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西蒲县东岳庙是目前我国现存早期东岳庙中,建筑布局保存最完整、彩塑壁画等附属文物最丰富的东岳庙;庙内保存完整的元、明、清三代彩塑数量之多,堪称古代东岳文化雕塑博物馆,也是现存体现东岳信仰与东岳文化最为形象生动、最具地方建筑艺术特色的东岳庙之一。是研究东岳信仰与文化的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2.
《南方人物周刊》2012,(43):31-31
一个城市的区位决定其发展格局,而发展格局又凸显其鲜明特色,建筑,往往是这座城市最具特色的地方。一切伟大的建筑都是奉献社会的一种方式,它承载着这人们对未来的懂憬和对历史的追溯:对文化的延续及对艺术的秉承。  相似文献   

3.
南靖是闽南沿海与闽西及粤东交界的山区县份,虽然建县(1332年)的历史并不太长,但在短短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却留下了15000多座形状各异的夯土版筑土楼,并被誉为“土楼王国”。这些土楼自公元13世纪50年代延续至今,形成世界独一无二的山村建筑模式,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在古代汉族建筑文化传统中独树一帜。由于地处闽西南交接处,客家文化和闽南文化在这里不停碰撞融合形成一种新的闽西南双重文化,其在建筑、风俗以及宗族方面所带有的双重文化烙印,使南靖土楼成为土楼文化中最具特色地带。  相似文献   

4.
黔东南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缩影,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黔东南同时是最具少数民族特色的地区之一。侗族由来已久,民族文化独具一格,在经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被淡化,传承和发扬侗族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黔东南背景下的侗族文化进行深入的解析,同时也将会从建筑、语言、服饰特点、歌谣以及节日来揭示黔东南侗族文化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5.
土家情歌     
史料记载,黔东土家族为巴人后裔,在土家族人发展的生活特点和风俗习惯中,仍可见古代巴人的蛛丝马迹。世代传颂的土家民歌更是传承了巴人“竹枝歌”七言四句、谐体、双关的特点,历史悠久,有深远的文化渊源。黔东土家民歌是黔东土家族人民在与自然漫长而又艰辛的斗争中所形成的,最后以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流传下来,依靠族人的世代传唱。土家民歌所展示的是人们在劳动之间所获得的全部情感体验,折射出土家人民在社会与自然之间生存、劳作、繁衍的全部过程。土家民歌情感真挚,语义双关,多用比兴手法,民歌中的情歌则清新自然,情感生动明朗,是土家文…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家旅游》2020,(1):70-73
山西东南部晋城的沁河沿岸矗立着许多古代城堡建筑,其建成年代久远,空间形式独特,文化脉络完整,是世界上最具魅力的古堡群之一。沁河是山西省内第二大河,它出自晋中南的沁源县,流至晋城市端氏镇才折南而下至润城,此段沁河古时又称洎水。  相似文献   

7.
清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相比,突出特色是具有鲜明的东北地区满族风格,是中国宫殿建筑传统在特定地域和民族文化环境中运用的典范,充分体现了满族社会特征和生活习俗。位于东路的大政殿和十王亭建筑组群,始建于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当年,是整个宫殿中形成年代最早,最具满族早期政权特色的建筑。以清宁宫为典型代表的帝后寝宫沿用着满族传统住宅的建筑特点和使用功能,在主要建筑的分布和造型装饰方面也鲜明地反映着当时满族的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8.
近代建筑遗产是天津建筑遗产中最具代表的一类,主要产生于1860年至1900年间,分布于天津市中心城区海河两岸。通过对天津近代建筑保护与再利用实例的分析研究,认为对于不同保护层级、不同价值的历史遗迹要结合其自身现状具体分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节提出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应对策略,制定具体的保护修缮技术措施,提出创新的、适宜的、动态的保护机制。同时也应充分挖掘建筑遗产的历史内涵,注意建筑遗产的文化内涵,使近代建筑遗产得到最大程度的认知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龙圣 《民俗研究》2013,(1):115-123
白帝天王信仰在清嘉庆以前并非今天湘、鄂、川、黔土家族聚居地区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经嘉庆及此后历次神明“标准化”的推动,才成为上述地区普遍流行的信仰。因此,将其作为土家地区自古遗留的共同文化论证土家族是一个民族并不合适。尽管如此,各土家地区仍然存在相似的三神信仰可证明土家族有共同的文化特征,而白帝天王只是这一共同特征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0.
成志芬  周尚意 《人文地理》2021,36(2):127-135
历史文化街区存在建筑实体要素保护好,蕴含文化意义传承差的现象.本文从新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将街区作为景观,分析建筑使用形式和使用者变化后,景观意义的传承情况.本文以北京西四历史文化街区为景观对象,采用表征、非表征理论,调查当地居民对建筑实体体现意义的理解,及其具身的、实践的文化意义.研究结果显示:第一,该区表征文化主要是...  相似文献   

11.
陈久生 《世界》2005,(10):50-53
建筑,通常被称为“凝固的音乐”。一个城市的规划、一栋住宅建设、一个建筑细部,都能体现出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实力,以及文化与宗教。天津的近代和现代建筑在中国最具代表性,历史的痕迹在建筑中显露无遗,人类的文明和发展在建筑中留下了痕迹。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后,天津被迫开埠,天津的城市规划、住宅建设,逐渐偏离了中国传统城市发展的轨迹,到1902年,天津已是有九国(英、法、德、意、日、俄、  相似文献   

12.
编者的话     
“以伦理代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古代建筑特别是宫殿建筑集中体现了伦理文化的礼制性和等级森严。从宋代的《营造法式》到清代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充分阐述的就是这些反映各级建筑尺度标准、建筑布局、建筑样式的内容。而对于建筑本身,一方面,代表国家的宫殿建筑和祭祀性礼制建筑,拥有庞大的建筑群和相应的功能布局;另一方面,对于各建筑细节,如屋顶、外檐、内檐装修以及须弥座、栏杆等都有相应的严格规定。所以说,作为建筑文化最优秀的杰作,宫殿建筑具有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精致的…  相似文献   

13.
今黔、川东、湘、鄂西一带,属古黔中文化圈,乃苗、土家、汉(客)等民族世代杂居地,其傩本为中原文化之播生品。但近却流行苗傩、土家傩之称谓,且常堂而皇之地见诸于报端,更有冠其为“活化石”者。为有利于华夏祭祀文化堆积之开掘,实事求是地认识傩,笔者在对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正>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伟大的美丽瞬间消失,令全世界人民心痛的同时,又为文物安全再次敲响警钟。这座矗立在塞纳河畔的哥特式建筑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和世界遗产之一,是欧洲艺术与文化的象征。大火令这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老教堂失去了著名的木质塔尖,摧毁了那一曲"用石头谱成的交响乐",卡西莫多也失去了心爱的艾丝美拉达……这场文化之劫,不仅  相似文献   

15.
龙泉保存着众多的宗祠建筑,历史悠久,布局合理,工艺十分精湛,体现了浙南山区独特的建筑风格。本文以最具代表性的9处保存较好的宗祠建筑为研究对象,论述它们在规模布局、雕饰形式、建筑用材以及功能作用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赵晔 《南方文物》2012,(4):74-83,55
史前遗存中有机物最难以保存,只有在干燥或饱水埋藏环境下才得一见。多年来良渚文化饱水遗址的不断发掘和一些偶然的发现,获得大量的木制品材料,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史前文化内容的认识。《初论良渚文化木质遗存》一文集中介绍了良渚文化木制品的发现,分建筑部件、水井(窖穴)护板(也可归为建筑部件)、葬具(至少其中木椁也属建筑部件)、舟楫、生活用具、工具、兵器及法器、玩具等几大类全面展示了良渚人对木材的运用情况,并对良渚木制品文化的传承进行了梳理。是迄今对史前良渚文化木制品最为全面和详实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陈建标 《文博》2010,(6):66-70
仙游地区的清代"乐善好施"坊,是地方官吏奉旨为捐资兴学、修桥、铺路的清代巨商陈天高构建的表彰性牌坊,它是福建省迄今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雕刻工艺最精湛的清代功德坊建筑。作为地方有影响力的历史建筑,其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传统的慈善文化己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植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并世代传承下去。因此,"乐善好施"坊的作用已超出建筑本身,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研究地方民俗文化、建筑文化和传统的慈善文化等诸多领域方面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深白色 《风景名胜》2017,(11):96-101
恩施,湖北西部,巴楚相交.一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苗、侗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世代聚居,春有“小仙本那”,夏为“世界凉都”,秋誉“南方喀纳斯”,冬则堪比“中国版阿尔卑斯”;恩施被誉为中国最年轻的自治州,原始淳朴的自然仙乡,上古巴文化发源地,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地.  相似文献   

19.
备选封面     
正宗山是江孜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建筑,呈阶梯状的城堡式建筑,加上绝壁、围墙和炮台,始建于吐蕃末年,历代都有新建,高耸于山岳之上,在斗转星移中岿然不动,凸显江孜作为西藏知名的古城和商贸之都的庄严。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晋城地区的宋金木结构古建筑存量多,地方特色明显,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石门框和石柱的应用及其上面的装饰图案,这些图案主要由花卉、龙凤、化生童子等组成,但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图案,如"人首鱼身"图像等。本文对晋城地区发现的两处"人鱼"图像进行解析,以期彰显晋城古代建筑装饰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