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党政治源流──评阎照祥《英国政党政治史》王章辉阎照祥先生集多年研究英国两党制和政治制度史心得之佳作《英国政党政治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这是英国史研究的又一丰硕成果,它填补了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此书的出版表明,改革开放以...  相似文献   

2.
赵耀 《攀登》2012,(2):62-66
本文以政党政治录用功能为视角,对中西政党政治录用进行了比较.通过分析政治录用功能内涵及其构成要素,阐述了中西政党政治录用的异同,并对中国共产党如何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政党的产生及政党政治的出现是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清末民初的云南虽然地处边疆,远离全国的政治中心,但其政党与政治活动作为全国的一个缩影,仍表现出清末民初政党政治的相关特点。云南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历史原因,在政党产生及其合法化的过程中又体现出边疆政党政治的相关特点,并一度成为政党革命的中心地区。  相似文献   

4.
宋月红 《史学月刊》2000,8(6):72-79
宋教仁是一位颇有争议的清末民初时期的政治人物。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他投身民主革命和民主政治建设,并从中传播西方政党观念,组建政党,推行政党政治,虽在民初过分注重议会竞选,却也不可藉此否定其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宋教仁是辛亥革命的领导和中华民国的创立之一,是民初政党政治最主要的倡导和先行之一。与孙中山等同时代人比较,认为宋教仁是民初政党政治身体力行的第一人,也不过分。  相似文献   

5.
张宏艳 《攀登》2008,27(5):123-126
日本的政党政治是在二战以后形成的,因而它与西方政党政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第一,自民党能够在完全竞争的多党制条件下,以优势地位执政长达38年之久。第二,政党内部派阀林立且活动持久。第三,自民党直接参与政府运作,成为政府运作的中枢神经。第四,日本的政党政治具有明显的不成熟性,国会和在野党功能弱化,各政党没有明确的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6.
余卉 《黑龙江史志》2013,(3):44-45,54
美国的政党政治是美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它诞生开始就对美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并渗透在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的各个方面。近年来,政党政治的衰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很多人对此观点表示赞同。然而,美国的政党政治有其自身产生、发展的环境,相对于传统的政党模式来说,它具有典型的美国特色,与其说是衰落,毋宁说它有其独特的发展轨道,是符合美国的建国者们以及美国人民期望的。  相似文献   

7.
政党政治与英国的兴衰──评《英国政党政治史》忻明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对于英国历史的研究已相当广泛和深入。在此基础上,关于该国历史各个方面的、卓有见地的学术著作纷纷问世。阎照祥先生的新著《英国政党政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6月版)就是其中一部...  相似文献   

8.
所谓政党政治,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是指某一资产阶级政党在议会中占据多数席位,上台组织内阁,行使资产阶级权利的一种政治制度。它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典型形式。 战前日本政党政治,自1918年9月原敬政友会内阁成立起,至1932年5月犬养毅政友会内  相似文献   

9.
试论1924—1932年的日本政党政治李玉从1924年6月第一次加藤内阁(亦称护宪三派内阁)的成立至1932年5月犬养内阁下台的八年间是日本资产阶级政党,特别是政友会和民政党两大政党轮流组阁执政的时期,一般称其为“政党政治时期”。在此期间,日本的政党...  相似文献   

10.
刘菊香 《攀登》2010,29(3):46-50
政党与社会的关系是政党政治的基本关系之一。政党制度作为政党政治的实现形式,是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同时它又对社会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在我国,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除具有一般政党制度与社会的关系外,还具体表现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社会利益群体、社会资源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略论孙中山与民初政党政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研究的拓宽和深入,孙中山与民初政党政治越来越成为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但认识不尽一致。一种意见认为,孙中山对民初政党政治一直抱积极赞成态度;一种意见则认为不大热心,甚而表现冷淡。因此,对此问题尚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刘金霞 《世界历史》2007,(2):132-134
作为政治民主化的先驱,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政治,英国政党政治因此成为学术界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热点。作为现代政党政治的开创,从历史上看,英国一直推行两党政治——自由党与保守党交替执政。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工党却一举取代自由党而与保守党轮流执政。那么,有着数百年政治根基、曾叱咤英国政坛的自由党为什么会突然衰落呢?学术界对此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见仁见智的各种观点。有人认为工党的兴起削弱了自由党的阶级基础,加速了自由党的衰落;有人则坚持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迫使坚守“自由放任”原则的自由党被淘汰出局;还有人认为是一系列偶发事件和人为因素使自由党猝死。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大学高岱教授的新《英国政党政治的新起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与英国自由党的没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独辟蹊径,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国政党政治的影响人手,深入分析了自由党衰落的前因后果。该书的问世,标志着国内学术界对英国政党政治史的研究水平又迈上一个新台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齐春雷 《攀登》2005,24(5):5-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目标,必然要求达到政治民主的和谐状态.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在政党政治的强力推动下进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促使政党政治必须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加强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建设,并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以优化多党合作的政治民主化功能,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从近代到现代,在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程中,政治制度的组织和运作都是以政党为依托。考察日本明治维新以来荣与衰的交替,社会的进步与倒退,均与新旧宪法体制结构内部对政党政治模式的不同选择息息相关。正是由于近现代政党政治模式的迥异,使日本近现代形成截然不同的战争发展时期与和平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5.
政党政治是日本近代史(1868~1945年)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原敬内阁到“5·15事件”),日本历史学家对此有许多高见。然而,却很少有人从国家政治权力及结构变化对政党政治进行较为系统的考察;而我国史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显不足。笔者不揣粗陋,试而论之,不当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16.
朱汉国 《史学月刊》2006,3(5):49-54
孙中山在探索中国政党政治模式的过程中,尝试和实践了三种政党政治模式,这就是西方的两党政治模式、“一党治国”模式和国共合作治国模式。孙中山关于中国政党体制三种模式渐次否定的发展过程,既代表了他对中国政党体制的探索过程,也反映了他政治思想的发展过程。孙中山对政党体制的认识发展,与他的政党观念以及三民主义的发展都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杨钊 《世界历史》2023,(1):110-123+163
美国弗吉尼亚州具有极端保守的政治传统,政党政治的现代转型落后于北部和中部各州。弗吉尼亚州的第一政党体制发展得并不完善,政党组织相对松散,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而且普通党员处于相对边缘化的地位,政党整体上要服从少数精英的利益。里士满集团是弗吉尼亚州共和党内的核心派系,长期控制着该州的政党政治,在传统的历史叙事中被塑造成腐败、神秘的精英政治集团。然而,里士满集团通过自身的政党机制建设,确立了政党的政治原则,既在基层拥有坚定支持者,又具有全国性的政治影响力,还拥有自己的政党报纸,带动了全州政党政治的现代转型,对第二政党体制在弗吉尼亚州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弗吉尼亚州在老南部地区政治影响力巨大,发挥着政治方向标的作用,通过示范效应促使老南部各州建立了第二政党体制。随着奴隶制的进一步扩张,老南部地区的政治影响力急剧扩大,只有以弗吉尼亚州为代表的老南部州实现政党政治的现代转型,第二政党体制才算真正在美国全国范围内确立。  相似文献   

18.
在立宪与革命之间--试论武昌起义前后章士钊的政治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士钊是武昌起义前后中国少有的思想家、理论家。从1909年12月到1913年3月,他先后在《帝国日报》、《民立报》和《独立周报》上发表了大量政论文章,介绍西方政治理论,指导国内立宪运动和共和革命。在立宪与革命之间,他只忠于学理,而不厚此薄彼。他曾先后提出一套君主立宪、民主共和、议会制、政党政治的理论和原则。其中虽不乏理想成分,但对当时特别是民初的议会制度、政党政治产生了相当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期至21世纪初英国政党政治的历史出现了由某一个政党长期执政的现象,此种现象值得探讨和解析。英国一党长期执政原因有"二战"所催生的政治共识、英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些特点及"准一党制"的优点和长处等。我们从英国政党政治的历史经验中能得到一些启示,这些启示有助于发展和完善我国现行的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20.
蔡锷的政党政治观,是蔡锷政治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对政党及职能的看法,军人不入党论、稳健强固之政党组织论、平近渐进的国家主义政党政策观,更能折射出将军思想之异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