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明  婧红 《湖南文史》2002,(2):44-48
华君琥先生的寓所在北京月坛南路。他的书房非常简朴,右边并排放着三个书柜,书柜前摆着茶几与藤编沙发,靠北的窗旁是一张写字台,华老衣着很随便,与他书房的风格刚好浑然一体,两都充溢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一股不为世俗所动所累的自信、自在,一派自得其乐的沉醉、祥和。一切,都给如他笔下的漫画:简约,拙朴。  相似文献   

2.
华君武先生的寓所在北京月坛南路。他的书房非常简朴,右边并排放着3个书柜,书柜前摆着茶几与藤编沙发,靠北的窗旁是一张写字台。华老衣着很随  相似文献   

3.
“我的书为什么基本都能通过,因为我做到‘两确’: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观点正确,作品要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另外就是史实正确,以事实说话”。上海市中心一栋老住宅的顶楼3层是叶永烈家。第一层是起居室,二楼有他的“沉思斋”书房,两面墙的书柜里。堆积着他50年来出版的书,以及从地摊上买来的、冒用其名出版的备式车站读物。  相似文献   

4.
武军  奇明 《文史春秋》2001,(3):62-65
每每走进书房,书柜里的《莫骅回忆录》、《莫骅将军自述》等莫老签名送我的几本书,不时激起我对这位革命前辈的深深怀念。老将军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但他那坚强的革命信念和为国为民献身的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相似文献   

5.
梅兰芳入党     
顾苏 《文史月刊》2009,(4):10-11
1959年初春,梅宅书房里很暗,只有窗前一点光亮。梅兰芳披着一件深灰色的上衣,背门朝窗伏案,认真地书写着,一连十多天都是这样。他那凝重的神态,融合着书房里的色调,似是一幅庄严的油画。  相似文献   

6.
高信疆还在世的时候,每次去台北,我都会到他的书房去坐坐。书房在罗斯福路上的一栋公寓楼里,三大间屋子里摆放着一排排书架,数万册图书整整齐齐地分类放在书架上。玻璃柜子里还陈列着几副雕塑象棋。那是信疆早年的创意,花了他不少心血和金钱。书房有个优稚的小客厅,墙上挂着几幅名人字画,几把沙发围在一起,是朋友们高谈阔论的角落。  相似文献   

7.
索穷 《中国西藏》2004,(5):64-68
向往无人区在拉萨布达拉宫背后的居民区里,住着一位年过花甲的藏族老人。老人家中有一件专门的储藏室,陈列着他自己多年来从藏北草原搜集的矿物、植物和野生动物标本,堪称小小的藏北博物馆。他喜欢向每个到家的客人介绍自己的这些珍藏。在他家里还有一间大书屋,其中几个书柜里专门存放着关于藏北、关于羌塘无人区的  相似文献   

8.
左景伊 《纵横》2020,(1):43-47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还不曾想起要为先曾祖父宗棠公写点什么,更不用说一本完整的传。那时我对他老人家的生平其实了解得不多。幼时在家中书房里,有一只书柜,存放一整套的《左文襄公全集》,但我从来没有去认真翻阅。原因很简单,那时既看不懂,也没有兴趣。从上小学、中学,一直到上大学,学校里课程繁重,应付考试还来不及,有点闲暇,宁愿去看小说.电影,上操场玩玩球,也不会埋头在故纸堆中。  相似文献   

9.
丁黎 《名人传记》2015,(1):33-33
2014年11月25日,是巴老一百一十周年诞辰,他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我的脑海。在初冬夜雨的静谧之中,我从书柜里拿出巴老的《随想录》,打开后,书中夹着的一张照片落了下来,一看.是我当年拍的巴老的半身照.那是他在看我送给他的照片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10.
追书梦     
正也许,这本书与我的故事,已成为了一段美好的回忆。二年级的时候,我在班级书柜中发现了《小鹿斑比》这本书。它静躺在书柜的怀抱里,美丽得闪闪发亮的封面深深地吸引了我:一大片碧绿的草地,镶嵌着一汪清澈见底的小河,河边是一头可爱的小梅花鹿,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无比生动。当时,我并不急着去拿,只是蹲在那儿,感觉画面很美。就在我伸手之际,另一个同学的手也闪电般地伸了过去,比我抢先一步拿到了它。我心中猛然一慌,一下子站了起来,看着那个同学的脸,只见他嘴角勾起一丝嘲笑的味儿,仿  相似文献   

11.
华国锋同志家的会客厅中央,悬挂着一张条幅,"清静"二字大气、从容,这是他85岁时的作品。在与华国锋同志众多书画界好友接触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书法是他晚年最大的爱好之一:他用毛笔给侄女写信、看《中国书法报》、在书房挥毫泼墨、以书法结交朋友……原本清静的退休生活,因为书法,生色不少。  相似文献   

12.
乔芊 《南方人物周刊》2012,(17):112-112
罗老的书房还是3月底他住院前的样子。四处书堆如山.桌上放着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没写完的信。  相似文献   

13.
走进篆刻大师刘铁宝的工作室,高大的书柜和宽大的书桌占去了大半空间,一张小矮桌和一把年代已久的沙发几乎将本就狭小的工作室全部填满。“环境简单了点,不过很安静。”说着,老人挪了挪桌上堆积着的厚厚的作品,坐在书桌前。谈起钟爱的书法和篆刻,这位67岁的老人神采奕奕,透过眼镜可以感受到他炯炯有神的目光。  相似文献   

14.
正1965年,在国外居住了30多年的林语堂回到台湾定居,他自行设计了一座既具东方情调又有西式风味的庭园。林语堂希望书房的窗前有数竿篁竹,夏日则要天高气爽、万里一碧如海……别墅盖好后,林语堂把自己的4000多册藏书全部搬进了书房,几乎是不假思索就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有不为斋"。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账本     
在父亲斑驳的书柜里,一直珍藏着一撂撂账本。里面记录着父亲漂泊异乡17年勤耕苦做的难忘经历,是我们一家矢志不移艰苦奋斗的见证。  相似文献   

16.
论建筑之华美,她名不见经传;话斋室之伟岸,她退避三舍。斯是书房,一方圣地:散发书香,休闲之港湾;设计蓝图,居室之精粹;倡导和谐,家庭之绿洲;孕育新知,文明之摇篮。一方匾额,但闻书卷气犹浓;两行联语,却见翰墨香正芬。一排书柜,万卷图书肃立;五尺书案,一身辛劳相映。桌上难觅文房四宝,唯见彩屏荟萃三江。小小书房,能容大千世界;咫尺荧屏,尽显四海风云。  相似文献   

17.
伟人的幽默     
1961年7月18日,陈毅外长陪同周恩来总理去著名电影演员白杨家作客。白杨家住得比较宽敞,二楼的书房兼客厅窗明几净,四周的书柜里摆满了书刊。陈老总进屋环视了一下就问白杨:“这么多书,你都看吗?”因为突然,白杨被问得不知如何作答。总理见了,赶忙解围,反问老总:“你家那么多书,你也都看吗?”此话一出,大家不由得哈哈大笑了起来。  相似文献   

18.
一口老井     
世祥 《文史天地》2003,(1):27-31
写冯楠老先生,实在是件太困难的事,或者是件费力但却不易见好的事。他没有大起大落的遭遇,年近九旬,似乎就一步一个脚印地这么平平淡淡地走过来了。他似乎也没有什么大悲大喜的经历,以便给笔者一点舞文弄墨的余地。这位身为贵州文史馆馆长的老先生,有一间七、八个平方米的书房,而这间书房,也许就是这位老先生一生的高度浓缩了。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我为香港电台电视部主持过一档读书节目,其中一个环节,是走访不同领域名人,看他们书柜里放的是什么书,分享读书心得。第一集嘉宾是当时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我和摄制组到他居住办公的香港礼宾府,看到一个很大的书柜。吸引我的,不是大路货的政治经济书籍,而是美国军事谍报小说家汤姆·克兰西(tom clancy)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正>曾国藩爱写挽联,以至于常给活人生挽。活人忌讳死,他就偷偷地写。某年新春,好友汤鹏到曾府拜年,延入书房聊天,看见砚台下压着几张纸,以为是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