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文涛 《史学集刊》2007,29(1):44-49,76
冷战开始后随着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加剧,美国政府通过采取创建新闻署、组建和平队、成立国际交流署等手段,逐步将文化外交融入对外宣传范畴,演变为一种冷战工具,其间政治文化和领袖的国家使命感起到关键作用。这种文化外交在为美国赢得冷战的胜利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使其国际信任度和软权力下降。  相似文献   

2.
“冷战”作为概念最初是指美苏之间“不是和平的和平”的状态。到了1947年下半年,杜鲁门政府将与苏联的“冷战”对抗作为美国对外干涉的战略。20世纪50年代中期,冷战对抗延伸到亚非拉国家。冷战时期西方学者就已经开始研究冷战,关注的是冷战的起源和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与冷战两极对立一样,学者们有关“冷战”的界定和范畴的观点泾渭分明,针锋相对。冷战时期的西方学者主要依赖美国档案,从事以美国为中心的冷战研究。冷战结束之后,美国之外的历史学家提出“冷战研究去中心化”的议题,希望不要仅仅从超级大国的视角来观察和研究冷战,提出强化对冷战时期超级大国对第三世界干涉的研究,这使冷战研究的地理范畴大大扩展,成为过去30多年冷战研究的一个热点。尽管有学者坚持认为,冷战是美国的国家项目,但事实上,冷战既是美国历史的一部分,也是全球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作为冷战历史的战后美国外交──略评《战后美国外交史》任东来(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核心是冷战,冷战的核心则是美苏对抗。而在美苏对抗中,美国不论在综合国力上,还是在战略意图方面,都位居主导地位。因此,一部美国战后外交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美苏对抗史、一部冷战史...  相似文献   

4.
任海滨 《黑龙江史志》2009,(10):44-44,4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美苏冷战持续了近半个世纪,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冷战的产生是诸多因素和条件所促成的,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战后两极格局的出现、美苏两国利益相悖、意识形态的分歧成为冷战起因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美苏冷战持续了近半个世纪,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冷战的产生是诸多因素和条件所促成的,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战后两极格局的出现、美苏两国利益相悖、意识形态的分歧成为冷战起因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三个维度(长时段的维度、具体时间的维度,数理统计的维度)研究自二战结束至冷战爆发这段时间内美苏两国的关系,希望以此来探讨冷战的起源。通过分析可以知道由于美苏两个国家结构上的巨大差异,冷战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从战时盟友到冷战对手,美苏两国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好到坏的过程,而美国正是使关系变坏的主要推动者,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美国是冷战爆发的主要引起者。  相似文献   

7.
冷战下的蛋     
二战后,世界政治力量被分隔成以美苏为代表的东西两大阵营的对立,历史上称为冷战时期。  相似文献   

8.
1945年,在美苏两国双重压力下,蒋介石被迫接受《雅尔塔协定》,并基于东北、新疆、中共问题的考量,同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允许外蒙古自决独立。国民政府虽宣告外蒙古独立,但始终未能勘测中蒙边界,使中蒙关系紧张。1947年"北塔山事件"发生后,国民政府转为否定外蒙古独立,并采取反苏政策,争取美国支持,却陷入左右不讨好的困局。而美苏冷战与台海两岸的对立,也连带影响了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对外关系,使其难以进入联合国,成为冷战格局下外交争端的筹码。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 ,国际学术界关于冷战历史的研究一直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重点 ,而亚洲及第三世界则往往被当做边缘因素来处理。西方学者对中国在冷战中地位和作用的研究则更像是雾里看花 ,常常不得要领。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 ,中国在冷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身就不易定义。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相比 ,中国的力量有着明显差距 ;而仅仅把中国归类为第三世界国家或是美苏争夺的对象也有不妥 ,因为中国的重要性大大超过了一般第三世界国家 ,而且从本质上看 ,在阵营选择上又未受美苏斗争的太多影响。在朝鲜战争、台海危机、越南战争这些冷战中不多的“…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根据中美苏三方关系及其微妙、复杂的时局演变和意识形态的要求而制订的。此政策的制订,对新中国的对外关系、“冷战”中的苏美关系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促使新中国制订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冲突重新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美国政府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谋求世界霸权。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和美国自身力量与其霸权野心的差距,决定了美国希望.国共和平解决内争。1945年12月15日,杜鲁门发表对华政…  相似文献   

11.
中东在美苏冷战中具有重要意义。中东的冷战可划为四个阶段:美国开始取代英法在中东的势力,苏联实现突破的努力失败;阿拉伯民族主义进入高潮,英法基本退出中东,美苏展开激烈角逐;英国彻底退出中东,苏联影响进一步增长,中东呈现不战不和局面;美国促成中东和平进程,苏联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衰落。冷战在中东的主要特点如下:中东是除东欧外非两大阵营国家唯一与超级大国苏联有陆地接壤的地区,是美国遏制战略的前沿阵地;中东是冷战的发源地之一;中东成为美苏激烈争夺的地区,双方各有自己的战略;中东的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延绵不断,并与冷战相互交织,而后者对阿拉伯世界的影响有限;冷战与中东起伏不定的民族主义相互影响;中东在冷战中诞生了高度敌视西方的极端伊斯兰主义。  相似文献   

12.
英国与冷战的起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对许多人提出的英国是冷战的“始作俑者”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在杜鲁门主义出笼之前,无论是丘吉尔政府,还是艾德礼政府都没有制定正式的冷战政策。冷战的起源,其成因应该从时代特点,特别是美苏两国的争霸中去探讨,而不应从一个正在衰落的英国去寻找。美苏是冷战起源的重要因素,是内因,而英国所起的作用最多只是一种外因而已。英国在冷战起源中的作用被夸大了。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开始,金门不仅处于国共两党对抗的最前沿,更与美苏冷战结下了不解之缘。金门为何成为影响东亚冷战格局走向的三大热点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4.
路红霞 《沧桑》2009,(5):152-153
冷战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其盟友之间的竞争。冷战研究的主流是双方在国家利益、权力、安全等方面的斗争冲突,而往往忽视双方交流合作的一面。新近的一些研究认为文化政策在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双方的文化交流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美苏文化交流的原因背景、交流的目的和性质、内容方式以及评价等问题进行了学术概况的梳理综述,并提出了该课题研究中的某些问题和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5.
冷战下的蛋     
雨霏 《湖南文史》2011,(12):1-1
二战后,世界政治力量被分隔成以美苏为代表的东西两大阵营的对立,历史上称为冷战时期。  相似文献   

16.
许华 《百年潮》2006,(7):61-67
美国的苏联学是"冷战"的产物,它在美苏对抗过程中起到了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二战结束后,随着"冷战"的逐步加深,美国越来越重视对自己"最主要的敌手"--苏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朝鲜战争是在美苏两级格局下东西方冷战的必然产物。这场战争对新生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顾宁 《世界历史》2004,2(4):79-88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 1 991年苏联解体 ,世界处于美苏冷战的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段时期与苏联进行的教育交流经历了风风雨雨。教育交流是外交和政治关系的延续 ,中苏教育交流是中苏两国关系的晴雨表。在世界进入后冷战时期 ,回顾冷战年代中苏教育交流的历史 ,必将总结出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史宏飞  白建才 《史学集刊》2012,(4):39-47,78
20世纪40年代,在由二战走向冷战的世界大格局下,中国的新疆地区也逐渐成为美苏争夺的对象和中美苏三国角逐的舞台。在这一过程中,美国从二战期间在中苏争夺中息事宁人,到冷战期间企图扶持新疆地方势力,在新疆建立反苏反共政权,但最终遭到失败,退出新疆;苏联二战期间一度被中国逐出新疆,冷战期间与美国争夺新疆,最终支持中共解放了新疆;中国国民政府和中共在这一时期为确保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最终确保了中国国家的统一和对新疆的主权。  相似文献   

20.
试论英国冷战政策的形成(1944─1946)黄亚红以往史学家对冷战起源的研究,往往集中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致认为,英国没有独立的外交政策,而仅仅是对美国言听计从的“小伙伴”;冷战是美苏两国矛盾冲突的结果,与英国毫无关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早在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