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乾 《安徽史学》2006,9(3):45-51
1939-1940年,中国为寻求国际援助,对英美开展一系列外交,试图建立遏制日本侵略扩张的远东国际联合阵线.由于英国必须将主要力量对付德国的进攻,美国尚未完全摆脱孤立主义的束缚,中国的这些努力并没有取得直接成果.但是,中国通过这些努力,加强了与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的联系,使它们对中国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的决心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从而为中国取得大规模国际援助创造了必要条件.随着国际社会对中国援助的全面加强,远东地区针对日本的国际联合阵线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6月12—15日,"第九届海外人才与中国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本届会议的主题为"华侨华人与中国梦"。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代表参会,共提交学术论文60多篇。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人才引进与"中国梦"。长江学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周敏做了"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际移民:当代国际移民研究的一些思考"的主题报告,对当代中国国际移民的人口流动趋势、"移民梦"与"中国梦"、当代中国国际移民的社会现象对现存国际移民理论的挑战等问题进行了分  相似文献   

3.
正一个主权国家对当前国际秩序的认知和理想国际秩序的追求构成了对国际的总体价值趋向,即国际秩序观。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国际秩序观经历了重大历史变迁。中国始终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紧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断丰富和拓展国际秩序观的内涵。中国对待国际秩序的态度从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转变为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  相似文献   

4.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积极通过外交手段寻求国际援助。为广泛宣扬我国抗战努力,揭露日本侵略野心,引起国际社会关注并争取尽可能之援助,国民政府主动参与到国际劳工界活动,以呼吁国际劳工界对日制裁,援助中国。本组材料为中国劳工代表朱学范出席第二十四届、二十五届国际劳工大会期间的相关函电,反映了此一期间中国参与国际劳工界活动的概况及中国代表为争取外援所做之努力。  相似文献   

5.
在参阅大量国外学者关于中国农区发展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国际主流学派就中国农区宏观和微观决策主体的国际地理学研究进行了评述。国际学术界重点关注的中国农区发展的热点问题包括农户外出务工背景及决策因素、乡镇企业发展与农业生产的矛盾关系、农区发展中的环境变化问题、农区家庭的收入与需求、对传统农业区位论的思考等。文章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和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分别介绍了国际移民的规模、流向和主要的来源地及目的地,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国际移民的发展特点作了详细阐述,并对"国际移民"与"华侨华人"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辨析。认为国际移民与华侨华人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国际移民的大背景下,国际移民在中国人口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中国并非移民输出大国,"中国移民威胁论"等都是没有依据的渲染和猜测。中国重视并积极参与移民领域的国际合作,将与各国及国际组织一起努力,共同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正常人口流动,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7.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的发展进程中,名录列入机制(申遗)和定期报告制度(履约)已成为并行不悖的国际合作双轨制。前者为所有缔约国提供了一个国际化平台,以利从整体上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见度,深化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知;后者是政府间委员会和缔约国对实施该公约的成果和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和跟踪监测的重要工具。换言之,这一双向循环的合作机制同时成为缔约国在国家层面和国际层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和义务。中国始终将申遗工作视为履约工作的有机构成部分,并将国家层面的非遗保护整合到参与国际合作的基线行动中,不断加强能力建设,为保护人类共同遗产贡献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也为推动形成中国非遗系统性保护大格局、促进可持续发展、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积聚了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8.
25年前,当遗产问题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时,中国作为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古国顺应国际潮流,加入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国际社会作出了为全人类妥善保护中国境内世界遗产的庄严承诺。在此后的25年间,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并积极  相似文献   

9.
中国热点旅游城市旅游国际化水平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飞  王娟 《人文地理》2012,27(2):145-150
从国际旅游业发展水平和国际旅游业发展环境两大方面入手,构建了4层39个指标的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定量评价了中国27座热点旅游城市的旅游国际化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将中国热点旅游城市的旅游国际化水平划分为4种类型,最后分析了各城市旅游国际水平的优劣势和提升方向。  相似文献   

10.
论文阐述了《全球移民契约》的重要理念、主要特点以及《全球移民契约》对中国的借鉴意义。论文认为,2018年12月在联合国大会获得通过的《全球移民契约》,是联合国首个关于国际移民各方面事务共同方针的全球协议。其提出了国际移民是全球化世界的一个决定性特征,对所有人有益,促进和确保安全、有序和正常移民,让所有人都能受益,采取全面办法和通过国际合作解决国际移民问题等重要理念。《全球移民契约》具有以国际法为基础,以人为核心,以开展现实的出于尊重的国际移民问题辩论为前提,以权威为约束力等主要特点。《全球移民契约》对中国具有以下几个方面借鉴意义:以全面发展中国国际移民事业为出发点;丰富规制国际移民的基本考虑;实现保护国际移民(侨)人权与维护国家和公共安全的有机平衡等。  相似文献   

11.
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它是中国礼乐文化的重要代表,承载了中国士大夫的情怀和趣味,因此将古琴作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进行传播十分必要。本文对古琴的文化意义和国际传播进行了简要梳理,并以说服传播的ELM理论基于受众传播的条件A(能力)、M(动机)、O(机会)三因素进行分析,探求中国古琴在国际传播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国际物流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国际物流企业在中国的进入路径与空间网络构筑规律。首先,划分了国际物流企业进入中国的发展阶段,分析了其结构特征和进入扩张模式,探讨了国际物流企业进入与中国物流政策与市场门槛的关系;然后,重点考察了国际物流企业的中国网络结构,包括网络单元类型分异与功能分异,深入分析了其区位选择,重点包括企业总部和网络单元的区位选择法则与空间规律。最后,以敦豪速递为案例,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的网络拓展过程与区位选择的规律。本文有助于进一步考察外资在中国的网络建设与市场拓展规律。  相似文献   

13.
2005年9月10—12日,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在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的90多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三大议题分为三组进行了讨论。其中,第三组代表围绕“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这一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文谨对这一议题的研究和讨论情况作一综述。一是以侨乡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厦门大学庄国土教授的论文《论中国海外新移民:以近30年福州移民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福州的合法移民和偷渡客为例,讨论了近30年来中国国际移民的动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知识界与第三届太平洋国交讨论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静 《近代史研究》2004,6(1):161-192
太平洋国际学会是一个以研究太平洋地区政治、经济、外交、化、民族诸问题为目的的非官方国际组织。1929年,当其第三届双年会召开时,由于会议议题与中国的密切关系,引起了中国知识界的格外关注。太平洋学会在中国的声望也由此而达到颠峰。然而,会议的结果打破了中国知识界的幻想,引发了对这一国际组织的失望。造成这一失落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5.
何颖 《攀登》2007,26(1):67-71
江泽民同志面对冷战后国际社会的新形势、新情况,在深思熟虑分析国际战略环境、精心筹划和实施中国对外战略时,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了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他既对国际战略全局形势和未来走向作出了科学判断,又精辟地阐明了在当前国际局势下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既科学地揭示了当今国际战略的主要特征与历史意义,又旗帜鲜明地宣示了中国国际战略的定位。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际战略的重要论述,使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更加完善、全面、深刻,是观察国际战略形势和处理对外事务的正确指南。  相似文献   

16.
近三十年中国人移民菲律宾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对近30年来以各种方式移民到菲律宾的中国新移民概况进行了梳理分类并探析了其移民原因。认为中国公民之所以移民到经济并不发达的菲律宾,除了历史、移民文化以及移民网络等因素外,还在于菲律宾的比较优势以及中国移民的族群经济,为中国新移民的海外生存提供了机遇,并且极大地降低了移民的风险和成本。国际移民的趋势并不一定遵循着从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流动的固定路线,低收入国家所蕴含的机遇也是吸引国际移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25年前,当遗产问题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时,中国作为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古国顺应国际潮流,加入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国际社会作出了为全人类妥善保护中国境内世界遗产的庄严承诺。在此后的25年间,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并积极申报世界遗产,成为一个已拥有40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遗产大国。  相似文献   

18.
太平洋国际学会与东北问题——中、日学会的交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平洋国际学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亚太地区民间团体组成的一个旨在维护国际秩序的非政府组织.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该组织分别召开京都会议和上海会议,就中国东北问题进行了激烈论争.日本学会从狭隘的民族主义出发,遏制中国学会的积极活动,为日本的侵略政策辩解,并为之提供"理论依据",成为日本政府的御用工具.中国学会为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有理、有利、有节地与其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使会议成为"无硝烟的战场"和中日国联大论战的预演.会议虽未就东北问题达成共识,但对国际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从1925年成立到1950年解散前后存在了25年.它是太平洋国际学会在中国的分会,同时又有一定的独立性.胡适曾于1931-1938,1946-1950年间两度出任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是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的灵魂人物.在他的影响下,一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加入了学会,使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从一个松散的、具有基督教色彩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强烈自由主义色彩的知识分子团体.胡适在太平洋国际学会中的言论、思想和行动典型地反映了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面对民族危机时所遭遇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欧美各国对中国抗战形势并不了解,为加强国际宣传,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争取国际同情和援助,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积极开展各种对外宣传活动,如创作宣传文字、播送国际广播、组织国际人士前往战区参观等,在抗战国际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组史料为抗战初期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的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