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乾七十二景是承德避暑山庄中由清代皇帝康熙、乾隆所御笔亲题的景点。历史赋予了康乾七十二景独特的历史意蕴,而从当代美学价值上来说,康乾七十二景自身的内部包容、与环境的融合以及其景观本身浓烈的人文背景特征,都成为了其成为皇家园林作品代表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避暑山庄七十二景命名的美学原则初探张亚杰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保护最好的皇家园林,1994年12月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位于河北省承德市,1703年始建,1790年竣工,占地546万平方米,分为宫殿区和...  相似文献   

3.
2003年,适逢承德避暑山庄肇建300周年。9月6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会同国家文物局将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避暑山庄坐落在河北省承德市区北部,始建于1703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耗时89年营造而成,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清朝的七位皇帝,在位时都要用半年左右时间在此消夏避暑、处理朝政、接见少数民族王公大臣、会见外国使节.这里一度成为清朝的第二政治中心,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在此发生。避暑山庄融政治、历史、文化、美学和园林艺术于一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为纪念避暑山庄肇建300周年,本刊特约请高思文同志撰写此文。  相似文献   

4.
<正> 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避暑消夏和从事各种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在清前期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避暑山庄的修建始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三朝始得竣工,前后历经近九十年,整个修建过程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史称为“康乾盛世”。它的兴起、扩建、落成以至衰败经历了一个漫长复杂的历史过程,从不同的侧面,记述了清前期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和发展,以及乾隆后期由盛渐衰的史实,同时也反映清朝末期咸丰、慈禧投降卖国,把中国推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过程中,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清王朝统治  相似文献   

5.
清朝十代,有七位皇帝曾到过避暑山庄消夏。除康熙、乾隆、嘉庆、咸丰外,雍正、道光、同治是继位之前随皇父驻跸过热河行宫(即避暑山庄)的。据初步统计,康熙北巡热河五十一次,乾隆五十二次,嘉庆  相似文献   

6.
<正> 避暑山庄博物馆是一所清代宫廷历史博物馆,这里曾是清朝几代皇帝北幸热河期间,处理政务,礼仪宴飨,游乐和生活的主要场所。馆内陈列着大批珍贵的清代宫廷文物:瓷器、玉器、珐琅、挂屏、钟表、丝织品及历史典籍,其中玻璃器也占有相当的重要位置。本文仅就玻璃器在山庄的来源,历史作用及在山庄宫廷建筑中的使用情况加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清康熙年间,一名曾在清宫做王室翻译和宫廷画师13年的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Metteo Ripa),受命铸造了刻画有"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图"的铜版画,并带回欧洲向处于启蒙运动的西方世界展现了来自东方的园林文化独特内涵与艺术魅力~(1)。18-19世纪是我国传统园林建设的鼎盛期,避暑山庄等景观园林建设既是"康乾盛世"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8.
与众多皇帝身着便服的读书像不同,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一组清帝吉服读书像,画风严谨肃穆。经与文字档案比对,这应是清代供奉在避暑山庄绥成殿中的皇帝御容。在避暑山庄供奉的皇帝吉服读书像,始于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供奉康熙、雍正二帝御容,主要为了寄托对祖父及父亲的敬重和怀念,同时又不失皇帝祭祀的威严。此后皇帝驾崩在山庄供奉吉服读书像遂成定例,由此形成这组与众不同的清帝画像。  相似文献   

9.
<正>清朝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七月,咸丰皇帝病逝于热河承德的避暑山庄。临终前托孤,以肃顺、载垣、端华等顾命八大臣接受遗诏,辅佐六岁小皇帝载淳,又为之改元,年号"祺祥"。铸"祺祥通宝"小平钱,"祺祥重宝"当十钱。九月底慈禧等一行人先行到京,发动"辛酉政变",也叫"祺祥政变"或"北京政变"。分别捕杀了顾命八大臣。恭亲王提出为小皇帝改年号为"同治",内阁大臣们一致同意,认为"同治"是上下一心,同臻郅之治。恭亲王将新拟的年号奏知慈禧,果  相似文献   

10.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七十二年前,毛主席亲临会昌调查研究,登高峰赋诗,盛赞会昌“风景这边独好”.而汉仙岩风景名胜区就位于这个风光旖旎的胜地. 汉仙岩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它资源独特,集自然景源与人文景源于一体,有赤壁丹崖,天生奇绝的地质景观;古寨崖刻,源远流长的人文景观;碧水仙山,江河蜿蜒的山水景观;古树参天,苍木劲枝的植物景观;还有云海雾涛,变幻莫测的天象景观.  相似文献   

11.
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宫,是清代皇帝的离宫别苑,原本是古北口外大小二十座行宫之一,肇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经乾隆大规模扩建,前后经过八十多年,才最后建成。这在时间上几乎与“康乾盛世”相始终。山庄初步建成后,康熙每年去木兰围场举行秋猕之典,必住山庄,“计一岁之中幸热河者半,驻畅春园者又三之二”。乾隆也是一年之中约有半年的时间驻跸避暑山庄。在此期间,由皇帝指派或批准韵大学士、军机处和各部院大臣扈从行在,处理政务,因此,避暑山庄在当时又成为清代第二个政治中心。这就说明,“康乾盛世”与清帝在山庄处理军国重务及其政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避暑山庄以及融汇汉、藏、蒙各族寺庙建筑艺术的外八庙,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园林艺术和宗教建筑艺术的高度成就,也是“康乾盛世”国家统一、封建经济文化高度繁荣昌盛的体现;而且,正是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才形成了避暑山庄及其寺庙群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陈蓉 《文史月刊》2009,(9):43-43
人们常说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那么,何为“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呢? 三宫即: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其中,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坤宁宫是皇后住的地方。从乾清宫往北一直到神武门,被称为“内廷”。是皇帝和嫔妃们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大庆之际,正是避暑山庄博物馆建馆50周年之时。避暑山庄博物馆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承德,坐落在“避暑山庄”宫殿区,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同为我国著名的清代宫廷历史博物馆。清朝建立后,为了加强北部边防,训练军队,团结蒙古民族,康熙皇帝肇建避暑山庄于塞外,岁举“木兰秋”大典并成为定制,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帝,历时100多年。清帝每年北巡习武,驻跸于避暑山庄近半年之久,除消夏避暑外,还要处理朝政,接见各民族王公贵族、宗教领袖和外国使臣,礼仪宴飨,举行庆典等各项活动,使避暑山庄成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档案和史籍记载,对清代新疆万寿宫的营建与分布、朝贺典礼仪式及其对新疆官民的一体化王朝国家认同塑造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认为,新疆万寿宫,作为清朝皇帝与清王朝在新疆的具象化与景观化体现,是新疆官民感受与体验王朝国家存在的最高礼制建筑。新疆万寿宫朝贺礼,作为新疆各地惯常性的庆典仪式和新疆最具全民性和跨族群性的政治文化活动,使得新疆各族官民通过叩拜行礼的身体实践、富丽的宫殿式布局、庄严的礼仪现场和节日的娱乐活动,感受清朝皇帝与王朝国家的存在,进而形塑新疆官民对清王朝的政治认同与归属。  相似文献   

15.
正清朝初年,皇帝给一些相当级别的官员以奏报事情的权力,称为题奏权。古代没有发达的通信工具,大臣送呈的奏折与皇帝的朱批谕旨是维系君臣之间关系和联络的重要纽带。览批大臣们的题奏,是清朝皇帝必做的功课之一,称之为"御批"。从皇帝亲自审阅到"照批"清朝初期,每一份奏折都由皇帝亲自审批,皇帝的批示没有固定格式,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康熙皇帝在右手受伤的情况之下,为了不泄露机密,忍痛用左手执笔批示,也不肯  相似文献   

16.
付新 《沧桑》2013,(1):144-146
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将旅游与其传统的文化紧密联系,使其文化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然而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新兴旅游城市的崛起,避暑山庄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本文主要阐述了山庄文化产业发展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7.
承德的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皇家园林及最大的寺庙集中地之一,也是清朝皇帝处理军政要务、民族问题的重要活动场所,因而被称为清代前期的第二个政治中心。自康熙四十二年(1703)开始建造,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完工,历经八十多年时间。其规模之大、设计之巧、建造之精、装饰之美都堪称我国建筑史上的奇观。避暑山庄胜景荟萃,星罗棋布;外八庙环列山庄,如众星捧月。这些建筑与真山实水相融汇、衬托,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故有“紫塞明珠”之称。在建筑艺术上兼具南秀北雄之美,博采汉、满、蒙、藏等民族之长。从整体设计来看,却摆脱了富丽华贵的旧章法、旧格调,而突出一个“野”字。  相似文献   

18.
<正> 卤簿仪制是中国历史上统治阶级为体现其地位、尊严以及防护需要而建立的一种礼仪制度,它是绵绵数千年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和象征。清朝卤簿仪制在沿用、继承历代卤簿仪制的基础上,产生确立了自己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卤簿仪制。避暑山庄及其周围的皇家寺庙曾收藏有清代卤簿。通过分析研究这些卤簿的使用及贮藏,以求从一个侧面反映避暑山庄及皇家寺庙在清代历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宁 《沧桑》2014,(5):100-101
清朝中前期,经康乾两代帝王的苦心经营,在承德建起了规模宏大的避暑山庄与外八庙。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关系一直以来受到了史家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从二者的建筑规划、建筑风格、文化蕴涵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文史博览》2010,(10):44-45
<正>西方现代化和中国妇女的福音,清朝皇帝最近终于下旨禁止妇女缠足。此外,清朝太后正逐步拨款,免费为妇女创设学校,进入这些学校的条件是不许裹足。太后本人是个从不支持缠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