攻,双方主力激战于“黄村” 附近地区;由于住在“通州”和“北京”一带的国民军唐之道第九师(这个师曾记得是原北洋陆军第九师,冯在北京举行政变时收编为国民军第九师.待证)倒戈,乃决心缩短战线,放弃北京,固守南口(撤退日期记得是阴历三月初五日).这时,冯玉祥已通电下野,赴苏游历,“察哈尔都统”张之江代理“西北边防督办”.山西督军阎锡山认为有机可乘,时时蠢动,扰乱察哈尔、绥远间的交通运输,在大同留难军运列车,曾把石友三的父亲和  相似文献   

8.
卅四、抗战胜利,阎锡山派兵去上党摘“桃子”,结果全军覆没;赴重庆求援,徐永昌说服蒋介石派兵接管晋南防务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展,继纳粹德国投降之后,日本于1945年8月15日亦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美、英、苏、中、法等盟国代表团在东京湾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接受了日本的投降。中国代表团团长为徐永昌。阎锡山在得知日本政府于8月10日发出乞降照会后,立即命令其第二战区北区总司令楚溪春率部向太原进发,命令驻于浮山的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率部向长治进发,又命令王靖国率部接收晋南。8月30日,阎锡山在日伪军的保护下回到太原。次日…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各地的大小军阀割据,纷争称雄,使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湖北西南山区也动荡不安起来。当时,地处鄂湘川黔边区的宣恩侗乡晓关一带,是通往四川、贵州的必经之地,靖国军、北洋军及袁祖铭的黔军,都曾先后驻境或路过。每当大军一到,征粮派款、抓兵拉夫、捉鸡赶猪、敲诈勒索、欺男霸女,无所不用其极,山民百姓无不恨之入骨。  相似文献   

10.
1936年,二十九军驻平津一带。根据“何梅协定”,日军要求派顾问到二十九军监督,军长宋哲元将日本顾问安置在指定的楼房内,派兵监护,局势异常紧张。国民党政府派孙连仲到保定,多次命令驻北平的二十九军撤到保定,宋哲元军长正感处境困难,犹豫未定,这时刘少奇同志起草主张抗日救国的三条意见,通过二十九军的一位参谋处长作为自己的意见提出给宋。宋军长认为很好,仍未执行撤退命令。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宋哲元为了表示二十九军的抗日立场,曾邀请平、津各界人士和爱国学生代表,到南苑飞机场参观二十九军阅兵。北大校长刘哲、东北流亡…  相似文献   

11.
民国12年(1923年)2月,唐继虞打着滇黔联军的旗号,护送刘显世回黔。22日滇军进入黔境,旋即向黔中推进,刘显世的侄儿刘升昌率黔军独立旅紧密配合。当滇军即将逼近黄果树之际,定黔军总司令兼贵州省长袁祖铭才匆忙派彭汉章旅往镇宁一带布防,以阻滇军。未几,双方激战于黄果树附近,彭旅战败,彭汉章率部向安顺、贵阳退走。  相似文献   

12.
1971年,毛泽东在南巡路上谈到一段公案,他说:“红军三十万,到陕北剩下两万五千人,当时中央苏区八万,只剩八千,那些张国焘搞分裂,不愿到陕北去,那时不到陕北没有出路嘛!这是政治路线问题,后来,对四方面军回来的同志斗得凶,检讨一次,两次,三次,四次都通不过,过分了,”  相似文献   

13.
十九、阎锡山兴师问鼎,兵败中原;徐永昌全师回晋,为阎保留了东山再起的资本1930年3月初,中原大战正式爆发。倒蒋军的作战部署是,沿津浦、平汉、陇海三路进军。津浦线全为晋军,由阎锡山指挥;平汉线主力为西北军,由冯玉祥指挥;陇海线为西北军与晋军,由鹿钟麟与徐永昌指挥。徐永昌指挥的部队为晋军孙楚、杨效欧、关福安、杨耀芳、张会诏五个军,还有赵承绶的骑兵军和几个炮兵团,共15万人,是确有把握的部队。此外,还有万选才、石友三、孙殿英、刘茂恩等部,共约30万人。战争初期,倒蒋军进展顺利。津浦线攻占济南,进克泰…  相似文献   

14.
正明朝因驱逐蒙元而立国,元人北归,屡谋兴复,为巩固北部边防,明政府在古长城的基础上修缮新建了明长城,并在长城沿线设置一系列军镇。早期规模较大的军镇共有九个,从东往西依次为: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太原(山西)、延绥(榆林)、宁夏、固原(陕西)、甘肃,它们就是明代著名的"九边"。九边的管理体制,首先是三个定设总督,分别为蓟辽保定总督、宣大山西总督和陕西  相似文献   

15.
明洪武朝陕北边防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北地区地处河套以南,迫近关中。在洪武朝,由于山西行都司东胜等卫和宁夏诸卫从东、北、西三方面的捍蔽,从而使陕北地区呈现出与其他边区不同的特点。本文讨论了洪武朝边防卫所建置、防边制度等在陕北地区实施的实效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1945年,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节节胜利,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灭亡,日本已深感其末日来临,为保存国力,日军大本营命令在中国大陆及东南亚地区的陆军,从1945年7月开始秘密撤退。当时日本在越南,中国广西、贵州、湖南的部队沿桂赣公路;广东、赣南的部队沿赣江统一向南昌、九江方向后撤,企图由九江改用水运回国。 8月上旬,国民军驻赣部队滇军第五十八军、新编三军一部以及广东军一部,在赣南逐次转沿赣江两岸狙击北撤的日军。由黔湘桂撤人湖南、转沿湘赣公路向南昌撤退的日军,经我滇军第一集团军所部新编第三军主力以及一…  相似文献   

17.
赵畴海,山西昔阳县人,1938年参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二军三十一师九十三团一营营长。本文介绍的是他在上甘岭战役中的战斗经历。 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开始于1952的10月14日。十五军经历了七昼夜苦战后,军预备队也用上了,终因伤亡过大而退守坑道。敌人占领了表面阵地,我方被捂在坑道里,困难可想而知。第三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立即上报志司,要求将十二军调往五圣山方向,做兵团预备队。同时打电话给十二军军长曾绍山,  相似文献   

18.
唐代伊吾军初置于天山南部的柔远县,后迁移至天山北部的甘露川,其迁移标志着伊州天山廊道交通及屯戍布局的最终形成。景龙四年伊吾军的设置使伊州的屯戍力量得到增强,东突厥的西侵使伊州的屯戍重心向北转移。开元六年伊吾军移驻甘露川以后,以伊吾军为中心的烽燧交通得以建立,军镇屯田和烽铺屯田广泛实施,为防制东突厥的西侵,保障丝绸之路的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1941年12月8日,日本海军奇袭美国珍珠港,同一天,日陆军二十三军开始进攻香港,发现中国军暂编第二军及第四军突然从长沙南下,有增援香港英军的态势。为使攻占香港顺利进行,日本大本营命令驻湖南地区的十一军向湘南进攻,以牵制我南援行动。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惟几接受命令后,于12月24日命令部队开始向长沙方向行动。以第三师团(司  相似文献   

20.
东征之役是红军与晋绥军的头一次正面交锋。最初,关于战争的预期,双方都缺乏足够的估计。阎锡山自始便怀疑红军的到来为张学良促成,故拒绝张部增援,而引入中央军。红军与中央军相继入晋,两者都是日本的华北自治政策所不允许的,日方多次向阎施压,要求山西保持“门罗态度”。为避免山西遭受重大的战争破坏,阎锡山没有全力执行蒋介石的在山西围歼红军的部署,企图采取追击方式,以期尽快将红军逐出山西。为此,阎与部属之间产生了围与追的争论。中央军大批开入及其筑碉战术的广泛推行,改变了战场条件,红军退回陕北。阎锡山力倡在陕北围歼红军,但张学良不甚积极。最终,因两广事变的发生,入陕追剿的计划被搁置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