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承德县西三家村、旗杆沟村发现战国墓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1976年春,承德县上板城镇西三家村在边家沟平整土地时,发现古墓两座。从1976年春季以来,西三家村砖厂在取土中曾多次发现古墓,共保存下来遗物三批。1986年10月,承德县六沟镇旗杆沟村,村民在院内挖水井时发现古墓一座。各墓出土的遗物都是陶器,未见其它器物。 这些古墓皆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式。边家沟、砖厂古墓的墓底距地表深约1.6—2.5米;旗杆沟古墓的墓底距地表深约3.1米。清理中,在出土陶器附近都发现人骨架和木质葬具的残痕,因破坏严重,墓的平面及结构已无存。墓内出土的陶器皆为泥质灰陶,主要器型有鼎、豆、壶、罐等,其它类型的陶器较少。现将遗物分别介绍如下: 一、边家沟陶器 Ⅰ式鼎:1件。子母口,腹深且鼓,圜底,弯足外侈。素面。盖呈半球形。口径10.5、高13厘米(图一,1)。 Ⅱ式鼎:1件。子母口,丰肩,长方形耳,耳上有穿,圜底,短足外侈。素面。口径14.2、高9.5厘米(图一,2)。 豆:2件。子母口,鼓腹,短柄,圈足呈喇叭形。柄上饰弦纹。口径16.2、底径14、高23.2厘米(图一,3)。 壶:2件。一件为长颈侈口,鼓腹,腹两侧有兽首形耳,圜底,圈足外侈。器表饰  相似文献   

2.
<正>一、辽墓出土青白釉香炉的工艺特征和窑口分析赤峰市博物馆珍藏有一件北宋青白釉香炉,系1969年赤峰市翁牛特旗山嘴子乡毛不拉沟辽墓出土,国家二级文物。瓷香炉高12.4厘米,口径12厘米,腹深4厘米,底径9.5厘米。香炉整体呈高足杯形,圆口,平折沿,深直腹,下腹弧状内收,双层伞状柄,喇叭形足,柄、足中空。伞面及喇叭形足外壁均刻饰辐射状细密条棱纹。足底外撇微向上翻翘,足沿随细密条棱纹尖脊切刻成锯齿状(图一、二)。香炉口沿微残。从残口观察,胎质坚致,洁白细  相似文献   

3.
《文物》1960,(10)
陕西省乾县凤翔发现古铜器陕西省渭河一带农民在取土中常发现古代文物.如1959年2月在乾县周城府东倪家窑一带,便发现有鼎、壶、盉、镜、带钩、钱币等十余件.其中鼎一件,高23、口径16、厚0.2厘米、素面.(图3).壶一件,高39、口径3、最大腹径20.5、厚0.2厘米,圈足(图2).盉一件,高12,最大腹径14、厚0.15厘米,盖饰有四叶纹.柄把、嘴及三足均作兽面状(图1).这些铜器是在距地面1-3米深发现的,从器形及纹  相似文献   

4.
1992年5月,定州市文管所配合粮局基建时,发现了四座宋代残墓,在清理发掘过程中,发现了一套注壶、温碗碎片,后经修复,藏于所内。现分别介绍如下:温碗为白釉,高14、口径17.5、底径9.5厘米。口沿为六曲花四,芒四,深腹,高圈足,胎厚0.2—0.3厘米,腹部为剔花缠枝牡丹纹,近足处为莲纹。注壶为葫芦形,口残,残高21.5、腹径15.3、足径6厘米。其胎质、釉色与温碗相同。颈部上下分别饰菊瓣纹,下部通体饰剔花缠枝牡丹,近足处为重叠仰莲纹。留足底,流为龙首形,作张口状,镂空圆珠带状圆形柄,柄与腹上侧之间有一圆柱作支顶。这…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新乡市博物馆藏瓷中有隋代龙柄四系盘口管状壶一件,通高25、盘口径7.5、壶体宽13、底足径7厘米。盘状的壶口与管状的壶身肩部连接直立双龙形壶柄,龙首高于壶口。壶身肩部有对称的泥条形双系。与龙柄相对的肩部原有一装饰物似作假流(不能注水),可能是昂首的鸡头,可惜已残缺。  相似文献   

6.
山西地上地下保存有许多珍贵文物,特别是商周时期出土青铜器非常丰富,精品之多、纹饰之美,位于全国前列。1988年太原南郊金胜村第一发电厂五期扩建工程中发掘出土的太原晋国赵卿墓,出土青铜器达3千余件之多。但是赵卿墓出土的青铜器,千余年来保存于地下,有的遭到挤压而破伤,或变形,需要进行整理修复,才能恢复其原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河南省南乐县的韩村、郁家村等地发现了一些被称为"河南天目"类型的黑釉瓷器。现将其中几件有代表性的器物简介如下。 1.小口双耳壶(图一) 一件。1980年8月出土于南乐县韩村一北宋墓中。高10.5、最大腹径6厘米。口椭圆,细颈,亚腰,颈部有两手制细耳,轮制圈足。胎质灰白色,施黑  相似文献   

8.
1980年在涧西区拖拉机厂前修路时发现一座晋墓,在挖土时墓形已被破坏。在这座晋墓中出文物有:两件鼓腹四系陶罐,一件瓷鸡头壶(见图),十二枚五铢铜钱。这些文物现已送交洛阳博物馆保存。在洛阳出土西晋文物为数虽不少,但鸡头壶还是初次发现,现作以介绍。鸡头壶为瓷质、胎色土黄、施青灰釉、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赵氏戈铭考》一文提出商榷,从三个方面探讨太原晋国赵卿墓墓主的问题。一是晋国赵氏家族兆域以及当时族葬在人们思想中的重要性,二是墓中几件青铜戟的时代特征明显具有战国特色,三是对文中涉及的秦子戈、秦子矛与“赵孟”称谓类比提出一些反对的依据。从而推断其墓主应当是赵襄子。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七七年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公社发掘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中山王学?墓出土文物中,有两个装有液体的铜壶。这两个壶分别藏于该墓室东西两个库中。铜壶外形有扁、园两种。东库藏的是铜扁形壶(图一),西库藏的是铜园形壶(图二),两种壶都  相似文献   

11.
平山中山王墓铜器铭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物》1979,(1)
平山一号墓出土有铭刻的铜器五十余件。其中方壶、大鼎和兆域图铜板的铭文都在四百字以上,圆壶铭文二百余字。方壶和大鼎是中山王(?)所作,圆壶从圈足铭文看,也应作于王(?)时代,但壶腹铭文则是他儿子(妾子)(次虫)加刻上去的。这三件铜器都提到燕王子哙禅位给子之,引起内乱,中山王(?)派相邦賙出兵伐燕,夺得土地。铭文表面上是对相邦賙的功业和德行的赞扬,但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和(妾子)(次虫)父子两代对相邦賙怀有戒心,害怕燕国的事在中山重演。兆域图是一幅建筑平面图。图上注明建筑各部分的尺度以及王后和夫人的棺椁和题凑的制度等等。此外,图中还有记王命的铭文四十三字。本文打算对上述四件铜器的铭文作初步  相似文献   

12.
1984年3月,岐山县博物馆征集到益店镇鲍家庄村西出土的1件西汉元寿二年铜镫。铜镫浅盘,直壁,方唇,平底。盘心立仰锥(蜡钎),盘下接高柄。柄上部呈球形,中段有竹节形结节。柄下接喇叭形圈足。盘径19.2、盘壁高2.6、圈足径16、通高34.4厘米(图一、二)。盘外壁阴刻隶书铭文32  相似文献   

13.
《文物》1985年第6期《凌源富家屯元墓》介绍了一号墓的精美壁画,其中有一幅称为《探病图》。细审画面,所描绘的六名女子,除左侧中间一人可认为是墓主人的妻妾外,余皆为侍女。其中一人端果盘;一人擎一柄红色团扇;三人拱手侍立。整个画面及色调与探病时的低沉气氛极不相符。床榻上并非墓主人蜷曲侧卧于红被之内,乃是一  相似文献   

14.
夔纹扁足鼎     
夔纹扁足鼎(见图),通高31.1、口径24.2、足高20.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鼎是铜器中的一个大类,但扁足鼎这样一种类型,传世和出土的都比较少。1976年在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的几百件铜器中,发现了几件扁足方鼎和扁足圓鼎,引起了专业工作者的很大兴趣。  相似文献   

15.
绍兴市文物商店最近征集到一件四系莲花瓣青瓷壶(见图),系1985年3月在绍兴县城南乡新春村出土。此壶高11、口径4厘米。上肩部装饰桥形四系。底足微外撇。底足高0.8、足径5厘米。鼓腹部用莲花瓣纹装饰,莲花瓣纹饰向外突出约1厘米,鼓腹围长32厘米。青釉,釉面出现细开片纹,有垂釉一滴。底足以上2厘米处一圈不施釉。根据造型和纹饰特征,此壶  相似文献   

16.
两墓均位于徐州铜山县青山泉乡的凤凰山南麓,凤凰山海拔171米。二墓早年遭破坏,墓顶无存,随葬品较少,唯所出画像石十分完整。1987年7月,对二墓作了清理发掘。一号墓,墓向东偏北18°。以整石作封门,其内壁刻一铺首,上涂白灰粉。墓室分前后二室(图一)。前室呈刀字形,东西长2.54米,南北宽1.30米。后室与前室以一宽1.24、厚0.22、高0.88米的整块石板相隔,后室长3.24、宽1.50米。在前室中部发现有经扰乱的人腿股骨残段,青瓷壶残片,四阿顶陶房盖一件,红陶质,其内面有刻划的较为草率  相似文献   

17.
赵卿墓虎形灶是春秋时期稀有的实用器,也是工艺精湛的艺术品;它形制奇特,由灶、釜、甑和四节可装卸的烟筒七个部件组合而成。从实用功能来看赵卿墓虎形灶应该是墓主人行军打猎随身携带的生活配套设施。它的纹饰、形制和功用兼有中原和草原文化的特点,是华夏民族和戎狄部落在晋阳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8.
战国铜器上的“高禖”图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战国铜器上的“高禖”图考郑志1965年,在成都百花潭中学一号墓出土一件铜壶。此壶形制并没什么特异之处,唯其腹部满饰用铅类矿物质错成的图象(图一)最为引人瞩目。整幅画面被三条带纹分成几组,其中腹右上部的画面一般都认为是表现“采桑”的现实生活的。发掘报告...  相似文献   

19.
(一)四川汉墓中的陶狗 在汉代墓葬中,陶俑和陶制动物的出土极为丰富,除猪、鸡等家畜以外,陶狗的出土极为普遍。四川地区汉墓同全国各地一样,陶狗出土颇多。如资阳县出土一陶狗,短喙,卷尾,双眼凸起,肥壮而短粗。(图一)金堂县出土的陶狗,短足,竖耳,卷尾,也显得十分健壮。(图二)成都天回山东汉崖墓墓1和墓3共发现四件陶狗,有大小之分;大狗头高74厘米,前腿直立,后腿卷曲而坐于地,两耳高耸,活似现在家养的狗;(图三)另有三具小狗,身躯肥壮,腿足短小,大耳高耸,尾巴向前卷曲如环,其中最完整者身长40厘米,背高31厘米。(图四)成都土桥出土的画象石刻“家禽家畜”图(图五),  相似文献   

20.
由于欠缺确凿的文字证据,赵卿墓墓主人一直存在争议,而争议的焦点集中在赵简子、赵襄子父子二人上。本文以墓主人骨骼鉴定为七十岁左右作为依据,试从文献记载中推测出简、襄父子二人的生卒年,以此为据对墓主人作出推断。笔者认为赵襄子卒年七十岁左右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