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占领菲律宾后,为了维护其殖民统治,大力发展"美式"教育,扶助开办公立学校,并支持兴办私立学校。华侨利用这"有利"条件,在中华民族悠久文化情结的感召下,倡导开办私立华侨学校。美国殖民统治菲律宾时期的华文教育的兴起与繁荣客观上得益于当局为维护其殖民统治所奉行的相对"自由"的教育政策,对华侨社会认同中华文化及加强与祖国的联系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美国殖民统治结束后,华文教育在菲律宾虽然历遭坎坷与曲折,但这一时期奠定的华文教育基础却很难从根本上动摇。广大华侨保持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识,一旦局势改变,华文教育便会兴起。这是美国殖民时期华文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所致,这种影响在如今的华文教育中依然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2.
由厦门市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会、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厦门文学》杂志社及厦门大学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海外教育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等六家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五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 ,于 2 0 0 2年 4月 1 4日至 1 7日在厦门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来自东南亚、美国、法国、及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海内外学者、作家 1 80多人 ,盛况空前。会议的主题有两个 :东南亚华文文学及其研究的问题探讨 ;菲律宾华文文学的历程及特点。与国内其他华文研讨会相比 ,此次会议最大的特点是文学研究者与创作者进行了面对面的广泛交流 ,理…  相似文献   

3.
1913年春,国民党元老宋教仁被人暗杀于上海.案件刚发生时,就有许多确凿的证据证明该案是袁世凯幕后指使,许多海内外倡言正义的华文报纸都公开指责袁世凯.菲律宾的《公理报》是国民党的机关报,甚至在一篇评论中明确指出:“杀宋教仁者,袁世凯也.”袁世凯看到后极为震怒,随即命令外交部严饬驻菲总领事,以“诽谤大总统名誉”的罪状向菲律宾法庭进行控告,并指名要将该文作者于秋墨引渡回国治罪.  相似文献   

4.
菲律宾华人重振华文教育温广益菲律宾的华侨教育亦有悠久历史,它是最早创办华侨学校的东南亚国家之一①,而且在一校之内最早实行华文和英文两种学制,即“双重学制”的教学体制②。辛亥革命以后,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殖民政府对外侨教育采取放任自由的政策,全菲各地华...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华文传播媒介,在海外华文传播媒介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一,美国是华文报刊的发源地之一,海外第一份报纸型华文周报《金山日新录》,第一份由华侨主办的报纸同时是第一份华文日报《沙架免度新录》,都产生在美国。第二,从19世纪末年开始,美国一直是国内各派政治力量在海外进行宣传和舆论斗争的最重要的阵地。第三,经过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大发展,美国已成为海外华文传媒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就报刊的累计  相似文献   

6.
菲律宾华文文坛(以下简称菲华文坛)是东南亚华文文学重镇之一。本世纪30年代菲华新文学萌芽至今,菲华文学已历经60余载风雨,虽然长路坎坷,却也自成一方景色。诗歌,是菲华文坛上颇有收获的文化,比较而言,菲华文学创作,诗第一,散文次之,小说第三。①这里所指的诗歌即源于本世纪30年代,曾于60年代、80年代两度繁盛,发展至今日的菲律宾华文新诗。一 菲华新诗发展回顾1933年,菲律宾文艺人林建民、李法西、林西谷等人组织了菲华文坛第一个文艺团体——黑影文学社,同年,王雨亭、卢家沛等人编辑发行《洪涛三日刊》;…  相似文献   

7.
赵颖 《丝绸之路》2012,(20):53-58
在南洋诸国华文文学研究领域中,新加坡有大量华文旧体诗文本,但华文旧体诗论述极少。事实上,新加坡旧体诗的作者,主要由新加坡的“过客”、新加坡的“流寓”者和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三类人构成。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的传播途径有报纸及其副刊、诗集、社团传播和网络传播。通过对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的文学史定位及其价值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新加坡华文旧体诗是海上丝绸之路华文文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旧体诗海外创作的行为意义大于写作意义。  相似文献   

8.
80年代后期,东南亚华文教育重新出现生机,到近一二年又有所发展,特别是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这种势头比较明显,而且开始了重新定位。如何看待目前该四国的华文教育?首先~点应明确,它已不是原来的华文教育——侨民教育,已成了居住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或受重视的一门外语。引人注目的是,华文教育的实用价值明显提高并受到各国的重视,出现了政府和华人共同推动华文教育的局面。及时了解和把握华文教育新的定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相关的问题。一重新定位的背景华文教育的兴衰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多重关系纠缠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菲律宾的华文教育从第一所华侨学校于1899年创办至今已有97年的历史,在这97年中,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发展演变可以1973年侨校菲化作为分水岭,分为菲化前的华侨教育时期及菲化后的华人教育时期。华侨教育时期,侨校的学生都是华籍,侨校实际上就是中国教育的延伸,因为侨校的课程、教材完全遵照中国的体制。当时学生的中文程度,并不逊于中国学生,侨生回国升学衔接不成问题,华文教育鼎盛一时,程度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各地区的水平。虽然97年来侨校未曾制定过一个统一的教育目标,但显然当时侨校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具有科学文化知识,既能适用…  相似文献   

10.
1996年2月29日一3月5日,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国立华侨大学举行。来自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韩国、印尼、新西兰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中央教科所、中国华侨历史研究所、华侨大学、暨南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北京教育学院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92人出席会议,提交论文62篇;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国务院侨办、外交部、国家教委、对外汉语教学办公室、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等单位也派员参加。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发展华文教育的必要性、可能性,An闪发展华文教育以及华文教育的前景等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从"华侨文学""华人文学""华族文学"三个阶段,梳理了菲律宾华文文学的发展历程,对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蕴含的文化认同进行分析,并从中透视菲律宾华人文化认同的嬗变。菲律宾华人的称谓经历了从"华侨"、"华人"到"华族"的历史演变,这是菲律宾华人从移民群体向定居群体转化的结果,也是其客观社会身份和主观认同变化的结果。20世纪以来,菲律宾华人的文化认同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嬗变过程,由"地域乡愁"转到"文化中国",直至"文化融合"。时至今日,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菲律宾华人的文化认同仍然处于演变与形塑的过程中,其文化认同的后续嬗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论文对1979—2015年间中国出版的224篇海外华文媒体研究的论文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有关海外华文媒体的研究状况做出初步评估。结果显示,中国对海外华文媒体的研究从1980年代起步,在以高校为研究主力的推动下不断增多,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位于东南亚和北美地区的华文报纸。但是,对受众和传播效果的研究不足,对新媒体的研究相对滞后。多数研究设计缺少理论和方法的依托,结论以主观思辨和评析为主,缺少科学客观的实证作支持。中国对海外华文媒体研究的数量虽然不断增加,但还需要有更多的微观和实证研究来加深对海外华文媒体及其受众的了解,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华文媒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李琛  李祎 《风景名胜》2009,(6):102-106
喝着Travel Cafe里山猫“过滤”后的咖啡,品尝到现代菲律宾的滋味; 住着马尼拉索菲特菲律宾广场酒店的套房;欣赏到现代菲律宾人的爱情。 马尼拉市郊Angahro颇具名望的家旗艺术家,描绘出菲律宾艺术生活的全貌。  相似文献   

14.
<盛京时报>是日本在近代中国创办的颇具影响的中文报纸.九一八事变前后,该报与日本侵华势力配合,其报道与评论具有迷惑性和煽动性.在日本关东军的帮助下,九一八事变后的<盛京时报>乘势扩张,成为东北第一大报纸.本文试分析<盛京时报>在九一八事变前后的言论与作为,从中管窥在日本侵华进程中,日办华文报纸的性质与角色.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各国华人文学,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华人用其母语——华文创作的文学,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等国都有此类文学,而且得到程度不同的发展;另一类是华人用当地通用语创作的文学,印尼土生华人用马来语创作的文学,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6.
五年前“八一五”,时值日本投降55周年。余适在东京探亲,欲觇日本右翼势力动静,特往靖国神社前一观。因作诗以记,并于当年9月27日发表在当地华文报纸《东方时报》。  相似文献   

17.
论文结合对500多名菲律宾新生代华裔的问卷调查,对华人家庭成员几种主要语言文字的掌握程度与使用现状和华人家庭三代人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现状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认为菲律宾华人家庭各成员普遍具备多语种的听说读写能力。菲律宾华人家庭中仍有包括汉语方言在内的语言环境,不过,家庭成员间的日常交际用语和家庭成员对外的主要用语、民族文字应用与阅读喜好等方面略有不同。华人家庭中的大多数都能较为熟练地运用菲律宾语和英语进行交际,这表明他们与菲律宾主流社会、与英语社会的语言交流障碍已基本去除。菲律宾政府各时期对华文教育的不同政策导致了华人家庭三代人不同的民族语言文字掌握与使用水平。新生代华裔在本民族语言传承方面较为坚持,只是他们的民族语言文字水平在未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一群体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8.
关于华文学校的性质和类型问题当前东南亚的华文学校有以下几种:1.仍按以往华侨学校模式办学,。以华语为主要教学用语,当地语言仅作为一门课程教学,学校有办学自主一权,其性质可归为华侨学校者,仅有老挝的家都公学一所。近年来,台商在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开办四所教育子女的侨民学校,也属这一种。2.以华文为主要教学语言,兼校中华传统文化和当地文化,仍保持华文教育体系者有马来西亚的华文小学和华文独立中学。其中华文小学已接受政府津贴成为国民型小学。这类学校堪称真正的华文学校,但目前仅在马来西亚存在,从国家来说,是…  相似文献   

19.
马尼拉散记     
一、虚惊一场2002年8月初我赴马尼拉出席第四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研讨会。同行的有福建《台港文学选刊》主编、主编助理及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杨少衡。我们从厦门出发,8月2日晚9点多钟抵达马尼拉。在办入境手续时,有人走到黄线以内站队,个别人还插队,与我到过别的国家不同,由此可看出菲律宾的管理水平还有差距。  相似文献   

20.
儒商现象,堪称当今世界华文文化领域中最重要的一种文化现象。在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的海内外人土中,有一批人属于“全取商人,业余写作者”,我称之为“儒商作家”,或称之为“双才(财)作家”。他们各自为国家的华文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现象在东南亚诸国,如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等最为显著。人们称这些有文化素养、热衷于传播中华文化的商人为,儒商”。他们中大多数自动接受儒学文化的灌输,从商之后,长袖善舞,成了富翁,便格外热心于精神方面的追求,利用商余时间,潇洒做文章,佳作迭出,誉满南洋;或出钱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