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物》1980年第12期发表了《介绍一批陕西扶风出土的汉、魏铜印等文物》一文,所刊布的文物中有扶风县图博馆征集的6方出土私印,其中两方汉印的姓氏一方未释,另一方误释。笔者试补释如下。 1.原释第1方"□延年印"(图一)。原文称"第一个字锈蚀不清"。细审印文,第1字基本可辨,右半部作邑,左半部作(?),当释为"郭"字。按《说文》:"郭,齐之郭氏虚。……从邑,(?)声。"此字右半部从邑无疑,左半部就是"郭"字之左半部。汉印中郭字如此篆法的还见于"郭偃之印"、"南郭族印"(《汉印文字征》第六·二十五)、"郭博德印"(《故宫博物院藏古玺印选》  相似文献   

2.
关于“三桥”龟纽篆印的几点质疑杨谔《四川文物》1993年第3期刊登了黄节厚先生撰写的《南川征集的“三桥”龟纽篆印》一文。文中说,四川省南川县文管所征集到的一方印文为“我是玉皇香案吏,滴居犹得住蓬莱”的印(图一)经过文物工作者的鉴定,认为不是赝品,而是...  相似文献   

3.
我介入河南省博物馆藏陆厚信绘《清代学者曹雪芹先生小照》的真伪之争,已经五年多了,但我是至今还不相信这是一幅伪作的人之一。最近读了《中原文物》一九八三年第二期《关于陆厚信绘“雪芹先生”画象的调查报告》(后简称《调查报告》)以及该刊同期所载的有关此画像的二文,仍然认为这些文章不足以说服我放弃我过去的观点。因此,我觉得有必要为这幅《小照》的真实性作一次《再辩护》。一、《调查报告》的发表过程我第一次访问河南博物馆看画像是在一九七八年八月甘九日。当时,史树青同志已经在《文物》杂志上发表论文,彻底否定了这幅画象的真实性。但由于见过画象原件的郭老、黄苗子、吴恩裕等同志都从未怀疑过它是近人伪作,所以也不敢轻信史树青同志。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年,阿城县旧物市场的同志在回收废铜中捡出一方铜印,交县文物管理所收藏。该印为正方形,边长6.4、厚1.3厘米,长方钮,钮顶平面长3.4、宽0.9厘米,印通高3.7厘米,重1市斤。印面为汉字阳文篆书,其文为“天字号行军万户所印”九字(见印模)。印背无年款,左侧镌楷体“万户印”三字;印钮有一“上”字,以示印的倒正。原来这是方百年前已发现的古印。据《宾县县志》记载:“(宾县)城南八十五里松峰山,清光绪初年道人赵玉德掘得古铜印一方,方形,铜把,酷似今县政府印状。其印文近中国篆书,细辨中末两行确为‘军民万户印’五字,馀不可识。背上刻中文‘万户印’三字,人莫知何代也。惟道人珍藏,其秘虽故相识不与出示,谨印具模型附后”。又云:“考《金  相似文献   

5.
火炕小考     
火炕,在北方很普遍。但它究竟源于何时何地,尚属悬案。炕字见诸文献很早,最初也无火炕之义。关于火炕的记载,出现的较晚,而且零散。记找较明显的是《旧唐书》卷一九九上《高丽传》:“其俗贫窭者多,冬月皆作长坑,下燃煴火以取暖?薄缎绿剖椤じ呃龃芬嘣?“窭民盛冬作长坑,煴火以取暖?薄俺た印毕匀皇侵富鹂?所以《辞源》认为在这个意义上“坑”“炕”二字是相通的。比两唐书还早的记载,见于《晋书》卷九十四:“公孙凤隐于昌黎之九城山谷,冬衣单  相似文献   

6.
一部《史记》,据司马迁自己计算为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其后由于褚少孙补作以及其他人窜入的文字,巨大大超过原来的数字.汉武帝以前的这部中国最早最杰出的通史,究竟应该从哪里入手读起呢?早在战国时期,孟子便提倡读书应首先了解作者:“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孟子·万章下》)因此研究《史记》,首先应了解其作者司马迁.  相似文献   

7.
荥阳印陶考     
荥阳古城在今郑州市西北20多公里的古荥镇。据《史记·韩世家》记载:“(桓惠王)二十四年,秦拔我成皋、荥阳”。可知战国时荣阳为韩所辖的城邑名。近年在故城遗址东北角发现一批印陶,秦文生同志在《荥阳故城新考》一文中,已经作了报导(见《中原文物》“河南省考古学会论文选集”一九八三年特刊197页)。这批印陶,作为古鉨的印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印文中有的字未见前人著录。所以考释这些新发现的字,对于研究这批古鉨印陶的内容,和了解中州地域东周古文字,都具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8.
(一)1973年春,山东省青州市谭坊镇李家庄村民在庄西的弥河中挖沙时出土铜印一方,送交青州市博物馆收藏。该印为铜质,圆筒状,高5.8、直径3.5厘米,印面凹陷,上有大篆体阳文“左桁廪木”四字(图一)。经考证,此印为战国时期齐国的古玺。《古玺汇编》0300著录过一方与此同。关于此印的释文,有下列三种说法:(1)石志廉先生在《战国古玺考释十种》(《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0年2期)一文中根据它的形制定为烙印并释为“左廪桁(横)木”,他认为此玺“应是打烙在左廪公用的木横(衡)上面的烙印。”(2)吴振武先生在《战国“(廪)”字考察》(《考古与文物…  相似文献   

9.
李兰昌 《文博》2000,(4):31-32
不久前山东省枣庄市博物馆收藏了一方铜质古玺(见图),坛形鼻钮,素面,体形扁薄,长、宽各2.8、边厚0.4、通高1.5厘米。印面铸文曰:“下匡取水”,4字极其完整。 “下匡取水”,玺原来也曾有发现,见于著录的有:①罗福颐《古玺编》(4061号)隶作“下水取”,“”字未释。②徐文镜《古籀编》,隶为“下水匡字未释。此处,石志廉《战国七玺考》(见《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79年1期)一文中,还提及上海博物馆藏有一方,然未作考证。罗福颐认为‘下水”二字为复姓,作人名用印。我认为玺文第二字“”应释作“匡”,…  相似文献   

10.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封泥考(下)●吴镇烽32.备盗贼印(五五·413)1955年3月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拨交。土红色,饼形,直径2.8—3、厚1厘米。印面正方形,边长2厘米。印文篆书四字,文为“备盗贼印”(图一,1)。陈直《汉书新证》中尉条下称毛子静藏...  相似文献   

11.
秦郝氏印箴言款考释──《易·损》“■忿窒欲”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珍秦斋古印展》著录萧春源先生珍秦斋收藏的一方秦半通姓氏私印(见附图)①,印面为“郝(郝》氏”二字②。此印四侧面又有错银箴言款字6个,原释文作“忿团(深)冥,欲毋思”。马国权先生在《珍秦斋古印展》序言中介绍此印说:“有郝氏一印。四侧桥刊‘忿’、‘采(深)冥’、‘欲’、‘毋思’等错银字句,殆男女相怨之语,郝氏其作印者钦?抑作印者怨郝氏钦?今不可知。印之附有边跋者,其为权舆乎?”附图(此为印面正视展开田,印面文字为反文.原印政字应当自左向前,然后自右向后顺时外读。此田恰相反。)我认为此印款当读作“毋…  相似文献   

12.
湖北宜城楚皇城遗址,先后出土了几方铜印,较有史料价值的有三方,《考古》一九八○年二期已作了报道。这三方印章,其中“汉夷邑君”印,王人聪先生作了论述本文拟就“中左偏将军”及“晋蛮夷率善邑长”印,谈一点我们粗浅的看法,刍尧之见,愿就政于同好识者。“中左偏将军”印,铜质,方形,边长2.5厘米,瓦钮,白文篆书。此印未及著录,尚属初见。“偏将军”一称为武职,西汉无此官号。《汉书·王莽传下》:地皇元年,王莽托古“于是置前后左右中大司马之位,赐诸州牧号为大将军,郡卒正、  相似文献   

13.
一“长沙僕”印(图一),石质,鼻钮,边长3.2、厚0.6厘米,《文物参考资料》一九五六年第十期著录。此印出土以来,前后曾有数家著文考释,其意见分别是:(一)释印文为“往乂长沙”,“即往治长沙的意思,求其人的身份与此相当的,惟有封于当地的长沙王才能与之相合,考汉代长沙封国,始于长沙定王发”,“往乂长沙,显然是封国时的印玺,汉时的王侯是子孙  相似文献   

14.
贵刊2002年第1期刊载赵华锡、栾凤功《元帅左(右)监军印考》一文(以下简称赵文),介绍了山东诸城博物馆所藏一方元帅监军铜印,说该印正面阳文叠篆是“元帅左监军印”六字,又称边跋“元帅右监军印”的“右”字与印文不符, 故而把该印印名写为“元帅左(右)监军印”。因学术界对宋、金代叠篆字缺乏研究,开始我也是相信赵文的,近日才发现其印文释字有误。  相似文献   

15.
1985年6月,贵池市灌口乡苍埠村一村民在秋浦河滩先后两次发现3方铜质官印。今藏贵池市文物管理所。现简介如下: (一)宜春县印印重267克。印体扁方,每边长5.4、体厚1.5、带纽通高4.1厘米。扁长方形纽,纽上端成弧状。印面朱文篆书“宜春县印”四字(图一)。印背左上角镑一“上”字,楷书。 (二) 萍乡县印印重238克。印体扁方,每边长5.4、体厚1.5厘米。纽残。印  相似文献   

16.
达川市发现“佛法僧宝”铜印任超俗近日,达川市文物管理所从印司流散文物中征集到一方钢印。该印为方形,四角微翘,带座板状直条钮。印面过长5.5厘米,厚O.5厘米,带钮通高4.5厘米。印面四周一道单边,其内为铸印九叠篆阳文“佛法僧宝”四字。印背钮的两边各铸...  相似文献   

17.
<正> 1990年9月4日,于抚宁镇田各庄村西发现一方铜印。现收藏于县文物管理所。 印面呈方形,有半圆形钮。边长2.2厘米,通高1.5厘米,印面阴刻篆字“军司马印”,侧面有阴刻篆书“范”字。  相似文献   

18.
有关何尊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尊”,圆唇方尊,腹外作兽面纹,是西周初期极为宝贵的一件青铜器。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1966年《文物》第一期加以报导,引起考古学界高度重视。唐兰,张政烺等先生写专文讨论,并肯定此器的年代及意义,认为此器属成王时代,它记载了周初周人迁都这件重要大事。《中原文物》1981年第1期发表了李学勤同志《何尊新释》一文,认为是康王时代的器物。个人读该文后有些不同想法,今就李同志在文中所谈的几个问题,也谈一点自己极不成熟的看法,不  相似文献   

19.
2006年,盐池县境内出土的黄金质文物弥足珍奇,称其为国宝绝不为过。见其是文物惊现“大射图”(详见《宁夏史志》2006年第5—6期《盐池县境内新发现之珍贵文物初探》).其意义有如“马踏飞燕”之发现,顿使文物身价倍增。然而,谈及该文物之价值,就必须说一说文物铭文中的“白乌”。正是凭借这两个字,断定文物为隋代之物,是隋末向海明起义军之遗物,并认识到它的价值非同一般。这两个字实在是解开文物之迷的钥匙,说其“一字万金”也毫不夸张。因“白乌”二字意义重大,这里便由此二字说开去。  相似文献   

20.
试释几方工官玺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甫易铸币玺“甫易铸币玺”(图1)著录于《燕陶馆藏印》,现藏天津艺术博物馆。?当是甫字,甫字是由父字和用字组成的。《说文》:“甫,男子美称也,从用父,父亦声。”?字上半部的? 形是父字的变体,下半部是用字,中间的?形是附加的,古文字增减笔划极其常见。“为甫人盨”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