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单磊 《史学月刊》2015,(3):5-16
内藤湖南发现唐宋之间的中国史学发生了重大变革:史学风尚由推崇客观精神转为注重主体意识,并由此引发了史书编纂由崇尚赅博到注重深识、史文义法由崇尚骈文到注重古文、史料处理由崇尚照录到注重别裁、史学批评由左道末流到蔚然成风、史书注疏由忠实原著到借题发挥等一系列变化。伴随史学精神的变迁,这一时期的史学发展呈现多元化、学理化、体制化的特点。唐初史馆实行的众人分纂法造成了"传统史法"弱化,"一家著述"消退,史家主体意识沉沦。宋代虽一度出现"传统史法"复归的现象,但终究未能阻遏史学变迁大势,反映出这一趋势的不可抗拒性和不可逆转性。内藤湖南在阐发"唐宋史学变革"说时以"会通"为理念,以"明变"为旨趣,运用联系的方法,从经典史籍、关键史家着手,采用不拘学理的方式,将自己的研究活动视为史学史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先秦古史分期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讨论近年以来的逐渐沉寂,关于中古社会变迁的研究却日益热闹起来。这些年海内外每年都要举行数以十计的学术讨论会,讨论唐宋变革或中古变迁问题。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中古”时代虽然迄今仍然莫衷一是,但若说中古社会的变迁,大体都会包括“汉唐”的历史走向和“唐宋”历史变革等问题。过去贺昌群、侯外庐、胡如雷等大多着眼于这个时期的土地关系、政治口号的变化。最近的讨论一般以社会变迁为论题。这里发表的几篇笔谈,切入的角度各不相同。谷川道雄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张国刚从家法伦理观念、吴丽娱从“礼”与书仪形制的关系分别讨论了汉唐历史的走向问题。王利华则试图将中古以后的宋代和中古以前的汉代做一个大跨度的对比,讨论中古文化与环境的互动。王永平从文化方面对于唐宋变革进行了概括。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提出唐宋变革问题的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葭森健介结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学习西方文化的大背景,叙述了内藤史学受到西方文化史学影响的具体史实,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认识。由此可见,本期笔谈的一组文章,虽然不是也不可能对于“中古社会变迁”这一主题作全面探讨,但是来自中国和日本不同年龄段的诸位作者都展现了比较新的观察视角,或者试图提出一些新问题。这  相似文献   

3.
随着先秦古史分期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讨论近年以来的逐渐沉寂,关于中古社会变迁的研究却日益热闹起来。这些年海内外每年都要举行数以十计的学术讨论会,讨论唐宋变革或中古变迁问题。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中古”时代虽然迄今仍然莫衷一是,但若说中古社会的变迁,大体都会包括“汉唐”的历史走向和“唐宋”历史变革等问题。过去贺昌群、侯外庐、胡如雷等大多着眼于这个时期的土地关系、政治口号的变化。最近的讨论一般以社会变迁为论题。这里发表的几篇笔谈,切入的角度各不相同。谷川道雄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张国刚从家法伦理观念、吴丽娱从“礼”与书仪形制的关系分别讨论了汉唐历史的走向问题。王利华则试图将中古以后的宋代和中古以前的汉代做一个大跨度的对比,讨论中古文化与环境的互动。王永平从文化方面对于唐宋变革进行了概括。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提出唐宋变革问题的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葭森健介结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学习西方文化的大背景,叙述了内藤史学受到西方文化史学影响的具体史实,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认识。由此可见,本期笔谈的一组文章,虽然不是也不可能对于“中古社会变迁”这一主题作全面探讨,但是来自中国和日本不同年龄段的诸位作者都展现了比较新的观察视角,或者试图提出一些新问题。这  相似文献   

4.
随着先秦古史分期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讨论近年以来的逐渐沉寂,关于中古社会变迁的研究却日益热闹起来。这些年海内外每年都要举行数以十计的学术讨论会,讨论唐宋变革或中古变迁问题。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中古”时代虽然迄今仍然莫衷一是,但若说中古社会的变迁,大体都会包括“汉唐”的历史走向和“唐宋”历史变革等问题。过去贺昌群、侯外庐、胡如雷等大多着眼于这个时期的土地关系、政治口号的变化。最近的讨论一般以社会变迁为论题。这里发表的几篇笔谈,切入的角度各不相同。谷川道雄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张国刚从家法伦理观念、吴丽娱从“礼”与书仪形制的关系分别讨论了汉唐历史的走向问题。王利华则试图将中古以后的宋代和中古以前的汉代做一个大跨度的对比,讨论中古文化与环境的互动。王永平从文化方面对于唐宋变革进行了概括。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提出唐宋变革问题的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葭森健介结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学习西方文化的大背景,叙述了内藤史学受到西方文化史学影响的具体史实,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认识。由此可见,本期笔谈的一组文章,虽然不是也不可能对于“中古社会变迁”这一主题作全面探讨,但是来自中国和日本不同年龄段的诸位作者都展现了比较新的观察视角,或者试图提出一些新问题。这  相似文献   

5.
唐宋变革论于日本成立的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先秦古史分期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讨论近年以来的逐渐沉寂,关于中古社会变迁的研究却日益热闹起来。这些年海内外每年都要举行数以十计的学术讨论会,讨论唐宋变革或中古变迁问题。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中古”时代虽然迄今仍然莫衷一是,但若说中古社会的变迁,大体都会包括“汉唐”的历史走向和“唐宋”历史变革等问题。过去贺昌群、侯外庐、胡如雷等大多着眼于这个时期的土地关系、政治口号的变化。最近的讨论一般以社会变迁为论题。这里发表的几篇笔谈,切入的角度各不相同。谷川道雄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张国刚从家法伦理观念、吴丽娱从“礼”与书仪形制的关系分别讨论了汉唐历史的走向问题。王利华则试图将中古以后的宋代和中古以前的汉代做一个大跨度的对比,讨论中古文化与环境的互动。王永平从文化方面对于唐宋变革进行了概括。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提出唐宋变革问题的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葭森健介结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学习西方文化的大背景,叙述了内藤史学受到西方文化史学影响的具体史实,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认识。由此可见,本期笔谈的一组文章,虽然不是也不可能对于“中古社会变迁”这一主题作全面探讨,但是来自中国和日本不同年龄段的诸位作者都展现了比较新的观察视角,或者试图提出一些新问题。这  相似文献   

6.
随着先秦古史分期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讨论近年以来的逐渐沉寂,关于中古社会变迁的研究却日益热闹起来。这些年海内外每年都要举行数以十计的学术讨论会,讨论唐宋变革或中古变迁问题。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中古”时代虽然迄今仍然莫衷一是,但若说中古社会的变迁,大体都会包括“汉唐”的历史走向和“唐宋”历史变革等问题。过去贺昌群、侯外庐、胡如雷等大多着眼于这个时期的土地关系、政治口号的变化。最近的讨论一般以社会变迁为论题。这里发表的几篇笔谈,切入的角度各不相同。谷川道雄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张国刚从家法伦理观念、吴丽娱从“礼”与书仪形制的关系分别讨论了汉唐历史的走向问题。王利华则试图将中古以后的宋代和中古以前的汉代做一个大跨度的对比,讨论中古文化与环境的互动。王永平从文化方面对于唐宋变革进行了概括。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提出唐宋变革问题的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葭森健介结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学习西方文化的大背景,叙述了内藤史学受到西方文化史学影响的具体史实,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认识。由此可见,本期笔谈的一组文章,虽然不是也不可能对于“中古社会变迁”这一主题作全面探讨,但是来自中国和日本不同年龄段的诸位作者都展现了比较新的观察视角,或者试图提出一些新问题。这  相似文献   

7.
随着先秦古史分期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讨论近年以来的逐渐沉寂,关于中古社会变迁的研究却日益热闹起来。这些年海内外每年都要举行数以十计的学术讨论会,讨论唐宋变革或中古变迁问题。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中古”时代虽然迄今仍然莫衷一是,但若说中古社会的变迁,大体都会包括“汉唐”的历史走向和“唐宋”历史变革等问题。过去贺昌群、侯外庐、胡如雷等大多着眼于这个时期的土地关系、政治口号的变化。最近的讨论一般以社会变迁为论题。这里发表的几篇笔谈,切入的角度各不相同。谷川道雄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张国刚从家法伦理观念、吴丽娱从“礼”与书仪形制的关系分别讨论了汉唐历史的走向问题。王利华则试图将中古以后的宋代和中古以前的汉代做一个大跨度的对比,讨论中古文化与环境的互动。王永平从文化方面对于唐宋变革进行了概括。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提出唐宋变革问题的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葭森健介结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学习西方文化的大背景,叙述了内藤史学受到西方文化史学影响的具体史实,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认识。由此可见,本期笔谈的一组文章,虽然不是也不可能对于“中古社会变迁”这一主题作全面探讨,但是来自中国和日本不同年龄段的诸位作者都展现了比较新的观察视角,或者试图提出一些新问题。这  相似文献   

8.
<正>内藤湖南所开创的京都学派东洋史学,在理论上的一大特色就是以唐宋变革论为标志的中国历史分期法,而具体到中世阶段,又以"贵族制论"(笔者更愿意称之为"贵族社会论")闻名。这一学说强调东汉至中唐的中世时期门阀贵族占据社会中坚、垄断政治权力,在各方面都表现出贵族文化色彩。除此之外,日本学界又有两种学说与之针锋相对。一种是"历研派"以马克思主义历史演进法则为理论框架的汉唐时期上古说;  相似文献   

9.
随着先秦古史分期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讨论近年以来的逐渐沉寂,关于中古社会变迁的研究却日益热闹起来。这些年海内外每年都要举行数以十计的学术讨论会,讨论唐宋变革或中古变迁问题。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中古”时代虽然迄今仍然莫衷一是,但若说中古社会的变迁,大体都会包括“汉唐”的历史走向和“唐宋”历史变革等问题。过去贺昌群、侯外庐、胡如雷等大多着眼于这个时期的土地关系、政治口号的变化。最近的讨论一般以社会变迁为论题。这里发表的几篇笔谈,切入的角度各不相同。谷川道雄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张国刚从家法伦理观念、吴丽娱从“礼”与书仪形制的关系分别讨论了汉唐历史的走向问题。王利华则试图将中古以后的宋代和中古以前的汉代做一个大跨度的对比,讨论中古化与环境的互动。王永平从化方面对于唐宋变革进行了概括。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提出唐宋变革问题的是日本学内藤湖南,葭森健介结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学习西方化的大背景,叙述了内藤史学受到西方化史学影响的具体史实,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认识。由此可见,本期笔谈的一组章,虽然不是也不可能对于“中古社会变迁”这一主题作全面探讨,但是来自中国和日本不同年龄段的诸位作都展现了比较新的观察视角,或试图提出一些新问题。这对于促进该课题学术讨论的深入,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正>说到唐宋变革论,中国学术界一般都会认为这是日本学者的首创,言必称内藤湖南、斯波义信等日本学者。这当然是没错的。应该说,以内藤湖南为开山鼻祖的京都学派,对唐宋变革论的创立和传播居功厥伟,实至名归。但是也应看到,在20世纪80年代中叶以前,从1949年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中国学者,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们是很少接触到国外的研究成果和学术信息的。他们中也有一些人对唐宋之际所发生的变化,提出自己的观察和研究,这是不应该忘记和忽略的,特别是在进行学术史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说到唐宋变革论,中国学术界一般都会认为这是日本学者的首创,言必称内藤湖南、斯波义信等日本学者。这当然是没错的。应该说,以内藤湖南为开山鼻祖的京都学派,对唐宋变革论的创立和传播居功厥伟,实至名归。但是也应看到,在20世纪80年代中叶以前,从1949年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中国学者,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们是很少接触到国外的研究成果和学术信息的。他们中也有一些人对唐宋之际所发生的变化,提出自己的观察和研究,这是不应该忘记和忽略的,特别是在进行学术史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唐宋之际是中国历史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无论是地域格局、政治态势、社会结构,还是文学艺术、经学思想等诸方面所发生的迥然变异,令后世举目、今人寻味,也引起海内外中国史学者持续而广泛的关注与探讨。从日本学者的唐宋变革假说到欧美学者的两宋之际变革说、宋代经济革命说,再到近年来的宋元变革论、唐宋会通论、中国本土学者的唐宋变革认识论等,以唐宋变革为主题的学术讨论始终未曾落下帷幕。正是在这样诸说纷纭、各为己见的境况下,史学研究者更应以贯通、融会的历史大局观来探究唐宋之际发生的社会变迁,以客观、求实的研究态度剖析唐宋变革学说在国内外的不同学术发展路径。以下几位先生正是秉承着理性、求是、本真、严谨的史学态度对唐宋变革乃至更早并与之相关的魏晋隋唐的变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意见,以期进一步阐释中国学者对唐宋变革论的认知、客观呈现唐宋历史的真实面相。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唐宋之际由贵族政治转向君主独裁,这是内藤湖南"宋代近世说"的重要内容。细察该说,发现其诸多基本陈述与史实不符,六朝隋唐时期"名族"、"世家"虽有优越地位,但政权并非皆为贵族掌管;"弑逆废立"在不同历史时段的频发或少见不足以构成君主地位变迁的证据;唐代政治并非是君主与贵族的协议体,明代君主权力也并非毫无制约;该说关于宰相、地方官、宦官的对比也因其误判史实而不能成立。同时,该文论述逻辑并不严谨,存在概念界定不清、诸多基本判断缺乏史实依据、以结论为前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陈垣早年对以经世致用、主通明变为特色的赵翼史学颇感兴趣。青少年时代通过研读《廿二史札记》和《陔余丛考》汲取学术养分,并借助赵翼提供的史学资源,结合时代要求,将一些关乎社会现实的问题引向深入,体现出继承性与发展性的统一。他吸收赵翼对"奴才"称谓的溯源和考证成果,进一步考镜源流,揭露清朝强分满、汉的民族歧视政策;在赵翼对岳飞被杀之因的认识和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辨是非,揭露专制君主的腐朽、残暴。在20世纪初民族、民主运动激荡的历史背景下,陈垣史学表现出的民族大义和反专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赵翼思想的超越和升华。  相似文献   

15.
汪勃 《陇右文博》2001,(2):46-50
被誉为“东洋史学之泰斗”的内藤湖南(虎次郎)博士曾作为京都大学东洋史学第一讲座的担当,培养出了很多俊秀人才。内藤先生退官后,隐在“恭仁山庄”致力于研究,书有《近世学史论》、《燕山楚水》、《满州写真帖》、《清朝衰亡论》等等。内藤先生生前  相似文献   

16.
崔壮 《清史研究》2020,117(1):143-151
正在中国史学史上,章学诚是最具变革精神的史家之一。他先于梁启超、章太炎等近代学者一百余年就中国历史的编撰形式提出革新的主张,有些见解至今依然可谓不易之论。关于章氏的史学变革主张与思想,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讨论。一方面指出他在史书体裁体例、内容铨配以及历史文学等方面的具体见解,重点阐扬其不拘常例、寻求变通的学术准则;另一方面探讨其某些思想和观念(例如"六经皆史")在其探究史学变革过程中的意义。~(1)然而,这些研究所遗颇多,章氏许多治史理念  相似文献   

17.
清代乾嘉时期,考史学家钱大昕、王鸣盛、赵翼、洪亮吉、牛运震等均撰写了考评历代史书的专著,旨在对前代史书作彻底的清理与审查。其重点之一是批评史书叙事的真实、准确与可信问题。他们秉承史以纪实的治史理念,总结了前人作史的几大误区。乾嘉考史学家指摘史书中的不实与失检之处,揭露史书的曲笔和回护,强调直书的技巧性。他们主张据事直书以示褒贬,反对由于模仿《春秋》笔法导致叙事的失真或历史理解的歧异,这反映了乾嘉史学的客观主义特点和征实精神。钱大昕等人批评史书的瑕疵,其最终目的是要指其瑕,益以见其美。他们不仅在具体的考论成果上,而且在史学批评的思想认识上也留下了丰富的史学遗产。  相似文献   

18.
<正>近代学者、启蒙思想家严复认为:"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王栻主编《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第668页)国学大师钱穆也有"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的说法(《理学与艺术》,《宋史研究集》,第7辑,台北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1974年)。日本学者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更是广为人知。正因为此,学界对于宋史尤其宋代政治史的研究可谓用力甚勤且成果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中国传统史学虽在西学东渐的强力冲击下失去了主流地位,但仍然保持着一种血脉上的延续与发展。从章学诚到刘咸炘,呈现出传统史学理论在近代自省式的演进路径。刘咸炘阐释了章学诚关于浙东史学、六经皆史、记注与撰述等问题与范畴的论述,这些心得沉淀为刘咸炘史学理论的亮点和底色。刘咸炘还深入比较章学诚史学与西方史学,回击了西方史学优越论,坚守了中国本位的史学立场。刘咸炘承袭章学诚史学、目录学、方志学的衣钵,堪称"续章"的代表人物,但其中又有"匡章"之义。刘咸炘提出的"察势观风"已突破了章学诚史学的固有疆界,在近代史学史上自成一派。"续章"强调的是继承史学传统,"匡章"则是对传统史学的革新,这既为近代本土史学理论的重建注入了必要的传统因素,也为传统史学理论在近代学术转型中找到了安身立命之地。在新旧史学和中西史学的交汇、碰撞、嬗变中,刘咸炘的章学诚研究引起了内藤湖南、钱穆、蒙文通、齐思和等中外史学家的关注,从中可见中国本位史学家在民国史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绍冬  高文宏 《沧桑》2012,(3):25-27
唐型文化,是20世纪以来,随着"唐宋变革"作为一个学术问题引起各国研究者的关注后,学术界从文化史的角度,在吸收中外"唐宋变革"理论的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历史进行重新分期后提出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