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邰爽秋是位民国时期在南京、上海等地广为人知的著名平民教育学家。当时他和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齐名,被称为我国推行平民教育的"四大怪杰"。所谓"怪",大约是指他们留学美国回来后,都抛弃舒适的城市生活,脱下长衫,走出书斋,下到农村,创办学校,身体力行,推行平民教育事业。四大怪杰的第一个晏阳初,曾被誉为我国平民教育  相似文献   

2.
晏阳初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平民教育家,他的平民教育研究对象不仅仅在于一般失学的青年和成人,也对儿童教育进行了研究以期从根本上消灭文盲,从而使平民化的学前教育在平民教育领域中不断的延伸和拓展。晏阳初的平民教育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大方式"对幼儿教育有很重要的影响。他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对今天的"家园合作"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他为我国乃至世界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平民教育思想更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当今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方向,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对我国如何改进和发展民族教育有重要启示意义,深入学习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有助于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快速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晏阳初,上世纪20年代初美国名校毕业的"海归",既不愿意在官场谋职,也不愿意留在大城市求名利,而是自愿从北到南奔走,投身于以平民教育为主的乡村建设。一批"海归"和国内有识之士受其影响,纷纷从东到西上山下乡,复兴濒临崩溃的中国农村。晏阳初以平民教育为主的乡村建设模式,不仅在中国大陆轰动一时,而且也影响到南美、非洲和东南亚,被称为"国际平民教育之  相似文献   

5.
晏阳初,1890年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世界著名平民教育家,乡村改造运动的开创者,一生致力于落后地区的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事业,被尊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曾被联合国聘为终身特别顾问。  相似文献   

6.
"平民化"是五四时期"社会改造"话语体系中的重要理念。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在社会改造的认知中发现"平民"的地位,并通过"平民阶级"的政治解读而形成"生活平民化"的思想诉求。"平民化"思想在五四时期"劳工神圣"、尊崇"劳动"语境之中,不仅有着对"劳动运动"的积极期待,而且也使"民众本位"意识有所强化,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五四时期思想在质的方面的飞跃。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亦将自身置于"平民"序列之中,不仅提出"走向民间"的主张,而且也在社团联合中坚持"到民间去"的理念,力图使"平民化"思想从思想层面转化为社会实践层面,并表征为"联合群众"、促进民众势力发展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7.
<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4期所刊唐博<民国时期的平民住宅及其制度创建——以北平为中心的研究>一文,认为平民住宅最早兴建于1934年南京市政当局整顿市容,对此结论,尚可商榷. 国民政府奠都南京以后,该市人口年增长率达到14.2%①,随之而来的棚户数量的增加,成为一大社会问题.至1934年棚户总数已达29572户,占全市65482户的45.1%.②为此,市政府于1934年特组织成立"棚户住宅改善委员会",专门负责棚户住宅改造事宜③,始将棚户区的全面改造纳入市容整顿的规划中.市政会议议决通过改善棚户区的办法为"(甲)迁移,(乙)取缔,及(丙)建造平民住宅",并"觅定适当地点,与殷实商人及银行界官商合资起造平民住宅".④随后在和平门外、止马营、七里街等处筹建了多所平民住宅.但此次并非该市兴建平民住宅的开端,只是"于原有平民住宅外,加建一部分平民住宅,平价出租".⑤  相似文献   

8.
历年来对汤显祖文学观的研究都集中在其"主情"的文学思想方面,而忽略了对他平民文学观的探讨。仔细分析《牡丹亭》可见汤显祖的平民文学思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主张以情抗理(礼);主张人的情与欲得到满足与宣泄;描写下层人民的众生相;表现平民百姓市侩、滑稽的审美接受。通过对汤显祖师承渊源、交游情况,以及当时社会思潮对其影响等方面的考察,进而论述汤显祖平民文学观形成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9.
一个失败的结果,表明的是一种不可能性邓公说"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这样的指向下,财富不再是中国平民耻言的一句话,以财富来衡量人的能力,成为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一个越来越强的标准。从炒瓜子的年广久、到倒飞机的牟其中、炒股票的唐万新、教英语的李阳、卖饲料的刘家兄弟,创造财富者,成为新时代的平民英雄。  相似文献   

10.
一·二八事变爆发之后,上海公共租界东部的虹口、杨树浦等地区为日军全面控制。区内狂热的日本侨民随即被武装起来,为日军提供向导、搜查和警戒等战时辅助服务。与此同时,一部分中国平民在战事打响之后未能及时撤出日军控制区,不幸沦为日军以及武装日侨的攻击目标。日方以抓捕"便衣队"为由,大肆拘捕、扣押和虐待区内中国平民,其中一部分人还惨遭杀害。日方的暴行,引起了上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上海领事团的压力下,日军陆续移交和释放了数百人,但仍有大量中国平民遭到扣押,这个不幸的群体直至战争结束都未能获释。由于日方拒不承认扣押、杀害他们的事实,这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群体,就成了所谓的"失踪人口"。  相似文献   

11.
关中地区隋代墓葬主要分布在大兴城的东、南、西三个郊区。潼关税村隋代壁画墓代表了皇族的墓葬区,高等级的贵族墓葬集中在城东的白鹿原、铜人原;中小官吏墓葬散布在南郊凤栖原、高阳原、咸阳洪渎原;平民墓葬分散于各个原上,符合就近埋葬的特点。凤翔隋墓是比较典型的平民墓地。隋代宫女葬于西郊三民村一带,即诗词中所见的"宫人斜"。  相似文献   

12.
秦汉之际,社会上出现了没有世袭贵族身份的平民也可以因有"功"、"德"而称王的思想,这种思想为刘邦建立汉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提供了法理依据。刘邦建汉以后,为了稳固其统治,推行分封诸侯的政策,以示"与天下同利"之"德"。为了进一步彰显其"德",他又将分封制扩大到了依照帝国格局规划建造的帝陵布局中,将这个微缩的帝国以陪葬墓园的形式分封给诸侯、功臣,这当为汉陵陪葬墓兴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古罗马早期平民的身份地位问题长期以来存在着许多争论和误解。由于罗马平民的主体是外来的,因此平民与罗马人民同他们定居和劳动的土地的关系本质不同。平民在政治、法律、婚姻、宗教生活等方面受到的种种歧视表明,罗马平民起初是从属于城邦的无公民权的自由人。  相似文献   

14.
侯宜杰 《炎黄春秋》2012,(11):74-78
拜读了周育民与我商榷的大作《我看"义和团的真面目"》(《炎黄春秋》2012年第9期),尚有一些浅见,谨按周先生大作的顺序,逐一请教。我在拙文的第一部分,列举了几条史料,并从几个方面加以论述,指出义和团运动的实质":如果说烧杀抢掠无辜的教民还打着‘灭洋’的幌子,实际干的是盗匪勾当,那么,烧杀抢掠无辜的平民、回民和官署官员则是赤裸裸的强盗行径了。"周先生对我讲的事实一概不顾,只指出我举出的县令张瑞芬禀报山东长清县团民勒索教民40余家、平民十余家的例子,说:"似乎坐实了山  相似文献   

15.
秦末战争为农民起义的说法,值得商榷。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指出:"王迹之兴,起于闾巷。"考诸秦末起义各路豪杰,其领导群体大多是来自城市中的中下层平民,而非农民,即使是陈胜也非农民。秦末起义的领导群体之所以"起于闾巷",是与先秦时期城市的发展,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有着直接关系的。春秋战国至秦,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政治上的礼崩乐坏,城市的数量、规模以及功能性质都发生了变迁。城市社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士成为城市社会中的重要力量,商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城市下层社会的各色平民也在城市的政治生活中崭露头角。秦朝统一后,加强了对城市社会的控制,也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末起义的爆发和秦朝政权的速亡。秦末起义是一场发生在城市社会中以反抗暴政为号召的权力转移战争,改变了夏、商、周权力更替的模式,开启了"平民"可以建立王朝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正从张良一生的事迹看,他未必有治国平天下的志向,但他确实没有政治野心。"五人集团"除了共同的敌人项羽外,在人格上视野上气质上几乎没有共同点。刘邦强悍,张良从容,萧何踏实,韩信软弱,陈平诡诈。张良是韩国贵族后裔,其余四人不是平民就是游民,刘邦、萧何一度是地方上卑微的小吏,改变不了他们的平民身份。一、贵族之后反秦先锋张良的祖父、父亲前后做过五位韩国国君的相国,韩国灭亡时,张氏家族仅  相似文献   

17.
3月14日,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时强调需要“平民教育”。他说:“我特别想强调一下平民教育问题,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现代的人们对“平民教育”感到陌生。1903年首先由蔡元培提出“平民教育”,实行很艰难。1923~1926年,南京的“平民教育运动”搞得热热闹闹、轰轰烈烈,领导者便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和“南京平民教育总司令”王伯秋。可惜的是南京方志皆无记载。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联圣"钟云舫诞辰160周年,谨以此文献给这位杰出的平民楹联艺术大家。钟云舫不仅是"联圣",更是一个站在人民立场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士。他铁骨铮  相似文献   

19.
难民童年     
2009年5月31日,巴基斯坦白沙瓦地区,Jalozai难民营里的儿童即将迎来"六一国际儿童节"。巴基斯坦在西北部斯瓦特河谷打击塔利班武装以来,已造成超过200万平民流离失所,成为难民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简单的国家行政机构已经无法应付日益复杂的时局,这就需要大批有才华的平民通过其他方式成为"士"阶,参与国家机器的管理运作。所以"士"作为贵族与庶人上下汇流之处,人数不断增加,这就成为其兴起的必要条件。同时随着争霸战争的持续,各国统治者都意识到需要招纳在学术领域有影响力的人进入朝廷,来增强自身的政治号召力。这样,平民凭借文学晋升则成为一种风气。"中章、胥已仕,而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正是这样一个时代背景赋予了士更为宽松的环境和更为广阔的舞台,使得他们可以周游列国,陈述时事,大展抱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