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体制包括国体和政体。辛亥革命前后,是中国近代国家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历史时期,整个政治制度向资本主义近代化缓慢演进。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政体转型。然而,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并没有真正确立,袁世凯统治时期,打着“民国”的招牌,逐步建立独裁专制统治。1915年秋,在舆论界掀起一场变更“国体”的轩然大波,围绕着是坚持共和政体、还是改建君主政体这个根本问题,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与帝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自十九世纪下半叶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后,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借鉴日德,效法英美成为一股潮流。一方面,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言人,出于对君主专制政体的痛恨,视西方的政治体制为“良法美意”,把学习、移植西方政体作为努力目标,艰难地奋斗;另一方面,西方列强为把中国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拉为帝国主义附庸,除军事、经济、文化的侵略、掠夺外,也极力推动中国政治体制形式上的西化。在这一大的背景下,自清末搞所谓“预备立宪”起,开始了移植西方政府体制的试验。其中北洋时期的内阁制,先后搞了十余年,较充分地反映了这场试验从移植到蜕变、变种,直到彻底破产的全过程,这段历史,这场试验,值得我们从政治学、行政学的角度加以深入研究。了解历史、认识国情,从科学研究中寻找答案,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与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联合举办的“毒品问题与近代中国”学术讨论会于2001年6月26-27日在石家庄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学共有36人,收到论28篇。与会学就清末禁烟运动、日本毒品政策及其在中国的实施情况等问题,提出了不少新见解。现将主要观点和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封建社会形态向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过渡的历史进程中,西方主要国家的政体建构,或先或后地由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演变为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英国是世界资本主义的摇篮,也是分权政体的故乡。在这里,资产阶级的革命先行者们为了探索与具有新质意义的社会形态相匹配的政体形态,跋涉过一段异常坎坷的历史路程。简言之,这可以概括为以下三部曲:1.霍布斯的“集权论”和平等派的“分权论”共同构成上述思想演化路线的逻辑起点;2.洛克的“两权分立论”,是这一发展轨迹的中间递进环节;3.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论”,集分权思想之大成,近代资产阶级分权学说从此作为完整体系进入成形阶段。  相似文献   

5.
“近代”、“近世”,历史分期与史学观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考察了古典时间名词“近代”和“近世”在清末民国时期词义的演化及其给中国史学近代化和近代中国史学发展带来的影响 ,认为清末民国时期“近代”和“近世”词义的翻新 ,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历史时间分期法 ,促进了中国通史研究的近代化 ,促进了专门史、边缘史、近代史研究的发展 ,同时又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史学近代化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6.
戊戌政变后的唐才常和自立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戌政变以后的唐才常,一方面和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有联系,另一方面又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兴中会有接触,思想矛盾,主张模糊。反映在他所领导的自立军,也就呈现了事件本身的复杂性。究竟对唐才常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应该怎样估价呢?究竟自立军是进步的起义还是反动的“勤王”呢?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值得探讨的课题之一。我以为唐才常是在近代中国起过  相似文献   

7.
抵制美货运动时期中国民众的“近代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抵制美货运动时期中国民众的“近代性”〔韩〕金希教20世纪初,以义和团运动与抵制美货运动为代表的清末民众运动,反映了中国政治格局的一些显著变化。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民众社会和民众民族主义,是民众的反抗扼制了列强的殖民化过程。一近代民众社会...  相似文献   

8.
薛玉琴 《史学月刊》2023,(12):45-56
清末民初是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构建现代民族国家是时代的中心议题,作为晚清立宪派的代表人物、辛亥革命元勋马相伯认为革命的目的是自由立国。他提出的人道自由主义的立国理念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其内涵不仅体现了儒家以仁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包含了制度建国的宪政主义理念。马相伯认为民初政局致乱之源主要在于政体设计原理的谬误,以及国人对于国体政体概念的误解。他以法国现代宪法学的创始人艾斯曼的宪法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考量中国的历史传统、国情、政党的发育等因素,明确提出民国政体应该采行总统制,建立强固政府的主张;同时,他又提出实行地方自治、联邦制作为挽救共和的方略。在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马相伯极力维护政府的“权力”与人民的“权利”两者之间的平衡状态,从中可以管窥中国近代早期具有自由主义理念的思想家立国的良苦用心,以及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艰难曲折。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廿年代初,中国历史上演出了一场军阀“联省自治”的闹剧。仅就“联治”思潮的产生和“联治”运动的出现,作一简略的考察和分析。一地方自治,是近代中国社会玫治生活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论题。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地方自治思想,是作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的进步潮流出现的,辛亥革命后“联治”思潮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说,仍是这种民主进步潮流的延续。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重要的是它的反封建主义的意义。本文仅就辛亥革命的政纲之一“平均地权”反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意义,作一剖析,就教于史学界。一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只能用温和地社会改良方案来消灭封建地主所有制。孙中山赋予民生主义的内容是“平均地权”,他当时所作的解释是通过收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二十年代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体发动和领导的平民教育(以下除引文外,一般简称平教)运动,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曾一度风行一时。许多迷惘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曾为之奔走呼喊,身体力行实践之;相当数量的工人、农民和城市贫民,被“除文盲,作新民”的口号所吸引,席卷进去。平教运动不仅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的问题。但是解放以来,史学界论者甚少。本文拟就平教运动的发生、发展与没落,平教运动的性质及其与各种政治势力的关系诸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一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新局面。一批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受了西方资产阶级启蒙主义的影响,向往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制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理论的开创者。他猛烈地批判了封建旧史学,提出了属于资产阶级体系的新史学,在近代中国史学界起了积极的启蒙作用。但梁启超没有随时代前进去发展自己的史学思想,相反地是在惶遽、倒退中最后否定了自己的新史学理论。从梁启超较全面提出他的史学理论的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半期他逝世的这段时间里,他的史学思想所表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多变”。梁启超史学思想的形成是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流亡日本这一阶段。当时,他接触了大量的西方史学论著,并结合现实斗争的需要,写成了《中国史叙论》、《新史学》等书,系统地提出了资产阶级新史学理论。首先,他激烈地批判了封建的旧史学,提出“史界革命”的口号,并把“史界革命”当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中国妇女运动史的研究,河南大学历史系于1987年9月25—27日组织召开了“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史学术讨论会”。来自北京、上海、湖北、湖南、江苏、山西、河南、开封等全国8个省市的30多位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议,提交了12篇论文。这次讨论会的主要议题是:近代农民运动中的妇女问题,近代资产阶级与妇女解放,近代妇女解放的历史与当代的妇女解放等。与会同志讨论了历史上的妇女问题,近代妇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中天津商人罢市、抵制日货问题考察李学智天津商人罢市、抵制日货,是天津“五四”运动的重要内容,亦是商人参加“五四”运动的最主要的形式。本文拟对此作一考察,或许对全面了解天津“五四”运动的情况,深入认识中国近代商业资产阶级的性质,不无稗益。(一)...  相似文献   

15.
清末宪政编查馆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编查馆,是清末“筹备立宪”,中设置的一个新机构,负责办理宪政、编制法规、统计政要等事宜。宪政编查馆是清王朝推行伪立宪的一个御用工具,但从客观上看,这个机构的成立无疑对中国近代法制建设起了促进作用。本文拟就宪政编查馆的缘起、职掌及其历史作用,作一简略的考察,以期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胜祥 《文史天地》2011,(10):90-94
1911年中国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这次革命运动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年是辛亥年。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7.
论第一届国会选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12年底到1913年初,中国举行了第一届国会选举。这是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及其政党效法资本主义国家,推行资产阶级“议会政治”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选举。但是,长期来史学界对此很少有研究成果发表,本文拟从立法、竞选到结果等方面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商会是清末资产阶级的重要社会团体。自从有了商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才真正取得合法地位,以新式社团法人的姿态活跃在近代历史舞台上,目前对于商会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史学工作者的普遍注意。  相似文献   

19.
清末地方自治新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方自治最早产生于西欧,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专制而提出的一种与中央集权政治相对立的地方分权思想与制度。这一政治主张在中国最早由黄遵宪在戊戌变法时期提出,但由于变法的迅速破产,未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清廷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以后,在资产阶级立宪派的极力主张下,加之清政府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地方自治成了清廷仿行宪政的重要措施,并在开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地方官府直接督导、资产阶级立宪派参与和资产阶级立宪派自发倡办、地方官府认可两种类型。清末地方自治的明显特征是内容上的完整性和实施上的冒进性。  相似文献   

20.
建国前后中国共产党对资产阶级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把资产阶级视为自己阶级上的敌人,这是共产党人意识形态上的既定要求。而中国革命的民主主义性质,又规定了它对资产阶级必须实行统一战线的政策。这种矛盾的状况进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后,不可避免地成为困扰着共产党人的一道难题。事实上,从1947年底开始大规模占领城市之日起,中共中央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阶级路线。到1948年9月政治局会议时,毛泽东、刘少奇等就已经明确地提出:全国政权到手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了。但事实上,共产党人仍旧不得不牵就于在经济领域里的力量对比,在几年的时间里继续实行团结资产阶级的政策,直到“三反”“五反”运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