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都图书馆藏彩绘《九边图》,绘于崇祯后期,民国年间由汪申伯收藏。全图采用形象绘法,是现存《九边图》中形象绘法最为突出的地图,是一幅军事示意图,而非作战地图,反映出以直观、实用为目的的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人文传统,直到明末仍发挥着主要作用。首图《九边图》机构、方位错讹较多。不过,由于这幅地图很可能是明代最后一幅长城地图,反映了明末九边长城防御体系的全貌,因此具有一定的学术与文物价值。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第一幅长城地图《九边图说》是明代许论在嘉靖十三年绘制的,该图描绘了包括镇城、关楼、卫所、营堡、驿站在内的多层次、立体性的长城防御体系。《九边图说》残卷东起镇北关,西至偏头关西,现存三门峡市博物馆,是许论上呈世宗的副本。《九边图说》采用中国古代地图绘制中的形象绘法,对当时流传的,目前研究评价甚高的"计里画方"与图例绘法并未采用,而是以直观、实用为目的,反映出明代仍然继承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中的人文传统。单纯以科学、定量方法衡量、构建中国古代地图史,是一种基于西方现代制图学的观念。这种方法并不符合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内在传统。作为第一幅长城地图,《九边图说》残卷具有重要的学术与文物价值。存世多个版本的《九边图论》、《九边图》,只有谢少南刻本基本反映了《九边图论》原貌,其他皆有所改绘。  相似文献   

3.
章潢图是嘉靖四十一年左右章潢绘制的《万里海防图》。章潢系包括此图及受其影响所绘的崇祯元年《全边略记·海防图》、崇祯六年《地图综要·万里海防全图》、崇祯九年《皇明职方地图·万里海防图》、康熙年间《万里海防图》。该图系具有三个突出特征:图上绘制了简要的七条图注;沿海区域间有明确的分界点;海上有防御倭寇的防线。地图绘制者的绘图特征表明其绘图的目的,就是要完善明代的卫所体系;卫所体系的首要防御对象是沿海不法之民,同时还要灵活处理来华的日本人。  相似文献   

4.
前沿资讯     
中国地图将现秦始皇长城秦始皇万里长城的具体位置、分布、走向、通讯设施、工程实施情况……这些困扰长城学家和考古学家的谜底将被一一揭晓。中国长城学会近日透露,我国将于今年4月首次对秦始皇万里长城的全线进行实地考证勘察,本次考察后将绘制出完整的秦始皇万里长城走向图, 同时走向图还将被绘制在中国地图上。此次考察自秦始皇万里长城最西端甘肃省岷县(史称临洮)开始,经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北、辽宁6省份、18个市、46个县,最后抵秦长城最东端 (史称辽东)。此举将填补长城学研究中的一项空白,把秦汉史进行有机的衔接,并有助于秦汉史的拓展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2020年1-4辑封面用图为《丝路山水地图》(部分)。《丝路山水地图》又名《蒙古山水地图》,幅宽59厘米,长30.12米,约绘制于明朝后期。图幅范围东起于嘉峪关,西终于天方,录有211个地名,直观地展示了明朝与西方的陆路交通情况,反映了延续一千多年的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  相似文献   

6.
赵现海 《史学集刊》2021,(1):92-101
中国古代中原王朝为加强防御,在北部边疆长期建立了长城防御体系,明代在海洋空间面临实质性挑战后,在东部近海地区也开始构建了长城防御体系。长城一方面起到了有效的防御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被动特征,无法彻底解决来自北方族群与东部海域的威胁,反而产生“反噬效应”,造成巨大的财政负担与社会动荡,甚至带来全方位的政权危机,这是影响中国古代历史变迁的重要因素。长城虽然是政权之间的界限,却并非族群之间的界限,而是一条生态过渡区的界限。  相似文献   

7.
林梅村先生对一幅据称从日本回流的手卷进行研究,判定其为明官方于嘉靖三年至嘉靖十八年间绘制的原名为"蒙古山水地图"的明朝宫廷用地图,并在其同名专著《蒙古山水地图》一书中对该图性质、绘制年代、绘制者等做了一系列判定。本文认为,林梅村先生对该图性质的基本判断不能成立,其最主要原因在于明嘉靖前期蒙古诸部主要驻牧、活动范围在长城沿线以北而不是嘉峪关以西,明嘉靖时期人对当时蒙古各部方位皆有比较清晰认知且有密切互动往来,绝不至于将嘉峪关至天方之间遥远广大的区域当作"蒙古山水"来绘制地图。该图所示地理范围在明朝大致被统称为"西域"而非蒙古。除此之外,林梅村先生关于该图绘制时间、该图其他版本、绘制者为谢时臣等判断,也都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2020年1-4辑封面用图为《丝路山水地图》(部分)。《丝路山水地图》又名《蒙古山水地图》,幅宽59厘米,长30.12米,约绘制于明朝后期。图幅范围东起于嘉峪关,西终于天方,录有211个地名,直观地展示了明朝与西方的陆路交通情况,反映了延续一千多年的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2020年1-4辑封面用图为《丝路山水地图》(部分)。《丝路山水地图》又名《蒙古山水地图》,幅宽59厘米,长30.12米,约绘制于明朝后期。图幅范围东起于嘉峪关,西终于天方,录有211个地名,直观地展示了明朝与西方的陆路交通情况,反映了延续一千多年的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  相似文献   

10.
《长江江防图》描绘清初长江中、下游的军事防御体系,是研究中国地图史和清初军事史的珍贵资料。一该图绢地、黄绫装裱,纵59.7、横1340厘米。该图原收藏者马良贵题签“长江营汛图”,并在图首书记,记述该图来历(图一)。图  相似文献   

11.
长城是一个由点(关堡、烽燧、驿站)—线(长城本体、讯息传递线路)—带(军事防御、文化交流及物资交换所在的长城防区)—层次体系(防御体系的层级关系)构成的地理尺度的空间实体和文化遗存。长城的价值并非仅仅是单纯的"长长"的墙体,而是"横向分段、纵向分层"的严密、庞大的防御体系。基于对长城"防御体系"的整体性认识,提出长城的保护要遵循从整体—层次体系—防御工事单体—协同管理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金代长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代长城,又称“界壕”、“壕堑”。是金王朝为防御北方各部反抗、进攻而修筑的军事防线。河北省境内的金代长城分布在康保、沽源、丰宁三县境内,俗称“三道边”,有的地图上标有“成吉思汗长城”,也有认为是秦汉长城的。 1978年和1982年,有关地、县文物工作者曾对金代长城进行过实地调查,基本上查清了河北省境内金代长城的分布、走向、构筑特点,并采集、征集了许多文物标本,为研究金代长城的军事防御工程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3.
公元5世纪初,柔然崛起于大漠。在难以从根本上消除其威胁的情况下,为了防御柔然的侵扰,北魏先后3次大规模修筑长城。但是,长城作为单一的防线无法长久地阻挡柔然的骚扰和南侵,因此,北魏设置了众多军镇,构成统一有效的长城——军镇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14.
明长城防卫武器及生活用具兆勇明长城与历代长城一样,是作为军事工程而修筑的,是在与塞外蒙古族纷争之地建立起的防御体系。遇有战事,守兵凭借这一人工屏障登城打仗,闲时则在长城腹地开荒垦田,补给军用,生产和生活。所以长城防卫武器及生活用具是我们需要调查的重要...  相似文献   

15.
在前辈学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松江府海塘图》和乾隆《太镇海塘纪略》中所附地图的比对,可知两图所载各县海塘长度的差异主要是由各自丈量尺度的不同造成。加之镇洋北岸海塘长度以及两图所示地域范围的差别,可以判定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的《松江府海塘图》绘制于乾隆十七年,该图更名为《乾隆松太海塘图》较为合适。《乾隆松太海塘图》是清代江南海塘的通塘体系形成之前最完整的一幅海塘图,图中所画内容反映了官方绘制江南海塘图"兵农并重"的特殊要求,是同类海塘图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16.
西晋以后,国家舆地图与方志地图绘制分流,各成体系。至晚清,国家舆地图绘制技术已相当成熟,但方志地图依然使用示意绘画法。《安西采访底本》是甘肃省瓜州县的第一部方志,其中所附8幅地图在地图学上有重要意义,体现了晚清地县方志地图的绘制水平。时至今日,不少地县方志中的地图或从国家地图中截取所需部分,或沿用旧有方法绘制。本文认为,当今方志地图的绘制,应该吸收传统方志的优点,运用现代化技术,按照方志体例和内容的需求,绘制精细准确的附图,以便更好地保存史料,构建方志地情资料库。  相似文献   

17.
明代沿海防御体系和长城防御体系在军事聚落的时空演变方面具有相似性与差异性。南直隶海防和宣府镇长城是海防和长城防御体系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防区。南直隶海防防御沿海倭寇,护卫南京城;宣府镇防御北部势力入侵,护卫北京城。二者均为明朝防御体系中的军事重地,防御等级相近,具有可比性。通过对其军事聚落的数据梳理、分析与对比,探讨其在防御体系建置、空间布局、规模方面的时空演变过程,并结合历史因素分析各自的形成演化原因,由此得出两防区虽在统一的防御思想和军事制度指挥下,又形成各自的特点:海防军事聚落布局开放、规模灵活多变,长城军事聚落设防严密、等级分明。研究可为揭示海防和长城两套防御体系的内在特征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8.
《永乐大典》卷一·一九○五中的《广州府境之图》、《广州府番禺县之图》、《广州府南海县之图》是目前能查看到的、最早反映广州城市布局的地图,图中不但绘制出城濠形制,而且标注有重要衙署、标志性建筑物、古西湖的位置以及道路网络,为研究宋元至明初广州城的变迁提供了珍贵的图形资料。一、三幅地图成图年代考订《永乐大典》卷一·一九○五中收录的三幅地图当出自明代永乐朝以前的古代文献中,虽然地图绘制的准确年代无法确定,然从图中广州城的之城廓形制及地理标注考证,此图当绘成于明朝初年。依据如下:(一)此三幅地图中绘成于元代以后…  相似文献   

19.
赵静 《文博》2004,(5):56-59
《禹迹图》在中国地图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因为它在传世的石刻地图中的绘制年代最早,更在于它有相当高的数学精度,是现存最早的画方地图。《禹迹图》客观的反映了宋代的地图制作水平,是中外古地图中难得的珍品,历来西方学者对它赞誉有加。目前对此图的研究又出现另一种认识,葛瑞母·汉卡克在其《上帝的指纹》一书中提到"一幅雕刻在石碑上,绘于1137年的中国地图呈现精确  相似文献   

20.
长城的别名     
两千多年来,中国各朝各代在修筑长城和记载长城时,所使用的名称多有不同——长城这是长城最通用的称谓。长城是一种很长的墙体防御建筑,或形式和墙体相近、防御性质和墙体一样的防御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