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烟台条约》与北海通商口岸今昔──北海市委书记、市长杨基常访谈录△本刊记者杜朝由1996年3月18日,我按预约从南宁赴北海,专程采访了广西区党委副书记、北海市委书记、市长杨基常同志。我和杨市长相认识已有十年多了,1985年夏天,杨基常同志在柳州市任市...  相似文献   

2.
读书柧录     
欧阳修《水谷夜行寄予美圣俞》:“梅穷独我知,古货今难卖。”今人《欧阳修诗文集校笺》页46注引苏舜钦《答梅圣俞见寄》:“古贵知者稀,流俗岂足顾?”按:所引苏句,与欧诗似无涉。  相似文献   

3.
1997年中央电视台播映的大型文献片《邓小平》,在国内外引起轰动。第一集有一段介绍邓小平在法国生活,播音员的解说词:“在这里(指法国哈金森橡胶厂)他结识了汪泽楷、王若飞、郑超麟等一批当时的先进青年,并和他们同住在一间工棚里。在和他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他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并接触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江泽楷、王若飞早已去世,郑超麟则于1998年以98岁高龄辞世。这部电视片播放时,郑超麟是住在这间大工棚里赴法勤工的中国人中仅存的一位古董级(或国宝级)的人物。就在第一集《早年岁月》中,作为历史见证的世纪老人…  相似文献   

4.
也谈“爰田”──兼谈“国人”陈奇猷《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4年第4期载张在义《(左传)"爰田"试析》。张先生说:"爰田当为赏田较切《左传》之义"。这判断很正确。《左传》说"朝国人而以君命赏",下文说"于是乎作爰因",显然赏给国人的是爰田,所以爰田当...  相似文献   

5.
为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我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决定》,我公司党委在1984年7月研究决定:成立纺织公司《纺织志》编纂办公室。办公室暂定五人,设顾问一人,主任一人,主编及编辑三人,八月间陆续到职,开始工作。 三个月来,办公室人员边学习,边摸索,齐心协力,做了大量工作:(1)拟定了新疆通志《纺织工业志》编纂方案及篇目。修志人员在学习和初步掌握修志知识的基础上,拟定了《纺织志》编纂方案及篇目。初稿共分为五篇、三十章、一百四十三节,附录十七条。全书计划40到50万字,三年脱稿;(2)撰写了1984年《新疆年鉴》纺织条目在十月底以前已全部完  相似文献   

6.
李海文 《世纪》2022,(3):62-65
<正>20世纪60年代我师从肖超然、王向立老师学习党史时就知道郑超麟在旅欧勤工俭学时期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我在中央文献研究室从事周恩来生平等研究过程中,对郑超麟老人及托派组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大革命时期,郑超麟是中国共产党十分活跃的高级干部,担任过宣传部秘书(当时的秘书相当现在的秘书长),在《向导》上写了大量文章。1929年因参加托派被开除出党。1931年5月1日托派统一大会召开,郑超麟是代表之一,出席大会并当选为中央委员,任宣传部长。  相似文献   

7.
6000冤魂在呼喊文/莲君图/丁卫万人坑中的尸骨1994年12月7日,南京《金陵晚报》用大字标题刊出一条消息:《南京历史上的惨痛一页,日军大屠杀的又一罪证──北家边"万人坑"有冤魂六千》南京人的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又一严重罪行在这以前...  相似文献   

8.
一点疑问     
编辑同志: 《新闻简史》第二册关于古牧地回民首领马明率领被阿古柏匪军押赴南疆回、汉人民逃出自归的记载,经查对该书所引《勘定新疆记》的记载,发现引文与原意有出入,请释疑。 《新疆简史》第二册177页载:“汉族  相似文献   

9.
《金代的开封》(载《史学月刊》1981年第六期),内有“五月”,张邦昌被“赵构杀于归德”语,实误。查《宋史》卷二十四,《高宗本纪》:“(建炎元年,五月)壬辰,以张邦昌为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同安郡王,五日一赴都堂参决大事.”“辛丑,诏:张邦昌知几达变,勋在社稷,如文彦博例,月两赴都堂.”“壬子,进张邦昌太傅。”再查《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建炎元年,五月)壬子,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同安郡王张邦昌以覃恩迁太傅.”可见,从建炎五月庚寅(初一)高宗即位、改元,到五月壬子(二十三日),赵构对张邦昌还是重视的,其官秩一直在晋升。只是到了“六月已未朔,  相似文献   

10.
鸭绿江畔战韵怒──体验抗美援朝战时生活日记残片韵摘[1950年12月于吉林省通化──集安]孜人12月12日“大毛帽”可左轮枪,白布斗篷掩战装;炒面袋”可稿纸箱,怒笔冲冠斥豺狼;急访特殊司令部,请准我跨鸭绿江!”[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将美军从江边...  相似文献   

11.
作者     
《风景名胜》2014,(7):14-14
李净植/穷游爱好者。在欧陆飘荡一个月,两下东南亚,四赴美洲。自驾游美东西海岸也曾骑行日本东海道。目前旅居东瀛近两年.本期作品《一个人的“青春18”日本游》。  相似文献   

12.
新发现陈独秀的一首民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在研究陈独秀时,为了弄清一些史实,曾经多次访问过郑超麟老先生。有一次他对我说:陈独秀写过一首民歌,题目是《国民党四字经》,但却未能提供准确出处。最近,我在检索资料时,终于发现在1927年12月26日出版的《上海工人》报第43期反面中缝里载有这首民歌,现将全文转录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九九五年本馆大事记2月25日我馆群工部举办《中国近代史》图片展赴广西桂林展出。3月17日我馆群工部举办《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和《中国近代史》图片展赴江苏苏州展出。5月10日—10月底台北市徐政夫先生藏北魏石雕菩萨头像在我馆展出。5月22—27日馆长俞...  相似文献   

14.
陈适 《江淮文史》2006,(3):121-125
1991年5月,我们从合肥赴黄山,路经繁昌,顺作短暂休息。我抽了一个空隙去看望耄耋之年的著名中医师叶午庄。我一边走,一边问路,不断有人这样告诉我:一直朝前走,你看到一家小院子门口,有的用凉床抬着病人,有的坐在他家门口等着就诊的病人,那就是叶午庄家。我又问了一下:这些病人为什么不到医院去?路人答曰:“今天星期天,医院不上班,只看急诊。这些农村来的病人,哪里知道今天是星期几呢?叶老先生不计时间,就是半夜来找他也起来。”我在门外环顾了四周以后,才跨进叶宅,一句成语,立刻跳上了心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且让我们走近叶午庄——叶…  相似文献   

15.
唐代造籍日期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册府元龟》卷四八六《邦计部·户籍》:“诸户籍三年一造,起正月上旬,县司责手实、计帐赴州依式勘造……三月三十日纳迄,并装潢一通送尚书省。”这只是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十一月敕颁布以后的造籍日期,而开元十八年以前唐代的造籍日期当在籍年的六月到八月。这可由开元十八年前户籍与庸调车发往尚书省的时间关系推断。开元十八年以前,唐代各州的户籍是随庸调车送往尚书省的。《册府元龟》卷四八六《邦计部·户籍》景龙二年(公元708年)九月敕:“诸籍应送省事,附当州庸调车送。”因而,判断庸调车发往尚书省的时间的是我们考察户籍勘造时间…  相似文献   

16.
新编志书的阶段性代表作──评《广陵区志》天津市志办公室郭凤歧“我梦扬州”,这个梦由来已久。从学李白的诗时起,就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烟花三月下扬州”。1986年5月,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我带领《书剑恩仇录》影片摄制组,从杭州西湖转场到扬州瘦西湖,借瘦西...  相似文献   

17.
中华书局 1 977年 1 1月第 1版标点本《宋史》卷四六二《王克明传》 :“王克明字彦昭 ,其始饶州乐平人 ,后徙湖州乌程县。绍兴、乾道间名医也……绍兴五年卒 ,年六十七。”按 :绍兴、乾道皆系南宋年号 ,王克明既为绍兴、乾道间名医 ,而又卒于绍兴五年 ,显系有误。点校本仅出校 :“疑此有误” ,而未查实。顾吉辰《宋史比事质疑》、《宋史考证》也未予以订正。今查南宋叶适《水心文集》卷一三《翰林医痊王君墓志铭》 ,则知王克明实卒于淳熙六年 ,与绍兴五年之间 ,相差 44年。《铭》云 :“王君 ,绍兴、乾道间名医……君讳克明 ,字彦昭 ,饶州乐…  相似文献   

18.
我在苏联的风雨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6年9月初,李大钊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华北分会主席名义,在北京组织赴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考试,我有幸参加并得以通过。这年10月5日,经段纯、颜蔚辅同志介绍,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共“北大”支部书记李国瑄的主持下,我在镰刀斧头旗下宣誓入党。在欢送赴苏留学的茶话会上,李大钊指定我为小组长。10月中旬,我们一行五人离开北京南下上海,准备乘“得富利”号轮船赴苏俄。 经过长途旅行,我们途经海  相似文献   

19.
苏联学者论通古斯满语民族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古斯一名是苏境鄂温克人(又译“埃文基人”)三十年代以前的旧称,我境鄂温克人一直到解放初期还沿用这一名称。西方和日本的一些学者则把操通古斯满语的所有民族泛称为通古斯人。目前,苏境的通古斯满语民族主要有:埃文基人、埃文尼人、涅吉达耳人、那乃人、乌耳奇人、奥罗克人、鄂伦春人、奥罗奇人和乌德盖人;居住在我国境内的通古斯满语民族有:满族、锡伯族、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据《苏联大百科全书》(莫斯科,一九七  相似文献   

20.
杨耀健 《文史精华》2005,(12):12-17
初期关系由于政治和意识形态分歧,抗战前的中苏关系微妙。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苏联旗帜鲜明地声援中国抗战。7月13日《真理报》发表文章,14日,苏联外长李维诺夫接见中国大使蒋廷黻,表示愿意援华,国民政府开始加强对苏关系。8月21日,中苏两国代表在南京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这无疑是苏联对中国的重大道义支持。签约后,蒋介石派军委会参谋次长杨杰、中央执行委员张冲,以“实业考察团”名义赴莫斯科谈判苏联对华军事援助问题;1938年2月,又派孙科为特使赴苏,请求苏联援华。斯大林明确表态,“苏联愿始终相助”。2月7日,中苏签订《军事航空协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