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凭吊上党关     
湮没了黄尘古道,远去了鼓角争鸣,尘封了历史记忆,逝去了古关雄风。上党关,被人们遗忘久矣。  相似文献   

2.
雁门商埠     
刘燕芳 《旅游》2003,(12):38-39
耳听着东汉张衡的“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纷纷,侧身北望泪沾巾……”的词句,沿着西周穆天子登临雁门关的石板路,结伴踏上了炎黄开拓中原时的北边主门户——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古关、险关的雁门关。  相似文献   

3.
鲁迅与香港     
鲁迅与香港鲁迅一生到过三次香港,都是在1927年。第一次是1月16日乘轮船从厦门去广州,17日经过香港;第三次是9月27日,也是乘轮船由广州去上海,当日夜半路经香港。这两次都是路过,算不得“去”,只能说是“到”。唯一算作“去”的一次是第二次,这一次是...  相似文献   

4.
《百年潮》1999,(2)
毛泽东一生中只出过两次国,一次是去莫斯科,另一次还是去莫斯科。第一次去莫斯科的经历,他终生难忘。他自己就讲过不下四五次,但每次讲的内容又都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5.
北京的堵——怀念梁思成以及我们的学术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祖群 《文博》2007,(6):78-82
一、引子:社会学视角一瞥没有挤过300,就没法感受北京的堵!我北京的家在四环外3km的新发地,距离几个重要的公交中转站都比较远,最揪心的是去北边海淀或者东边朝阳得倒车去三环乘300次车。如去北边,则在玉泉营下,坐300去北三环,单程至少两个半小时,若堵车就得三四个小时以上。如去东边朝阳,则在草桥换乘300,单程至少两个小时,堵车的话就不止,最为严重的一次是从新发地出发去望京,我换乘813一次,换乘300两次(十里河300车是交接站),换乘512一次,最后花了5个小时才到望京。  相似文献   

6.
《旅游》1999,(4)
居庸关长城,不仅是万里长城著名的关城,而且是久负盛名的生态旅游区,金章宗时以“居庸叠翠”被饮定为燕京八景之首而成为朝野游览胜地,历代文人留下了不少吟诵的诗篇。为了弘扬长城历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昌平县人民政府和昌平县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决定从今年5月1日起,在居庸关长城景区实行游人带清洁袋上山。居庸关长城自1998年3月28日正式开放以来,以它巍峨的古关雄姿和特有的长城文化内涵、优美的自然景观受到各界人士、中外游客的青睐和厚爱。一年来,居庸关长城共接待中外游客100万人次,旅游总收…  相似文献   

7.
新疆是你一生的中必去之地,哪怕只有一次。抽时间去一次新疆,在你得到旅行社的线路时,最好先对要去的地方提前做一下功课,了解那些地方都该玩些什么,才可以真正来一次深入的西域漫游。我从旅行社的线路中整合出一些经典的旅游景点,让摄影人在出发前充充电,然后就开始上路吧……  相似文献   

8.
<正>陕北我是去了多次了,其中两次是有点特殊的:有一次是1997年春节去的,一个人背了一个大旅行包,在延安和安塞的沟沟峁峁里转悠了13天,拍摄了一大堆现在看起来后悔得要死的照片;另一次便是两年前了,还是春节去的,这次准备的也好,感觉也好,要比上一次春节到陕北满意得多了。  相似文献   

9.
秦志华 《旅游》2004,(7):7-7
最近,一连去了北京的两个风景点:居庸关和十三陵。 在北京已经呆了5年多了,八达岭却只去过一次,还是陪外地朋友去的,而和八达岭咫尺之遥的居庸关则一直没去过;十三陵,也只是第二次,上次则是在“遥遥”的5年前。  相似文献   

10.
资讯     
《世界》2011,(9):220-224
一次去伦敦的旅行 为了庆祝2012伦敦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英国驻华大使馆、英国旅游局和英国文化协会的在华机构与新浪网和英国航空公司合作,推出以“一次去伦敦的旅行”为主题的在线活动。  相似文献   

11.
黄艳梅  穆林 《旅游》2008,(5):13
我去过几次绍兴,今年春节又去了一次.印象中绍兴最美的时候是在黄昏。从旅游景点乘车回来,总是能见到小河,河上总有满载了酒坛的小船缓缓驶过,石灰封了坛口的酒缸.一层层叠得老高,船仿佛就笼罩在酒香里。  相似文献   

12.
王山水 《旅游》2004,(9):74-77
从1961年第一次去陈炉,至今共去过多少次,已记不清了,少则不下50余。但只要有时间,还是想去。在我心中,陈炉太神奇了!我喜欢民俗摄影,可谓缘份,每到一次陈炉就有一次新感受。陈炉真成了一本我永远读不完的书  相似文献   

13.
gia  鱼儿 《世界》2007,(7):68-69
记得第一次去日本是在2001年,对当时20出头的我来说绝对是一次新奇的旅行。  相似文献   

14.
从1961年第一次去陈炉,至今共去过多少次,已记不清了,少则不下50余。但只要有时间,还是想去。在我心中,陈炉太神奇了!我喜欢民俗摄影,可谓缘份,每到一次陈炉就有一次新感受。陈炉真成了一本我永远读不完的书  相似文献   

15.
旧时有名人避寿之说,就是在生日的那一天,主人要离家出走,不接受亲朋好友的祝贺。这种风俗不知起于何时,清朝时已很盛行。俞樾在《春在堂随笔》一书中,就载有才子袁枚两次避寿事。并写有避寿诗云:“到处探奇逢地主,避人做寿走天涯”。蒋介石也不能免俗,曾多次避寿,最著名的有两次,一次是1936年去洛阳避寿,一次是1949年去台湾阿里山避寿。  相似文献   

16.
记者在郑州市中心及东西南北几个路口做了3天随机调查,对象有本地人有外地人,年龄最小18岁,最大65岁,男女比例各半。设计问题主要有:1、逛过银基商贸城和二七广场附近商场吗?2、在银基商贸城和二七广场附近商场购买过物品吗?3、平均间隔多长时间去一次?4、最近一次购物是什么时间?第一个问题有97.3%的人说“去过”;第二个问题就很有意思,在回答去过的人中100%的人回答在银基商贸城购过物,只有40%回答也在二七广场附近商场购过物;第三个问题,有60%的人平均半月去一次银基商贸城,20%的人平均一月去一次二七广场附近商场,20%的人不好说;第四个…  相似文献   

17.
正从2002年开始,我一趟又一趟往西藏跑,到现在,我已进藏20次,其中最短的一次呆了12天,最长的一次1年零4个月。大概到了第5次,我决定放下令人艳羡的纪录片编导工作,离开物质生活优厚的北京,去拉萨定居一段日子。那段日子,我走遍西藏,寻访技艺高超的民间工艺人和寺庙精通工巧明的僧人;我尝试着画唐卡、绘壁画、做面具、打擦擦;我在拉萨市中心租下房子,不出远门的时候几乎每天都去八廓街转一圈,去我熟悉的那几家商铺聊天、喝甜茶,看看是否又有了新  相似文献   

18.
淘气的儿子     
我与妻分居两地,她在上海,我在南京,儿子一年前也去了上海借读。因为身体欠佳,加之薪水有限,经不住三天两头来来往往的,所以我很少去上海,至多半月一次,平日教育儿子的重担就落在了妻子肩上。我那儿子天生虎头虎脑,既调皮又淘气,整天闹得家里不得安宁,我们只好在他不足三岁的时候将他送进了全托幼儿园,一周接回来一次。每当周一送他去,他总绷着小脸,泪眼闪闪地盯着我,一只手拉住我的衣角  相似文献   

19.
三进文联     
凡经周折,1979年元旦之后,我终于走进了安徽省联的大门,成为其中的一员。这是我第三次进联,因为在此之前,还有两次欲进未进的经历,第一次是1956年2月,我想去联.联领导也同意,却没有去成;第二次是1961年4月组织上要我去,我去了几天又回到了原单位。这第三次虽是“两相情愿”,  相似文献   

20.
查济小记     
阿福  李玉祥 《旅游》2012,(1):32-37
我的户外行走,多数随朋友一起,朋友去哪,我也去哪。以前在新疆做过地质队员,在甘肃做过测量队员,所以行走于我是职业性的惯常。若走在深山老林中,也习惯于走最后一个,自恃经历过野外的一些意外呢。不是很想去的地方,给朋友拉了去,就当一回AA制的账房先生,拿一个信封,装了大伙的钱,每日的支出,——记在信封上,这蛮有意思。又一起喝酒闲聊,也是十分的惬意。至于去了什么地方,看了什么风景,并不在意。但也有例外情况。2000年5月,跟朋友去了皖南的泾县,去了泾县的查济,竟迷上了那里的老房子。后来就一次一次地去,去了六七次呢。其结果是,我对当地的民居、族谱、地方人物、民间传说甚至方言,都有了浓厚兴趣。同时,对我国古代的科举、官职、建筑、忠孝节义等等,甚至对宋朝的程朱理学和明朝的阳明理学,也有了豁然开朗的了悟。感觉特有意思,就乐此不倦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