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人类文明史上,"江南"是一个与经济富庶、风景优美、人文荟萃等等品质想联系的文化符号。在中国的各种区域性竞争里,"赛江南""胜江南"等等的赞美总是把"江南"作为最高水平的基准线。如果着眼于全球性的比较,江南也一样曾经是世界经济的一个中心。21世纪初美国学者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在《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提出了18世纪以前的世界多元而没有一个经济中心的理论。他认为:在工业化革命到来之前,古老的中国文  相似文献   

2.
太湖流域是一个地理概念,它是由以太湖为中心的各水系河流湖泊所组成的一个碟形洼地区域。该区域内部社会文化相近,社会经济连成一体,行政沿革上也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因此在区域研究中往往被视为一个整体对象。但是在江南社会经济史研究领域,学者习惯以"江南"等同于太湖流域的概念,诚不甚允当。作为地理和历史概念的"江南",自秦汉以来从未真正与太湖流域相重合,与太湖流域等同的"江南",其实是一个文化心理上的概念,且开始于近代。以"江南"为名开展研究,容易造成研究范围的混乱。相比之下,"浙西"作为历史上存在过的行政概念,区划范围上承东汉吴郡,与太湖流域高度一致,迄明初乃分属直、浙,时逾1200余年,而传统的"浙西"概念在明清时期仍然有其影响力。从"浙西"入手本地区的区域历史研究,更有利于增强学术的严谨性。为使这一观点立足于更为坚实的基础上,有必要对"浙西"的历史作一番详细的梳理。  相似文献   

3.
<正>"文化立市"是哈尔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项具有前瞻性的城市发展战略。纵观现代社会,"文化经营城市"战略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非常流行的一种城市发展战略。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文化与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特别是在经营城市的实践活动中,城市长久以来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核心资源。换句话讲,一个城市最有竞争力的品牌一定要蕴涵它独特的文化,文化成为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哈尔滨,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和复杂的近代历史发展情况的缘故,生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脉络和多元的文化交融现象,这就为哈尔滨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  相似文献   

4.
从南宋楼璹《耕织图》始,我国历史上先后创绘了几十套体系化的耕织图,而它们基本上又是以"江南"为具体描绘区域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唐宋以后"江南"的重要地位及其象征意义直接相关的。首先,农业经济的发达使"江南"成为重农、劝农的"示范"之地;其次,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加之创作者心目中的江南情怀与意识,促进了"江南"场景的表现与传播;再次,作为王朝统治合法性的重要隐喻与象征,使"江南"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这一现象背后,深刻体现出古人的地域意识与观念。  相似文献   

5.
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时期,亦是江南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不仅表现在农业上的精耕细作,也表现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异常繁荣。本文从唐宋时期江南地区较长期的和平环境、政府的支持政策、大规模的南迁移民等方面对此时期的江南手工业发展原因进行探析,以希有助于江南经济史研究。  相似文献   

6.
胡阿祥 《安徽史学》2016,(3):130-137
唐代以前的宣城,走过了由县邑到郡治、由江南西部的行政中心到江南地区的政治腹地与经济沃壤的历程。其间几个关键节点是:楚国置爰陵邑,西汉置丹杨郡,孙吴丹杨郡迁治建业,西晋分置宣城郡,六朝时代之宣城既为近畿要地、又逐渐成长为文化名邦。以南齐谢朓为标志人物的山水诗的创作与影响,既反映了南朝时代宣城的文化特色,也使得宣城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名副其实的"山水诗都"。  相似文献   

7.
刘文鹏 《历史研究》2016,(4):144-159,192
"新清史"作为一种学术思潮,是西方"内陆亚洲"研究理论运用到清代历史叙事的一个结果。"内陆亚洲"在19世纪被俄国、德国学者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使用,用于亚洲区域的划分。后随着这一地区的历史、语言和文化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内陆亚洲"成为一个文化概念。"新清史"学者们对"内陆亚洲"概念和理论的借鉴极具启发意义,但他们将满洲特性泛化为以游牧文化为核心的内亚特性,有违以往内亚史学者之本义。他们偏向强调清朝与内亚政权的延续性,将"内陆亚洲"从一个文化概念演绎为一种与"中国"对立的政治概念,逻辑上存在偏差,也不符合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并且越来越受到国际汉学界的关注;而对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研究,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一直处于一种特殊的,甚至可以说是中心的位置。明清中国各地区中,城乡工业最发达之地,非江南莫属,苏州又是江南的经济中心以及城镇网络核心;而“康乾盛世”作为清朝经济文化最辉煌、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在所有场合下,风格成为文化的艺术符号——《美学和系统方法》唐宋时代,是中国古典散文从共性走向个性,从历史走向个人的时代。异彩纷呈,而目各具的唐宋八大家,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代表。八大家中,论风格的鲜明,弛创,首推韩欧。韩愈和欧阳修,已成为揭橥唐宋两朝一代文风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史学、史家与时代"是我们开辟的一个史学沙龙性质的栏目。上世纪90年代我们曾办过"史学沙龙"(后更名为"学术沙龙")栏目,当时采取的方式是,由编辑部设定议题,一期一题,内容上学术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形式上座谈与笔谈相结合,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跨学科风格。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曾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因刊物本身的客观因素自主停办。此次我们开辟这个栏目,立意在于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学术的演进,选择一个史学界共同关注、深切感知且都可参与的议题,展开学术交流。通过这种交流形式,唤醒一种执着而高尚的学术精神,倡导一种严谨而自由的学术风格,鼓励一种务实而平允的治学态度。我们敬佩那些摒弃名利、无怨无悔地执着追求学术真理的学者,赞赏那些具有严肃认真治学精神的"学术职业者",鄙视那些将学术界作名利场、败坏学术的"专家学者",尤其是其中的"学术大腕"!常言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术,一代学术反映着一个时代。"史学、史家与时代"的命题是:我们生活在一个蓬勃发展的火热时代,这也是提出学术议题最多的时代。那么,如何审视我们当今的史学、史家?我们的时代需要怎样的史学,我们的史学如何反映我们的时代?时代在呼唤什么样的史家,我们的史家如何因应自己的时代?史学如同"十八岁大姑娘的打扮",抑或等于"死"学?史家如何才能表明自己是火热时代的参与者?我们设想:议题相对固定一段时间;内容将结合各自专业研究实践,谈些切身感受和认知;完全采取笔谈形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字数不限。我们希望撷取史学工作者日常研究中形成的和通过学术交流碰撞产生的新的思想观点。我们郑重声明:无论约稿还是自由投稿,都必须是"自家酿造"的、"打上自己印记"的作品。祈请学界同仁给予大力支持,也望各自珍重。  相似文献   

11.
江南是从唐宋以来中国最为繁荣的经济区 ,一直保持着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除偶或受王朝更迭以及内部萌生的变乱 (如盗匪、民变等 )的影响外 ,最大的破坏性影响在于外患。倭寇之乱就是其中影响程度较深的一种 ,也是有明一代对中国沿海地区扰乱较深的事件。由于倭寇事件本身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问题 ,因此本文在廓清明代倭乱的程度及其历史地理背景的基础上 ,将讨论重点置于已往很少注意的嘉靖倭乱给江南地区城防建设带来的影响。这是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为这一时期的城防建设不但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 ,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修建活动 ,而且在以后 ,更奠定了江南城市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从这一角度出发 ,说明战争动乱期间的控制行为在城防这种特定形式下是如何展开的 ,并揭示社会力量在江南地区所体现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周晶 《神州》2007,(11)
11月8日,"江南第一家"的开游节仪式在其牌坊群前的广场上胜利召开,喧闹的锣鼓、游走的板凳龙无不向四方宾客展示着主人的热情好客。浙江省旅游局副局长叶建国在开游节开幕式上,由衷地称赞浦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浦江"江南第一家"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典范,弥足珍贵。浦江县委、县政府下大力气,加大投入,深入实施"江南第一家"古镇保护开发工程,新建成了九座牌坊群,重现了白麟溪两岸明清古民居建筑风格和"十桥九闸"的独特景致,进一步挖掘和弘扬了"江南第一家"孝义文化、儒家文化、和谐文化三大特色文化,一个古色古香、充满历史文脉的郑宅古镇展现在我们眼前。他表示,"江南第一家"开游节涵盖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活动,这是一个全面展示浦江旅游形象的盛会,一个加强与省内外各界朋友增进友谊、合作交流的盛会,一个推动浦江旅游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盛会。  相似文献   

13.
一、安徽远古居民与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关系安徽地区分成淮北、江淮之间和江南三个部分,淮北是北方中原地带,江南则纯粹是南方。这个地理条件,既显示了安徽不同于他省的特殊性,又显示了安徽与全国的共性。它无异是中国的一个缩影。由此决定了安徽的文化总是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而发展。考古学证明,安微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北京猿人时代。  相似文献   

14.
正两千多年以来,江南八府一州的代表和核心地有变化。江南,古为蛮荒之地,至南朝,"江南"的地理文化概念悄然而起。南朝梁代丘迟《与陈伯之书》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丘迟是劝降对方投降梁朝,这通书信义正词严地斥责对方叛国投敌,晓之以理,同时丘迟这位吴兴(今浙江湖州)文士以江南风情动之以情。果然收到奇效,陈伯之率八千人南来归降。"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江南"的名声大震,  相似文献   

15.
<正>在南开历史学科建立90周年之际,由《历史研究》编辑部和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联合举办的"宋元明国家与社会高端学术论坛"于2013年10月18-19日在天津召开。与会学者参照欧美学界近年所谓"宋元明历史过渡"说,在"政治文化与士大夫缙绅"、"国家制度与社会结构"两大议题下,就唐宋变革后的官府政策、土地赋役、富民、农商、基层社会、北方族群、江南发展等问题,展开了"贯通性"的探研和争鸣。  相似文献   

16.
张俊峰  李杰 《民俗研究》2022,(1):94-108
隋唐以降,"江南"不仅是地域概称,亦作为一种美称在北方地区广泛流行。根据各地被称为"江南"的缘由,可大致分为水利型、稻作型、文化型、富足象征型以及景观型。各种类型的"江南"并非泾渭分明,北方各地之"江南"多是几个类型的集合体,是为复合型"江南"。北方"江南"多位于自然条件优越之地,多数"江南"指代地域为一县之隅。"江南"本是对某地社会之赞美,但美称亦会转化为"实累",明代宁夏即为此例。综合来看,传统时代北方民众对"江南"美誉的认可,缘于江南地区的繁荣兴盛,其本质上体现的是对于富足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亦是传统时代北方民众对于"何谓江南"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军事镇寨向经济市镇的性质转变是市镇机能转变的重要方面.本文以海盐县澉浦镇为中心,对宋镇的政区形态变化、县镇关系、"皇权下县"等问题进行考证,揭示出当地传统市镇的军事及行政机能渐趋退化,商业机能日渐凸现,有利于加深我们对唐宋时代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变化论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正>晚明时期的江南(今江苏、安徽和浙江)地区有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即以往不受重视的女性,也能积极参与作诗、绘画等文艺活动,它的出现与晚明江南地区独特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晚明"心学"的兴起,为女性画家追求文学及艺术目标创造了条件。至十七世纪,"心学"说已被一众后学重新诠释,并逐渐演变成一种对"情真"的追崇。"情真"可以理解为油然而生的感情,它  相似文献   

19.
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具有古老传统而近几十年来又新兴发展的学科。严格说来,中国的历史地理学,还是新中国诞生后,才从有几千年研究发展传统的"沿革地理"脱颖演变而来。中国历史地理的发展有两个动因,一是来自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其二,是来自域外学术思想理论的传播。域外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使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新的飞跃。
引发这一转变的突出事件,是在1950年前后,欧洲英国先进的历史地理学理论传入中国。它逐渐和中国本土的历史地理研究相融合。中国的历史文献丰富,文物古迹众多,使外来的理论在传入中国后,发生了本土化的转变。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历史地理工作者携手共进。中国的历史地理研究,在世界上,已经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了。当此临近世纪之交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思考,即中国的历史地理研究,怎样走向二十一世纪,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0.
秦汉以来,"长寿"的老子形象给众多学者和民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东汉之后的道教神谱当中,老子更由一个"善摄生者"一跃而成为养生术的鼻祖、仙丹的炼制者——太上老君。老子长寿神话的产生和嬗变与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化的运行机制之间有着直接而紧密的联系:一方面,"重现实、黜玄想"的文化特质使得早期道家哲学具有直观性、实用性的色彩和追求实用主义的倾向;另一方面,战国秦汉之际的历史神话化运动为早期道家代表人物及其哲学的神秘化、庸俗化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