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景名胜》2012,(2):14-14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相似文献   

2.
立春     
《风景名胜》2015,(2):12
每年的2月4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2015年立春时间为农历2014年十二月十五,公历2015年2月4日。立春之日,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意为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地拉开。  相似文献   

3.
节气     
正立春每年2月3至5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2014年立春为农历正月初五,公历二月四日。"咬春"是指在立春这天吃一些春季的新鲜蔬菜,一般北方生吃水红萝卜、南方生吃生菜,同时也包括吃春饼。春饼是以麦面烙制或蒸  相似文献   

4.
正四季是一年中春、夏、秋、冬四时的总称,在我国,四季的划分有不同的标准。民间标准:我国古代以立春为春季开始,立夏为夏季开始,立秋为秋季开始,立冬为冬季开始。以夏历(农历)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七月、八月、九月为秋季,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为冬季,并把各季的三  相似文献   

5.
人勤春来早,时惰冬忘归。紫金山天文台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权威地给出了今年立春的准确时间:2月3日23时34分。因为2月3日立春比较罕见,上一次发生在1897年,距今刚好120年,过了两轮甲子;还因为2月3日正身在温暖的南国,自然界东风解冻、蛰虫始振,内心里暖意渐聚、春绪抬头。也可能是难得看回中华诗词大赛受了激发,各...  相似文献   

6.
立春当机     
纪红 《贵阳文史》2013,(2):75-76
年少时老家乡村的冬天那么漫长,冻得人缩头蔫脑的,就等着奶奶念叨快打春了,当教师的母亲便会给我们解答:打春就是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一立春,春天就来了。一立春,春天就来了,渐渐地,天变暖,燕子回,那些杏花桃花梨花槐花梧桐花还有各式各样的野花就会次第开放,小孩子就可以小鸟一样地飞出去玩耍……立春原来是个这么好的机会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  相似文献   

7.
立春     
《风景名胜》2014,(2):12-12
每年2月3至5日之间,太阳到达黄315°时为立春,2014年立春为农历正月初五。公历二月四日  相似文献   

8.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始有二十四节气的记载。  相似文献   

9.
<正>"立秋"咬秋"立秋之日凉风至",应该是节气"立秋"带来的好讯息。前为"大暑",后为"处暑",作为夏秋之间的过渡,立秋依然"暑"相逼,随时窜出的"秋老虎"厉害着!因而,中医学认为,立秋之后相当一段时日,属较难调理的"长夏",体虚者要"焐秋",脾胃虚弱者可能还会"苦夏"。"立,始也。""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不管怎么说,立秋预示暑转向凉,生长趋向成熟与收获。元吴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很多地方,将立春称为"打春",原以为这不过是一句俗语。翻开古籍一看并非如此,在古代的迎春活动中,"打春"这一项,是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一个仪式。从周代开始,人们就把立春作为一个重要节日。立春这天,上至朝廷天子,下至府县官员,都要举行隆重的迎春仪式。《礼记·月令》记载:"天  相似文献   

11.
立秋     
《风景名胜》2014,(8):12-12
每年的8.8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2014年立秋为农历七十二,公历8月7日。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日对农业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秋季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古代的礼制规定,天子诸侯如遇境内无患,每年都要举行狩猎活动,"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从商纣王纵野兽禽鸟于沙丘开始,历代帝王都在都城附近备有专门种植刍秣和圈养鸟兽的"囿",以供狩猎之用。皇帝狩猎,四季都有规定名称:"春为春蒐;夏为夏苗;秋为秋狝;冬为冬狩"。因此狩猎活动在我国由来已久,而清代木兰秋狝则别具特色。入关前,满族及其先人世代以狩猎为主  相似文献   

13.
近裸者裸     
《人物》2013,(3):22-23
当地时间2013年2月18日奥地利,维也纳奥地利著名的立奥波德博物馆举行了一场名为"从1800年至今的裸体男子"的艺术展,馆中陈列了300多件主题为男性裸体的画作、摄影作品、素描和雕像。展览从2012年10月就已开始,不过展方2月18日特别开放下班后时段,供民众裸体参观,开放当天就来了60多名热心参观者。2012年11月,一名男子脱光衣服。  相似文献   

14.
打春牛     
正"打春牛",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是一种祖祖辈辈延续不断的迎春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不仅释放着生命活力,更获得一种民族文化认同。日前,在看电视《楚汉骄雄》时,西楚霸王项羽和虞姬路经楚地下蔡乡下,看到几个儿童"打春牛",童心萌发,以抢得牛犄角为乐,意为拔得头筹,寓意灭秦兴楚有望。这一场景,瞬间把我的记忆带回少时农村"打春牛"的现场。打春牛,古称"杖牛"。古时立春日以泥作"春牛",用彩杖鞭"牛",行"打春"礼以示春耕开始,故而"打春牛"又叫"鞭春仪""迎春礼"。这  相似文献   

15.
亮点     
《世界遗产》2013,(1):12-13
立春"鞭春牛"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不仅是一个节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鞭春牛"是立春这天民间常见的民俗活动,又叫鞭土牛。在山东民间,人们在祭拜完毕,用鞭子把泥土做的黄牛打碎,然后争抢春牛土,称为"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江浙一带还要把抢到的春牛泥土带回家,撒在牛栏内,寄予促  相似文献   

16.
瑞霖 《东方收藏》2020,(2):15-17
今年我国进入鼠年。这是中国传统纪年法的一种,以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对应,组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每十二年一轮回。今年鼠年以农历立春为界,从公元2020年1月25日起,到2021年2月3日止。去年是"猪年",后年就是"牛年"了。所以今年春节常出现这样的对联:"宰掉肥猪开美宴,迎来金鼠庆新春";而到今年底明年初,将换为另一类对联,如"鼠年谱就惊天曲,牛岁迎来动地诗"。  相似文献   

17.
二月四日是二零零八年的“立春”日,又一个新的春天向我们走来。春天的来临也就意味着一个新的生长季节的来临。 立春,又称打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首,这个延续了几千年的节日,是农耕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节日。立春是春天的开始,也是一年的开始,故此,又有“一年之计在于春”之说。那么,立春时节究竟有哪些和春天有关的民俗呢?  相似文献   

18.
民俗传承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科技创新的影响,这种动态模式不仅可以为民俗的社会适应提供技术支持,有时也会导致特定民俗事象的衰亡。普遍流行于淮海地区的立春"戴春鸡"习俗就是其中一例。虽然这项以婴幼儿为主体、针对天花的预防手段明显具有民间信仰的象征性,却也反映了区域民众对某些特殊疾病的认知方式。作为一种跨区域习俗,立春"戴春鸡"虽未为人类非遗"二十四节气"所强调,但其所蕴含的防疫理念依然值得追索和传承,甚至可以借此构建地方性"传染病预防日",从而维系其存续力。  相似文献   

19.
1939年冬——1949年冬,建在贵州边远山区榕江的国立贵州师范(简称“国师”),其办学特点为“教育即生活,生活要生产”,因而曾名闻全国。该校的前身是贵州省立青岩乡村师范学校。1939年秋,前南京栖霞乡村师范学校校长黄质夫接任校长后,为了开发边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1939年冬,便将学校迁往当时尚未通公路的榕江,改名为国立贵州师范学校。1940年春,国师在榕江设师范部(高师3年制)简易师范部(4年制)、初中部(3年制)开始招生。1940年我从榕江县城区小学转入国师与榕江县政府合办的联立小学,1941年春,考入国师初中部。我在国师及其小学读书的四年(1940——1943),正是校长黄质夫按照南京栖霞乡村师范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的教师节为每年的9月10日,而我国的第一个教师节则诞生于1931年6月6日。倡立者便是江苏东台籍教育家邰爽秋。 邰爽秋(1896~1976年),原名家(?),字叔龙。出生于东台时堰水乡一个书香门第,1914年秋考入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毕业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