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6 毫秒
1.
正中共十一届三中以来实行的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进行的一次伟大革命,这场革命史无前例,在开拓创新中不断前进,但与之伴随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的争议也一直没有停止过。自1978年以来,围绕改革主题有过几次大的争论。第一次争论是上世纪70年代末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第二次争论是围绕市场化改革主题展开的争论;第三次争论是始于2004年的国有企业改革所引起的新一轮争论,这三次争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同苏联共产党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总路线、时代条件以及如何评价斯大林的历史功过等诸多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邓小平是中苏论战的亲身经历者。这场论战不仅对中苏两党、两国关系和国际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3.
清代著名学者戴震和章学诚,曾为修志发生过一场激烈争论。后人根据二人争论中涉及的“史”、“地理”等概念,认为这是方志属于历史学还是地理学的争论。但文章认为,只要认真分析历史与地理学科的形成过程和二人争论的有关问题,就可以发现,二人争论有性情和学术背景不同的原因.也有对修志争论体例的不同认识,但是没有涉及方志学科属性的争论。方志的形成与现代学科的形成是两个不同的历史过程.章、戴之争与方志学科属性无关。  相似文献   

4.
“三形态说”“五形态说”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83年3月14日,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与世长辞了。3月17日举行葬礼时,其亲密战友恩格斯致悼词。他强调指出,马克思的一生有两大发现,其中之一就是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这一重大发现的具体内容指的是什么?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面临严峻挑战的今天,这个问题又尖锐地提出来了,围绕“三形态说”、“五形态说”、“三形态与五形态包容说”,展开了争论。  相似文献   

5.
1941年农历3月16日,我祖父乔漪艇被日本鬼子的宪兵便衣暗杀了。时光匆匆流逝,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一段悲痛的历史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也是我终生难以忘怀的国仇家恨。作为见证人,我有责任将那个惨痛的黑暗年月的历史奉告给今天的年青一代。  相似文献   

6.
李峰 《炎黄春秋》2006,(6):73-74
社会上有些争论,对医疗、教育、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改革,都有不同的声音。本人似乎患有“争论后遗症”,听到“争论”,涉及面又那么大,脑子里就像“闹鬼”,隐约浮现不幸的历史阴影。建国后几次搅乱社会和谐生活,导致党和国家身受“外伤”“内伤”(信念和精神)的政治斗争,导火线都是由“争论”引发的。“反右派”、“反右倾”、“文革”以及北京政治风波,不都是如此吗?争论又多始于对当时国内形势和施政方针的不同看法,有的则只是始于对一出戏一个追悼会的不同观点。争论和斗争的表现形式,又多是由内部发展为公开,由嘴舌文墨的“文争”“文斗”发展为“政斗”“权斗”,由局部的小争小斗发展为全局性的大争大斗。斗争规模和结果,没听说哪位英明之士曾有预料。局面难收拾,损失难计算。所以,  相似文献   

7.
保加利亚剧变以来,历史科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近年来,保加利亚史学界围绕20世纪30年代及其后保加利亚社会是君主专制还是法西斯独裁、二战中有无反法西斯抵抗运动、1944年九.九起义的性质及其后的人民法庭审判的合法性,以及苏联是保加利亚两次解放者还是占领者等问题,进行着激烈争论,观点各异。争论的背后是意识形态和党派利益之争。  相似文献   

8.
论早期拜占庭的宗教争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家玲 《史学集刊》2000,4(3):56-63
早期拜占庭基督教会的教义争论涉及三个基本派别(阿里乌派、聂斯脱利派和一性派)、两次大的起伏。这一争论,反映了在拜占庭统治下的不同地区人民维护其固有化传统、反对帝国政府暴政的意向;反映了基督教会上层统治集团(各大教区教宗)在基督教取得罗马-拜占庭国教地位之后,欲建立统一教会并争夺教会控制权的政治斗争。早期基督教会的教义争论和皇权的参与,确立了拜占庭政教关系的基本模式。促进了东方教会中神学思辩传统的发展,加速了东西方教会的分离,同时也使近东地区成为基督教异端产生的温床。  相似文献   

9.
大炼钢铁的奇迹与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8年“大跃进”时期的“小土群”运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三个月,却在建国后的发展史上铭刻下沉重的一笔。当时,我是新华社天津分社和《人民日报》天津记者站工业记者,亲身经历了那个年代。今天旧事重提,是想为历史留下一点痕迹。  相似文献   

10.
百团大战应充分肯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百团大战是一起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于这一事件的功过是非,曾经引起人们长达几十年之久的争论。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林彪、“四人帮”竟把它说成了罪恶。今天,党中央号召我们,以实践做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地总结党史中的经验教训,因此,重新讨论和评价百团大  相似文献   

11.
2011年度全国省级方志工作机构主任会议,今天在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市召开了。这次会议不仅为地方志系统的领导干部再次提供了交流经验的好机会,也为地方志系统提供了就近学习深圳人民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精神的好机会。我自从分管地方志工作以来,曾多次到过广东,深感广东省及深圳市的地方志工作之所以做得好,与广东省委省政府及深圳市委市政府的一贯重视、长期指导、持续关怀和始终支持是分不开的。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向广东省委省政府及深圳市委市政府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相似文献   

12.
1926年5月,地质学家袁复礼与考古学家李济在山西南部沿汾河流域作了一次“双剑合璧”的文物考察。考察途中发现了两处仰韶期的史前遗址,其中一处有丰富的彩陶,这促使同年秋天,李、袁在国外资金的资助下,以清华大学研究院的名义,开展了中国人独立进行的第一次考古发掘,这便是后来非常著名的西阴遗址的发掘。它不仅仅是中国第一代考古学者在大举发掘殷墟之前的小试牛刀;时至今日,伴随着后来学者不间断的争论和探索,以“西阴纹”彩陶为标志的西阴遗存依然受到学界的密切注视。对于中国考古学的历史,两位大师的合作,始终是一座丰碑。在遗址发掘80周年之后,在李济先生诞辰110周年的今天,这一段历史仍能被纪念、被追忆,诚为一幸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学科的特点与学科优势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今天,幅员辽阔的边疆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领土与政治、国家经略与治理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边疆地区研究由此成为中国传统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代以来,在边疆政局的动荡之中,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曾有过两次经世致用的研究兴盛时期。第一次是在鸦片战争前后,清朝边疆地区积贫积弱与西方列强对于中国边疆的蚕食和侵略激起了抵御外侮、巩固边疆的社会舆情,一批爱国志士仁人以自己掌握的学识,  相似文献   

14.
一次名垂青史的会议,通常都发生在历史的重要转折时刻,而且往往是经历了长时间争论的结果。1928年6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便是这样。它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也有  相似文献   

15.
从改革开放的第一天起,中国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改革之路如何走这些问题的争论就绵延不断。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改革开放的过程也就是诸多观点不断争论的过程。只是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改革的争论也呈现出波峰浪谷。综观28年以来的改革史,争论的波峰出现了三次:1981-1984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前为第一次,争论焦点是计划经济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最后确定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9-1992年十四大前为第二次,争论焦点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最后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以后,争论仍然时有发生。例如,关于“非公有经济是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私有财产保护可否入宪”等问题的争论曾一度十分激烈。但是,真正的第三次改革争论是从“郎顾之争”开始的。  相似文献   

16.
1985—1987年在德国历史学家马丁·布罗扎特与以色列历史学家索尔·弗里德兰德之间展开了关于民族社会主义历史化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运用历史化概念对纳粹罪行重新解读的合法性及其触发的问题,其根本分歧在于二人对第三帝国进行历史解释时使用的理论框架不同。布罗扎特试图对第三帝国历史进行结构主义解释,并利用历史化将第三帝国放入长时段的社会发展图景中重新解读;而弗里德兰德则坚持意识形态在纳粹罪行认定中的核心作用和道德维度在大屠杀历史书写中的核心地位。"历史化"概念也启示了大屠杀记忆演变中时间维度的复杂性,其中涉及到时间距离、历史性等概念在构成层面、功能发展层面的不同涵义,及其在与道德因素碰撞时会遭遇的问题。争论一方面提醒了大屠杀历史解释在认识论上的相对主义及其带来的道德风险,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在方法论层面大屠杀历史研究新视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京旗的满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继《北京郊区的满族》之后,进而介绍《京旗的满族》。介绍的目的,仍是为了给以后的研究者提供有关满族的珍贵资料,这些资料不都是书本上所能找到的。介绍过程中将北京满族与各地驻防满族进行比较,看他们在思想感情、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语调等各方面变化有多大,从而研宂他们与居住邻近各兄弟民族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同化问题。也注意给目前学术界有争论的问题——如汉军与汉人的问题等——提供一些亲身经历的资料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待有关学者自做结论。因为许多历史上的问题,只靠文献记载和研究推测,  相似文献   

18.
对泰国1932年政变性质的看法和历史作用的评价,国内外学者存在几种不同意见的争论:有的认为这是一次“宫廷政变”,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革新派同顽固派之间的斗争;有的认为它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但未作深入的论述;也有的认为是“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还有的认为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了  相似文献   

19.
丝路珍闻     
新疆是丝绸之路的核心段,点多线长,遗迹丰富。古丝路上丰厚的化积淀,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在西部大开发中竞现风流。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94),张骞受命“凿空”西域,沿天山北麓出使乌孙,到达今天新疆的伊犁州。历史上汉武帝先后两次以宗室女为  相似文献   

20.
杨恋  卢锐 《神州》2013,(9):174-174
基尔特社会主义争论是"五四"之后中国政治思想界继"问题与主义"争论之后进行的又一次思想大碰撞,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场争论使得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被广泛接受,同时共产主义者也得到了理论上的提高,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今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和启示。本文主要探讨了基尔特社会主义争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