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李明欢教授历时五年精心撰写的《欧洲华侨华人史》于本年 7月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面世。该书被列为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丛书之十五 ,由龚诗贮基金赞助出版 ,是迄今为止第一部较全面地论述欧洲华侨华人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研究著作 ,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全书洋洋 70余万字 ,除导论、结语之外 ,共有 7章。作者以欧洲华侨华人在 2 0世纪的百年历程为论述重点 ,在综合思考欧洲华侨华人自身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欧洲社会的重大事变及影响、中欧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华侨华人的影响三大因素之相互作用的基础上 ,从…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结合新加坡经济发展策略 ,探讨新加坡华人经济近期几个发展趋向。本文认为在世界经济的冲击下 ,特别是在政府经济发展策略的引导下 ,本世纪初的新加坡华人经济将有五个主要发展趋向 ,即华人企业的实力有所加强 ;华人将大力拓展海外发展空间 ;华人企业和人才与外国企业和人才的合作与竞争将明显增加 ;华人企业将更多地涉足知识经济领域 ;独立创业的中青年华人可望增加等  相似文献   

3.
2013年5月22日,由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2013年度"华侨华人系列"讲座之二在北京大学历史系108会议室举行。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兼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曹云华教授应邀作了题为"下南洋:东南亚华侨华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讲座。讲座由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主任吴小安教授主持,出席的嘉宾有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赵红英所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梁英明教授、印红标教授和外语学院  相似文献   

4.
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石沧金博士所著《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研究》一书已于2005年6月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五章44万余字,附有《全国华团文化工作总纲领》和《马来西亚中英文地名对照表》两个附件。该书是按照国别来研究华人社团的学术著作。全书首先分析了马来西亚各类华人社团的发展历史,深入地总结了它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对于这些华人社团的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做了较为详细的探析,其中重点分析了在当地华人社会中有着重要影响的青年组织、妇女组织和奖助贷学金。该书还全面、深入地探讨了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当地华人社会在…  相似文献   

5.
试析非洲华人报刊的历史演变与社会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非洲的华人报刊进行类型分析 ,并探讨华文传媒的社会文化功能。非洲华人报刊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即 1895— 192 0年代 ,1930— 194 5年 ,194 6—1960年代和 1970年代以后。影响非洲华人报刊发展主要有三种因素 :居留地区或国家的有关政策 ,当地华侨华人的境况和中国的政治局势。这些报刊的演变有一个由少到多 ,再由多到少的过程。报刊的语言经历了从中文到双语再从双语到中文的过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保持中立是华人报刊维持的因素。最后 ,从目前情况看 ,报刊的发行有私人化和独立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新西兰华侨华人史》于2020年3月1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杜继东博士主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新西兰华侨华人史研究”项目的成果。本书共三卷,第1卷《新西兰华侨华人史研究》详细论述了从1866年第一批淘金华工到达新西兰至今150余年来华侨华人的历史。第2卷《新西兰华侨华人口述访谈录》记录了17位新西兰华侨华人的口述访谈,直观、真实地再现了新西兰华侨华人社会的历史变迁进程。第3卷《新西兰华工历史图片集》包括158组珍贵图片,并附文字说明,经过精心构思与体例编排,意在形成一部“图像的新西兰华工史”。相较于东南亚和欧美华侨华人史研究,新西兰华侨华人史研究基础薄弱、资料分散且中文资料较少、研究难度大,本书的出版是新西兰华侨华人史研究领域的标志性成果。  相似文献   

7.
论文以印尼北马鲁古省的华人为考察对象,探讨其商业经营与家庭策略间的互动关系。文章认为,海外华人商业的成功,集中展现了个人、家庭、社群以及同"非中国"环境中的其他族群与地方社会的复杂互动。"以店为家"与"多处为家"并置的策略,是当地华人保持家庭稳固的绝佳选择,也是主动适应其商业经营的最终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年轻华人在多处的家之间钟摆式地流动,也造成当地"空巢"商店,而由"空巢"现象带来的经营隐患和生存威胁,则导致当地华人社会安全感的缺失。  相似文献   

8.
论文结合墨西卡利华人出现的历史背景,重点就华人对墨西卡利早期开发的贡献及当地华人社会的兴起进行了论述,探讨了墨西卡利华人社会迅速衰落的原因,认为墨西卡利华人社会的迅速衰落,具有独特的时代背景和原因。一是它的边疆位置造成了美墨之间的争夺,使得华人的生存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二是在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大背景下,依靠棉花出口的墨西卡利经济受到巨大影响,这一外部因素加剧了华人社会的衰落。三是墨西哥的土改政策,也波及到华人的处境。  相似文献   

9.
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李安山教授所著的《非洲华人社会经济史》上中下三册,于2019年11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约140万字,共28章。该书阐述了非洲华侨华人史研究的背景、方法论、现状分析以及中非关系史概览;以时间为序,论述了从古代到辛亥革命时期、民国时期、1949—2016年各个时期非洲华侨华人社会经济各方面的演变;最后,该书还探讨了新移民的定义、作用和分类,华侨华人对非洲社会的影响等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 0 2年 6月 ,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了由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高伟浓带领其博士研究生石沧金撰写的新作 :《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 ( 1 979-2 0 0 0 )———对若干华侨华人研究期刊载文的摘评》。该书采用“题目 +作者 +发表期刊 (刊名、期数、页码 ) +文摘 +关键词”的体例 ,从 2 0余年来散见于国内各级报纸、学报、侨刊上的华侨华人研究论文中 ,引录了 742篇中国大陆学者研究华侨华人问题的文章 ;并归纳为 2 5个章节 :“华侨华人研究基础”、“华侨出国史”、“华人族谱”、“华侨华人对居留国 (地 )的贡献”、“华侨华人与居住国(地 )…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与学科建设-浅议“华侨华人学”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本文从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出发,认为现在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已不再是历史研究一枝独秀的局面,而是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社会、民族、人口、国际关系等诸多领域的综合性研究,其研究理论和方法也已广泛地涉及到人文社会科学的诸多基础学科和分支学科,华侨华人研究实际上已成为多学科研究者共同参与研究的“边缘交叉学科”,建立起一门有中国特色的“华侨华人学”势在必行。当前,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应该加强学科意识,在吸收欧、美、日的社会科学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同时,根据我们本国的国情和社会实际需要,发展自己的研究,在提高学术研究水平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中国的华侨华人学。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以秘鲁为例,通过定量实证研究揭示了海外华人形象的微观内容构成及其不同维度对于华人群体评价和中国国家形象感知的影响。研究发现,秘鲁社会存在十五项具有普遍性与代表性的华人形象内容,并在整体上可被分为三个维度:体现华人积极态度与情感的“秘鲁华人热情”维度、展现华人较高能力水平的“秘鲁华人能力”维度以及涉及华人负面形象的“秘鲁华人消极表现”维度。三个维度对于当地社会有关华人群体的好感度、认可度和接受度有着显著却不尽相同的影响,对于中国国家的好感度和呈现的期盼度同样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以国别为研究单元,明确华人形象内容、结构与影响,能够为改善移居国对华人群体的评价和中国国家形象感知提供更为明确的方向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生态不断地丰富和改变着"华侨华人与国际关系"的内涵,特别是国际关系思想的功利主义化和行政化进程,促使"华侨华人与国际关系"的内涵日益融入不同层次的公共政策之中。论文借用国际关系的层次分析法,从国际体系和民族国家两个层次对"华侨华人与国际关系"命题的内涵进行了学理性的建构,分析了华侨华人因素在当代国际关系结构中的属性,强调了设计华侨华人战略对中国外交和中国崛起的价值和意义,同时针对华侨华人未来国际化民族取向观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大多数华人不能也没有条件选择国际化,他们仍将生活在民族国家之中,只能选择追求平等公民政治权利的多元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4.
论文以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都会区的几家华人基督教会为样本,分析了丹佛华人基督教会的历史与现状,教会的人员构成、参加教会活动的原因、教会运作模式及社会功能,反映了科州乃至美国中西部地区华人基督教会的基本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以丹佛为代表的科罗拉多州华人基督教会历史不长,规模普遍较小,组织结构较为简单。教会信众来源广泛,目前以中国大陆为主体,涵盖了两岸三地及东亚、东南亚等地华人。华人基督徒多从事医学、网络信息、矿业、会计和厨师等专业技术工作。尽管参加教会活动的华人出于各种不同的目的,教会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但作为丹佛华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人基督教会仍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社会组织,在团结华人,救助华人弱势群体,特别是在提供精神支持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太平洋战争时期, 英国殖民当局针对马来亚地区制定了马来亚联盟计划及马来亚联盟公民权计划。英国制定公民权计划主要是由于下列因素的影响: 第一, 主要由华人参与、由马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受到英国的高度重视, 面对马共提出的政治权利要求, 英国绝不可漠然视之, 公民权计划与此密切相关; 第二, 给予马来亚华人所谓的“政治权利”, 有利于切断当地华人与中国的联系,抵消中国政府对马来亚华人的影响; 第三, 由于马来苏丹不愿承认当地华人的政治身份, 解决华人的政治地位问题成为英国剥夺马来苏丹主权的一个有利的借口。由于华人政策和公民权计划中包含着许多种族不平等甚至容易引起种族纷争的内容, 因此, 英国制定这一计划与其说是要促进马来亚各民族的融合不如说是要在马来亚各民族间制造新的障碍, 也很难说英国制定这一计划是为马来亚自治做准备。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在中国和东南亚社会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华南移民越过海洋抵达新加坡后重建社会与文化家园.在精英文化和上层制度缺失的状态下,华人移民利用祖籍地的文化传统,并以血缘、族群和信仰为纽带,重新建立了他们自己的华人文化,并进一步完成了社群的整合与文化的重植.作者在<越洋再建家园>一书中选取了华人社会的本土视角与民间视角,以历史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方法考察了新加坡华人社会从移民到定居转变过程中文化移植与重建家园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中越两国自古关系密切,越南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国情相似,经济互补性强。目前,在区域一体化、东盟合作加强和中越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加强合作是大势所趋,两国人民迫切需要增进了解。而越南华侨华人在中越经济交往和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研究越南华人的历史与现状,增进我们对越南华侨华人经济与中越关系和贸易往来之间关系的了解,有利于两国更好的合作与发展,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华侨华人的作用来为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服务。本论文主要以历史发展的时间为线索,从经济方面,动态地分析和描述华侨华人向越南迁移的历史和在迁移过程中华人经济的形成、发展以及对越南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华侨华人:迁移特点、辨识标准及人数统计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学术界对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研究很少。究其原因有四 :历史原因、民族意识、政治原因和学科因素。本文拟就少数民族华侨华人问题作一初步探讨。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称谓和概念 ;第二部分分析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迁移与定居特点 ;第三部分提出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辨识标准 ,即记录、祖籍地、客观认同、迁移时间和主观认同 ;第四部分是关于分布世界各地的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初步计量统计。作者提出 ,“华侨华人”的身份应以其定居或入籍他国来确定 ,而不应受其移民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华诞前夕,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代表团代表200万欧洲华侨华人,赴北京参加盛典。对此我感触良多。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初,全欧华侨华人总数不过区区万余,加之散居在英、法、德、荷、意等十多个国家,更是微不足道。进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从香港、印尼、印支三国等地辗转移居欧洲的华侨华人有所增加,但处于当时东西方冷战高压下,欧洲华人大多只能局促于当地经济缝隙中艰难谋生,对政治噤若寒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客观描述瓦希德政府处理华人问题的现状以及当今印尼华人及其社会的政治、文化境况的基础上,论析了瓦希德政府尚未能提出一套人道的、平等的华人政策以及印尼华人及其社会之政治、文化境况尚未彻底改善的原因;揭示了在后苏哈托时代里一套人道的、平等的华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印及华人政治、文化境况的彻底改善,还将是一个复杂的、漫长的过程;讨论了印尼华人在这一进程中所面对的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