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年我已进入八十老翁之列,回首往事,有十一年是在贵阳度过的,从1946年7月到1957年7月(其中1955年7月至1956年7月暂迁重庆)。这十一年正是我在贵阳接受基础教育的时期,从小学二年级到高中毕业。我一共念过四所学校,贵阳实验小学(即后来的南明小学)、贵阳扶轮小学(即铁路员工子弟学校)、贵阳二中(即今天的贵师大附中)和贵阳六中。这个时期的教育对我后来的人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46年,家父叶勉之调入湘桂黔铁路局都筑段工程  相似文献   

2.
郡国大中正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品中正制是通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选官制度,历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研究成果甚众。对于其组织结构,许多学者认为其时州设大中正,郡国设小中正。大中正(或州都)乃州中正,小中正即郡国中正。然而,这种认识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正改革开放的第一个10年:求学到武汉我是东北人,如果不是改革开放恢复高考,我是不会来到武汉求学的,也不会与武汉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生的我,小学阶段是在学工学农、半工半学中度过的,小学毕业的那一年正是1978年。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邓小平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强调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号召大家向科  相似文献   

4.
我今年(1992年)85岁了。在民国14年时(1925年),我正在安次公立第四小学(今廊坊第一小学)读书。这年冬天一天早晨(具体日子记不清了),我们听说学校院外东南角上,有一具被枪毙的死尸,于是被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  相似文献   

5.
忆江南     
正岁月荏苒,时光匆匆,著名美籍华人作家江南(笔名)在美国旧金山遇刺身亡已30多年了。这些年来,每当我和人聊起江南这个话题时,总是情不自禁为这个靖江才子英年罹难而不胜惋惜。江南,原名刘宜良,1932年生于靖江季市镇长安村刘家半埭,幼年在家乡念完小学后去江阴后塍中学读初中。初中毕业后不久因其独特的写作天赋和社交能力被国  相似文献   

6.
1940年,我时年31岁,在家乡贵州省遵义市当排军乡小学校长半年。接到梁漱溟先生的乡村建设研究院总务长黄艮庸来信,邀请我去四川古蔺,同梁先生的学生潘崇理合办勉仁小学。  相似文献   

7.
一、家庭和中小学校时期我于清末宣统元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即1909年8月14日)出生在山西省怀仁县城内一个以经商为职业的家庭里.7岁时,我在本县私塾读《三字经》、《百家姓》.读了不到半年,县里成立了模范小学.我即入学改学国语、算术.学校免费供给书籍,并给每人发制服一套. 除平时学科外,学校还聘请武术教师王义水讲授各式拳术刀枪.我10岁时,曾去大同参加雁北13县小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成绩较好,获得好评.  相似文献   

8.
正不寻常的高考七七级每位同学参加高考,几乎都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我也一样。1977年,打起背包,我与伙伴们来到了距家乡4公里的鹿寨县江口公社古董大队龙口村插队。不久,我被抽调到古董大队利民小学附设初中班当民办老师。小学附设初中班,是那个年代的特殊产物。当时办学的口号是:小学不出生产队(基本是自然村),初中不出大队(相当于现在的村民委),高中不出公社(相当于现在的乡镇)。由此,  相似文献   

9.
这几年,我是眼睁睁看着这本杂志过来的(真是眼睁睁,不然会有很多错别字)。从2004年创刊至今,我老老实实读了105期《南方人物》,以每期20小时计,累计已有2000多个小时,堪称个人阅读耗时最长的杂志。经常是一边看一边流眼泪(不是因为感动,而是眼睛发酸,三年半时间用掉的眼药水够装一个可乐罐)。最近半年,基本没有看报纸电视,最主要的新闻来源,是亲爱的同事们为我准备的"十日谈",在这里,我要请读者原谅我(就像  相似文献   

10.
1939年冬——1949年冬,建在贵州边远山区榕江的国立贵州师范(简称“国师”),其办学特点为“教育即生活,生活要生产”,因而曾名闻全国。该校的前身是贵州省立青岩乡村师范学校。1939年秋,前南京栖霞乡村师范学校校长黄质夫接任校长后,为了开发边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1939年冬,便将学校迁往当时尚未通公路的榕江,改名为国立贵州师范学校。1940年春,国师在榕江设师范部(高师3年制)简易师范部(4年制)、初中部(3年制)开始招生。1940年我从榕江县城区小学转入国师与榕江县政府合办的联立小学,1941年春,考入国师初中部。我在国师及其小学读书的四年(1940——1943),正是校长黄质夫按照南京栖霞乡村师范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  相似文献   

11.
杨立 《清史研究》2020,121(5):140-149
<正>乾隆朝中后期,曾在会试落卷中选出楷法端正、文理通顺及诗律稳妥者若干名,另设一榜,此榜人员专为选补内阁汉中书和国子监学正、学录而开,取"中书"和"学正"各一字,是为中正榜。乾隆二十六年(1761)辛巳科、三十四年己丑科、三十七年壬辰科三次会试设中正榜,  相似文献   

12.
“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举制度。“中正”是“九品官人”过程中具体负责对士人进行察访、品评、定次的最基层组织。九品官人法创立之初,就设立了州中正、郡中正、县中正。曹芳时期,各级中正始有大、小之分。中正在“访举”士人的同时,还有表率乡里、敦行教化、化民正俗之责。中正是非专门性的、地方性的组织。除中正之外,实施“九品官人”的机构还有司徒府、尚书省吏部和中书省。它们各司其职,又相互制约。学界将“九品官人法”误称为“九品中正制”,因而夸大了“中正”地位作用,严重影响了对该制度的正确认识,应该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3.
问(樊一粟、姜胡寿):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请问:您是最早在什么时候接触到中文和中国文化的?答(丁爱博):我在小学的时候就想要学习一些国外的文化,先是对中亚很感兴趣,之后转向印度,所以到了大学期间,我开始学习印度的梵文。  相似文献   

14.
正转眼又到开学季。想着6岁的侄儿即将步入学堂,成为一名小学生,我不由得想起40多年前的自己。我的小学时光是在汉阳县(今蔡甸区)大集学校度过的。那里的5年,是我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5年,记忆至今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5.
吴非 《钟山风雨》2010,(3):63-64
<正>上个世纪50年代,我读小学。当时小学教科书上有好几篇苏联革命领袖列宁的故事,当时非常认真地学过,印象很深。40多年后,苏联旧事解密,才知道那些故事(《列宁在理发室》、《送给孩子们吃》等)是作家左琴科编  相似文献   

16.
魏晋时期,一个家族成员的道德品行和从政能力如何,只能从宗族乡党舆论那里得到正确的评价,这是中正对乡党人士考察的重要一环。中正考察乡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制度性的设计与安排,一类是身份性的规定与要求。考察方式有三年一定品、在京师洛阳的大小中正每月互通信息、州郡中正亲自品评等多种形式。通过上述考察方式,一方面使家族成员的日常生活及其道德评价与宗族乡党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也使宗族乡党舆论与中正品评即国家选官制度联系起来,三者密切配合,成为魏晋时期考察和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学者的一生要经历小学、中学、大学和研究生阶段,在此过程中,遇到好的老师引导和指导是人生的幸运。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李德仁老师相识,由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一)1982年,我从华东地质学院(现东华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并作为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主讲《航空摄影测量》课程。  相似文献   

18.
汉口培心小学是培心善堂以施医、施粥、救济贫苦失学儿童,于清光绪八年(1881年),在洪益巷八角亭创办的培心义塾.张之洞督鄂时提倡教育,该堂就义塾原址又筹设为小学堂,招收自费公费学生60人,聘万孝先为堂长(即校长)、胡庭和为学监(即教务).后又增设蒙养小学一班,增聘教员3人.1908年冬,初小第一届毕业生参加夏口厅各小学毕业生会考,名列优等者11人.继而增设半日班(半工半读),又增聘教员2人.这时学校新建大礼堂落成.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尊敬的编辑部老师:您好!我是山东省宁阳县实验小学的沈爱荣,是《好家长》杂志的忠实读者。我曾在2008年4月《好家长》(总第130期)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我现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希望能在发表的文章上写明作者的详细地址而不只是省  相似文献   

20.
我在晋绥边区“四校”的后“三校”中,连续学习了三年半。在这三年半中,吃黑豆,穿单衣,露天上课,背粮背炭,打柴拾粪,阎家堡整风,乔家沟种地,岢岚山开荒,碧村纺线线,实验区当教员,样样都参加了,没一样脱过空。对于这些艰苦生活、学习、战斗、工作的环境,可以说所有在校的师生,是都经受过的。我着重对碧村小学实验教学的情况,作以下片断的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