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次战役二阶段 ,我师成为尖刀部队 ,文工队也就更加靠近火线、战场 ,每天都有敌机轰炸我们 ,每天都在炮弹的嘶叫声中行军、宿营。穿插途中 ,我们文工队始终和连队踏着同一条血路。往回走时炒面吃光了 ,只好拿野菜充饥。野菜吃多了 ,许多同志脸上出现浮肿 ,但大家坚持行军 ,无一掉队。一天夜里 ,美国的坦克和空降部队与我们隔着一座山并行 (其实是敌在公路我在山上 )。我们在夜幕掩护下静悄悄地跟随师教导队潜伏行进 ,不断用最简短的话语相互鼓励 :“沉着 ,坚持 !”终于甩开了敌军。到了集中的地点一检查 ,我们队最小的女演员钟平均丢失了。…  相似文献   

2.
早先,世间是不兴种植五谷的。人都生活在老林里,全靠摘果脑、打野味来充饥。后来,野菜野果都吃光了,飞禽走兽也猎不到了;人们找不到东西吃,只好躺在旷野里,眼睁睁地忍受着饥饿的煎煞。有的已经饿死了。那情景,够惨啦。大森林的尽头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在白茫茫海洋的那一边,有一处地方,名叫勐木里木劳。勐木里木劳有  相似文献   

3.
雪山顶上     
在迪庆高原的珠那腊山顶上,有一座红军墓。关于这座英雄墓陵的建树过程,还有一番佳话呢。话还得从一位叫孙诺的藏族老人说起。当年红二方面军经过滇西北高原时,曾受反动土司武装两次堵截。一次在大岩房丫口,另一次就在珠那腊山关。两处相距近四天路程。珠那腊山关位于滇川交界,地形极为险要。当时,孙诺便是红军先头部队的响导。人们都说,珠那腊山关“一夫把关,万人莫攀”。有一个曾横霸雪山草原的反动土  相似文献   

4.
山泉     
舅舅家住在浅山,山里居住的地方不像川里那么集中,往往是三四户一弯,六七家一洼,大舅和二舅家就住在一个仅有四户人家的名叫岗安的山弯里。十二岁那年,初次跟着父亲去舅舅家时,我这个川里娃对山里的一切都感到好奇和新鲜,于是同二舅串通好,让他给父亲如此这般地说话,次日父亲回家时就把我撂在了山里。从此,我就在那里度过了两年的时光。虽然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但我现在还时时记起那里的一切,常常想起那一段生活,尤其最令我难忘的是那一眼别致而神奇的山泉。走出二舅家的大门,顺着山腰的羊肠小道向北走去,经过两个有几户人家的山弯,羊肠小道…  相似文献   

5.
瞧,那巴掌似的大山,一山紧挨着一山;那裂口似的山箐,一箐连着一箐,扳起指头数都数不尽。怒江为什么这样山多箐多?这里有个小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的一个地方,居住着一对年老夫妇。他们有一个很聪明、很孝顺的独生儿子。这儿子,身强力壮,手脚勤快,也很能干,天地间的事样样他都会  相似文献   

6.
憾留华山     
华山的雄伟峻险,我是领教过了,且领教得十分狼狈———如被困深涧的猛兽,对其不满而又无可奈何。我平生登过不少山,那些山对我可说是小菜一盘。可这次登华山,我却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难堪,不但腰背酸软,甚至连专司呼吸的肺也忙不过来了———喘气,你都得张开大口瞪圆眼睛!我们上午九点多钟才赶到华山脚下。买过门票,售票小姐说还得买双登山鞋,不然就上不了山。我听了,很怀疑,但看她那一脸的真诚,也就很自然地照办了。进得山门,顾不得理会麻衣相先生的拦截,便一路兴冲冲地快步上了山。山势很险,刀劈似的。白色的岩画,张挂…  相似文献   

7.
张莉  梁雪敏 《文史春秋》2023,(11):21-24
<正>1949年之前,生活在金秀大瑶山的盘瑶、山子瑶因为生活条件恶劣,生产力低下,生产工具极其简陋,普遍采用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粗放生产方式,旱地农作物产量低、品种少,生活极端穷困,正常年景都难以维持最低水平的生活,遇到灾荒之年,更是食不果腹,只能靠吃野菜度日,过着忍饥挨饿的生活。“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和困苦的生活环境迫使他们耕山吃山,吃完一山又过一山,逐山而生,无法定居,长期游耕于高山深谷之中,因而被称为“过山瑶”。盘瑶和山子瑶当中,盘瑶人口众多,“搬家”最频繁,在“过山瑶”中较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高耸的东山就那么静静地肃立着,正对着我家的大门.农村里立大门有一个讲究,就是前有照山,后有靠山.无论是照山还是靠山,都不能是崖坎、沟凹,也不能是破山,最好是要一座完整的山的最高处,或某处隆起的山脊,寓意蒸蒸日上,或背靠在一座山的怀抱里,稳如磐石.我家的大门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也就谈不上照山和靠山了,反正就这么一条路,非...  相似文献   

9.
韦汉权 《南京史志》2022,(Z1):10-11
<正>远上石山那一年,那样的天气,从隘口往山与河流的峡谷,按照以往的经验是要下雨的。从渡口刚上船,我就已经相信,那些越来越浓的聚雨云,要么不来,一来就张罗着要把雨下得更大。在陡峭的两岸,或在河水面,几乎所有正常的气象一到这里就会前呼后拥地赶赴,都会来一次酣畅淋漓的宣泄。风也来了,四周围山的影子也黑了起来。如果是三四月,  相似文献   

10.
在白竹山脚下,弯弯曲曲的公路旁,有一座小山叫小团山。山腰镶着一道金箍,就象一个满怀心事的妇女背着一座山匆匆忙忙赶路,额头上的汗珠也忙不得揩去,一双眼睛眺望着她远去的阿哥。在坝子边,小团山注目的地方,又有座叫狮子口的山,活象个男子汉,刚歇下挑担,一手揩汗,一手搭凉蓬,象在呼唤后面匆匆赶来的那“妇女”。  相似文献   

11.
孔子吃饭     
《文史天地》2008,(8):71-71
孔子被围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整整10天没有饭吃,有时连野菜汤也吃不上,大家都饿坏了。学生子路偷来了一只煮熟的小猪,孔子不问肉的来路,拿起来就吃;子路又抢了别人的衣服换来了酒,孔子也不问酒的来路,端起来就喝。可是,等到鲁哀公迎接他时,孔子却显出正人君子的风度,席子不摆正不坐,肉食割不正不吃。  相似文献   

12.
正书画家到敦煌,如果不看莫高窟是一种"病",看完莫高窟"病"得更厉害了。当走出莫高窟的时候,好像飞天神女就在自己的天空飞舞。再看那山、那石、那草、那树,都有了佛性,都生动鲜活,值得敬拜!初夏,我陪画家吴荣杰、书法家耿毓亮老师游三危山,给我们开车的依然是老朋友刘平哲,我喊他平哥。三危山,又叫卑羽山,在莫高窟的对面,莫高窟又建在鸣沙山的东壁悬崖上,两山遥相辉映,宛如一对亲兄弟。中间隔着一条河,这  相似文献   

13.
李志雄 《旅游》2003,(11):14-15
“有十年之久了”张羽对我说,“辞去那份很悠闲也很拘束的工作,远离都市的喧嚣,让山的清新洗净心肺,忘情地与近似清苦的淳朴的人们轻松地交友,看他们那都市中很难见到的灿烂笑容,听他们为一小点新奇就喜悦地诉说一挂车的笑语。我们就想过这种日子。”  相似文献   

14.
距林芝县城6公里左右有座闻名全藏的山,它就是苯日山。苯日山的山腰上有座苯教寺庙,叫色迦更钦寺,这寺相传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是苯教最古老的寺庙之一。这个寺每年藏历四月三十日都要过一个传统的节日——拜鹰节。 据说色迦更钦寺建于公元757年前后,那时前来朝拜的僧俗人等络绎不绝,但到了1330年左右,它已失去了往日那香火兴盛的场面,不仅信教群众来的少了,就连以前庙里的喇嘛僧人也因多种原因离寺而去。整个寺庙荒凉萧瑟,毫无生气。  相似文献   

15.
老街与古渡     
我是生在此长在此的地地道道镇江人。记得上学的时候, 就听老人们说过什么“最古老的一条街”。后来才知道就是西津古渡街。我喜欢在这条街上走走停停。我的一位在外地工作的老同学也说,每次回家乡总要先到这条街上转悠转悠,好像是看望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现在因工作的便利,只要有远方的朋友来,我都要介绍这条古渡街。跨过十多级台阶,穿过一道券门,当街摆着几件古玩、几幅字画,临街也是古玩、字画、杂货、小吃、茶楼……青石路、女儿墙,砖墙斑驳,危栏剥蚀,仿佛这多年这里根本就没有“进化”过似的,一切都凝聚在一种厚重的历史的原生态中。很早以前,这里只是一条破山栈道,依山临江。古道的那一头是古渡,一桅渡船,三两渡人,当地人叫它“西渚”。成  相似文献   

16.
马察,本系满语野菜小根蒜之意.今吉林省集安县新开河谷地和老岭山脉通和岭因遍布小根蒜,被满族先民称为马察河和马察山.明季,满族佟佳氏巴笃理宗支定居于此,后归附努尔哈赤政权,马察作为地名也由此为世人所知.  相似文献   

17.
灰尘抖下半斤来打矿哥哥出碉来,脚上穿的谷草鞋,大桥边上走一趟,灰尘抖下半斤来。两腿红肿粗如盆。没有真情你莫唱一山放炮十山响,没有真情你莫唱,要想解愁唱山歌,山歌唱出心欢畅。砂丁呕的野菜糠小麦青青大麦黄,满眼都是好食粮,锅头吃的白米饭,砂丁憾的野菜糠。砂丁哪天见日头不同子里,冷秋秋,砂丁哪天见日头,出得桐来日头落,不见太阳见星斗。要斗老板要齐心一棵金竹不成林,一只羊子不成群,一个砂丁力量单,要斗老板要齐心。见星斗,心忧愁,不见日头人黄瘦,熬了今天熬明天,能熬几个三百六!人穷还要唱山歌无吃无穿心快乐,人穷还要唱山歌,山歌…  相似文献   

18.
Kevinyv 《风景名胜》2014,(1):128-129
正登上基督山,即可眺望里约热内卢,而在目光可及的远处右侧,就能看到一座尖尖的山,那就是里约热内卢"第二个标志"——面包山(Pao de acucar)。作为巴西著名的旅游景点,面包山因形似法式面包而得名,位于瓜纳巴拉湾入口处,是里约热内卢的象征之一。  相似文献   

19.
当石匠打开一尊巨岩时,里面的东西让他不禁大吃一惊:那有鼻子有眼的东西不是人么? 他吓得撒腿就跑,一口气跑了好远好远,突然想起那个人还戴着一顶帽子,一个灵念跟着蹦了出来:是济公……。有了济公,自然就有了济公山,和您读的这篇“来自济公山的报告”。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就有“物以稀为贵,物以珍为宝”的说法,野菜在饮食中以其珍而为宝。在我国,人民食用野菜的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的《诗经》中已有记载。此后宋代出现了“枸杞羹”、“荠汁”,清代又有“百合粥”、“马兰头”等美味佳肴,一直流传至今。但是伴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野菜却随之不复为人所顾,然而营养学家认为野菜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而且味美适口,是难得的野味珍品。为此,让野菜重返餐桌、步入大雅之堂乃势在必行。首先,从它的营养成分说起。野菜是一类绿色、鲜嫩、味美、保健的天然珍品,而且品种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