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发现一批明成化年间刻印的唱本、传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2,(11)
一九七二年七月,我会收到上海书店转交嘉定县城东公社明墓出土成化年间北京永顺堂刻印的唱本《花关索传》(图一)等十一册,传奇《刘知远还乡白兔记》一册。  相似文献   

2.
2017年冬,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坡刘村古墓葬发掘中,清理了2座并穴合葬形式的竖穴土圹墓。墓葬中出土铜、玉、铁、漆木器、玻璃等遗物共155件(组),其中铜器有"十九年""二十六年""公"等刻文。初步判断墓葬时代为战国晚期,墓主属于秦国贵族,身份最高为大夫级。  相似文献   

3.
孙膑和《孙膑兵法》杂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墓葬中发掘出土的简帛书籍,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重要的发现只有一次汲冢简书。解放后短短二十多年,这样的重要发现就已有多次。1972年临沂银雀山汉墓大批竹简和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大批帛书的出土和整理,对我国早期封建社会史,特別是思想史、军事史、古文字音韵学、古地理学和古医药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而可信的资料。其中最重要的是竹简《孙膑兵法》、帛书《老子》及其附抄的古佚书,帛书"战国史"(一种类似今本《战国策》的书)和地图。这些,无疑  相似文献   

4.
在首都博物馆收藏的明代银锭中有八枚银锭值得关注。这八枚银锭均是1957年在北京右安门外明代墓葬内出土,墓主为成化年间贵戚万贵及其妻王氏。考古发掘报告记载:该墓棺内随葬有金、银、玉、瓷等器物,在棺内一端放置着银壶、银洗盘、银脸盆及银锭八枚。  相似文献   

5.
《文物》2014,(7)
2004年3月,吐鲁番地区文物局组织考古队,对阿斯塔那的9座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墓葬形制均为斜坡墓道洞室墓,有单人葬、夫妻合葬和多人葬。葬具均为芦苇编制的草席,这是吐鲁番麹氏高昌至唐西州时期墓葬的主要葬具。单人墓中出现稻草人现象,其用途象征配偶陪葬。其中,M396出土1枚波斯库思老二世(590~628年)萨珊银币,其形状、图案与交河沟西、木纳尔、巴达木等墓地出土的波斯萨珊银币相同。墓葬中出土了数量较多的文书,有些纪年明确,如"载初元年"、"开元七年"、"永昌元年"等。从墓葬形制、出土遗物及出土文书分析,这批墓葬年代应在唐西州时期(640~795年)。  相似文献   

6.
《四川文物》2020,(2):14-22
2002年9月,为配合重庆市大足区城北环二路的修建,大足石刻研究院对报恩村锅盖坡发现的两座仿木建筑结构宋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墓内发现花卉纹、启门、孩童嬉戏等雕刻,出土少量"祥符元宝"铁钱、棺钉及铁环、碎瓷片等物。孩童嬉戏雕刻与大足石刻北山摩崖造像136窟所刻极为相似,体现了大足地区石窟艺术的历史传承性,也为研究墓葬与摩崖造像的联系提供了实物资料。该墓葬发现铁钱、石狮托棺台和M2墓中独具特色的华拱藻井和"四叶花窗"图样,在大足境内宋代墓葬尚属首次发现,为研究大足两宋社会生活提供墓葬和实物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7.
2005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固原南塬清理了四座北魏墓,均为"凸"字形斜坡墓道单室砖墓,出土遗物包括细颈陶壶、陶罐、刻铭砖、玛瑙珠、水晶等,是北魏时期丧葬习俗的重要参考资料。墓中出土的"熙平元年"、"熙平二年"砖志为宁夏北魏墓葬的断代提供了新的标准。墓中出土的四枚波斯银币,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丝绸之路"交流的盛况。  相似文献   

8.
新书介绍     
《文物》2012,(2):28+42
古代墓葬美术研究(第一辑)巫鸿郑岩主编本书是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和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古代墓葬美术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书中讨论的内容既包括墓葬出土的艺术品,也涵盖了墓葬的整体设计、墓葬中不同视觉和物质形式的配置、墓葬所反映的  相似文献   

9.
河南淇县宋庄M4是1座春秋晚期墓葬,保存较为完整。墓葬形制为"甲"字形竖穴土坑墓,有殉人与殉牲现象,且出土了大量青铜礼乐器和陶器,为探讨春秋战国时期豫北地区考古学文化与政治格局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0.
《文物》2016,(1)
下寨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浙川县滔河乡下寨村北。2009~201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此遗址共完成发掘面积8000平方米。其中,东晋至南朝时期墓葬共14座,均为砖室墓,墓葬形制可分为长"甲"字形斜坡墓道砖室墓、长方形竖穴土圹砖室墓和刀形竖穴土圹砖室墓三种,出土陶、瓷、铜、铁、银器等。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特征判断,本次发掘的这批墓葬年代为东晋早中期至南朝中晚期,且均属于中小型墓,其文化特征大致与长江中游的同时期墓葬类似,反映出这批墓葬总体上受南方墓葬文化的影响较深。  相似文献   

11.
"北魏洛阳时代"是隋唐盛世出现前夕的重大历史转型期。墓葬作为当时社会信息的载体,不断积累的新发现和研究成果成为探索洛阳时代历史原貌的重要媒介和手段。本文从随葬品、墓葬形制、墓葬图像三个方面进一步系统总结了洛阳地区墓葬文化的特征,以寻找洛阳时代四十年间墓葬文化发展的转折点,建立起一个参照系;并通过洛阳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比较,全面把握洛阳时代墓葬文化的特点和演变趋势,进而讨论由此产生的其对政治格局和历史走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根据历年来菏泽地区考古发掘的15座明清时期中小型墓葬资料整理,并与周边地区明清墓葬形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菏泽地区明清墓葬形制具有多样性以及对前朝墓葬形式的继承和延续性。出土的瓷罐、陶罐、镇墓瓦、铜钱等随葬品和大量的砖雕,为研究菏泽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丧葬习俗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3.
耀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名窑,以宋时烧制的刻、印花青瓷最为著名.该窑还曾经成功地烧制出仿玉效果的月白釉瓷,不但为文人雅士所偏爱,而且进入封建贵族上层社会.建国以来,耀州窑月白釉瓷多有发掘出土,在窑址之外的窖藏和墓葬中亦有发现,但还没有引起研究者的广泛重视.本文拟就耀州窑  相似文献   

14.
199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西安北郊发掘了一座保存完好的汉墓(编号M1)。墓葬位于西汉长安城东墙外约2公里处,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墓,一棺一椁,随葬器物丰富,有陶、玉、铜、铁、石器等。玉器中有一件直径达43.2厘米的玉璧;一件鎏金铜勺柄部有刻铭"私府大半升乙二斤六两";一件器钮有"中厨"刻铭。从出土物及墓葬形制判断,此墓为西汉早期墓,墓主应是身份较高的官吏或贵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秦和西汉初期墓葬中出土的漆器上多发现带有不少的烙印、针刻、刀刻或漆书铭记。对漆器上的烙印文字及其含义,已有人作过研究,对于漆器上的针刻铭记,有人认为是物主留下的标记,有人则视为制器者留下的标记,而《云梦睡虎地秦墓》一书认为:“其中有的可能是物主的姓、名及其身份与居住的里名”,有的  相似文献   

16.
洛阳汉墓出土的有关服饰文化资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阳汉墓出土的有关服饰文化资料郎保湘两汉四百多年间,洛阳人口众多,商业繁荣,文化发达,其文化遗存相当丰富。其中,有一些墓葬材料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尤其是有些墓里出土的彩绘陶俑和壁画,以及汉画象砖上的人物画像,为我们今天对汉代服饰的研究提供厂比较系...  相似文献   

17.
湖北郧县观沟口墓地发现明代墓葬7座,清代墓葬1座,除了一座明墓被盗外,其余保存完好。出土了较为丰富的文化遗物,对研究郧西县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83年南越王墓的发现,是岭南考古的重大成果,墓葬出土各类随葬品千余件。史书中关于南越国的记载较为简略,南越王墓为研究南越国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本文试从南越王墓的考古发现出发,探讨墓中所反映的南越王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正目次一沙岭壁画墓、尉迟定州墓、梁拔胡墓与平城时代前期墓葬的文化特征二宋绍祖墓与平城时代后期墓葬的文化特征三平城地区前、后双主室墓的出现及其政治背景四平城墓葬文化转型的动力平城作为北魏的都城,始于道武帝天兴元年(398年),止于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年)。这九十七年间,有学者称为"平城时代"~([1])。由于建都,平城从边郡之地发展成中国北部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大批移民迁入,大量财富汇聚,自魏晋以来文化荒芜的面貌得到彻底改观,为北朝晚期文化走出低谷、迎来隋唐盛世文  相似文献   

20.
《文献》2020,(4)
"清六通"曾经武英殿"刊版颁行",这是清代武英殿刻书史上的一件大事。但其具体刊印于何时,却无明文记载。后世虽众说纷纭,但都认为是在乾隆年间刊竣。然前贤意见与殿本"清六通"书中内容多有抵牾。更关键的是,殿本"清六通"书中已避嘉庆讳,说明其在乾隆时并未刊竣。通过进一步考察殿本"清六通"卷首所附武英殿修书处刊刻"清六通"职名表,以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藏相关内府刻书档案,可考证出"清六通"刊刻工作基本上都是在嘉庆年间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