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众所周知,东西方文化存在巨大差异;在幼儿教育上,不同文化环境也产生了不同教育方式。西方幼教偏重孩子个性发展,而我国幼教在孩子的基础建设上是世界公认的扎实、严谨。我认为,不论"洋幼教"还是"土幼教",适合教育对象的才是科学的;不管教育工作者还是幼儿家长,选择适应孩子发展需要、适应社会需求的模式才是硬道理。  相似文献   

2.
肖依斐 《神州》2014,(7):70-71
<正>三月春暖花开,又到了开学的时间,本应开开心心上学去的孩子们却正承担着新一轮的教育压力。而他们的父母也并不轻松,学区房、各式各样的补习班都是他们要拼的目标。无论是家长陪读,花高价买学区房,还是周末铺天盖地的学习辅导班以及兴趣班,在家长挥舞着"教育皮鞭"抽打着转得像陀螺似的孩子们时,我们不禁要问累的是孩子还是家长?对于"教育焦虑症"我们应该怎么办?近日,记者走进学校和各类补习班,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兴趣特长班,家长期盼的"负累"  相似文献   

3.
随着"六一"儿童节的来临,全国各地的幼儿园又要开始热闹了,老师们也早已开始忙碌起来了。父母也在煞费苦心地想着如何让孩子度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对于这个一年一度的节日,孩子到底喜欢怎样过"六一"儿童节?怎样才能使他们真正拥有一个快乐的节日?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习惯。"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呢?1.教育要耐心,道理要讲清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家长在讲道理时,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孩子讲清楚。如果孩子和同伴打  相似文献   

5.
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充满自信,但你知道如何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吗?你知道自信是如何"宠"出来的吗?很长时间,很多做父母的都认为孩子是不能宠的,因为,他们认为孩子是会被宠坏  相似文献   

6.
曾经像一只毛毛狗那样温软可爱的孩子,用不了几年,就会长得和父母一样高,心里藏满了不愿意分享的秘密。每个父母都知道会有这一天,但真正来临的时候,还是措手不及。眼看一个魁梧的小伙子成天关在卧室里玩手机,不交流,一提学习就大发脾气,父母很难不产生这样的怀疑:“他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孩子是不是有手机成瘾/抑郁症/狂躁症?能治吗?”  相似文献   

7.
我们家长常常抱怨,自己为孩子操碎了心,孩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为了孩子的成长想尽了一切办法,到头来孩子还是不满意,为什么呢?还是先听一个故事吧!动物园里一个常年喂养猴子的人,不是将食物好好地摆在那儿,而是费尽心思,将食物放在一个树洞里,猴子很难吃到。正因为吃不到,猴子反而想尽了办法要去吃。猴子整天为吃而琢磨,后来终于学会了用树枝把东西从树洞  相似文献   

8.
彭亮 《风景名胜》2008,(9):64-65
同盟论道:"道南理窟"开讲坛朱熹是福建人?江西人?还是安徽人?在发掘文化遗产和开发旅游的热潮中,福建、江西、安徽三省曾经展开了对一代理学宗师朱熹的争夺战。出人意料的是,这场"争夺"以握手言和、三省结盟的方式结束:福建武夷山、安徽黄山和江西上饶轮流联合举办国际  相似文献   

9.
最近,有学校以“我最崇拜的人”为题,在中学生中开展随机调查,结果出人意料,答案最多的不是父母,不是老师,也不是科学家,更不是英模,而是歌星影星。对“明星”偶像的崇拜,已成为青少年的时尚追求。少男少女们为“明星”偶像或喜或悲,甚至自杀、出走,许多父母大惑不解,不知道孩子“追星”到底是对还是错?如何引导孩子的“追星”心态?  相似文献   

10.
家长与孩子无论在人生观、世界观,还是兴趣爱好方面都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父母们越想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孩子,唠叨也越发没完没了。于是,孩子们便总结出了唠叨的十大烦,以此让父母们有所重视和改变。16岁是花季。花季中的孩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他们对世界有了最初的体验和认识,对于父母的管教开始有所反感。父母也有说不出的苦衷:孩子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多说两句行吗?可是,你知道你说过的话有让孩子“烦”过的吗?个人小金库——父母偏要清点盘算,烦!孩子们打小知道经济是大问题,钞票是样好东西,每回拿了压岁钱都乐呵呵的。但是,父…  相似文献   

11.
正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象力丰富,常常是充满活力、毫无顾忌地去探索世界,知识和能力有限的他们因此难免"出错"。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如何面对他们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呢?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们要真正承认小孩子有创造力,才可以不被成见所蒙蔽,小孩子多少都具有创造能力。"我们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让孩子真切地感到你对他们的重视,同时要给予孩子适宜的鼓励、引导、支持和帮助,让孩子感受到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2.
正有位年轻爸爸告诉我:孩子看到小伙伴有电子琴,吵着要,但买回来后才两三天,便丢在墙旮旯里了。孩子的屋里,玩具熊猫、积木、神奇的画板、小火车……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其中小图书就可以开个小小的阅览室。可是,孩子对这些失去兴趣。于是,年轻的爸爸感叹了:"唉,我花了那么大的代价,为了孩子买这买那,可孩子只玩一玩就没劲了。"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有很多,这可能是由于孩子的兴趣不稳定、无常性,也可能是因  相似文献   

13.
正【教材原题】以"我回家最晚的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这一天,你回家最晚,为什么呢?是因为学业上的研究,还是因为班级里的任务?回家路上又是什么让你停下了匆匆的脚步?这一天,你回家最晚,到家后,你有什么发现呢?父母的神色是不是又憔悴了几分?桌上的饭菜热了几回?还是一切如常,这回家最晚的一天其实不过是普通的一天?  相似文献   

14.
越来越多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采用了“金钱激励”法,即给孩子在学习、生活习惯方面定个标准,或者指定一项任务,如果完成得好,则相应地给予金钱上的奖励。这种方法是不是可行?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在部分学生和家长中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社会有深厚的"校友文化",很多小学招生时,不仅有就近入学原则,孩子还得有亲属是学校的校友,才能被录取。"校友文化"出现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初是为了沿袭校友与学校的联系,方便校友回校做贡献。后来,为了方便家长接送,一个家庭如果已经有孩子在某所学校入学,其弟弟妹妹也可以被优先录取。但长此以往,一些攀不上校友关系的学生只能被挡在名校校门外,导致教育资源垄断,出现社会断层。  相似文献   

16.
传说,古时有个画家,喜欢画虎。一次,他刚画完一个虎头,有位朋友请他画匹马,画家顺笔一挥,在虎头下面添上了马身。朋友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画家答曰:“管它是什么,马马虎虎吧!”朋友生气而去。 画家把这幅画挂在墙上,他的大孩子问:爸爸,上面画的是什么呀?”画家漫不经心地  相似文献   

17.
孩子穿着成人化,唱流行歌曲,讲成人的客套话,还时不时抛出一个个媚眼和飞吻,活脱一个成熟的“小大人”模样……面对这种现象,不少家长不禁担心:孩子懂事太早是好事还是坏事?  相似文献   

18.
当惯了"老大"的何鸿燊,7年"适应期"中脾性丝毫未变,是时代变了,还是赌王老了?赌王有恙。据香港传媒报道,澳门赌王何鸿燊8月初传出病情有变,家人陆续赶往医院探望。尽管何鸿燊亲属称其"正在康复中",但坊间还是对这位88岁的耄耋老人的病情及其执掌的商业帝国的未  相似文献   

19.
找“朋友”     
正一年四季,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这里,悄悄地,悄悄地,跟我们玩捉迷藏。可是,春天在哪里呢?我知道,春天就在孩子们身边。还记得冰心奶奶说过的一句话:"只拣儿童多处行"吗?孩子是天真的。看,那片草地上已经坐满了孩子,有的跑着,笑着,有的在放风筝,仰望天空,风筝已经数不胜数!顿时,天空变得五彩斑斓,孩子们为天空增添了色彩,原来,这就是春天。  相似文献   

20.
正一、从"教材"到"生活",树立"生活即教育"的意识首先,学习的内容来自于幼儿的兴趣和生活。我们通过观察孩子游戏、与孩子交谈,从中发现孩子的兴趣点;然后,从他们感兴趣的方面入手,鼓励幼儿将自己对主题的认识体验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从中了解孩子的现有经验水平,同时也对每个幼儿在该主题活动中表现出的需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再根据需求编制主题网络,将幼儿的认知、情感、体能、社会性等发展领域有机结合,努力为幼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