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5年元旦上午,胡适兴冲冲地由上海乘坐哈里孙总统号轮船赴香港,接受香港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4日清晨船到香港。在香港,胡适除接受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的活动外,还作了五次演讲。1月6日在香港华侨教育会对:二百多名华学校的教员演说中,他说:“我希望香港的教育家接受新化,用和平手段转移守旧势力,使香港成为南方的一个新化中心。”想不到这样一句平常的话却惹恼了当时在广东实行尊孔读经的陈济棠等人,他们不但迫使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取消邀请胡适去演  相似文献   

2.
胡适在广西     
胡适为了接受香港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他欣然由北平南下,1935年1月4日,从上海乘“哈里森总统号”轮首抵香港。在港五日.一面观赏迷人景色;一面接受荣誉博士学位,这是他一生中所接受美国、英国和加拿大所赠之三十六个荣誉学位中的第一个;一面应香港教  相似文献   

3.
史义银 《百年潮》2004,(5):76-80
1935年初,胡适赴香港大学领取他一生中的第一个名誉学位,开始了他第一次南游.他在香港停留了五天,在广州只逗留了两天半,在广西却滞留了14天之久,游历了许多他"多年想去而始终没有去成"的地方,胡适感到非常快慰.然而,胡适在获得鲜花和掌声的同时,还曾面临过恫吓和敌意.胡适北还后,据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成<南游杂忆>,并在<独立评论>以连载的形式刊发.同年10月,上海国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该文的单行本.  相似文献   

4.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文化革新派,他提倡白话文,以便于推广普及教育,在中国文化教育史上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他曾到香港,并获香港大学颁授博士学位,港大亦有意聘他前来任教。胡适在香港及广州所受到的待遇  相似文献   

5.
胡适一生获得多少个博士学位胡成业胡适一生获得了多少个博士学位?或说33个。或说35个。或说36个,或说获得了36个国家的博士学位。而历史事实是怎样的呢?现据有关资料略述之。胡适第一个博士学位是1927年获得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除了这一个正...  相似文献   

6.
<正>香港是一个自由港,经济发达,商业活动占据主要地位。由于香港的大学教师待遇优厚,故能够吸引欧美学者前往任教,有利于教学科研保持在高水平上。香港史学人才的培养,主要在香港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中文系,始建于1927年,是香港地区中国历史文化教学与研究最早的基地。近  相似文献   

7.
相辅成 《江淮文史》2000,(2):155-162
胡适(1891~1962年),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名学,译、评、述、成果丰硕。他生前荣获36个博士学位(其中35个为荣誉博士),始自1927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补授”哲学博士学位,止于1959年接受美国夏威夷大学赠予的人学荣誉博士学位。胡适一生治学勤勉,知识渊博,却留下数部“半部书”,使人费解。  相似文献   

8.
刘心印 《环球人物》2013,(24):84-85
他对香港的描述,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部解读香港的作品人物简介陈冠中,香港作家、文化学者。1952年出生于上海,4岁时移居香港,先后就读于香港大学、美国波士顿大学。1976年创办《号外》杂志,监制及策划过多部电影,著有《我这一代香港人》、《香港三部曲》、《城市九章》等。现居北京。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香港,活跃着一位文化古迹的孜孜保护者。他祖籍广东顺德,是广东四大名园——清晖园主人龙氏后裔(第二十九世),是香港MBE、太平绅士、银紫荆勋章获得者,香港十大杰出青年(1983年)。他,就是香港大学龙炳颐教授。  相似文献   

10.
《纵横》2008,(3):72-72
黄景强,原籍广东鹤山,1945年抗日胜利的日子,生于香港,在香港接受教育并于1968年以"一级荣誉"毕业于香港大学工程系,后留学加拿大,于1972年获皇后大学授哲学博士,同年返香港参加工程项目建设,以其岩土工程之  相似文献   

11.
香港的史学研究郭少棠邹重华董群一1927年香港大学中文系之建立,当为严格意义上香港史学(限于华人)之发端。香港富商冯平山为鼓励和发展国学研究,捐资10万元在港大兴建“冯平山中文图书馆”,于1932年完工,发展成为香港最重要的中国史籍资料库。初期的中文...  相似文献   

12.
木子 《收藏家》2010,(4):77-80
推荐词:叶承耀先生是香港著名古典家具收藏家。以明清紫檀、黄花梨家具等收藏而著称,著有《攻玉山房藏中国古典家具》等书。继任香港敏求精舍会长后对于明清家具收藏影响巨大。叶承耀,祖籍福建,1933年生于一个殷实的商人之家,先后就读于香港大学、伦敦大学医学院、哈佛大学。叶承耀介入收藏也是机缘巧合。1965年,他回到香港开设私人诊所,几年后,手中有了闲钱,在两个叔叔的影响下开始参与收藏。1971年,一位收藏古玉的叔  相似文献   

13.
香港特区第一届政府主要官员简介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的提名,国务院2月20日任命了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23名主要官员,名单及其简介如下: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原职布政司,57岁。196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同年考取港府政务官。曾任社会福利署署长...  相似文献   

14.
徐学 《环球人物》2020,(1):106-108
1994年,我应香港岭南学院(现岭南大学)之邀,去作三个月的访问学者。那年之前,曾到过香港几次,来去匆匆,谈不上有什么深刻的感受,对它更多的印象,倒是来自上世纪80年代研究生课程里的中国新文学,那里的作品对香港有不少描绘和慨叹。五四新文学作家鲁迅、巴金、胡适、许地山、茅盾等都到过香港,他们看到了这个岛屿的殖民色彩和畸形发展,下笔描述所见所感,总是贬多于褒。  相似文献   

15.
郭来喜 《人文地理》1990,5(2):75-78
由香港大学主办的《地理研究与发展》研讨会经过一年的筹备,于1990年4月27日至5月1日在香港如期举行,这是海内外华人地理学家欢聚的一次空前盛会,也是展现与交流华人地理学家研究成果,特别是大陆、台湾、香港地理学家的研究成果、探讨地理科学发展、增进相互了解、培植感情与友谊、开辟未来合作的良机。  相似文献   

16.
狄远 《收藏家》2007,(1):10-12
仿模与创新是中国艺术史上两个相伴相生、相辅相成、互为辉映的永恒主题,缺一不成其为艺术史。非仿模无以创新,无创新则仿模亦失去生命。这或许是几千年来中国艺术一直在复古与创新两大主题指引下交错前行的原因所在。10月13日,由香港东方陶瓷学会与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共同举办的“驰骋古今——中国艺术的仿模与创新”在香港大学开展,吸引了大量的业内外人士。据策展人林华田介绍,这次展览有三个主题,一是复古,即重新创制古物或追模古风;二是艺术品之间的跨文化影响(文化汇流),相互吸收外来文化因素;三是不同介质、不同材质艺术品的互相仿模…  相似文献   

17.
1914年7月,英国汉学家莱昂纳尔.翟理斯在英国《皇家亚细亚学会会刊》上发表《〈敦煌录〉:关于敦煌地区的记录》。正在美国留学的胡适看到翟文在短句、释文、英译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于1914年8月给《皇家亚细亚学会会刊》投寄了《论莱昂纳尔.翟理斯博士关于〈敦煌录〉的文章》一文,指出了翟文在4个方面存在的12个小问题。《皇家亚细亚学会会刊》主编休斯收到胡适的文章后,征求了翟理斯的意见,在1915年1月出版的该杂志上同时发表了胡适的文章和翟理斯的《〈敦煌录〉重译》一文。学术界盛传胡适与翟理斯的这次讨论,但对其详细经过不甚了解,本文试图交代其来龙去脉。胡适的《论莱昂纳尔.翟理斯博士关于〈敦煌录〉的文章》一文,是他发表在重要国际刊物上的第一篇纯学术文章,但一直被胡适研究者所忽略。为便于今后将该文收入胡适全集中,本文最后附有该文的中译本全文。  相似文献   

18.
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陈寅恪(1890-1969)在抗日战争期间曾一度任教于香港大学.1941年冬,香港沦陷.陈寅恪打算赴英国接受剑桥大学之聘请,同时医治目疾,结果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进占香港、九龙,陈寅恪不得不困居九龙半年.这期间陈寅恪的生活是十分艰苦的,日军占领香港后,他典衣卖物,可以说到了“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境地,只能靠朋友接济.  相似文献   

19.
隋唐史研究的重要成果──《隋唐史论集》简介李斌城为加强各地学者沟通,推动中国隋唐史研究在近十余年显著发展基础上,向更高水平迈进,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办了隋唐五代史研讨会。该会于1991年8月19日至22日在香港举行,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和...  相似文献   

20.
湖北随州擂鼓墩出土文物和越王勾践剑展览,于1984年12月1日在香港《中国文物展览馆》开幕以后,为了与香港学术界一起对这些文物开展学术研究,加强内地学者和香港学者间的联系,中国文物展览馆于12月7日举行了一次学术研究讨论会,讨论的主题是:随州擂鼓墩出土文物和越王勾践剑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及其与楚文化的关系。研讨会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郑德坤教授和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邢西彬主持。参加的香港学者主要有:香港中文大学饶宗颐教授、香港大学艺术系主任时学颜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高级讲师林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