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理良 《百年潮》2014,(8):17-21
我自1977年夏任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也因我是外交部部长黄华的老伴,我有幸多次参加与陪同小平同志会见外国贵宾和夫人的活动,亲聆他的言谈和目睹他为人处世的风采,受益极丰。  相似文献   

2.
舒云 《百年潮》2001,(6):32-34
一小平同志逝世后,《人民日报》请陈锡联写一篇回忆文章。1997年3月6日,记者来到陈锡联家中。陈锡联向记者深情地讲述了他与小平同志相处的一些往事。此时,他还沉浸在哀伤之中。陈锡联说,作为小平同志领导下的老战士,心情很难受,这十多天睡不好觉。老首长嘛,我们好像失掉了什么。为更好地继承小平同志所有的遗嘱和托付,我研究了撒小平骨灰的报道,连听了两次,写得好。小平同志历史上的和十一届  相似文献   

3.
施燕华 《百年潮》2014,(9):73-76
正1980年8月21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118厅会见了法拉奇。这次采访的安排很特殊,过去邓小平会见外国记者时,中国记者都有"特权",他们可以摄像、录音,而且可以发表,有时甚至在外国记者之前。但奥里亚娜·法拉奇提出她要独家报道,不让任何其他新闻机构的人参加,包括中国记者。所以,这次会见时,中国摄影记者只拍了几分钟就退场了。当时在场的只有邓小平、新闻司司长钱其琛、法拉奇和我,还有一个记录员,共5个人。  相似文献   

4.
1986年,邓小平同志在82岁高龄时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华莱士的采访,与他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谈话。我当时正担任国务院办公厅行政局局长,负责这次重要外事活动的具体准备工作。 当听到定于9月2日10时,邓小平同志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美国记者采访的消息时,我们既兴奋又感到责任重大。决心  相似文献   

5.
张学良对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印象之深,就连外国记者也表示惊讶。1991年张学良在美国纽约接受《美国之音》记者采访,当记者问起":您觉得周恩来先生怎么样?您有无与毛泽东接触?"张学良当即回答说:"周恩来先生我非常佩服。我们初次见面,他说我反应很快,我认为他反应  相似文献   

6.
《百年潮》1999,(11)
几年前,我曾写了篇《小平会五老》的小文,记叙1979年1月17日小平同志会见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周叔弢、古耕虞五位工商界代表人士和民建、工商联两会领导人的情况。文章在《光明日报》发表后,据说有二三十家国内报刊转载,可见各界对此事的关注。当时限于篇幅,许多情况未能详述,总想有机会再讲一讲。看到有些报刊传闻不够准确,也想予以订正。近几个月来,我对此事进一步进行了采访,还查阅了有关档案、史料。今年是这次历史性会见的二十周年,特写成此文奉献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7.
做记者十几年,像茅于轼老师这样温和、谦逊的前辈我从未遇到第二个。这10年间,他的声名越来越大,行事为人却没有分毫变化。10年来接受过多少媒体采访,他肯定记不清,因为他家里的电话号码在记者圈广为流传,只要他在家,就来电不拒,仅我本人登门或电话采访他就不下三次。  相似文献   

8.
关山 《炎黄春秋》2004,(8):8-17
反对两个“凡是”获小平赞赏关山(以下简称关):任老,你是抗战前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又长期身居要职,与小平同志一定有过不少交往吧!任仲夷(以下简称任):我在抗战期间和解放战争之后直到1977年任辽宁省委第一书记前,与小平同志没有单独直接接触过,只是听过他几次报告和讲话。第一次见到小平同志大概是在1939年冬或1940初,听他作抗日战争中“关于锄奸问题”的报告,当时他才三十四五岁,留着小胡子,人很精神,讲话声音很响亮。第二次是在太行整风学习时,听他在北方局党校作关于“抢救失足者”的报告。1956年我出席“八大”,听他在大会上作修改党章…  相似文献   

9.
2008年8月22日,是小平同志诞辰104周年纪念日。在中国人民圆了"百年奥运之梦",回眸改革开放30周年取得伟大成就的时候,我们更加怀念敬爱的小平同志。四川广安,是小平同志的故乡。这里有邓小平故里纪念园和邓小平故居。如今,来此拜谒和参观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但很多人会问:"小平同志自少时离开广安后,为何一直没有回家乡?"近日,本刊记者专程到广安、深圳和北京,分别采访了小平同志的乡亲、家人及身边工作人员,为这一问题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10.
我到宁夏去采访跨越式教育项目,项目负责人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抗教授。何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是有要求的,如果记者不亲自到现场去看,他是不会接受采访的,有一家报纸的记者原本只是想看看资料就写稿,他拒绝了,连资料都没给他。  相似文献   

11.
李慎明 《百年潮》2009,(8):9-14
1980年9月至1981年8月,王震同志受中央委托,4次赴新疆考察.当时我任<解放军报>记者,每次都随行采访.从1983年始至1993年王震去世,我又有幸被调到他身边担任他的秘书.在他身边工作,时时、事事深受教益.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与和平解放西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1983年夏天,我携带着雪域高原的风尘,来到风景秀丽的疗养胜地北戴河。一天上午,我来到了小平同志下榻的海滨寓所,正碰上小平同志要下海游泳,作为一个30多年前在他的麾下战斗过的老兵,我毫不拘谨,用最短的时间和最直率的语言,向他汇报西藏的情况。 早在1958年8、9月,小平同志就两次提出修筑拉萨至黑河(那曲)的铁路路基。1979年还批示了西藏修筑铁路的路线。这次他又提出了修路的问题。开始我还以为是指青藏公路铺沥青路面的情况,后经他提示,才意识到他说的是铁路,并问走哪里。我回答说:“还是走青藏线。”他又问:“盐湖怎么办?”我说:“盐…  相似文献   

13.
我给小平同志当保健医生时,他已是76岁的老人了。让我惊奇的是,尽管他年事已高,又历经坎坷,但仍红光满面、精力充沛。  相似文献   

14.
薛驹 《百年潮》2004,(9):4-6
邓小平同志生前关心浙江的建设和发展,曾十多次到浙江视察,关注浙江的改革开放,关心浙江人民的生活,对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了许多重要指示。80年代,我在浙江省委工作,有幸参与1983年、1988年两次接见,直接聆听小平同志的指示。回想往事,至今记忆犹新。翻两番,达小康水平1983年1月底,小平同志从苏州到杭州过春节。当时由铁瑛同志向他汇报工作,李丰平、王芳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我在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参加接待工作,有幸亲眼看到邓小平会见西方政界人士的具体情况,一代伟人在外事活动中的气魄、胸怀、风采,始终令我无限敬佩。稳如泰山“文革”期间,小平同志遭受迫害,被下放到外地劳动。1973年回到北京,当年9月会见英国工党议员詹金斯,这是他恢复工作后首次同西方重要外宾会谈,外交学会领导交代我,要仔细摸清对方的情况及想谈的问题,向小平同志汇报。外交学会外事接待有个不成文的惯例:外宾抵京后,次日安排去长城游览。陪同人员往返途中在车上可与外宾交谈。遗憾的是,我未能摸到什么重要情况,学会领导好一…  相似文献   

16.
万伯翱 《纵横》2014,(8):38-42
今年8月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因为我的父亲万里曾在小平同志身边工作过多年,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他,并称呼他为“小平伯伯”。时间一晃过去了几十年,回首往事,有关小平伯伯的一幕幕又浮现眼前。  相似文献   

17.
当我徜徉在《叶星生西藏民间艺术珍藏展览》的大厅里,置身在叶星生同志收藏的近二千件西藏历代民俗文化艺术品中,不时想起小平同志在1987年会见美国总统卡特时说的“关键是看怎样对西藏人民有利”。叶星生同志积35个春秋,倾其所有,以自己的真诚、辛  相似文献   

18.
卢荻 《百年潮》2002,(3):4-14
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10周年前夕,<百年潮>杂志社副社长姚鸿、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杨汉卿和记者一起,专访了当年亲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现任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同志.陈开枝满怀深情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翔实而生动地回忆了邓小平同志第二次南巡广东期间的情景,畅谈了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相似文献   

19.
一1943年,美国记者福尔曼首次提出访问边区的申请时,共产党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当时的负责人董必武就特别致函向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介绍情况,向福尔曼伸出欢迎之手。1944年2月23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梁寒操在每周一次的新闻会议上宣布同意外国记者访问延安。由此,中外记者参观团,作为抗战全面爆发以来赴延安的最大的一个新闻团体,得以成行。在记者团被批准出访以后,周恩来亲自发电报给董必武转告外国记者说:“我受毛泽东、朱德两位同志及中共中央委托,特电你们表示热烈欢迎。”同时,还安排当时驻重庆的新华日报社记者龚澎及第十八集团…  相似文献   

20.
徐东 《百年潮》2016,(4):36-38
正我的父亲——徐盈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风云一时的著名新闻记者中的一位,公开身份是《大公报》记者,他活跃在"战时大后方"重庆的新闻界、文化界、经济界及军政界。实际上,他早已参加了革命,直接受周恩来、董必武同志的领导。自1936年起,他开始给进步刊物投稿,因与"七君子"有来往,受到国民党当局的追捕。1937年,父亲作为《大公报》旅行记者,转战山东、山西等地抗日前线,报道抗战各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