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评耿云志先生的《黎昔非先生与〈独立评论〉》一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史学》2 0 0 3年第 1期所刊登的耿云志先生《黎昔非先生与〈独立评论〉》一文 ,明显存在至少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偏离文章主题与中心 ,意在维护胡适 ;二是以己意曲解、推测史实而为胡适辩解 ;三是有不符合学术规范之处。  相似文献   

2.
黎昔非先生与《独立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初,由胡适和他的几个朋友共同创办的同人刊物《独立评论》,在当时享誉全国,于知识界影响甚大。一般略微熟悉中国近代史无人不知。但当年具体管理这份发行量很大的杂志的全部庶务工作(包括校对、付印、收发等事宜)的人,却几乎无人记得。此人即是黎昔非先生。黎先生原是中国公学的学生。他尊师爱友,热忱敬业,对公益事业具有高尚的献身精神。这是非常可贵的,对于这样一位值得敬佩的前贤,我们不应让他的名字被埋没。胡适先生当年对黎昔非的工作非常满意,不止一次地在《独立评论》的《编后记》中对他表示感谢之忱。2002年是《独立评论》创刊70周年,又是黎昔非先生诞辰100周年,特写此,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3.
《独立评论》是30年代以胡适为核心的一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创办的政论刊物。该刊以理性的救亡主张和“敬慎”负责的持论态度,在当时的期刊界独树一帜。胡适是《独立评论》的灵魂,身为编辑,他为该刊的成长倾尽了心血。而幕后与胡适密切配合共同承担出版发行工作的,则是他的学生黎昔非。本文试通过对黎昔非从学生到经理人的身份转换,探讨30年代下层知识分子为谋求个人的发展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他们与上层知识分子之间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4.
《独立评论》的抗日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菁 《安徽史学》2001,(2):57-62,48
《独立评论》创办于1932年5月,停刊于1937年7月。九一八事变后,对日外交成为中国的当务之急,胡适等受过欧美教育的职业知识分子,为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试图以实验主义哲学处理中日间的冲突问题。他们在其创办的《独立评论》上发表了大量文章,主张对日进行积极又不失主权原则的外交。这既有别于当时患得患失无所作为的政府,也有别于那些“宁为玉碎,毋为瓦全”的不妥协派。《独立评论》的抗日主张,作为北方学人的一种声音,引起当局及欧美和日本等国的重视,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曾经以《独立评论》为阵地,发表言论、影响时政。本文试图通过探讨《独立评论》两位重要代表人物胡适与蒋廷黻在民主与独裁、如何看待中共这些问题上的歧异,揭示当时中国自由主义摇晃不定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6.
《独立评论》(1932—1937)是20世纪30年代一个重要的政论周刊,它是胡适派学人群的言论阵地。近三十年来,尤其是从20世纪末至今,国内对《独立评论》的研究逐步升温,成为研究热点,其研究深度和广度正在逐步展开。《独立评论》蕴涵着极为丰厚的思想资源,这也是众多研究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的最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7.
《独立评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政治论性刊物之一,它所关注的基本上是当时国家,社会所急待解决的问题,教育问题便是其中之一,一些有识之士借《独立评论》猛烈抨击中国旧的教育制度,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教育改革建议,这些建议为推动当时的教育改革,建立中国现代教育体系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彭进 《神州》2012,(4):6-6
《独立评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政论性刊物之一,它所关注的基本上是当时国家、社会所急待解决的问题,教育问题便是其中之一。一些有识之士借《独立评论》猛烈抨击中国旧的教育制度,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教育改革建议,这些建议为推动当时的教育改革,建立中国现代教育体系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本文分析了我国教育现状及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育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9.
《独立评论》与抗日救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九·一人”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后,抗日救亡成了最大的时代主题。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社会各界对日态度软硬不一、强弱各异,大体而言,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当局,推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内”与“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妥协方针;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深明民族大义者,则坚持全民族抗战的积极路线。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自由主义思潮孕育下成长起来的一批知识分子,本着士人传统的“经世致用”精神,以深切的爱国激情和冷静的学术理智继续张扬着前辈们一贯高举的“救亡”与“启蒙”大旗。在30年代初空前的国难时艰中,他们一面…  相似文献   

10.
看到《经济—社会史评论》创刊号,十分高兴。我想谈几点感想。第一,我们很需要这种专业性较高的历史刊物。我们已有《历史研究》这种综合性的刊物,古今中外历史的各个方向的文章都登;《世界历史》也是综合性的刊物,从古至今各个方向(政治、经济、文化等等)的文章都登。我们还有断代史方向的刊物,例如《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国近代史研究》等等。专门登载某一类历史问题的刊物比较少,只有《史学理论研究》一两种。  相似文献   

11.
《华阳国志》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地方志书,对研究古代巴蜀人文历史的学者来说,更是案头必备之著。这倒不仅因为《华阳国志》是中国地方志中的开山之作,具有取材广博、资料丰富和编撰精妙的特点:更主要的还在于书中对古代巴蜀历史传说、西南地理山川与郡县沿革、西南夷各民族与民俗民风,以及汉晋时期西南地区的人文、政治、经济、物产、水利、交通、自然科技等都作了较为完整而详细的记述。  相似文献   

12.
《独立评论》的社员及其主要撰稿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独立评论》的社员曾有不同的说法,但都不确.综合各种资料可知,最初的社员是:胡适、丁文江、蒋廷黻、傅斯年、翁文灏、任鸿隽、陈衡哲、竹垚生、吴涛鸣、周炳琳、顾湛然;后补的社员是:吴景超、周诒春、张奚若、何廉、张忠绂、陈之迈、陈岱孙、顾一樵、陈受颐.而从各自的经历、职业和主张来看,《独立评论》的社员和主要撰稿人大都是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3.
办刊14年的《满洲评论》历史长远,总文字量超过2 200万字,作为伪满洲国的文字实录,内容宽泛且思想倾向复杂.历史时期划分对于解读和研究《满洲评论》而言意义重大.对应满洲评论社编撰人员活动轨迹和期刊内部大事变迁,导入同时期的伪满重大时事作为参照谱系,明确了不同时期中《满洲评论》的舆论导向特征,就该刊的历史分期问题做出了全新阐述.  相似文献   

14.
锦鸿 《羊城今古》2004,(2):21-21
本刊今年1期刊发了宋代著名学者周敦颐作的《汝南周氏宗谱》序,系周氏后人提供的抄件。刊发时尽量保持抄件原文,不作凭空揣测的改动,以便让读者和知情者指谬更正。此文发出后不久,先有戴国雄先生,继有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室粱守中先生亲临本刊编辑部及来电致意。对该序文的内容和处理提出了宝  相似文献   

15.
《章实斋先生年谱》是胡适在史学方面的代表作。胡适在创作《章谱》前后,围绕章学诚研究与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和青木正儿进行了密切的学术互动。胡适试图通过该谱训练和展示自己的考据功力,并展现他在年谱学方面的“用意与方法”。1921年的胡适因参加各种社会、学术活动非常繁忙,但他还是千方百计地抽出时间完成《章谱》的写作任务。该谱革新了传统的年谱体例,创立了新的典范,提供了一个示范的样板,因而得到不少学者的仿效。  相似文献   

16.
17.
张涛 《史学集刊》2004,(3):73-79
作为美国社会中一个较大的学术群体,美国历史学家的中国研究对于我们了解美国知识分子的中国观具有很大的参照意义。最权威的美国史学刊物——《美国历史评论》——在20世纪90年代所发表的中国研究文章便从一个极为重要的角度展示了美国史学界的中国研究在最近十年的主要线索:中国的传统儒家思维方式左右着中国近现代的社会发展和对外交往。  相似文献   

18.
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是在胡乔木、胡绳的直接指导和领导下,经过10年砥砺写成的一部有很大影响、具有权威性的著作。但是这样一部权威性的著作当年却因为西路军问题而在出版过程中发生了一次小小的波折。关于西路军,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基础之上编修而成、并于2002年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是这样描述的: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在此期间,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把宁夏战役(中共中央打算通过夺取宁夏,巩固和扩大西北根据…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是"战"还是"和"?这一问题摆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知识界也不例外。概而言之,《东方杂志》学人主战,《独立评论》学人主和。《东方杂志》和《独立评论》学人之所以对九一八事变后"战"与"和"的抉择不同,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对国联及国际法的认识不同、对中日两国实力的认识不同以及与国民党的关系不同。但,无论是以胡愈之为代表的《东方杂志》学人还是以胡适为代表的《独立评论》学人,都是爱国主义者或民族主义者,他们之所以主"战"或主"和",主要是出于各自对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的认识,与他们主观上是爱国还是卖国无关,主战或主和也许有认识上的正确与错误之分,但决无主观上的爱国与卖国之别。以胡愈之为代表的《东方杂志》学人和以胡适为代表的《独立评论》学人主"战"和主"和"的原因,都有其正确的一面,也有其错误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一项关于 1 91 0 - 1 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问题的研究。试图通过对《新青年》、《新月》、《独立评论》编辑作者群的年龄结构、职业状况、教育背景、党派关系渊源等几个要素的定量统计分析 ,系统、连续地考察这一时期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群体的分化组合与自由主义政治思潮的发展演变 ,探讨其一般规律及其成因。这种研究是对目前通行的思想史研究范式下相关问题解释体系的一种补充。本文的分析和结论带有尝试的性质。笔者真诚地希望能够得到各界同仁的批评和帮助。(一 )三个比较分析样本的确定一、关于三个分析样本的几点说明。本文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