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卜筮时常常遵循"一事数卜"之原则,同一件事情要卜筮多次,因而包山楚简中有五套"成套卜筮辞"。五套"成套卜筮辞"中,一事或三卜、或四卜、或五卜。"成套卜筮辞"中有的卜筮辞被选择执行了,"三卜者从其二","五占者从其多"。"四卜者"包括"习卜","习卜"一方的意见通常被选择执行。"习卜"以"三卜制"为基础,是人为控制改变占卜结果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2.
商代的师     
正殷墟卜辞中的地名有时与"师"相联,称为"某师"或"师某"。祖庚、祖甲时代的行组卜辞有以下几例。……酉卜,王……夕。在师卯卜。《合》24264~([1])壬辰卜。在师(?)。《合》24249壬申卜。在师潭。《合》24251贞亡尤。在师荣。《合》24307在师澍卜。在师商卜。《文》682~([2])贞亡尤。在师丙卜。《文》718……在师~([1])卜。《文》677廪辛、康丁时代的无名组卜辞有以下三例。于惠师。《合》33100  相似文献   

3.
三杨庄聚落遗址发现的庭院内的房屋建筑,符合汉代一般民户建筑的"一堂二内"的记载,也与汉代"五口之家"的家庭规模相适应;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规定"一宅"的面积是"大方卅步",约相当于今天1700多平方米。三杨庄聚落遗址中庭院面积近2000平方米,基本符合《二年律令·户律》中普通民户"一宅"的面积。这表明汉代关于住宅大小的规定,可能是一项长期实行的比较稳定的制度。汉代人所抨击的"田宅逾制"问题,是说"田"、"宅"都不能"逾制",其中"宅"的面积大小的规定必定是长期存在的;三杨庄庭院遗址,可能就是《二年律令·户律》中"民宅园户籍"中"宅园"的真实再现,"民宅园户籍"应是记载民户家庭人口情况、住宅及其附属物"园"情况的综合簿籍。  相似文献   

4.
一、释"(坚)"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中有字作下揭形: 1.2.<花东>191 其字从"卜"、"又"、"止",原整理者隶定为"坚"(下文用"A"表示),未释[1].有研究者认为它是"又"、"止"、"卜"的合文,"止"又读作"此",然于义未安[2].笔者以为,"A"字似从"止""扑"声,很可能是"赴"字的异构;因为偏旁"止"与"走"可互易,"扑"又是从"卜"得声.在花东卜辞里,"A"字共出现6次,均见于同一版卜辞,如:  相似文献   

5.
说“来见”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顾铁符先生旧藏甲骨七片,骨片虽小,内容有的却极为重要。关于“宅丘”一片,我另有《说宅丘》一文(刊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卅周年纪念文集》)论之。此外还有一小片,内容亦好,存两条卜辞说: □来见。□□不见。看字体乃殷武丁时所卜。原骨承铁符先生捐赠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归我所先秦史研究室《甲骨文合集》编辑工作组保存。说来也很凑巧。1962年1月,天津人民  相似文献   

6.
甄伟 《东方收藏》2023,(8):113-115
许昌关宅是曹操赐予关羽的一处宅院,关公在此秉烛达旦读《春秋》;许昌文庙是纪念文圣人孔子之庙,二者为毗邻建筑,现为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过遗址内留存的碑刻、建筑、遗址现状及其文献记载,探究许昌关宅、文庙的历史渊源、保护重修的过程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7.
孙英刚2003年发表的《隋唐长安的王府与王宅》初步解决了唐代王宅的数量、分布,以及演变的部分规律等问题。但是在王府与王宅的关系、诸王府设置时间、以及王宅性质等关键问题上,该文的观点值得进行商榷。在资料考证的前提下,本文认为:唐代前期,王府和王宅并非一体,王宅是诸王个人居所,地点不定,王府在长安者,其共有之曹局在宣平坊。其次,诸王府建立时间在玄宗天宝之前。另外,唐代前期王宅大多是私产,但皇帝、太子之藩宅,以及玄宗后兴建的"十六宅"等都属官有。  相似文献   

8.
何尊是1965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重要铜器,有铭文一百二十二字,述及周成王时的大事及其年代。《文物》1976年第1期发表了唐兰、马承源、张政烺三位同志的考释,阐明了它的重要性。但是见解很是分歧,主要在于铭文开头"惟王初(?)宅于成周"和结尾"惟王五祀"的考释上。最近读到新刊的西周史读物和一些论文,得知当前史学界信从"(?)宅"即迁都之说比较多,以为成王确曾迁都成周,时在周公归政成王以后的第五年,而且认为周公摄政七年不应包括在成王在位的年数之内,涉及一系列有关周开国的  相似文献   

9.
竹间 《巴蜀史志》2012,(1):41-43
民间故事《严君平拨宅飞升》讲的是:西汉时期,住在绵竹武都山下君平山庄修道的严(遵)君平,孜孜不倦地研究儒家经史,尤好“老庄”学说。一边行医救人,一边卖卜济世,逐渐名扬九州。那一日,一位农家姑娘,眼见已成熟的稻谷就要遭受暴风雨袭击烂在田里,她去求庄主帮忙。庄主派了七个庄稼汉帮忙抢收。  相似文献   

10.
王娇娇 《黑龙江史志》2013,(13):161+163
近年来,网络上关于"宅"的新用法层出不穷,"宅男"、"宅女"等已逐渐渐成了年轻人的口头禅。本文在分析大量语料的基础上,梳理了"宅"字的新用法,并从社会时代、语言机制和文化心理等多个角度对其流行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疑尊、疑卣铭文开头人的名号应释为"中義子父",金文中偶尔有这种"伯"、"仲"、"叔"、"季"与"父"之间有二字的名号。疑尊器底铭文第一行"于"下的字应依李学勤先生释为"卜",其写法与甲骨文中部分"卜"字相同,这可能与器主是西周早期商遗民有关。"卜鄂侯于盩城",即通过占卜的方式让鄂侯到盩城建都。铭文第二行的■字,释读尚需进一步探讨。《记一件新见铭文铜戈》公布的齐国铜戈,铭文第一字当释为"栗"。"栗成"即"栗城",盖即秦汉时之栗;后世之"栗城",在今河南夏邑县。此地在前286年后数年间曾短暂属齐,此戈可能即此时齐国铸造。  相似文献   

12.
1985年春至1987年秋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和平谷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发掘了上宅遗址,文化堆积分为8层,发掘者认为上宅遗址的石器和陶器都具有鲜明特征,典型器物群早晚期发展序列明显,是洵河流域一种独具特色的考古学文化,把第八层至第三层上宅遗址全部新石器时代遗存命名为"上宅文化"①.杨虎先生对上宅遗址各层堆积进行详细分析,把第八层归人兴隆洼文化中期,第七层至第四层归为上宅文化,第三层归人后冈一期文化②.  相似文献   

13.
《文史天地》2009,(7):85-85
宋朝有一种行政机关,叫作“楼店务”,后来又改叫“店宅务”,这种机关负责管理和维修国有房产,并向租住公房的人收取租金。从北宋到南宋,州县一级的城市差不多都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这样的机关。比如说,北宋的都城开封就有两个店宅务:左厢店宅务和右厢店宅务,其中左厢店宅务负责管理东城的国有房产,右厢店宅务负责管理西城的国有房产。  相似文献   

14.
竹间 《巴蜀史志》2012,(3):41-43
民间故事《严君平拨宅飞升》讲的是:西汉时期,住在绵竹武都山下君平山庄修道的严(遵)君平,孜孜不倦地研究儒家经史,尤好“老庄”学说。一边行医救人,一边卖卜济世,逐渐名扬九州。那一日,一位农家姑娘,眼见已成熟的稻谷就要遭受暴风雨袭击烂在田里.她去求庄主帮忙。庄主派了七个庄稼汉帮忙抢收。姑娘给田里劳作的人送饭去,  相似文献   

15.
汪春耀 《世纪》2020,(1):95-95
我是个京剧爱好者。近日,我读到《世纪》2019年第四期刊载《我在恩师梅兰芳家学戏的日子》一文,文中有沈飞德所摄的"梅兰芳纪念馆"(原梅兰芳故居)的三帧照片,颇有亲切感,令我记起52年前的1967年7月初,我曾到去过那里的往事。那时是"文革"初期,梅兰芳故居为"军管"的一所院宅。  相似文献   

16.
<正>静升镇,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北,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有"华夏民居第一宅"——王家大院,驰名海外的元代古刹——资寿寺,依山建势,梯度推进,这里的建筑是黄土坡上的奇迹,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相似文献   

17.
正与光宅寺相关的高僧:宝志、法云、僧祜《南京寺庙史话》(文化南京丛书)记载了南京寺庙的相关内容。这所光宅寺所在的小巷子被称为"蟒蛇仓"、"回龙里"。之所以会有这种称谓,是因为1500多年前如下所述的一件逸事。梁朝初代皇帝武帝萧衍(502—549年在位)命运坎坷。他在建国后,立刻投注心力于政治,因此开创了南朝文化的黄金时代。然而他晚年过于热衷佛教保护,也因此引起了叛乱,最终走上被幽禁的道  相似文献   

18.
满族用石镇宅习俗探源张德玉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腰站村是清皇室爱新觉罗氏肇氏家族聚居地,近年来,笔者曾几次短期居住此村搞满族社会历史调查,正逢几户肇氏起建新房,其建宅习俗中仍有传统的用石镇宅习俗。这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他们在建住宅时,房基四角要选择实坚...  相似文献   

19.
丁村民宅坐落于黄土高原汾河之滨,临汾盆地南端,出襄汾县城5公里的丁村。丁村民宅属明清建筑,现保存完好者有40座院落,是我国北方以四合院为格局的典范,其建筑艺术不但风格典雅、独  相似文献   

20.
关于敦煌写本宅经分类问题的再讨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敦煌占卜书中的二十件宅经残卷进行了重新的分类,即为“五姓阴阳宅经”、“五姓宅经”、“阴阳宅经”、“八宅经”、“宅经一卷”、“大唐新定皇帝宅经”、“一般类宅经”七类;并依据书内容,考察了部分写卷的抄创时间。力求通过上述探讨,能将敦煌写本宅经的内容构成与多样性特点展示于学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