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四册《一统志》抄本,编纂体例与康熙年间《一统志》馆总裁徐乾学制订的《大清一统志凡例》相契合,政区立目、建置沿革的下限均为康熙初年,户口及田赋等统计数据均与乾隆八年刊刻的《清一统志》有着很大的差异,因而该抄本形成于徐乾学任总裁官时期,也就是在康熙三十三年前。该抄本成书年代的确定,有助于深入了解康熙年间《一统志》的修纂过程和体例变化。该抄本也是研究清初云南历史地理相当重要的史料。  相似文献   

2.
清代是历史上地方志编纂的最高峰,合州地区先后6次编纂《合州志》,最终刊刻出版3部。在地方政府官吏的主导下,清代系列《合州志》质量为上乘,志书内容丰富,体例精良,编纂规范,既是研究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也为当代地方志编纂提供诸多借鉴。  相似文献   

3.
陈泽泓 《中国地方志》2015,(2):28-33,63
清光绪年间成书的《广东考古辑要》,向来未被方志界所注意,未见列入方志书目。从《广东考古辑要》编修宗旨、篇目体例、分类体例、编纂体例、记述时限、资料来源及考证等方面考察,可以证明其是一部广东通志。考证《广东考古辑要》是一部广东通志,既是对该书体裁的一个研究,也能通过这一考证个例对清代志书体裁作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4.
《杏花村志》在我国现存古乡镇志中颇具代表性。本文探讨了该志在记述体例、编纂方法等方面的特色及其在保存史料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太常因革礼》是北宋中期最重要的礼仪典籍,它的编纂成书是当时礼司编纂礼文故事以备检讨这一特点趋势的直接反映,同时其书的编纂又推动了宋代朝廷礼书编纂的进一步发展。《太常因革礼》开创了"因革礼"的礼书编纂体例,不仅影响到了北宋中期的礼书修纂,更被北宋后期乃至南宋时期所沿袭。  相似文献   

6.
《洛浦县乡土志》系晚清时期新疆奉敕编纂的一部乡土志书。是洛浦县设县后第一部官修方志文献,体例内容以清学部颁《乡土志例目》为纲,是晚清新疆唯一一部将少数民族文字字母单列一目、唯一一部为本境风景作词并附风景彩绘的乡土志。虽然成书于设县后不久,但编纂者将洛浦县境所有情况如数家珍,应书尽书,形成了一部颇具特色与史料价值的方志文献。  相似文献   

7.
《翰林记》为明代史家黄佐编纂的一部翰林院专志,也是明代官署志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本文认为该书始纂时间当在嘉靖元年,成书时间则不晚于嘉靖四年。该书史料来源较为广泛,涉及实录、会典等官方史料及文集、笔记等私家著述,具有较高的史料及文献价值。自唐宋以来,翰林志的编纂呈现较为完整的发展脉络,黄佐《翰林记》作为明代翰林志编纂的代表性著作,是唐宋以来翰林志发展历史谱系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8.
《文献》2017,(5)
独孤氏是北朝、隋、唐时期十分重要的世家大族。陇西成纪一支来源于李氏,作为隋唐重要的将领和外戚,荣宠一时。独孤卿云是陇西成纪独孤氏中重要的人物之一,生平史料仅有《新唐书》、《资治通鉴》等有载。《独孤卿云墓志》的发现可补证史料中对于独孤卿云其人的记载,对研究独孤卿云生平、唐初与高句丽等民族关系以及陇西独孤氏家族世系有重要意义。《独孤卿云墓志铭》叙述生动,辞藻优美,有文学价值。碑志字体为正楷,书刻精美,有北碑遗意,属于唐初具有融汇性特征的墓志书法。其中使用刚颁布不久的武周新字,为研究当时的用字习惯提供第一手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乾隆年间直隶总督方观承主持编纂的《直隶河渠书》是一部记载乾隆中期以前直隶河道事宜的重要志书,但未能成书。因段玉裁等人认为嘉庆十三年王履泰进献朝廷的《畿辅安澜志》乃是攘窃自《直隶河渠书》,由此引发了一桩学术公案,多位学者参与其中。目前唯一可见的《直隶河渠书》稿本是现存于台北的戴震藏本。这部稿本只经过部分删定,体例不一,卷目混乱,前辈学者对其记载也多有不同。戴震去世后,根据史料记载,可以基本梳理书稿的流传情况。而其他本子的情况,也可根据史料记载作出推断。  相似文献   

10.
肇东简史》的出版,为当代黑龙江地方简史丛书增光添彩.我作为同行,向编纂《肇东简史》的全体编辑人员表示诚挚的祝贺.《肇东简史》从纲目的设计、资料的收集、筛选到编纂成书,历经一年半时间,全书23万字,可谓时间短、动作快.是思想性强、体例完备、文字流畅的一部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云南怒江地区的《纂修云南上帕沿边志》、《泸水志》、《征集菖蒲桶沿边志》,填补了该地区历史上方志编纂的空白。这三部方志有明显的爱国倾向,边疆民族特点突出,在体例方法上也卓有成就,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德《福州府志》是明代福州最早的一部官修地方志,它成书于正德十五年(1520年),由叶溥监修,张孟敬等人编纂,共40卷。其中《人物志》六卷,记载了约400多位的福州历史人物。《人物志》史料有些许不足,但仍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宋人孙逢吉所作的《职官分纪》具有重要的献价值。孙逢吉应为北宋元祐初期人。孙逢吉《职官分纪》成书时间可能在元祐元年。该书成书至少应包括三个过程,即杨侃、胡防二人的《职林》、孙逢吉的《职官分纪》以及元祐成书后有人添加的成分。所添加的内容是元祐和绍圣两朝的史实。《职官分纪》中除《元祐令》外还保存了一些《天圣官品令》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唐顺之的主要史学代表作是《左编》和《右编》。《左编》主要编录历代君臣事迹,在编纂体例的设计上独具匠心,对相关史料有目的地进行取舍剪裁。在记事的同时,往往还加以评论,或引他人之评论,或直抒胸臆。在人物的分类上,使圣贤与昏庸、忠与奸、贤与不肖,泾渭分明,起到了寓褒贬于分类之中的作用。《右编》虽属诏令奏议类的抄纂,但紧紧围绕经世资治这一主题精心设计体例,认真筛选材料。两书编纂带有鲜明的以史经世的色彩,但也存在体例不纯,分类混乱,剪裁失当,人物各传记比例失调等缺失。  相似文献   

15.
《经律异相》是宝唱等奉梁武帝敕令编纂的一部佛教类书,它是现存最早的整部流传下来的佛教类书,它是在僧旻等所编纂的《众经要抄》基础上成书的,它的编纂与《华林遍略》关系密切,这也决定了《经律异相》较好的编纂体例。《经律异相》是南北朝佛教类书的代表,它所构建的佛教世界观一直影响着后来的佛教类书编纂。《经律异相》等佛教类书在南北朝时期大量的出现是佛教大发展的结果,它们体现了佛教对中国固有文化的接受与学习,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都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6.
修新志难,编纂政府志更难。现在,《广西通志·政府志》(下简称《政府志》)终于出版了,这是件值得庆贺的事。我拜读后获益不浅,总的说,《政府志》是一部好的志书。第一,我觉得《政府志》在编写体例方面颇具新意,且值得肯定。旧志,不管是广西的,或是别省的;不管是省志,还是府志、州志、县志,其体例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先将资料分类而后归篇,最后按篇依时间先后编纂成书。即使目前我区新编纂的县志都还是采用这一体例进行编写的。但作为《广西通志》专志的《政府志》编写的内容,包括上起1801年下迄1998年1月这不到二百…  相似文献   

17.
嘉靖《彰德府志》作为安阳地区现存的较早方志,其编纂具有鲜明的特点。在体例方面,嘉靖《彰德府志》抛弃当时惯用的罗列细目的方法,采用分纲列目的方法,使得整部书有统有属,条目分类简洁严谨。同时,嘉靖《彰德府志》还在叙后附载议论,立意深邃。在内容方面,重视地理志的编修,对寺庙阙而不录,重视考证,治学态度严谨。然而,嘉靖《彰德府志》也存在着没有注意用图和表,以致叙述繁复,以及人物志归类混乱的缺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钟方《哈密志》主要内容为依据,通过对内容和编纂体例的分析,并对比其它同时期的相关文献,认为该著作在史料,政治、经济制度,文学性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华林遍略》的编纂是南北朝类书编纂史上的一件大事,是类书编纂体例最终确立且流传开来的标志。《华林遍略》吸取了《皇览》以来类书编纂的所有经验教训,尤其是汲取了《寿光书苑》与《类苑》之优秀内容与体例,最终编纂出一部盛况空前、体例严谨的开创性著作。《华林遍略》之后的类书如《修文殿御览》、《长洲玉镜》、《文思博要》的编纂皆是以之为模范,《华林遍略》在中国类书发展史上的承前启后之功,远远大于类书之祖《皇览》,是中古中国类书编纂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两汉纪》是首次将两汉历史以编年体写就的史书,《资治通鉴》在成书的过程中大量吸收《两汉纪》的成果。《两汉纪》通过影响《资治通鉴》,进而影响到两汉题材历史演义的成书。主要表现在体裁形式的影响,叙事方法的影响和正统观念的增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